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丁寫了一篇“論中國人邏輯思維能力之低下”, 喝彩有之,謾罵有之。適逢端午節,說是要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這讓我想起了很早的一點疑惑,沒有人反對屈原是詩人,在某些人看來可能是“偉大的詩 人”,但怎麼就是偉大的“愛國”詩人了呢?我一直不明白,投江自殺怎麼就成了愛國行為?我一直迷惑於這裡面的“邏輯”問題,也許這是一個好的例子來說明中國人是如 何擁有或者欠缺邏輯思維習慣的。 我簡單古狗了一下,找到維基百科的介紹,不妨剪貼如下: “屈原(前 340年-前278年[1]), 羋姓屈氏,名平,字原,中國戰國末期楚國丹 陽(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 後代,中國最早和最偉大的詩人之一。 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先後任三閭大夫/左徒, 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同時主持外交事務。主張楚國與齊國聯 合,共同抗衡秦國。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於自身性格耿直驕傲,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 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漢北。屈原流放期間,創作了大量文學作品,在作品中洋溢着對楚地楚風的眷戀和為民報國的熱情。 其作品文字華麗,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內涵深刻,成為中國文學的起源之一。 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揮 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大石投汨羅江而死。傳說當地百姓投下粽子餵魚以此防止屈原遺體被魚所食,後來逐漸形成一種儀式。以後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人們吃粽子,划龍舟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1953年是 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簡單來講就是:屈原原來受到君主信任,政治才能得到發揮,但由於性格原因讓小人的壞話得逞,漸漸失去君王的信任。由於他的正確主張得不到實現,國家 首都被敵國攻破。屈原因此,悲憤絕望,投江自殺。 我很愚拙,怎麼也看不出,屈原的生平怎麼就說明他是一個愛國詩人了。那麼根據這個簡介,讓我們探討一下,屈原是愛國者的邏輯。 邏輯1:屈原擁有正確的政治主張,因此他是一個愛國者。我想,政治主張的正確與否,應該與愛國與否沒有多少瓜葛。楚懷王沒有採納屈原正確的主張,也 不代表他不愛楚國。最可笑的是,以前中共老宣傳李鴻章賣國。好像誰去和外國談判,簽訂了不平等條約,誰就是賣國賊。五四運動的時候,學生燒了遠在千萬里之 外代表中國的談判者的家,真是沒有腦子。為國家服務在外的人是賣國賊,喊喊口號,唱唱高調的學生就成了愛國者。愛國者,燒了人家房子,打了別人,也是理所 應當的,不受法律懲罰。這樣的不負任何代價的美德,我都想貼在自己身上了。 邏輯2: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感到很絕望,甚至絕望到自殺的程度,是屈原愛國的特徵。我承認,當一個自己珍愛的東西毀滅的時候,人都會感到失落和絕 望。比如,當年我見證了教授們的科學研究習慣之後,對科學研究的失望。現在想來,那是俺的不對,教授也是人啊,科學研究也不是象牙塔。是我把科學神話了, 偶像化了,才會產生不正確的絕望。最算屈原很珍愛楚國,楚國國都的破滅讓他很絕望,他的精神狀態不好自殺了,是有一丁丁點愛國的味道,但那也不能提倡這樣的愛國 啊。你想,當年日本鬼子攻破了南京,廣大愛國人士都投長江、黃河、珠江而死,那是什麼愛國行為?屈原因為愛國而自殺,還是因為自殺而表現了愛國?我有點糊塗了,哪位清醒給解釋一下。 我常常覺得自己很愚笨,很多國人不用腦子就知道的事情,我卻百思不得其解。很早以前,因為這個很自卑,覺得自己在中國社會是個異類,很不機靈。現在 習慣了,知道其實是整個社會的不求甚解和相互忽悠。最近,讀過一篇博文,好像叫“他們製造謊言,我們假裝相信”,有點頓悟。中國社會就是上層製造謊言,下 層假裝相信的犬儒社會。誰都知道報紙上充滿謊言,但誰都不在乎,也不關心,一盤散沙的中國就是這麼造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