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難周大事記:周五受難日是天上的新歌 轉發敬虔的奧秘〉——大海編輯 大海說:按照教會會的傳統,從復活節之前的主日開始的一周,被稱為“受難周”。「受難周」是四本福音書共同的重點,約有五分之一的篇幅直接記載,受難周所發生的事件,因為這一周所發生的事實在太重要了,耶穌基督的身分、使命都在此表達得淋漓盡至,這一周所發生的,也改變了猶太民族及全人類的前途。 受難周是耶穌一生最關鍵的時刻,也正是我們對信仰作自我反省的時刻。唯有踏着耶穌當年留下的腳印,才能尋回那在我們生活中漸漸失色的信仰
十字苦袈”天上的新歌(查經詳解)
耶路撒冷耶穌被解往巡撫彼拉多處、希律處受審 經文:太27:1-2 11—31 可15:1-20 路23:1-25 約18:28–19:16 各各他耶穌被釘的情形 經文:太27:32-56可15:21-41路23:26-49約19:17-37 耶路撒冷城外耶穌被埋的情形 經文:太27:57-66可15:42-47路23:50-56約19:38-42
一, 是因世人的罪孽。太廿七46】「約在申初,耶穌大聲喊着說:『以利!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就是說:『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 「以利!以利!」是希伯來文,「拉馬撒巴各大尼?」是亞蘭文。「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這是主耶穌在對觀福音中唯一一次沒有稱神為「父」。「大聲喊」原文是個表達強烈感情的字,主耶穌一生時刻都與神同在,只有這3個鐘頭不得不與神疏遠,這是神兒子極度痛苦的「大聲喊」。此刻主耶穌在十字架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彼前二24),「替我們成為罪」(林後五21),因為「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祂身上」(賽五十三6),讓祂「捨命作多人的贖價」(二十28),所以公義的神離棄祂(詩二十二1 二,神公義的確據:羅三21至26 :就是神的義,因信耶穌基督加給一切相信的人,並沒有分別。」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 人當初是按神的形像而造,是為着神的榮耀而被造的(賽四十三7),凡是沒有「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的人,都是「虧缺了神的榮耀」,都需要耶穌基督的救恩。神設立耶穌作挽回祭,是憑着耶穌的血,借着人的信,要顯明神的義;因為祂用忍耐的心寬容人先時所犯的罪 •【羅三25】「神設立耶穌作挽回祭,是憑着耶穌的血,借着人的信,要顯明神的義;因為祂用忍耐的心寬容人先時所犯的罪,」岀於祂自己的愛、用祂的兒子為「挽回祭」,主動「挽回」(來二17)、恢復我們與祂之間的關係。「不是我們愛神,乃是神愛我們,差祂的兒子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這就是愛了」(約壹四10),這是神自己設計的方法,使祂的忿怒可以止息(詩七十八38;八十五2-3;一百零三8-10;彌七18-19)。 •這「 挽回祭」是神主動設立的,而不是罪人預備的,在舊約里就是神的恩典採取主動:「活物的生命是在血中;我把這血賜給你們,可以在壇上為你們的生命贖罪;因血里有生命,所以能贖罪」(利十七11)。 •基督不但是「挽回祭」,也是獻上「挽回祭」的祭司,祂如今仍然是「挽回祭」,因為祂一次獻上的祭永遠有效(來十10);我們不僅在得救時靠基督作「挽回祭」,得以與神和好,並且在得救之後,繼續靠基督作「挽回祭」,得以維持「與神相交」(約壹一6)。 •神一面「憑着耶穌的血」,滿足神公義的要求,使神可以接納人、赦免人的罪(來九22);另一面「借着人的信」,使人得以取用耶穌流血救贖的功效,坦然就近神(來十19)。
三,是天父慈愛的彰顯:【約三16】「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壹四9】【約壹四10】「不是我們愛神,乃是神愛我們,差祂的兒子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這就是愛了。」 •「不是我們愛神」,從人的天然肉體裡不可能有真正的愛,「乃是神愛我們」,將愛心賜給了我們。神「差祂的兒子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既滿足了公義,又成就了救贖,這就顯明了神愛的本質:這愛是犧牲的愛、主動的愛、公義的愛、對不配的仇敵的愛(羅五8;太五44)。 「神差祂獨生子到世間來,使我們借着祂得生,神愛我們的心在此就顯明了。
