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历史与精神---林希翎归骨葬礼纪实 ------林希翎天涯归骨追思系列之一 朱毅 温岭追思会上的林希翎遗像 林希翎墓所在的温岭白峰太平山公墓 2009年9月21日巴黎时间清晨8时许,中国最后的右派林希翎在巴黎圣卡米拉医院溘然长逝。临终遗嘱洒骨台海或归骨北京。其普世和平之祈、故国故土之眷至死不休,天地可鉴! 2010年10月底,林希翎之子楼信达与妻子张迪捧送母亲的大部骨灰回到祖国。由于种种原因,夫妇俩最终与两位姨妈等议定:将送回的骨灰全部葬于故乡箬横镇白峰山坳太平山公墓——那里有林希翎九十年代归国探亲时亲自选购的一块墓地。 林希翎骨灰的另一部分,已葬在巴黎公社社员墙前的拉雪兹公墓,以陪伴她天涯不归的母亲和小儿子。东方刺玫瑰的这种归宿,不正恰恰链接着人类跨越三个世纪的红色乌托邦之壮烈与幻灭?! 幻灭与求索,放逐与归骨,压抑与抗争——尽管在京的北大新秀因诺奖反弹被禁南行,2010年11月9日,链接着历史与精神的林希翎归骨葬礼还是如期在浙江温岭庄重举行:五七——四五——八九——八零后(互联网)四代人齐聚白峰山下,代表着整个良知华夏,迎葬甲子中国民主前驱林希翎的天涯归骨,并刻石致敬明志。 葬骨前的追思,在温岭殡仪馆庄严举行。 不很大的“休息室”,高悬的黑色巨幅上硕大的白字格外凝重灼目:“林希翎追思会”。白花簇拥着的遗像上的林希翎,仿佛还在沉思,还在忧郁,还在悲悯,还在挚爱与眷恋……遗像下红色的缎缦,包裹着深褐色的骨灰盒——那就是终于天涯归来的华夏女儿。 追思会场外直角形的两条长廊的两侧,密密地布满了花圈与挽带,一直延展到另一个直角的另一边—— 左侧领衔的林希翎治丧委员会的硕大花圈,由本土、美澳、法欧三大区主任谭天荣、胡平、张伦、常务副主任王书瑶、与朱毅、黄河清、黑沨、刁敏桓等秘书组全体成员联署;陈奉孝、钱理群、王国乡、张元勋、沈泽宜、燕遯符、杜光、江之浒、夏业良、俞梅荪等近二十位五一九人与北大人联署的两个花圈挽辞都是: “新五四——五一九精神光昭日月”;右侧领衔的硕大花圈,依然写着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在巴黎灵堂的祭辞:“林希翎女士安息”——在获悉楼信达捧母骨归来的几乎第一时间,王书瑶先生就庄重通告了人大校长办公室;人民大学原常务副校长谢韬的女儿谢小青、儿子谢小庆也以敬献花圈的方式,再次表达了父亲生前对林希翎的殷切关注;甘粹、房文斋、刘利华、吴小军等人大校友敬献的花圈写着:“民族之光,人大之荣”; 傅国涌、慕毅飞、昝爱宗、庄道鹤等浙江人士花篮挽带上更透露着故里的自豪:“浙江的骄傲,五七的荣光”!山东、云南、四川、上海交大的五七难友都联署了致敬花圈;从杭州特赴温岭迎骨送葬的五七老人联署的花圈上,以“中华圣女民主前驱”表达了他们对林希翎大姐崇高的敬意——愿精神史记住这六位耄耋老人的名字:叶孝刚、杨光琦、戴传熹、杨世元、叶天和,特别是八八高龄的叶光庭:就是他们,让最后的右派的最后一程最贴近地感受着万千难友的患难深情。 