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鄧煥武:手提肝膽輸脾血──黃河清新著《中國沒有明天》讀後感 |
|
鄧煥武:手提肝膽輸脾血──黃河清新著《中國沒有明天》讀後感 (博訊北京時間2007年9月24日 轉載)
閱畢新書《中國沒有明天》,筆者確有一種泣血之感!究其緣由──此書正是一本泣血之作。 (博訊 boxun.com)
中國怎麼沒有明天呢?有人定會百思不解;甚至可能有人還要拿“國家的敵人”這頂唬人的大帽子,惡狠地向作者黃河清頭上扣去( 好在黃先生身處海外,帽子最大亦鞭長莫及吧 )。而一般讀者,見此書題也可能以為,這不過是引人眼球的驚人之語。但作者在本書前言中,對此作了確切解釋,以免讀者在未讀之前產生誤會或反感。而筆者相信,凡內心具有責任感的讀者,讀後的心情定是沉甸甸的。 當然的,只要地球存在,中國就不可能沒有明天(將來)。但是,中國是否一定有美好的明天呢?當讀了《中國沒有明天》之後,這不能不令人憂慮與存疑!但凡積極處世者,決不會因此而喪氣。 讀後首先進入筆者腦際的,是一個不爭的歷史事實──自秦漢數千年至於今,中國一直處於專制吏治統治的“今天”。那密佈天空的皇帝文化之漫漫烏雲,從末在神州大地上消散!現在的所謂党文化,只不過是那種皇帝文化的現代版本而已,其實質可絲毫未有改變。 與歐洲等西方國家相比較,中國之“今天”,何等地漫長!在這個“今天”裏,它經歷著儒家等級文化麻醉下的漫漫長夜;因此可知,即使進入“明天”,還得經受一段“黎明前的黑暗”期( 比如,前蘇聯與某些東歐國家經歷“天鵝絨變革”之後,還須再經歷一場“顏色革命”那樣)!這,看似是十足的悲觀論調,但其實是面對現實的最真切認知。當然,筆者並不認為中國的“今天”,還有多麼久長。但它仍是尚未進入“黎明前之黑暗”期的“今天”,則屬不爭的事實──後極權時期的現代民主運\動,既定是處於運\動的第一階段,即“今天”的最後階段。(參閱拙作《現代民主運\動兩個階段之我見》) 可見,只有清醒地在黑暗中作不懈苦鬥的人,才算是真正的樂觀主義者。而作者黃河清先生,就是這樣苦鬥中的樂觀者。與此同時,須知《中國沒有明天》是黃先生別具文風的憂患之作,而作者的憂患意識源於清醒的頭腦。所以,憂患意識通常總是積極的。憂患不同於憂傷。 應當看到,中國特色的後極權統治時期趨向准法西斯化(即專權國家宏觀壟斷控制下的權貴資本主義橫行現狀),正是這個“今天”即將結束的徵候,也可視為“今天”與“明天”的臨界點。例如,那種多項遏阻政策措施亦控制不住的高房價再上漲;超經濟手段的征奪土地與暴力拆遷民房事件愈演愈烈;失地農民、失業工人、被強制拆遷的居民、被權貴資本欺壓的外出打工仔與被國有企業強制下崗員工等弱勢群體的無力抗爭,致使在物價飛漲狀況下生存問題日益嚴峻而深感無奈;以及全國各地生態環境遭受嚴重污染且繼續惡化不止……。總之,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等領域的體制性腐敗現象,均令世人歎為觀止!這是一派末日的景象,它預示著將要到來的“明天”,還不可能美好。“黎明前的黑暗”(東方式威權主義時代)還是很難熬的。而且生態環境瀕臨崩潰之慘況,並非“明天”到來就可輕易得以恢復(能否完全恢復,還是一個人類面對的共同難題,何況中國)!還有是文化更新的問題,亦是一項頗為持久的工程!但這一切,都不能成為悲觀主義論據。而悲觀主義者的痼疾,則完全在於自身主觀思維狀態與處世態度上(大多持醉生夢死“今日有酒今日醉”的消極態度)! 還有是,任何時期都並存著好、壞兩個方面。但問題在於好與壞的比率各占多少,以及看待好壞的著眼點是什麼。顯然,我們著眼的美好事物,不是指權貴階層的物質生活現代化水準,不是指他們腐敗生活的花樣翻新,也不是指專制國家統治手段的日趨強勢化,不是指其運\用(花鉅資購買)現代科技手段來壓制社會進步訴求,以及諸如此類等等。這些,都不是我們相比之下的美好,相反,這些正是“今天”的醜陋。真正的相比之下的美好,指的是廣大弱勢群體物質生活的切實改善,是指全民生存環境的恢復與改觀,是指人民大眾的公民權利獲得制度性保障與他們的社會生活自由度的確切提高,如此等等。這首先是指言論、出版自由等各項公民權利的名副其實的亨有。但若離此,何有“明天”呢 ?! 《中國沒有明天》是一本隨筆文集,各章由“制度、文化與人性”這一共同主線貫穿其間,此外,還有一條不大顯眼的紐帶起著連接作用,這根紐帶就是雖然處處流露但又不予直言的深愛母國的遊子情懷,以及其恨鐵難成鋼的憂患意識。