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基山人在其博文《也谈对文革的评价》中作结论说:“这个文革,。。。对中国的主体阶层,人数广大的农民,工人,军人来说,基本就没有太大的影响,也没有长时间的影响。那么,这样一个影响范围还很有限的文革,如何可以说是对国家对人民有了极端的伤害和危害呢?”他的这个结论是臆想的,也是违背历史的。 下面转载的一篇文章是对落基山人的结论的一个批驳。 ----------------------------------------------------------------------- 为什么说文革使中国经济濒临崩溃? 作者:思闻 2009-3-19 7:11 http://siwen2009.blog.hexun.com/30743221_d.html 由于党内健康力量对文革的各种形式的抵制,由于全国人民、党员、解放军战士坚守岗位,努力奋斗,在一定程序上减少了文革破坏,使我国在文革十年期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些成绩决不是文革的功劳。 文革“踢开党委闹革命”,各级党组织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处于瘫痪状态,只剩下领袖个人的领导。王洪文公然提出“要派不要党”。张春桥宣布“造反派就是党支部,队员就是支委”。为了把帮派骨干塞进领导班子,王洪文说“一切都要根据需要,叛徒有什么关系,就是真正的叛徒,只要江青相信就行”。1968年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居然有一名石家庄国棉一厂的非党员工人参加,公然指着朱德、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鼻子大声呵斥。 十年动乱的症结之一,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程度上,党的领导实际上被受到重用的中央文革所取代,中央文革位居中共中央政治局之上,而实际上把持中央文革、后来被以反革命罪判处死缓的江青,当时却连中央候补委员也不是。 文革中,国家政权被削弱,各级政权机关被夺了权,人民解放军被搞乱,公检法专政工具被砸烂,本来就很薄弱的民主和法制几乎荡然无存;私设公堂、刑讯逼供、随意逮捕、违法关押、任意抄家的现象极为普遍;社会秩序混乱,人民生命财产失去保障。而且一度在一些地方发生包围、冲击、占据、破坏、抢劫银行、电台、监狱、仓库、港口等事件,以致不得不派军队来保卫这些场所,同时发生炸毁铁路、桥梁,武装抢劫客运列车,绑架乘务员,抢走枪支等事件。 周恩来在四届人大上重提四个现代化目标,却被四人帮攻击为“资本主义化”、“卫星上天,红旗落地”。邓小平复出后,对铁路运输等各方面工作进行整顿,使全国经济形势有所好转,四人帮却鼓动“宁要社会主义的晚点,也不要资本主义的正点”,“不为错误路线生产”,“不为资产阶级上台作嫁衣裳”。 由于经济建设遭到巨大破坏,文革十年间,人民生活非但没有提高,而且有所下降。 从吃的方面来看,粮食人均消费量1966年为381斤、1976年为383斤,比最高的1956年的409斤分别减少了28斤和26斤;食油人均消费量1966年为3.5斤、1976年为3.2斤,比最高的1956年的5.1斤分别减少了1.6斤和1.9斤。 从穿的方面来看,棉布人均消费量1966年为20尺、1976年为23尺,比最高的1959年的29.2尺分别减少了9.2尺和5.5尺;1968年平均每人只发9尺布票。 从住的方面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住宅建设投资占非生产性投资的9.1%,而在文革头五年的三五期间只占4%,在后五年的四五期间只占5.7%。人口大幅增多,住宅建设投资却大幅减少,造成城市居民住房十分拥护的严重状况。 由于工人人数增加,文革十年中职工平均工资降低了4.9%。 文革使国民经济主要比例严重失调。1966年到1976年,重工业从32%上升到38.9%,农业却从35.9%下降到30.4%,轻工业从31.4%下降到30.7%。在农业内部,由于过于强调以粮为纲,经济作物和林牧副渔各业受到排挤,虽粮食产量有所增加,但整个农业收入减少,而且大搞伐林造田、围湖造田之类,使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到1979年,全国有1.4亿人(约占总人口14.4%)的全年口粮不足280斤,有四分之一的生产队(2亿人口,约占总人口20.1%)每个社员年均收入在40元以下,每人每天不足0.11元。他们实际处于半饥饿状态。”(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大潮新起——邓小平南巡前前后后》,1992年7月北京第1版,第40页) 工农业生产与交通运输的比例关系也不相适应。工业总产量在文革十年中增长了1.25倍,而铁路货运周转量只增加28.2%,以致物资积压,流通不畅。同时,经济管理体制更加混乱,经济效益全面下降,投入不断增多,产出日趋减少。 经济状况,不能仅用一个年增幅(假定7%)来评价,还要考虑达到这个年增幅所必需的成本开销,或者说每百元投资能创造多少国民收入。如果国家必需有7%的经济年增幅才能运转下去,但已经接近于无力支付达到这个增幅所需的资金了,那么,虽然年增幅依然暂时维持在7%左右,也已经濒临崩溃边缘了。 按每百元积累所增加的国民收入计算,一五期间为35元,三五期间降到26元,四五期间跌到16元。工业每百元资金利润,1966年为34.5元,到1976年下降为19.8元。按照正常年份百元投资的应增效益计算,文革十年经济损失达5000亿元,超过建国30年工业、农业、建筑业、运输邮电、商业、城市公用事业的全部国营企业固定资产总值。因此,从总体看,整个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 文革十年间,广大知识分子和专业干部的业务被荒废,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学被长期中断,使我国少培养大学毕业生100多万、中专毕业生200万。在我国科学技术队伍的组成上,出现一个长达十年以上的空白。 青少年一代的学习被耽误,旧的文盲未扫除,新的文盲又大量产生。据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大陆文盲和半文盲多达2.3亿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文革增加的。 许多科研单位停止工作,有些甚至被解散。基础科学理论被扣上脱离政治、脱离生产、脱离实际的帽子,受到歧视和打击,严重损害了整个科研事业的基础和队伍,虽在科研的某些方面也有比较突出的成就,但就整体水平来说,拉大了同世界科技水平的差距,在飞速发展的世界科技潮流中严重落伍。 文革中,各级党政干部几乎全被打倒或曾被打倒,人们眼见那些开国元勋们、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的老革命家们,一个个被指控为走资派、反革命、大叛徒、大军阀,而仅有的几位戴着无产阶级司令部成员耀眼桂冠、被封为接班人、助手或学生的人,不久也一个个丑态毕现,被相继打倒,这就在人们心中形成了一种共产党内难觅好人、总出坏人的感觉,使党在群众中的威望和信誉大大下降,造成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信仰危机。 文革也严重损害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中国在全世界人民心中的威信,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抹了黑。 文革作为一场特殊的政治运动,作为一次全局性的长时期的左倾错误,不但使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而且使中国社会主义面临崩溃。对于文革造成的极其严重的灾难性后果,必须给予充分正视。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吸取教训,以免在今后重犯类似错误。 主要资料来源: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简史[增订新版]》,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1月第3版 席宣: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 金春明:历任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党史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毛泽东思想研究室主任 (以上为转贴文章) 相关文章: “文革期间”科技经济成果是因文革而取得吗? 文革期间农民的收入和负担 文革至少死了两百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