林希翎归葬时刻委托或授权列名联署花圈的还有—— 最后岁月探视探问过林希翎的方励之、李淑娴、洪炉、傅云起、高喻、钱煇焴、张培林等;中国著名的女公民崔卫平、戴晴、艾晓明、王荔蕻、郭于华、钱煇焴、徐晓、朱春柳、天天等;体制内外著名人士辛子陵、茅于轼、铁流、 郭道晖、姚监复、丁东、王东成等;维权中国著名人士严正学、老虎庙 、冉云飞、莫之许、张辉、王光泽、刘强本等;京城著名维权律师滕彪、黎雄兵、江天勇 刘晓原 李方平 李和平 唐吉田等; 港支联主席司徒華、《河殇》作者苏晓康、陳立群、蔡淑芳、梁联发、 熊若磐 、 薛亚高、 郑炎、 俞又生 、李苏、景良,以及巴黎的林希翎故旧玛丽· 侯芷明、张伦、张健、王龙蒙,都在联署花圈致敬之列。 凡此共110余人,全名录附后。 这是民间中国一次艰难的精神遇合与共鸣,这是历史与精神顽强的链接。如果连同刻意在追思、葬骨现场再现的去年9..28巴黎灵堂出现过的祭挽名录,如张志惠、陈叔平、徐维辛、万润南、章诒和、章立凡、郑义、遇罗锦、何年之、茆家升、艾鸽、王策、徐文立、賀信彤、唐柏桥等,那么,追魂或列名林希翎归骨现场的良知人士几近150人。 为了在归骨追思现场从容而完整地以花圈与挽带链接出这样的致敬群落,上午九时许,原定后场的宗教追思被提到前场举行。基督教是林希翎自幼不渝的精神信仰,哺育了她平等的思想与悲悯的情怀。她在故乡的亲友也大都笃信基督。由金牧师主持的追思礼拜十分庄严肃穆,虔敬流畅,像淙淙的精神圣泉,抚慰着为悲悯着的博爱而背负十字架的林希翎的天国之灵,更慰藉着她历尽苦难的家族正感恩着的近三十位亲友们。 最后送别林希翎的北大五一九人与北大新秀 最后送别林希翎的北大五一九人与北大新秀 近十时,台州——温岭著名的时评家、儒雅正直的主持人慕毅飞先生深情一声:“今天,我们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林希翎回家了。’”属于价值中国的林希翎追思终于开始了。 唏嘘声中的全场默哀延续了三分钟。楼信达率先致辞致谢,并恳望母亲故乡的亲人们能以他终于了解的母亲为荣,并传知后代。 随即,北大五一九号角诗《是时候了》的第一作者沈泽宜肃立遗像前,噙泪三深躬:“你回来了,漂泊天涯的苦难而倔强的灵魂。从此回归祖国,在东海之滨,在故乡的青山中埋下你苦难而光荣的头颅:你可以安息了!” 沈泽宜从五一九人三角地见证的视角,而浙江五七难友杨光琦、叶孝刚、叶光庭则分别从时代感应与亲历苦难的视角,一致高度赞扬了林希翎在甲子中国民主第一波——五一九民主运动中的澎湃激情、勇敢叛逆、前驱穿刺、巨大影响与历劫不屈、困厄天涯仍然求索不已的苦难担当。在那奸诈险恶、人妖颠倒的年代,一声“刺玫瑰!”多少人为之惊羡!为之倾倒!沈泽宜还具体论证了林希翎求索的精神资源与普世本质。这些林希翎同时代的追随者中的追思者,有的身患绝症,有的年近九旬已难自理,却毅然决然代表着他们遥远的、思想而苦难的青春代,亲临温岭迎骨送葬,仅此本身就不仅是患难深情,不仅是暮年壮怀,也是一种价值守望与激励,更是对一代代继行者的期盼与召唤! 教化资源的高度乃至绝对意识形态化,是四五一代的成长背景。所以,曾代替天涯昏迷中的林希翎大姐赴共青城《八无八有祭耀邦》的笔者,在追思中特别感恩大姐终于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回归了《广场》。