同時,書中許多具體觀點、局部看法,乃屬一家之言,其中不免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處;但其生動的表達方式與獨特的敍述方法,卻為讀者增添不少的閱讀樂趣。這頗像讀好的章回小說那樣,看完上章就要急著看下章,最好一口氣讀畢。例如,第一章“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從標題到內容,均稱得上是獨具風格與才氣橫生的手筆。這非具厚積薄發的功底,是寫不出來的。至於個別的看法嘛,可以見仁見智,故乘此亦想順帶一提,即:毛澤東等人的縱橫作為,他們循著的是歷代專制王朝興衰週期律使然,而不是破壞兩千年封建的“鐵打營盤”。他們若果真如此,不管有意無意,那可是功莫大矣!…… 其他各章文字中,此類值得商榷之處也有一些。這應讓讀者各自獨立思考,不必一一提及。 正是作者自言,他的這本新書不是理論學術著作,而是通俗易懂的警示性敍述讀物(其實敍述亦是一種深入淺\出的論述方式)。但本書頗為珍貴的是,書中許多處閃耀著熠熠發光的人性美與其動人事件。如不肯違心批判劉賓雁,寧肯跳樓詢道的戚學義……。另方面,更多的是既有故事情趣,卻是讓人心酸、心碎的負面內容的剖析、揭露。例如109頁的一段結束語:“這4千萬官吏是蝗蟲、是豺虎、是機槍、是坦克、是每一個被他管轄的百姓的皇上!中國的百姓、中國的農民是最懦弱的、最逆來順受的、最好統治的、餓死也不會反抗的。豺虎欺壓慣了百姓,予取予奪,隨心所欲。雖然餓死也不會反抗,但“泥人也有性兒”,可以餓死也忍,卻可能欺死不忍。這是人性!萬古不易的人性!中國歷朝歷代的黔首黎庶造反無不如此。造反、鐵血、你死我活、更朝換代,無論造反成功或是鎮壓成功,血流成河、屍橫遍野,“千里無雞鳴,白骨蔽平原”的景象是民族的災難、人類的災難!中國的明天最應避免的就是這樣一種結果!”等等。 以上僅是從新書中隨便摘錄與列舉的一二例子。同樣精彩的闡述與同樣具有典範性的事例,還有不少,這裏無須太多摘引與舉例。但值得一提的是,書中還有頗為精彩的摘引文字,如李傲在北大的演講部份內容,以及作者對此獨具的見解與評價。這些,也是構成新書內容的珍貴部份。其他如“三面紅旗”下的慘像,“共產黨萬稅”的訴說,“制度殺人”的探究,“異數文化”悲哀之感悟,“亂象紛呈碾碎一切”的嗟歎,對“第二種忠誠\”的剖析,以至“皮不存毛將焉附”的獨到見地與對“610”辦公室罪惡的怒斥,等等,等等。其論述涉及面之廣闊,內容之豐富,見解之精闢,剖析之徹裏,均屬少見。為確證此言不虛,筆者不厭再摘錄如下文字:“制度是根本,文化是元兇,人性則推波助瀾。這是五十餘年的定勢、定局。制度若不作根本改動,一切都無助于事,任誰也無力回天。”這看似老生常談的觀點,實則屬於推陳出新之論斷。因為,它不是人雲且雲的空泛之論,而是從新書敍述中得出的論斷──從制度、文化與人性這三者互動關係中研究所得。因而,這類論斷是經得起實踐檢驗的,是很扎實的。 作者黃河清是筆者交往最久的老友之一,彼此在脾性上可謂知根知底。他為追求民主、自由、人權事業的理想,矢志不渝。為此,河清曾付出慘痛的代價。他的一位性格文靜的胞妹黃迎憲,最能理解她哥哥的志向與不懈的抗爭精神。因而她自然成為哥哥最親近的同道和幫手。可是很不幸,迎憲女士卻犧牲于這一崇高事業的抗爭 途中(據說她在廣東某口岸城市的拘禁所裏被迫害致死)!這對於至愛的兄長來說,無疑是終生戕心的疼痛! 迎憲女士在生前,和筆者曾有一面之緣──1980 年代的一日,我有事去她家找她哥哥,不巧河清外出未歸,由迎憲禮貌地接待。其間,當她知道來客就是久有所聞的鄧煥武時,她那高興且熱情的目光及談吐,留在我的腦際裏猶如昨日。…… 後來,驚悉迎憲犧牲,我和其他溫州友人無不痛惜嗟歎!她,一位未婚花季女子,就這般淒慘無辜地被極權制度活活吞噬了!這同無可數計的類似孫志剛事件一樣,又只是極權迫害史的冰山一角。但她卻是一位難得的覺醒新女性,是我們的同志和摯友。她這樣過早地犧牲,真令人扼腕長歎! 為了追悼迎憲女士,一次於1990年代中期,筆者和家鄉數位友人一起,陪同河清前往迎憲墓地祭吊,我在墓前焚獻一幅花卉水彩畫原作,以此表達對死者深深的敬意。如今,作為胞妹人生道路帶領者的兄長,決定把自己泣血的憂患之作,捧獻給九泉下親愛的妹妹,這可謂是最好的禮品了。而作為他們兄妹倆的同道與友人,筆者乘此撰文之際,再一次祈願黃迎憲女士安息! 2007.9.12-15.于重慶沙坪壩大公村 【首發:自由聖火】 _(博訊自由發稿區發稿) (博訊 boxu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發稿團體的觀點、立場)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