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吃得少活得長,這一現象已在許多動物身上被科學研究得到驗證。也在原野,深山部落居住人群中多次靈現。但究竟是什麼原理呢?最近科學家發現,SIRT1基因作為特異調節者功不可沒,此蛋白有助於在食物熱量供應不足時防止細胞死亡,這或許是節食能延緩衰老的一個因素。科學家對吃低熱量食物的實驗鼠進行研究,發現其腦、肝、腎和脂肪組織里,蛋白質水平至少比正常值高50%。科學家隨後從這些實驗鼠體內提取血清,用於在培養皿里培養人類細胞。結果發現,鼠血清促使人類細胞產生的SIRT1蛋白質增多,使細胞免於凋亡。
更有意思的是活爾福德教授的人體試驗,包括他本人在內的8人到一個封閉的地方生活了2年,吃喝都受到限制,結果體重人均減少18%,4名女子的體重平均下降10%。8位科學家的血壓平均下降20%,血糖和胰島素平均下降30%。 8人的膽固醇值由平均的195下降到“極其健康和正常的125”。如果你跟小廝急,長壽又何如我就不稀罕。但你應該想活得舒服些吧,那貴官就看下面一段。
其二:吃得少活得愉快心情,我也本不想追求長壽,但想活得舒服。於是我在自己身上作了一個試驗,限制飲食攝入,開始不很舒服,每每餓後再吃結果是多吃。反飽發脹,夜不能寐。後來我就採取分多次吃(1日4次),每次一點點。心裡很滿足,也就不會老找吃的。還有我在辦公室不放太多吃的,翻箱倒櫃吃完拉倒(下班回家較晚,不能吃得太多了)。後來逐漸習慣,現在很是舒服。有意識地保持那麼一點點飢餓感,真是大大地舒服。總覺陽光燦爛,日子如蜜,因此勸君一使。俺的腸胃本不適合吃大油大肉,原先膽固醇偏高些(餓法後已不高),吃過飽後不太好受。假如您很能吃又能消受,吃飽一點也無妨(跟我無關),只是不要過分了。真正好的養生之道是7分飽3分餓。什麼事都有個度 一旦過了那個度 。事情就會朝反方向發展。
“輕微飢餓”(注意輕微而不是極度飢餓)為什麼導致健康長壽?科學家還在繼續研究中, 我會當信使不斷給你們通報。來自得克薩斯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的內爾森教授解釋說,細胞死亡是衰老的重要因素,而輕微飢餓會激發體內的潛能,拯救細胞使其不死。那你要問為何許多長期處於半飢餓狀態的發展中國家的人們的壽命那麼短,本人認為這乃是營養不良所致,而不光是吃得少。希望健康長壽的人,不能簡單、盲目地節食,而是要吃得少而精。如吃低熱量、高營養特別是高維生素的食物,食量可以減少,但是食物的品種要儘量多(注意這是重點之重)。每頓要吃些蔬菜,水果,穀物(不吃細米白面),外加一點點瘦肉(25-50克左右),雞鴨魚肉,輪番着來。
有一種高級辟穀,除水以外,不吃任何東西。這需要有很強的毅力,才能克服飢餓感與飢餓反應。但是凡人一般沒有這種能力(也不需要)。對於肥胖病患者主要的方法就是對抗飢餓,減少食物攝入量(不一定要劈谷),激發了機體抗飢餓本能和脂肪氧化代謝的能力,使減肥效果持久。
論及飢餓抗肥胖的解剖生理學,首先要了解飢餓感和飢餓反應的產生機理。消化道內膜產生飢餓與飽的感覺,與三種刺激因素有關:1是胃腸腔的擴張和收縮;2腸內化學成分;3由十二指腸由食糜刺激而產生的激素。這些因素刺激了相應感受器,通過迷走神經傳到中樞產生飢餓感和反應。如此可以理解切小胃腸後使載食容量減少,而降低食慾。當然還有多種因素可能影響食慾和體重。個人天生對食物的嚮往和欣賞度也不一樣,因而就有了多吃(發胖)或厭食(苗條)。
勸君少吃一點點,半飢餓感會給你帶來無盡的愉快心情,沒準還會長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