孤本不孤了——五一九运动中产生的《广场》终于由五一九人重印了,连同林昭的十四万言书,这将存传百年五四最经典的精神资源。触目天涯归骨,面对五七老人,在受托一一代民间中国精英界、维权界、著名女公民与京城维权律师们向归骨故里的刺玫瑰致敬之后,我不禁又一次以自己与老鬼文革初期狂热而丑恶的表现自证:四五一代中我们的觉醒,属于罪孽与苦难后的彻悟。永不能忘:我们曾经在伪理想主义的召唤下助纣为虐,我们是把你们打翻在地并踏上一只脚的狂暴的一代!庄重地雕塑林昭、回归《广场》、归骨林希翎,对于我和我们的一代,只是赎罪的顶礼! 故乡与温岭一山之隔的学者傅国涌代表八九一代的追思,其实是一种深刻的使命自负:“我与林希翎隔着两代——1957年林希翎登上北大讲坛的时候,离我出生还有整整十年。我属于89一代,从57一代到89一代,中间隔着45一代:三代人的时间。但是,历史不是一根断裂的链条,历史是一根完整的链条,历史是由一代一代的人共同构成的,前面的人走了,后面的人再走上来:我们都处于这样一根历史链条上。(作为基督徒)我和林希翎老姊妹都处于这样一根历史链条当中,同属一条追求自由民主人权、追求普世价值、追求基督理念的这样一条通往天国道路的精神链条当中:不仅有历史的渊源,而且有精神的渊源……” 也正由于这种自觉的精神链接和使命自负,仅仅我遥自北京的一声恳托,就在傅国涌、慕毅飞、楼信达之间迅速、默契地达成了此刻正在顺利展开的一个共识,一个举世瞩目的精神节点:一个传奇生命即将安息故里了,却永在精神时空无声呐喊,召唤着只说真话,不说假话的一代代人后来人。 于是,徐小路站在了瞩望着的林希翎遗像前。她说:“我今年25岁,那就是80后吧。为什么林希翎大姐追思会我来到这里,因为我怀着对她无限的崇敬。我代表着80后也代表着互联网的一代,我今天心情非常地激动。我觉得我们80后应该觉醒,应该用真理(哭)去沿着林希翎大姐的思想,追求真理,追求自由的中国。(哭)我们爱我们的祖国,所以我们要自由,我们要法治。因为我们爱她,所以我们希望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好。因为爱,所以我们才有恨,所以我们才来到这里。(哭)为此很多人付出了生命,失去生活失去工作,甚至囚在监狱里面,九死一生。我也想了很多关于民主中国、自由中国的一些道理。我希望我们的80后90后一定要觉醒:中国需要改变,需要法治,需要运用法制照顾底层的老百姓。” 当小路哽咽着说到:“我相信终究会有这一天、这一天终究会来到的,因为至少我们80后90后知道了:有林希翎大姐这样的人在不断地警醒着我们!”更激起了五七老人们的一片唏嘘与一片热烈的掌声: “有这样的下一代,中国有希望了!” 泪飞只为待伏虎!华夏精神史会记住林希翎归葬日这小小会场不多人群的一片唏嘘和一阵掌声吗?其实,四海瞩目的林希翎归骨追思会自始至终,都是在唏嘘与泪雨之中行进。四代人的迎骨,四代人的送葬,四代人唏嘘着的使命链接,四代人泪雨中的精神传承:谁能说,这不是一个艰难追求着自由民主的民族宏大精神叙事最激情最美丽的一节?! 价值中国赴温岭送别林希翎的人们 林希翎故乡的亲人们 十一时许,管乐齐鸣的殡仪乐队为先导,楼信达捧着装殓着母亲归骨的骨灰盒,已有身孕的张迪捧着林希翎遗像,走在送葬的亲友来宾队列的最前面。