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去世七年了,今年是我连续第八年回国。平时没法陪在妈妈身边,每年回去看看她,就成了“任务 ”。 因为上次签证到今年四月底还有效,就和儿子商量,要不要回国去看看外婆。和往常一样,儿子欣然同意,并慷慨地要出飞机票钱。
我趁机提出买头等舱位回来,儿子还是慷慨地说:“妈妈,定吧,我来出钱。” 别说,选头等舱座位的时候,感觉真好,有个好儿子,感觉更好。
这次回国短短十一天去了三个城市,每到一地,都吃到了当地最好吃的,和最有代表性的食物,真的可以说是:“走一路,吃一路”。
1.第一站--武汉
虽
然武汉是我的故乡,虽然生在武汉,可是我不太喜欢自称为武汉人。“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我们家一直都认为我们是河南人,河南人老实,豪爽,还一直被
武汉人看不起。可是出国以后,我最想念的却是武汉。每次回国第一次早餐,一定是一碗香喷喷的热干面,也可以说每天早上,都是在弥漫江城的浓浓香味中醒来。
回了家,见了妈。老妈身体很硬朗,真是我们姐妹们的福气。因为老妈喜欢“生活,还可以。。。 “那一本书,所以这次特地带回去一本“教育,还可以”送给她。老妈说她也和别人一起出了两本书。当时屋里光线不太好,我看到书名,就大吃一惊:“论康有为”,心想老妈太牛了,年轻的时候都不敢做的事,现在八十多岁了,居然敢论起康有为来了。再仔细看看,原来书名是:“康乐有为”,老妈在老年大学的两幅字被收入了书中,八十多的老妈也出了书,还是很牛的。
在
妈那里吃饭,都是妹妹的手艺,妹妹做的饭菜是家里的味道。经过多年历练,妹妹做菜的手艺大增,特别是一大碗排骨莲藕汤,是地道的湖北风味。莲藕都是粉粉沙
沙的,比我在美国买的好多了。称赞妹妹会挑粉藕,她说是卖藕的小贩会挑。晚饭还专门做了我喜欢的霉千张,一下子就把我带回到当年,我在家里当家挑大梁的时
光。
第二天是到大姐家去。去之前到了父亲坟前,按惯例献上鲜花。父亲生前
就看不惯烧纸钱,放鞭炮,专门在遗嘱里写上了,只需送鲜花。正值清明前夕,人多车也多。看着儿子在爷爷坟前虔诚地跪拜,不由得想起三十年前,父亲对这孩子
充满了期望,曾建议取名“鹰”,可我担心这字笔画太多,太难写,没有同意。如今孩子已经长大成人,虽没叫“鹰”,也算是事业有成,没辜负爷爷当年的那份苦心吧。
从小调皮贪玩的外甥,现在已经成了“事业型男人”(他媳妇的原
话)。大姐和姐夫一起照看小孙女。每次去大姐家,大姐每次都会准备最新鲜的时令小菜,多年前的红薯叶,这次香椿芽炒蛋,再加上自己家的腊肉,腌鱼,让我们
尝到了故乡春天的气息。和姐夫聊起多年前,他们四个男人在一起喝酒,他一个人把其他三个妹夫都灌醉了的时候,他还是得意地笑了。两岁的小外孙女萱萱聪明可
爱,晚饭时在湖边吃鱼圆,她自己玩筷子,她妈妈说不许把筷子放嘴里,小丫头悄悄把筷子放在嘴边试了试说:“那么怎么吃饭呢?”问得她妈妈无话可说,哈哈。
今
年回国正值清明前夕,外甥开车带我们回乡祭祖,扫墓。大哥家里的两个侄女也决定和我们同行。两家俩孩子,傲雪漂亮文静,一付乖乖女模样。睿睿是个聪明顽皮
的男孩子,总喜欢抓住表叔考谜语。她们两家六个人开了一辆车,再加上三哥家的几个女儿,总共十三个人。据说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祭祖队伍了。这样庞大的队伍来到坟前祭奠,祖宗们在天有灵,也应该得以宽慰了。三哥家的女儿们都长大了,一起给家里盖起了新房子。
这次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回乡都是三哥家的农家菜招待,这次是在当地最好的餐馆—东方大酒店吃的中午饭。席上的雪白的柴鱼汤,令我想起我的大嫂。那年出国离开前,特地去
了大哥家,大嫂专门买了一条柴鱼,做了柴鱼汤给我送行。这次是侄女们抢着请客,我连谁出的钱都不知道,只是心里不停地感叹:“孩子们都长大了。大哥大嫂都可以
放心了。”
晚上到了外甥家,陪了我们一整天的外甥又坚持要请我们吃饭,聊天。每次回国都是要麻烦他的,也就很随便了。外甥家的老外婆是个有趣的老人,年近九十了,喜欢写诗做文,还不停地向我们建议我儿子应该怎样举办婚礼。
在武汉的最后一天,去了二姐家。二姐夫做饭手艺一流,以前父亲在世的时候,都是二姐夫给做饭。我的两个孩子都影响极深,因为他每次做好了一大桌饭菜,自己却不吃,还不住地问我们:“好不好齐(吃)?”二姐家的菜又让我想起当年一大家人围桌而坐,其乐融融的场面。
在武汉的几天里,吃的都是家乡味,想的也都是故乡情。回来要写博文了,才想起来忘了照照片,遗憾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