《美国大学面面观》家长孩子真实分享2015年第一期于2015年I 月10日正式推出以来,我们收到了一些读者的反馈,有来自美国的,有 来自中国的,有鼓励、感谢,也有建议、希望。有的读者读得非常认真仔细,每一篇文章都给予了反馈,这些对我们编委和作者来说,都是鼓励和鞭策,是我们继续走下去的动力。
出版《美国大学面面观》家长和孩子真实分享的想法诞生于2014年
秋季,有感于我们华人对教育的重视,也看到很多家长为了藤校而坚持不懈地推孩子,更有感于美国很多很好的大学,因为我们的不了解,而局限了孩子的选择。想
到海外文轩的文友遍布各地,有很多孩子已经上了大学,有些孩子已经大学毕业,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最真实的对大学的感受写出来,以点带面,美国大学将不
再神秘,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吗?
想法提出来后,编委都觉得是个好主意,于是大家开始行动。 我们几个先从自己做起,写自己的孩子,自己的感受,也鼓励自己的孩子写出他们的想法。我们都花了很多时间写稿,组稿、编辑、排版,最终有了现在这本电子杂志。
我们几个作者,都生活在不同的州,都是因为喜爱文学喜欢舞文弄墨才聚在一起。大家伙有的其实从来没有见过面,但我们同心合作成就了这本《美国大学面面观》家长孩子的真实分享电子杂志。
因为第一期的杂志得到上百位读者的支持购买,第二期开始我们将向作者付稿费。
海外文轩这个文学网站,承载在海内外文友的精神寄托,要运行下去,也需要网站运行费用。
谢谢大家的支持。我们收到了很多反馈和建议,也积极回应了建议,Liang在第一时间反映希望看到孩子的英文原件,也希望看到海外文轩的介绍,毕竟很多读者对海外文轩还不熟悉,于是,我们立刻做了补救,把孩子的英文和海外文轩介绍补发给了已经订阅的读者。
刘冬梅是湾区的读者,听听她怎么说:
我喜欢桑妮的一 篇有两个原因。一是GT这所学校我了解不多,更同一期里的其他学校比,GT大概是唯一算不上是名校的。其他的学校因为万众瞩目,大家也谈论的多,所以多少 有些了解,虽然也许不够深入,但大体上的特色是知道的。GT对于我来说比较生疏。看了桑妮的介绍觉得对这所学校有了新的认识,非常感谢她能把学校的优点这 么详细、准确的做了描述。二是桑妮对选择GT的过程和原因做了特别好的解释。我特别感慨的是桑妮的专业见识对儿子择校的决定性影响。
她 解释了为什么名校和非名校之间工程专业上师资和课程设计的不同。进而根据比较网上的课程信息初步了解各个学校的长短处。这一点没有对这个专业的了解,外行 人是很难做到的。所以桑妮的这一篇择校的经历给我很有启发性。也非常感谢她能从广角给读者介绍这一专业在各个学校的大体情况。这些对于家长和准备申请大学 的孩子来说正是最有用的。
Carl 的一篇是因为他从学生的角度写对学校的认识,特别真切。我觉得读家长的几篇多少都有点隔靴搔痒的感觉,但是Carl这一篇就没这个问题。另外从文中能感受 到他对自己学校的喜爱,当然对学校的不足也有客观的评价。能读出他在伯克利的确度过了非常充实的大学生活,这样的感受对读者是最有说服力的。一个学校不论 排名多高,或是在别人眼中多好,如果学生自己在学校里感觉不到充实和快乐,那这所学校就不适合他,哪怕是进了哈佛也一样。
另 外,我很赞赏最后一篇作弊风波。虽然我觉得如果这一篇改成纪实的写法会更有警钟的作用。但是编辑能在介绍学校的杂志里加了这一篇说明是有心人。留学生在初 来美国的时候的确容易犯类似的问题,可以说里面有一定的中西文化差别的影响,有人能郑重的警醒类似问题的严重后果对新来的学生是一种有益的帮助。
谢谢编辑和作者的辛勤努力!我自己很有收益,希望杂志能成功的继续办下去,让大家了解到更多的学校。
一位中国读者,非常认真的读了每一篇文章,以实验报告的形势对每篇文章进行了点评,有鼓励,也有建议,这是节选:
这个《美国大学面面观》的读后感,本来是怀着实验报告的心开始的。
不过,认真看了第一节,就觉得感慨良多。这样的杂志对我这种过早担心孩子教育问题的妈来说,信息量还是挺大的——足以让我反思一些平时对孩子教育问题的态度。
好了,开始正儿八经地写感想,或者说学到的经验。(实验报告的格式开始了,挨个写,还列出页码)
总的感想是,和国内相比,美国的教育确实丰富,不仅仅是让孩子学习书本知识。这个话题已经被无数人提了无数次,但是我还是忍不住要再说一下。小语目前刚小学二年级,她们班2/3的同学已经在课后报了n多课外班,除了游泳乒乓之外花钱做运动之外,竟然还有语文和数学,更不消说英语;寒假还没开始,寒假学习班都已经报上了。我昨天很惊异地问一个孩子的姥姥为啥寒假不让孩子好好玩,而要去学语文和数学,姥姥答曰:“学习一下怎么写作也是应该的啊!他爸妈都不管。”
虽然北京市教委一再采取措施让小学生减负,比如取消学区统测之类。但是,因为资源的不均衡,家长们还真难从容淡定。这个话题太大,就不展开了说啦。
一)page3:我觉得第一个孩子,就是上伯克利分校那个男孩儿的家长心态很好,中学成绩以B为 主也能保持淡定,等待儿子“花开”,等他主动地去学习,让他自己投入有兴趣的课程。当然,家长的取胜步骤在于瞄准时机“推一把”,让孩子参与辩论赛。和国 内的家长相比,这样的家长懂得放手,懂得引导而不是干预孩子成长。我想这个基础基于对孩子的了解和从小的足够充分交流。
这个孩子的同学是相反的例子:从小被管束着学习的孩子,学习的劲头和热情有限,一旦没有约束了就容易放纵——这就是被动和主动的差别吧。