行至殡仪馆外300米许,改乘车队,依然乐队车前驱,载着殡仪馆并未出现过的五个鲜花装饰的大花圈的敞车,也在车队之中——遵照公墓规制,送葬花圈不能超过五个;所以其中的三个花圈是我们特地为价值中国购制的,以为林希翎北京大学的战友、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友和中华各界的献祭;殡仪馆追思时长廊上所有的祭幛挽联皆悉数随车,与我们一道迤逦驶往白峰山区。 路上才得暇询问:那块代替将刻未刻、又必须在封墓时刻庄严出现的迎骨志铭的塑版何在?——暂时只能将黑色的铭文贴在纯白的塑板上。一早忙于张罗鲜花花圈的女士们却用眼神反问着我。天哪!既然林希翎不能葬骨北京,价值中国的重托之中,当唯此碑为大——居然落在下榻的宾馆里了!好在司机就是楼信达的姨姐夫,宾馆就有挚友。于是赶紧托司机电告友人寻取后立即直接送往墓地。 约半个多时辰,送葬的车队进入箬横镇西的白峰山区。——桥头“一箬之横”,触发了紧迫抗击倭寇的戚继光的军事灵感,据说这就是温岭第一镇——箬横镇名的来由。离公墓所在山坳一里左右的一个村落小桥边,送葬的车流,又恢复成齐鸣管乐前导的步行送葬的人流了。哀乐不绝,习以为常的村民们什么时候才能这样回首——正是此刻,一个将如戚继光般流芳史册的精神生命正从天涯回归故里,穿过村落,迤逦上行,缓缓走向青山深处她永恒的安息地呢?不竭为草根权利呐喊,不正是以灵魂与自身不尽的苦难保国卫民?山路越来越曲折崎岖起来,不禁回望六位杭州五七老人,一个个都悲戚凝重、艰难而执拗地蹒跚在送葬的队列里,蹒跚在一个巾帼传奇悲剧的尾声中。特别是杭州大学那八八高龄的叶天和老先生,那龙钟的步履,那佝偻的身躯,那庄严虔敬隐忍执着的神态……无不是感天动人的精神风景,无不诠释着一个为华夏普世艰苦卓绝担当不渝的精神群落的患难之情与至高境界! 公墓在望。“太平山公墓”!——林希翎大姐欲洒骨台海所祈望的“太平”啊!不由悲怆地想起崔卫平悼戈扬文中的一句:“戈姨,总有一天,我将扶柩迎您归来!”(大意)而魂系梦萦五一九的大姐终于天涯归葬之际,衮衮北大新秀,俞梅荪竟不被“放行”,夏业良也无法“脱身”……于是我与小路不由自主快步趋前,先后与捧着归骨与遗照的楼信达张迪夫妇并肩而行——夫妇俩也稍稍偏挪了脚步。心中默默地慰藉着大姐:北大毕竟还是来了沈泽宜先生啊,尽管他癌症在身!更一遍遍反复地默念着大姐弥留时刻断续用蚊声般细弱的声音越洋对我一一抚摸过的名字:张敏、洪炉,钱理群、燕遯符、老鬼、陈世忠、马英九、胡耀邦与大姐联络的王仲方、“泄密”给大姐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胡耀邦秘书曹治雄…….是的,曹治雄的名字我默念的次数最多,因为我和大姐在人间最后的对话,就是我那一声“可我找不到曹治雄啊”之后嘎然而止、永归沉寂的——那个我千万遍咀咒过的九月二十日巴黎之暮——北京子夜! 是最后一程了,终于为大姐反复默念起了傅云起、张伦、陈尔晋、冷水、方励之、李淑娴,达赖、王龙蒙……最是我明白,就是这些人,给过林希翎人间最后的慰藉、温馨与欢乐。不过,当我默念着达赖喇嘛的时候,我真不知道该为大姐悲,还是该为大姐喜:大姐与达赖同岁,达赖还健康地活着;达赖还流亡着,林希翎大姐天涯归来了! 就这时候,太平山公墓高耸的牌楼式大门已巍立眼前。 