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高级海归”是指在欧美名校获得博士、在海外有10年或以上工作经验的那批人。他们在1990年代中期至2000年代中期回国,一开始在大学或科研所任职,以后发展则看个人能力与机会,到现在年纪50-60岁。这些人回国时正值当打之年,已在国外站住脚,并初步取得了一些成就,属国内最需人才之列。那么,海归十几二十年之后,他们在哪里高就,境况如何呢?本文介绍三位高级海归人士,都是本人认识的,回国时偶尔有机会还会在一起坐一坐,都是清粥小菜绿茶瓜子之类。 A先生 1990年中期回到母校(国内顶尖大学之一),先任系主任,稍后任校长助理。因从国外引进一套算法和相关软件,解决了一些工程问题,于2000年代中期当选院士。随后在恩师(老校长)的强力推荐下,成为校长。几年前从校长的位子退下来,目前在中央政府某部门任职(部长级),估计将来(65岁以后)会去全国人大某个委员会当主任委员。A先生在大学期间就是校团委书记,社会工作能力较强,对体制内的运作了如指掌,故回国这些年来如鱼得水,是少数海归中学海官场都淌得开的。 B先生 2000年代初期回国,在国内前10名的某综合大学的一个学院担任院长。此君在回国前就是美国某大学(前50名)的终身教授,学术成果颇丰,故回国后“长江”“千人”等头衔如囊中探物,该拿的都拿了。在连任两届院长之后,由于没升为校领导、也没能当选院士,面临两个选择:(1)在本校当教授(当然博导“长江”和“千人”等头衔都在,就是不能呼风唤雨了);(2)到外校另谋职位。结果两年前B先生在外省的一个综合大学的同类学院担任院长。虽然学校排名比以前那个差多了(在60-70名之间),但依旧是院长。他已坐五望六,估计一任院长下来也就差不多了。据他酒后坦言,从院长位子下来之后以二级教授的身份混个三两年就退休回美国。好在这十几年在两地搞了几套房子,在美国也留有一幢独立屋,将来生活料无问题。 C先生 2000年代中期回国,目前在国内某部院的一个研究所当所长。回国前,C先生在美国的国家实验室工作过十几年,手中掌握不少高精尖技术。回国后带领团队开发了许多创新项目,申请到相当数量的基金,并获得优异的成绩。正值高歌猛进之际,两位副所长联合起来玩“清君侧”的游戏,企图先从财政权人事权架空他,然后取而代之。幸亏他发现及时,得以全力奋起反击、洒扫庭除。这样一来,相当一部分精力不得不耗费在权力斗争,同时还须警钟长鸣。对将来,C先生并没有切实打算,走一步算一步,估计会在此地长待。部院的研究所跟学校不大一样,只要你手中有核心技术,能弄到大项目(如亿万级),在上面有人脉,一般不大容易被动到。 从上面三人的经历可以看出,从大学科研所起步的高级海归一般有十年左右的“黄金时代”。黄金时代后若想继续辉煌,则至少得具备下列三个条件中的一个。 条件1:熟悉并适应国内的体制,有套路,有人脉 条件2:掌握核心技术,取得较大成绩或政绩 条件3:在黄金时代适时地当选为院士,或进入校级/研究院级领导序列 特别要说明的是,要具备条件3,在海归之初就必须放弃外国国籍。 如果不具备上述任一条件,在经历了黄金时代”后,高级海归将逐渐回归平凡。不过十几年的辉煌已经很不错了 -- 远来的和尚经念完了,倘若未能佛光普照,也该轮到本地和尚了,尤其是那些与住持关系良好的和尚们。这年头,谁念经都能念得高山流水、抑扬顿挫、珠落玉盘滴。 韫栋砳 2016-1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