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高兴中国企业救美国失业小镇 一命
最近欣慰的阅读了一条新闻,中国的企业把先进铜管工厂落脚到美国的一个偏远贫穷小镇--威尔科克斯县的松山镇,属于一个人口不足1000人的南方小镇。这篇报道是从美国之音播出。经华人媒体编辑,似乎当地美国人普遍反应不错。我略为一想,马上回忆起我过去的一位同事,性格颇为保守的美国技术员PATRICIA(帕翠霞)。尽管不少美国人愿意接受中国富强的事实,也认为铜管厂的建立对减少失业率,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是好事。但可以肯定地说,尚有些人与我以前认识的那位老姑娘同事一样反对日本人工业入侵差不多,他们会出于对伟大的祖国美国自然的热爱而抵触中国,反对共产党。对中国企业投资工厂不以为然,甚至怨恨。
我于90年代末期来到美国定居。本世纪初,由于都经常夜晚或周末加班,与实验室的一位女技术员帕翠霞不时拉些家常。她出身于本州边缘一个很小的城市。由于出身贫寒,生活很节俭,她住得离学校很近可以走路上班。买了一辆老得掉牙的美国通用汽车,除了周末买菜一般不用开车。这位老姑娘,不谈恋爱,更不可能结婚。脾气有些古怪,尽管年轻时的恋爱史不详,但我以为她现在找个可心的对象比登天容易不了多少。她其貌不扬,甚至有些丑陋,穿得也是跟生产队的老山民差不多。她做起事来慢条斯理,反应不快,但是非常叫真,眼睛容不下一粒沙子。她对那位印度籍有点偷懒耍花样的博后很看不惯。我们聊到的事情其实不多。但两点记忆深刻。第一是她对克林顿的女儿很欣赏,老说:看着长大的,姑娘十八变,切尔西(克林顿女儿)真是出落得亭亭玉立。估计帕翠霞大概对克林顿一过喜欢得不行,以至于终身不嫁。第二是恨透了日本人,因为日本的汽车工业在美国侵犯,在他家乡投资建厂造汽车,使得当地的钢铁工业和煤炭工业萧条起来。她自家的铁饭碗被砸烂了。对日本人的愤恨,让她发誓永远不买日本车。她就像我们中国人中的五毛一族。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年我们到美国来洋插队,没人理会,一般人都喜欢被别人误认成日本人,香港人或新加坡人。风水轮转,是老天睁眼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时候。我们也阴差阳错,恍若隔世一样,不经意中国怎么就成为世界的第二大经济实体,俨然一个暴发户,在国际上说起话来,理直气壮了。加上美国自身的软弱化,有时中国的领导人和老百姓都恍忽喝了二锅头似的,颇有些不知天高地厚。我们的国家工业跟当年的日本汽车和电器工业相比,只能是九牛一毛。我们尽管有了钱,毕竟还是以低端密集劳动为主的作坊产业。与高技术型的工业投资相比,还有一段长长的路要走。但是也要反对一味的作贱自己,看不起华人,看不起我们的技术,我们看到不足的同时还必须为自己的富强,振兴而自豪。
看今朝,忆往夕不由我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希望我们国家能够进一步发展,希望我们海内外华人真正为民族振兴作些实事。年轻人应该刻苦钻研,精励图治,使我们国家的工业往高端技术发展,研制出各种工业的先进技术,创造世界一流的产品。大力推陈出新,发明创造高精尖的项目,必有20年后中国争当世界第一,舍我其谁的气概。
再回到本次新闻报道中国企业救美国失业小镇 一命,毕竟是令人振奋的好消息。阿拉巴马州位于美国东南方,其首府蒙哥马利在美国现代民权运动历史上曾就名噪一时,是因为著名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就在市区的浸信会教堂担任牧师。由首府蒙哥马利向西约两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威尔科克斯县的松山镇,一个人口不足1000人的南方小镇。小镇座落在铁路旁,主要公路沿着铁路而建,路旁有一家银行和几间店铺,有的店铺已经歇业,挂出了求售的招牌。 凯思。韦尔是金龙北美公司的常务副总,他管理着这个金龙集团在北美的第一座工厂,目前工厂有两条生产线,雇用了约190名美国雇员,时薪大约10-14美元。2015年要增加到300人。除此之外,工厂还有约65位来自中国的技术人员,负责训练美国当地员工。
凯思。韦尔说:我们雇用的人在之前都处于失业状态,现在他们开始赚钱,开始花钱,使当地经济改善很多。金龙铜管工厂对当地经济的改善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威尔科克斯县工业发展局执行董事乔治。奥尔福德估计:“金龙集团投资了1亿1千万美元建造厂房与购买设备,每年好几百万美元的工资支付,我们县的劳动人数不多,所以不需要几千个就业机会来改善我们的未来。我们觉得金龙集团如果能提供300个左右的就业机会,就能把我们的失业率减半,对我们县有极大的影响。”
天佑中国,希望我们的国家不断拓宽投资领域和地域,以增加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使国家发展的同时,把西方优良的管理经验,优秀的文化,彬彬有礼的待人接物之道带回国去。让那些在国内外丢人现眼的耗子们,统统变成老鼠过街,找不到市场。
凯思。韦尔还说道:这应该是全世界最先进的铜管制造工厂,而且成为地区跨县界的“希望工程”。时代不同了,曾经是共青团的希望工程也钪镪落户来到美国大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