背倚摩天巉岩,怀抱青山绿水,虽然太平山公墓远没有北京万佛陵园那样的规模,但其天然气势,即使万佛名人园也远难与匹。大姐的墓地不高,就在公墓碑坊门稍右的第三层,可见当年大姐心仪之至,购置之早。除了母亲的墓穴,楼信达还给父亲预留了一个墓穴,两穴此时都敞开着。其旁显然也属家族墓,因为两墓正中的前方,已以三十度斜角的形态铺砌了一块刻有林希翎自白的黑色大理石,却没有落款——以示这是精神中国为林希翎刻立的两块墓志铭之一。碑文为傅国涌委托的慕毅飞先生精心所选,几可视为林希翎自诔: 我在中国看到的是一种愚昧的幸福,很少有所说的智慧的痛苦了,可惜我至死不会愚昧。我恐怕与任何当权者都难以合作,是一个永远的批判者。幸运的是,在民间我有大批朋友,志同道合者。感谢上帝,在我九死一生之际,总会派出天使,将我带出死亡的幽谷。我也无怨无悔,将身上的十字架背负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塑板暂代的《迎骨志铭》也及时送到,传上来了。 送葬的人群、花圈次第拾级而上。花圈一字排开后,砌墓工匠才开始封砌墓穴。楼信达夫妇捧骨灰盒遗像待立一侧。时已正午,忘却饥渴的人群忧戚而虔敬地注视着,缅怀着、交流着、等待着…… 即将封墓前,红绫覆盖的林希翎归骨盒楼信达交由我抱着。但这绝不仅仅是“义弟”对“义姐”的最后送别——我反复默念着陈奉孝钱理群王书瑶和所有我所知道的五一九人的名字,反复默念着人大的甘粹、房文斋、张志惠、刘利华与谢韬的儿女们,仿佛要在天涯与祖国之间,天国和人间之间,历史与精神之间,尽力多传递链接些什么;身边,低头捧着林希翎遗像的张迪的另一侧,肃立着傅国涌:感谢为思想而苦难的林希翎的家族,让渡、容忍和见证了价值中国这最后的致敬、送别与精神链接…… 我终于把骨灰盒交给楼信达,信达随即放进还差两块砖的墓穴里。 入殓时分:左起:傅国涌、楼信达妻张迪、朱毅、林希翎三妹的儿子 一时许,封墓—— 别了,墓碑上五星红旗下青春的叛逆者! 别了,天涯归来的永远的刺玫瑰! 金牧师庄严的最后追思之后,原在殡仪馆追思会场外的精神中国所有的挽幛及百余名录,或系挂在所有的鲜花花圈上,或铺开在林希翎家族墓地前,向天涯归葬的林希翎作最后的致敬与告别。 待我们与可敬的五七老人们簇拥着塑版《迎骨志铭》合影后回到宾馆,已近午后两点。 显然是链接着历史与精神的林希翎归骨葬礼感化了林希翎家族——特别是其年青一代,一天后的9时25分,也就是巴黎——纽约——北京林希翎环球鼎祭后的一年又二十五天,经与林希翎家族达成妥协,林希翎墓志铭中的《迎骨志铭》终于这样砌立在天涯归葬的林希翎墓前: 故国故土,温岭清溪;奇崛峥嵘,华夏正气:这里归葬着中国民主前驱林希翎的部分忠骸。 另外的部分遥葬在巴黎。 英灵天国;所有的精神风涛,都在人间继续。 林希翎千古!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部分师生 中华各界 浙 江 温 岭 部分人士 迎骨誌铭 2010年秋敬立 2010.11.9始笔,温岭—温州—北京 林希翎归骨墓志铭(迎骨志铭 ) 林希翎归骨墓志铭(林希翎自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