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初,在上海的“第一届海外文轩文学大会”期间,四川人民文学出版社文学部主任张春晓,在会上谈到编辑与作者的关系。她提到在编辑“珞珈野火集”这本书的时候,与我们武大老校长刘道玉成为忘年交,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一个专业编辑的心声,开始时只是很好奇。张主任讲话真情流露,让我很感动,也让我对编辑们的艰辛和敬业精神有了新的认识。 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武大学生,我是老校长当年教育改革的受益者。又因为是化学系学生,和老校长是同系同专业,也对老校长有了更多的了解。于是让亲戚在网上买到了这本书,一回到武汉就看到了书。第二天早上有时差,早早醒来,就迫不及待地拿了起来。先看了看,这本书有4百多页。已经很久没有读这样的没有小说情节的厚书了,我对自己能不能读完这本书,持怀疑态度。 没想到一开始读就放不下了。从早上四点读到近八点,我已经完成了一百多页。我一般很爱惜书,不愿意把书页折叠起来,这次发现了好的句子就折起来,很快就发现书已经合不上了。当我读到老校长的话:“我从不拒绝学生们的请求。”突然心一动:也许我这次可以求到老校长的亲手签名。于是激动地向该书编辑张主任说了我的想法,她一听就问我要不要她帮忙联系,我当然愿意。因为当时我和武汉同学还没联系上,如果张主任能联系上老校长,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了。她迅速地和老校长联系好了,我们下午就可以见老校长了。我联系了同班同学郑建华,我们约好下午四点一起去拜访老校长。 下午如约到了老校长家。老校长记忆力惊人,一下子就认出来了几年不见的建华,还记得她上次是和我们的辅导员一起来过。老校长知识渊博,学贯东西,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听他讲话,就像是在上一堂课,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老校长说右手已经不能用力了,只能用左手给我们签名了。我没想到,已经出了20多本书的老校长,是用左手在笔耕不綴的。他还专门盖了一个红印,是一只鸡,原来今年是老校长的本命年。老校长已经84岁了。
在生活中,老校长还是个很纯真很可爱的人。我对他说,他当时和我们约定到他100岁的时候,会在我们毕业50周年的聚会上讲话,他说:“没问题,我可以活到108岁。”我们很奇怪,问他这个数字哪里来的?老校长笑呵呵地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那天早上他出门去买菜,碰见两个和尚拦住了他,两个和尚双手合十,对着他喃喃念到:“一百零八,一百零八。”老校长很奇怪,就停下了脚步,问他们什么意思,和尚们说:“您的高寿是一百零八岁。”老校长很高兴,从钱包里掏出20块钱给他们。结果奇迹发生了,一个和尚指着老校长的钱包说,你那里还有一个100块呢,老校长笑呵呵地又从钱包里拿出了那个100块钱给了和尚。讲到这里,老校长自己拍着脑袋,哈哈大笑说:“我这才知道他们两个人是假和尚。” 回到老校长的这本书,“珞珈野火集”全书共有七个部分:1:冷眼看教育;2:桃李满天下;3:科技双刃剑;4:社会广角镜;5: 人生五味斋;6:悠悠思念情;7:序跋与书评。 老校长的自序里,提到这本书的书名时,表达了他对生活和工作了62年的“珞珈山”的热爱,所以用了“珞珈”。他强调了野火,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寓意。他认为人是要有一些野性的。 通读了这本书,我对老校长是个理想主义者印象太深了。 1. 他认为教育家就应该是理想主义者。首先,理想主义使得他走上了教育改革的不归路。而我们作为学生知道他走得有多么辛苦。 2. 还是这个“理想主义”定格了他的言行。老校长在书中说道:“理想主义的特点是完美性、终板性和节我性等。一般来说,理想主义者多是苦行僧,往往过分苛求自己,甚至去做些明知做不到的事。