四。是拯救罪的妙法:林前一18】「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神的大能。」林前一22】「猶太人是要神跡,希臘人是求智慧,」 【林前一23】「我們卻是傳釘十字架的基督,在猶太人為絆腳石,在外邦人為愚拙;」 「十字架的道理」簡單直接,並不需要華麗的修辭技巧、高深的哲學思想之類「智慧的言語」(17節)。這種傳道的形式與內容在那些沒有蒙召的「滅亡的人」聽來,自然是「愚拙」的,不夠聰明、不合情理,通不過理性和眼見的理智審查。但正因為人天然的理性難以接受這樣「愚拙的道理」(21節),那些蒙召的「得救的人」才能真實地感受到,他們得救的信心完全不是根據傳道人的口才、本事,也不是出於自己理智、情感或意志,而是「神的大能」在吸引、改變他們的內心。
五是隔絕惡世的標記:加六14】「但我斷不以別的誇口,只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因這十字架,就我而論,世界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論,我已經釘在十字架上。」 •保羅不但反對以「受割禮」誇口,也不以「不受割禮」誇口,因為「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已經使所有這些變成「無關緊要」(15節)了。 •「就我而論,世界已經釘在十字架上」指這十字架使保羅完全脫離了世界,不再以世界的事物作他的滿足,不再被世界的事物所吸引,不再以世界的觀點來看問題。而「就世界而論,我已經釘在十字架上」,保羅對世界而言也成為無用之人,失去了功用。
六,是侍奉恩主的理由。 林後五14】「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因我們想,一人既替眾人死,眾人就都死了;」 【林後五15】「並且祂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 •「基督的愛」(14節)與基督的死是分不開的。我們之所以能被「基督的愛」摸着,乃是因為看見基督「一人既替眾人死」(14節)的事實;我們若沒有看見基督的死,「基督的愛」就摸不着我們。 •「基督的愛」乃是我們事奉的動力,若不是被「基督的愛」摸着,沒有人能把自己完全擺上,一心一意地事奉主、討主的喜悅。 •「激勵」(14節)原文意思是「擠壓在一起,強制」,是促發行動的壓力。「激勵」是現在式,表明這壓力是持續不斷的。 •「眾人就都死了」(14節),指基督代替眾人死,為我們接受了神對罪人的刑罰,因此在基督里的眾人在神眼裡就都算是死過了,不再被定罪。 •保羅事奉的動機有兩個:一方面他「知道主是可畏的」(11節),因此對主的託付敬畏負責;另一方面他被「基督的愛激勵」(14節),一生只能為替他「死而復活的主活」(15節)。基督「替眾人死」,不是為了叫人能繼續安安穩穩地為自己而活,而是要叫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15節),凡事尋求主的旨意、遵行主的旨意、滿足主的心意。 •真實愛主、渴慕為主而活的人,不是因為人的教導、催促,而是因為我們真正體驗到了「祂是愛我,為我舍己」(加二20),因此「基督的愛激勵我們」為祂而活。 •「那些活着的人」(15節),指那些因基督的死而復活得益處的人,也就是所有重生得救的信徒。
七,是天上的新歌:【啟五9】「他們唱新歌,說:禰配拿書卷,配揭開七印;因為禰曾被殺,用自己的血從各族、各方、各民、各國中買了人來,叫他們歸於神,」 他們唱新歌」是因為羔羊揭開七印,此情此境沒有任何其他的詩歌適用,必須有專用的「新歌」。羔羊的「配」不是因為祂的能力和威榮,而是因為祂「曾被殺」,買贖罪人歸神。「各族、各方、各民、各國」與但以理慣用的「各方、各國、各族」(但三4、7)相似。9-10節原文的形式是詩歌,是唱出來的。【詩四十3】「祂使我口唱新歌,就是讚美我們神的話。許多人必看見而懼怕,並要倚靠耶和華。」 •本篇可能是大衛被押沙龍追趕,「耐性等候」(1節)神的時候寫 •神允許祂的百姓經歷失敗、難處,目的是讓我們在失敗和難處中經歷神。當神把我們從失敗的「禍坑」和難處的「淤泥」中拉上來,使我們的腳重新「立在磐石上」(2節)的時候,在神裡面新的經歷就能讓我們帶着新的體會「口唱新歌」(3節)讚美神,讓世人因着看見這樣的見證而迴轉敬畏神、全心順服倚靠神。「看見」、「懼怕」、「倚靠」(3節),正是我們認識神的三部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