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後的過去三十多年來,尤其是後鄧小平時代以來,中共高階領導層已從權威強人政治逐步演變為元老操控下的集體領導制度;黨政一二把手相對都是弱勢領導,必須經過權力平衡和元老背書方能站穩腳跟。現在中國的高層政治生態可用“三縱三橫一院”、“選拔接班人的兩個條件”和“十年一代”這三個方面來表徵。
【三縱三橫一院】
“三縱三橫一院”指的是三大幹部基礎,三個政治傾向,一個元老院。
三大幹部基礎
黨政各級領導根據出身背景與經歷有如下三個來源或基礎:
(1)團派(以胡錦濤、李克強等為代表)
(2)太子黨派(以習近平、薄熙來等為代表)
(3)精英派(以江澤民、溫家寶等為代表)
以胡耀邦為始祖的團派給平民子弟晉升為高級幹部提供了一個通道,尤其在省部一級。太子黨派在文革後的一個時期曾遭到壓制,但最近十幾年來得到元老院的大力提攜,開始崛起。其實中共開國元勛在文革後期就開始注意培養自己的下一代,如習近平薄熙來劉源等人,只是當時這些人比較年輕,並未顯山露水。精英派的組成有兩部分,一部分來自“學而優”和“干而優”的平民子弟,另一部分則來自中層的小太子黨。精英派的幹部往往需要遇到身居高位的貴人方可有大的進步。有的高級幹部橫跨幾個派系,左右逢源,如李源潮。
三個政治傾向
黨政各級領導根據政治傾向治國理念可分下面三派:
(1)保守派。保守派中又分激進派(如薄熙來),溫和派(如習近平)
(2)自由派(如趙紫陽,溫家寶)
(3)實用主義派(如以“白貓黑貓論”出名的鄧小平)
元老院
元老院並不是一個組織,它是已退下來的國家領導人形成的隱形利益集團。元老院的成員多為卸任的政治局委員、副總理、副委員長、國家副主席和更高級別的幹部。在一般情況下,元老們並不干涉國家黨政領導人的日常工作。元老院的主要功能有三:(一)推薦並認可下一屆黨政高層幹部;(二)制定並維護高層權力鬥爭的遊戲規則;(三)參與重大事件的決策。元老院在改革開放前就存在。不同的是,改革開放後的元老院顯得更為強勢,這保證了集權統治在新經濟時期能夠平穩地過渡下去。“趙紫陽下台圈禁”、“胡錦濤隔代指定”和最近見諸於媒體的紅N代“禪讓”現象,都是元老院的傑作。薄熙來因破壞黨內鬥爭遊戲規則被雙規,也是元老院最後拍板定案的。習近平後發先至最終超過李克強擔任黨魁,更是一個元老在背後運作的典範。
這三縱三橫形成了一個三教九流的幹部格局,為現今中國的權力分配提供了一個行之有效的機制,而元老院作為樞紐,自始至終都牢牢地掌控着權力分布的發展趨勢。在這個格局裡,幹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間既聯合又鬥爭,縱橫捭闔,使權力達到動態平衡;各級幹部並不單憑出身或政治傾向而聯合,卻往往以利益相互輸送結成同盟。每到換屆,政治局常委人選懸而未決,不到最後一刻不揭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三縱三橫一院”的弊病之一在於,它使得公權力私有化與制度性腐敗不斷加劇。
【選拔接班人的兩個條件】
各級幹部的選拔基本依靠兩條:一要可靠,二要能幹。所謂可靠是指:(一)對上級忠心耿耿,久經考驗;(二)背景家世清楚可信,在這方面,太子黨有一定優勢。所謂能幹就是要有“三會”,既會幹事(有政績)、會擋事(替領導擋麻煩)、會來事,(就像《侍衛官雜記》中所說的,上峰想到說到的要做到,上峰沒想到說到的也要替上峰想到做到)。這兩條中,可靠是第一位的。在當下的官場裡,毛澤東的接班人的五個條件基本用不上。
【十年一代】
總書記總理兩屆十年、到點就下,是近年來中共幹部退休制度化的一個成果,與權威強人政治比較而言,算是一個進步。這個退休制度也用於省部一級,省委書記下台後往往去人大某個特別委員會擔任主任委員。所以,黨和國家的高級幹部每十年交相出自團派、太子黨派和精英派(如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是目前中國政治的一個定式。
跟據上述“三縱三橫一院”理論,無論現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的治國理念是什麼,其施政方針都不大會走出元老院所設定的框框;他們同時必須在各個派系之間搞權力平衡。否則他們一天也混不下去,胡耀邦趙紫陽的結局就是前車之鑑。從這個角度來看,習總最近發表“中間路線”“鞋論”“中國夢”等言論也就不足為奇了。也正是這個“三縱三橫一院”的存在,給老人政治黑箱政治提供了一個溫床,使得中國的政改舉步艱難,遙遙無期。
韞棟砳
2013-0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