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前几日的拙作《对“消失的美国中产阶级”之看法》为“一论”。“一论”之后与网友交流,查阅资料,也随意遐想(瞎想)了一番,遂得心得体会成文,且为“二论”,日后还会有“三论”。行文均以外行观点外行术语评说,立论未有数据支持、也不严谨,肯定有谬误遗漏之处,欢迎网友斧凿。
此“二论”所关心的是“消失的中产阶级”之成因。本月出炉的Pew 研究报告《The American Middle Class Is Losing Ground》显示,美国的中产阶级的人口比例在过去40多年来,已从1971年的61%降至2015年的50%,平均每十年下降2.5%;见图1。关于美国的中产阶级的定义,请参考Pew 研究报告。 图1
Pew 研究报告并未阐述美国“消失的中产阶级”的详细原因。那么,中产阶级的消失因何而起呢?网上的评论各色各类,可简单归纳为下面四大原因: (Y1)突发事件(包括恐恐怖袭击和自然灾害)与局部战争(包括反恐战争) (Y2)接踵而来的国内国际经济危机 (Y3)美国的两党政治与政府的施政错误 (Y4)以中国为代表的金砖五国(BRICS)的崛起 这些原因在某些意义上虽有道理,却仅涉及表象,并未揭示“消失的中产阶级”发生的实质。为何这么说?且听本人慢慢分析。
关于Y1和Y2 突发事件和局部战争迫使美国耗费巨资以维持其国内安定和在世界的地位与理念,致使用于民生的人物力相对减少;而经济危机使得美国中产阶级的收入家庭财富缩水。这些都是事实。然而,过去40-50年来,美国中产阶级的人口比例平均以每十年2.5%的速度缓慢减少(见图1),这一过程比较稳定。 换句话说,即使遇到经济危机、突发事件与局部战争,中产阶级“消失”的速度变化不太大。比如2001-2011期间,美国经历了911恐怖袭击、dotcom泡沫、房屋次贷款危机、伊拉克战争和飓风卡特里娜,中产阶级的人口比例在十年内下降3%(见图1),仅比历史平均值多出半个百分点。这说明美国社会结构从所得分配来看,还是较为稳定的。造成美国中产阶级长期缓慢“消失”应该另有原因。 关于Y3 自1971年以来,共和党与民主党执政的时间比为60%-40%。若以占据白宫时的“政绩”来看,共和党恐怕要差些。例如,1981-1992年期间,共和党的雷根(R.Reagan)和老布什(G.H.W.Bush)先后担任总统,中产阶级的人口比例在十年内下降3%。又如,2001-2008期间,小布什(G.W.Bush)担任总统,在此期间发生了911恐怖袭击、dotcom泡沫和房屋次贷款危机,结果这一期间(包括2009-2011奥巴马三年),中产阶级的人口比例也跌了3%。当然,美国的总统由两党的当选人交替出任,二战以来,一党连续执政最久也就12年(雷根-布什,1981-1992)。所以政绩受前任的影响,在所难免。牵强附会地说,好总统坏总统对美国中产阶级的人口比例下降速度的影响不大,最多为正负0.5%,而十年平均值中的另外2%应由其它因素造成。也就是说,政党轮替与美国中产阶级缓慢“消失”的相关性并不大。 关于Y4 自1990年代初以来,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金砖五国(BRICS)的崛起,美国第一产业(农,林,牧,副,渔等)和第二产业(采矿,冶炼,制造,电力,建筑等),通过境外制造与外包(outsourcing)失去相当一部分工作,导致了美国在这些产业中的中产阶级不断流失。这似乎就是美国中产阶级消失的理由。然而,如果你仔细分析图1就会发现,在1971-1990期间,美国的中产阶级也以平均每十年2.5%的速率下降,跟之后20年的平均下降率一样。要知道,1971-1976年,中国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文化大革命,1977-1980年是文革后的“拨乱反正”,而1981-1990年全中国人民还在为了“双轨制”“官倒”“姓社姓资”“下海”忙乎呢。金砖五国的其他四国当时经济也不怎么样。显而易见,美国中产阶级人口比例在1971-1990的下降,跟随后的金砖五国之崛起无关。所以,美国中产阶级人口比例在1991-2011期间的下降,金砖五国的崛起是原因,但只是历史阶段性的原因,因该还有更深层的更本质性的原因。
美国中产阶级“消失”的根本原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一直在驱使美国中产阶级人口比例这么多年缓慢而恒稳地下降呢?本人的答案是:资本主义体制下资本营运或运作所导致的美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商业资本国际化。 资本的贪婪性使其一直在寻找利润最大化的赚钱机会。在美国国内,由于人力物力成本较高、各项法律比较严格,资本总是力图通过投资与赞助的方式,及时有效地将最新科技成果转换为新产品,由此开辟新市场新产业,同时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改造已有产业,提升其效益。最近十几年在美国上市的信息产业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就是最好的例子。新产品新市场和新产业的不断出现自觉不自觉地对美国社会产业结构进行持续的调整,创造了很多高薪工作(尤其在第三产业,见博文《对“消失的美国中产阶级”之看法》),同时又消灭了一些中等薪水的工作。 与此同时,资本跨越国界,通过外包和建立加工制造基地等方式对出口导向型的国家投资,进而大量转移了美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样的资本国际化,使得香港、新加坡、韩国和台湾在1960-1980年实现了经济腾飞,被称为“亚洲四小龙”。自1990年以来,资本国际化又开启了“中国制造”的新时代。美国的各个公司企业,在资本国际化的浪潮中,大幅降低成本,开辟新的国际市场,赚得盆满钵满。 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商业资本国际化的持续影响下,美国中产阶级的人口比例在过去四五十年中一直都在缓慢而稳健地下降,上述Y1-Y3的影响并不大,而Y4的影响只是阶段性的。所失去的中产阶级,一部分经过再学习再就业(以第三产业为主)成功地步入上中产阶级(upper-middle class)或上层阶级(upper class),另一部分人由于无法或不愿进行再学习而滑到下中产阶级(lower-middle class)甚至下层阶级(lower class)。可以想见,只要上述资本营运方式不改变,美国的中产阶级将会继续“消失”下去。 必须指出的是,一旦生产制造成本不再便宜,国际化的资本将会毫不犹豫地寻找更便宜的地方或下家。过去是亚洲四小龙,现在是中国,以后还会看到其他国家的崛起,这就是国际资本运作的结果。所以,国际资本输入国在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腾飞之后,必须抓住时机转型,这包括逐步改造劳动密集型产业并将其中一部分向别国转移,开创自主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南韩在这方面做得不错。中国现在也面临经济转型,何去何从,让我们拭目以待。这是题外的话了。 韫栋砳 2015-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