我担任校长后,陆续提出了约束自己的微言,它们是“案不留楼、文不过夜、来者不拒、有求必应”;“说话不留余地、办事不留后路”:“恩若大海,行如天马”;“苦读知书味,创造乐无穷”;“每目必思,思有所得,每日必写,写有新意”;“宁肯人负于我,而我绝不负于”………….这些言论无疑反映出了我的理想主义色彩,但这的确是我的信条,将终身笃行不移。” 而这些在我看来除了用“高风亮节”,再也找不到别的形容词了。 3. 老校长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即使是在有限的条件下,也为教育改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率先实施了一系列崭新的教学制度,不仅开创了武汉大学一段黄金年代,而且还影响了其他大学的改革;为了实现作家学者化的目标开创了作家班,造就了我国一代作家群体;我所创办的插班生制度,激励了社会上一代青年人,点燃了他们求知的心灵之火;我作为武汉市政府两届咨询委会主任,率先倡导建立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它现在是仅次于北京中关村的全国第二个示范型开发区,对于带动该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火车头的作用。” 说到教育改革,我记得当时我们能跨系选课,我自己就选了生物系和外语系的课。甚至还有同学转了专业,这些在当时都是很困难的,很令人吃惊的事情。现在的年轻人已经无法想象当时的情景了。比如我自己根本就没报化学系,记得那天从山上一口气跑到山下,拿到了录取通知书,不知道“化学系有机专业”是什么,在周围问了一圈也没有人知道。就这样糊里糊涂地当了化学系学生,那时候一切都是国家分配的,包括我和我们很多同学的专业。如果我当时不去读化学系,就还要在农村呆两年,才能参加高考。而当时我下乡近四年了,上学的时候,已经比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年纪还大。 老校长对于学术腐败深恶痛绝,他认为“诚信是学术的生命线”。在书中他写到:“除了实验科学论文是集体完成的以外,为了严于律己,在教育研究方面,我一生不与人合作写文章和出书,甚至不让人捉刀写发言稿。现在我们有这样的校长吗?”我感觉这一问是那么铿锵有力,会让当代很多校长汗颜。特别是现在揭露出那么多的学术造假,一批一批地论文被国外科技杂志撤掉,然而还是层出不穷。 在同一段落里,老校长先是引用孔子的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明学术腐败遏制不住,就在于我们有不少的校长“其身不正”,所以不敢严格管理。同时他又指出《西游记》中的猪八戒,虽然贪吃、贪色、贪玩,好逸恶劳,但他最终没有腐败。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唐僧一心向善,真心求佛。孙悟空一身正气,对于问题明察秋毫,严惩不贷。孙悟空时时刻刻监督着猪八戒,只要八戒的贪心刚冒头,他就会阻止八戒,使猪八戒不至于堕落为腐败分子。我个人认为,这也说明了环境多么重要,没有了造成腐败的土壤,才能彻底杜绝学术腐败,而这是谈何容易?“子归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即使是这样,老校长还是在用杜鹃啼血的精神,为教育改革声声呐喊。 这本书在我来看,也是一本百科全书,因为每翻一页,都可以学到新的东西,这些包括中国的古老文化,上至孔子,孟子,现代的比如那些民国时期的著名教育家们,西方的亚里士多德等等。老校长还对中外教育史上的著名教育家,如数家珍,他可以随口举出他们的名言,还可以直接引出他们在学校担任校长时间长短,以及他们的重要贡献。老校长说现在的校长担任时间太短了,他们根本都没有机会做出自己要做的事。可是我觉得现在的校长们基本上不是教育家,他们很多人是有学术专长,对很多人来说,当校长只是他们晋升的台阶而已。然而老校长曾五次拒绝高升的机会,愿意终身献身教育事业,希望为教育改革做出自己的贡献,可惜就是这样的一点愿望,在现在的体制下,他也没法做到。 