二)page15,第二个孩子,上布朗大学本医连读的,。。。感到家长满满的自豪感。。。。羡慕嫉妒恨依旧。
三)page21, 哥伦比亚大学的女孩子:。。。孩子凭借棒的运动能力和比较棒的学习成绩入学,嗯。我觉得这个女孩子挺可爱的,和那些聪明、锋芒外露的孩子相 比,有点儿憨憨的,也许正是这一点打动了教练。同时我觉得哥大对学生还有足够宽容,按运动员标准入学,但是不喜欢运动了就可以退,这一点很尊重个人意愿。
四)page24,Dartmouth College 选 专业的经验心得。等孩子上了大学再仔细看吧。现在匆匆一睹,再次感叹中美大学之不同,尤其是医生培养的体制。美国的这种制度,保证了当医生首先要做一个懂 得人文的人,要有文学素养,这和我们国内的医科大学差别太大了。中国的孩子,肯定是不管多么繁重苛刻的功课都能胜任,但是作为医者是否一定具有父母心,就 要问问我们的教育制度了。
想当年我们是多么盲目地上了“二十一世纪最有用”的学科...而且转系、跨专业选课都那么难——还是中国最好的大学。
虽然这篇文章离我还远,我还是读得挺开心的。
五)page30,佐治亚理工学院:适合重理轻文的孩子。这个case充分说明了在没有经济压力的情况下,择校的重要性。再次,孩子如果碰巧遗传到家长的兴趣爱好,在择校和专业指导上可以事半功倍,调研充分,不打无准备之仗:)哈哈。
六)page34,就读于伯克利商学院本科女孩子:“女 儿的性格比较安静随和,高中阶段待人做事都属于友好合作跟随型,不喜欢抛头露面做领导或组织者,也不愿意参与激烈的竞争。她没有参加过任何科学竞赛,也没 有做过任何社团的领袖。尽管我时不时鼓动她去试试,也都被她委婉地谢绝了。对于她的反弹我心里有点失望,但我知道当她自己没有动力时,家长施压不但没有好 效果反而疏远了感情。好在女儿因为从小爱读书,阅读速度快,理解力和想像力较强,喜欢写作,做功课也很主动, 所以她高中4年成绩一直不错,除了高四最后一学期两门AP课得B外其它全是A。 ”——这一段真是深得我心。目前小语已经露出这种苗头了。
这个case再次印证第一个孩子的成长心得:足够了解孩子,沟通充分,实时引导,引发孩子的主动性。我看这个孩子写的心得体会,能感受满满的喜悦,到这个地步家长也应该很自豪了吧。
这一篇有很多实用信息,对我们这样的家长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最后那个“作弊风波”,算是一个警醒吧。国内从小学到大学似乎都没这么刻意注重培养孩子们的个人荣誉观。因此一帮人在大喊这个社会没有道德底线时,从来不反思一下我们是从哪个环节开始出了问题。
值
得一提的是
主编海云对其中的“批评”采取了积极的态度,主动联系到了这位中国读者,和她进行了详细的交流,了解到这位读者的真实想法,因为美国的医学院和中国的医学
院体制有很大差别,才感觉参考价值不够大。海云了解到这位家长的真实想法之后,明确了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多提供一些本科对中国有借鉴的信息,这位读者最
后说:我会继续订阅你们的杂志,对我们这样打算送孩子出去读书的家长,你们的杂志很有帮助,我也愿意多交流。
还有一位东部孩子还在上小学的家长,写来了反馈:
1,我觉得子女写的文 章比例小了一点。虽然家长介绍性的文字很重要,不过因为是真实经历,而且视角和家长的也不同,孩子写的文章应该会吸引很多读者,同时也可以把杂志的读者群 从家长扩展到正在申请的高中生。因为我没有亲身经历过,不过以前朋友谈过,孩子在高中时期非常叛逆,不喜欢听家长的建议,但是对自己学长的很友好。我想如 果这个杂志里面多有几篇高中生能看到的学长的文章,特别是像Carl那样的经历文章,或许对他们自己思考该申请哪所大学,哪些专业,以及怎么申请都很有助 益。这里我想因为美国这边的孩子英文写作都特别好,但中文功底不一定好。为了节省他们的时间,是不是可以让他们写英文的文章,然后群里的妈妈们帮忙翻译成 中文(如果需要,我第一个报名)。这样美国这边的高中生即使中文不太好,也可以没有障碍地阅读学长们的文章。
2 这个建议有点私心,是希望每期能够增加一篇关于初中生的文章。以前身边的几个朋友都提起过,如果孩子想进特别好的大学,初一开始就进入到升学时间表里。虽 然我觉得这个可能是夸张的说法,但是正因为没有相关的经验,道听途说多了,反倒让自己无所适从。可不可以请有经验的家长谈谈初中时哪些方面值得多注意一 下,比如说学习习惯,如何帮助孩子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完善他们的人格,如何与刚刚进入Teenager阶段的孩子沟通等等。一到两期内有一篇专门谈初中生的我想就可以。
对于所有的反馈和建议,我们都会认真对待,谢谢各位的支持,有了你们的反馈,我们才会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
第二期征稿已经开始,希望大家踊跃投稿!涓涓细流汇成河,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美国大学将不再神秘!我们将有更多的信息帮助我们的子女,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投稿请寄:worldoutofwindow@gmail.com
有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