䃼白:聖歺禮儀釋經〈轉發) 大海提示:“聖歺禮儀”是主耶穌親自設立的,是基督教重要信仰之一。按理執行這一神聖的禮儀,是基督真教會重要標誌之一。 聖歺禮儀之二〈釋經) 馬太福音二十六章二十六至三十節 【太廿六26】「他們吃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福,就擘開,遞給門徒,說:『你們拿着吃,這是我的身體』;」 在逾越節的筵席上,由一家之主負責擘餅。這塊「餅」應該是第一杯酒之後藏起來的半塊無酵餅Afikomen,這半塊無酵餅在逾越節的筵席的儀式上被掰開、藏起來、又被找到,正對應主耶穌的受死、埋葬和復活。這半塊無酵餅(Afikomen)是源於希臘文「那將要來的」,正好指向那將要來的彌賽亞基督。「擘開」象徵祂的身體在十字架上為我們裂開。「吃」象徵分享基督的所是。此時賣主的猶大已經出去了(約十三26-30),主在逾越節筵席上設立了新約聖餐,表明祂是我們真正的逾越節羔羊。 【太廿六27】「又拿起杯來,祝謝了,遞給他們,說:『你們都喝這個;」 這「杯」是猶太人逾越節筵席上四杯酒的第三杯「救恩之杯」(Cup of Redemption),主耶穌自己很可能並沒有喝這第三杯,而是用這杯酒代表「立約的血」(28節)。只有路加福音提到祂用這「杯」本身代表先知耶利米所預言的「新約」(路二十二20;耶三十一31-34)。「血」是立約的方法,「杯」才是所立的約。 【太廿六28】「因為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使罪得赦。」 「約」就是先知耶利米預言的「新約」(耶三十一31-34)。「為多人流出來」是先知以賽亞的預言(賽五十三12),神的僕人作了所有人的「贖罪祭」(賽五十三10)。馬太特別提到「使罪得赦」,呼應一開始天使宣告的「因祂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里救出來」(一21)。西奈之約以祭牲「立約的血」為「立約的憑據」(出二十四8),新約則用主耶穌為我們所流的寶血作為立約的憑據(來九14-15;十二24)。當年的逾越節建立了與神訂立西奈之約的以色列,主耶穌的死建立了與神訂立新約的教會,它的成員就是那些「吃」主、「喝」主的人,恩典救贖的時代開始了。 【太廿六29】「但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國里同你們喝新的那日子。』」 「葡萄汁」原文是「葡萄的產品」,包括葡萄汁和葡萄酒。逾越節的筵席在最後唱完「哈利路篇」(30節)之後,還要喝第四杯「哈利路杯」(Cup of Harrel)。但主耶穌沒有和門徒們一起喝這第四杯,而是說「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因為祂的第四杯不是「葡萄汁」,而是十字架的痛苦(39節),最後,主耶穌獨自在十字架上喝完了這第四杯發酸的酒,就是「醋」(二十七48,約十九30),完成了真正的逾越節筵席。「在我父的國里,同你們喝新的那日子」指在千年國度中,得勝者與主一同坐席的日子。復活的主保證了國度的實現,主與門徒一同在父的國中喝新的日子也一定要來到。 大海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