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老校长是一个可爱可亲的人。他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改革家,他还是一个好老师,好丈夫,好父亲,好同事,和好朋友。当他讲到他每天晚上都要亲自照顾自己瘫痪在床的妻子刘高伟老师的时候,我心里还是有些戚戚的。84岁的高龄,每天晚上照顾病人,这样的日子真是没法想像。一想到他曾经那样努力的为我们制造了美好的生活,就觉得生活对他真的是不那么公平。可是他不那么想,他认为照顾卧床多年的老伴是他应该做的。 在他记录的每一个同事,学生,朋友相处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老校长是个多么诚恳和善良的人。对于国宝级的教授,专家,遇到问题,他会倾力相助。而对待学生们的困难和请教,他也会不遗余力地为他们排忧解难。书中有太多太多这样的例子,而发生在我身边的,我同班同学好友的事情,最让我感动。朱景仰同学在上海研究所博士毕业后,联系好了出国做博后,有关方面坚决不放人。出于无奈,他找到老校长,老校长把他的关系转到武大化学系,让他办好了出国手续。我们是乘了同一架飞机到美国,到同一个学校,他做博后,我读研究生。老校长还把他爱人,我的好朋友龚晓萍也从上海调到武大化学系,为他们一家人日后团圆打好了基础。还有个好朋友胡洁因为考取军队院校,被要求五年内不能出国和丈夫团圆,也是只好找老校长帮忙。那次调动是通过了广州军区司令员的关系,由此可见老校长是经过了什么样努力。这两个女同学现在都和我在同一个公司,所以经常会在一起聊天。胡洁说,她的父母现在都还记得老校长。老校长在书中说道:“一个真正的爱才者,要成人之美,而不是搞关,卡,压那一套。。。时隔二十多年后,‘海归们不是一批又一批地回国创业了吗?’”而最有意思的是,他曾经帮助出国的朱景仰博士早在十年前就回国效力了。 在他任担任校长的时候,他坚持每天走路上班,他说这样就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学生和老师,了解他们的困难。他三次把分给他的房子让给其他老教授。即使是现在这样的高龄,当有人请他去做报告讲学时,他也坚持不收费,不吃请。有很多时候,还自己坐公交或者是打出租车去到会场,在现在这个社会,这是什么样的一种精神?这本书里还有很多很多令人感动的人和事,处处体现出老校长的高风亮节,我实在无法一一列举。 最后我想要说的是,老校长对于读书的态度让我觉得非常励志。他说:“读书是毕生的课题,永无止境,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种精神的体现。我今年已78岁了,中风已有14年,右手不能写字。右耳失聪,基本上是个残疾人了。但我仍然坚持‘每日必读。每月一新书;每日必思,思有新理:每日必写,写有新意’。虽然我的右手不能写字了,但我学会了用左手记读书笔记,只要生命不息,我就读书不止,继续为教育改革而呐喊!” 有趣的是,我在回美国的飞机上,邻座竟是一位武大化学系94级的学弟。学弟在一家德国公司任高管,每个月都会回国去指导国内部门工作。他在微信上写道:“当我一眼扫过邻座手上一本书的书脊,珞珈两个居然能让人怦然,心脏剧烈跳动!”那是一种只属于“珞珈人”的情节。14个小时的飞行时间很长,我们谈到美丽的校园,谈到了共同的老师们,当然还有我们的老校长。他翻开书一下子就看到学术腐败那一页,他说:“说起学术腐败,联想起前几日某国外杂志的集体撤稿,真觉得刘校长的文字针针见血!” 我提到我读“珞珈野火集”的感想,我说:“历史会永远记住刘道玉这个名字,中国教育改革和刘道玉是分不开的,武大和刘道玉是分不开的。”学弟说:“别说历史了,我都不知道我当时的校长是谁,后来的校长又是谁,只知道武大的校长就是刘道玉。” 刘校长,是我们珞珈山的一面大旗,有幸做过老校长的学生是我们的骄傲。永远的教育改革家,永远的老校长,我想这应该是对我们老校长最好的评价了。祝老校长健康长寿,笔耕不綴,这是我们作为学生最大的心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