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园 第五十四期(电子版号:ly9603d) 一九九六年三月二十四日 俄亥俄州现代中文学校 美国中西部中国科技文化交流协会 | <<聊园>>编辑部 | | 一。俄州哥城早春图 阳明 二。偏方治大病,将计就计 青笋 三。华楼琐记(续一) 曹和平 ============================== 俄州哥城早春图 阳明 (一)华人春节报春早 大自然,万能的造物者对俄州哥城1996年华人春节晚会似乎是特别的优惠。春节除夕夜瑞雪纷飞,把哥市打扮得银装素裹,山舞蛇影,分外妖娆。然而最使人难忘的还是春节晚会节目,它把浓浓的春意提前送到了北美大地。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涵,浓郁的民族艺术风韵,同时又融入了改革开放近代文化艺术魅力;那些业余演员们娴熟技巧,从容不迫,举止大方,浑然一体,一气哈成;那中美演员竖琴合奏,水乳交融,协调优美,温文尔雅......整个节目安排那么流畅,自然,看来绝非一日之功。这些基本功充分体现出这些华人莘莘学子较高的素质。我们老一代华人客访哥市,有幸躬逢其盛,叹为观止,殊感欣慰。 (二)积雪未尽草已绿 美国是世界上著名的草地最多的国家,到处都是绿草植被。1995年入冬以来,北美大地经受了50年来最大的连绵暴风雪,积雪覆盖草地长达两个月之久。在积雪尚未融尽已可见到积雪下小草青翠发绿无限生机。每当闲庭信步,总得弯下腰来,仔细端详一下在漫长的严冬下存活的这些小草。这些野草本来抗寒力极强,现在又加以人工培植,秋季施肥,夏天修剪,它也悄悄地报以人们: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减少尘土飞扬。每当寒天季节来临,万木凋零,小草叶稍略黄而根茎犹绿,一遇晴空万里,可见积雪未融芳草绿,令人赏心悦目。小草它以超然的顽强生命力,逾越一切恶劣气候条件,总是在草木之中后枯先荣,虽无树高,更无花香,春风吹拂阳光普照,小草最先把春报。 (三)寒河(Scioto)水暖鸭先知 春节期间某日午后,笔者全家驱车Scioto河畔缓行,那些在漫长隆冬季节飘浮在河面上的冰块消失了。春风吹拂,河面波光嶙峋。杨柳吐翠阿娜多姿,穿天白杨,直刺晴空。那活泼可爱的鸭群水鸟戏水河面,相互追逐,时而走上河岸,围着游人鸣叫求食,野天鹅高昂头颈,傲视游人,曲项高歌,恰似模仿古典花腔女高音,自我欣赏。那海鸥迎风飞舞,时而高飞,时而低吟,时而激扬...... 夕阳西垂,晚风中送来阵阵烧烤香味,转头环顾,原来是几位游趣更浓的人们,不畏早春寒意,身着短袖T恤衫,忙于野炊。当我们汽车驶向归途回首西望,那金色夕阳余晖映照在北美大地,这诗情画意的SciotoRiver早春晚景,尽收眼底,令人陶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杂谈】 偏方治大病,将计就计 青笋 读了老青蛙的趣文“偏方治大病”止不住笑声满屋,又忍不住怜心一片。大家都知道,老青蛙是我们俄州现代中文学校的功臣,又是我们聊园的创始人之一,怎么忍心看着他弱着身体还顶着个万用脑袋,压着个千斤重担呢!我也是个相信偏方治大病的人,于是提笔铺纸,又拿起了电话。。。。,我丈夫看我那付认真象,嘲笑我说“我看你是正中下怀,别人要的是稿件而不在乎你的偏方”我想了想,觉得有道理,但灵机一动,来个“将计就计”,借传递偏方为名,在我们众人喜爱的聊园上发表陋文。否则,我还真不敢在我们越办越好的聊园上随便投稿呢! 首先为大家捧上几则养生的偏方,这些偏方不是本人的研究成果,也不是本人的亲身体会,而是打电话向加州一位有经验的医学,药物专家请教得来的。例如,吃海马,每月吃一个,先用水泡,倒掉咸水,再用一大碗水蒸两个小时,全部吃下,能增强防癌,治癌的作用。对于病者,一天吃一个,吃三天,停三天,共吃九个为一疗程。又如吃西红柿,每天早晨空腹吃一个红红的西红柿,对延年益寿有好处。还有田七粉,每天三钱,口中含化,具有养身补体的功效。这些人身秘方都是方遇喜医生提供的。她是一位功德无量的中医药剂师,经常为别人索方配药,不收一分钱。她经过多年研究的营养粉,挽救了多少死亡线上的病人。特别是严新大师为她的治病营养粉进行气功外气处理以后,效果更是惊人,这不是传说,而是事实。写到此,我特地与一位名叫白云飞的女士通了个电话。她是胃癌患者,虽然在美国作了切除手术,又做了放疗,化疗,癌细胞仍然不断扩散。西医对此无足手措,而白云飞停止了一切西医治疗,开始服用方医生为她配制的营养粉,自己坚持修练严新气功。去年她还告诉我体重有所回升。事隔大半年了,我今天拨通电话时心里忐忐不安,直到听见那清脆,明快的“Hello敚?我的心才一块石头落了地。她不但还健在,而且活得很有意思,不停的为别人做好事。是什么力量在维持着她的生命?这又是何等的"撑功"!她一定有神秘的人生“偏方”。 最近听王立国介绍作家王兆军,且还是我们聊园的大顾问。我为此特在华夏文摘及枫桦园找了几篇连载的王兆军近作看看。正巧他的传记小说「白腊烛』也是一篇宣扬偏方治大病的文章。王兆军从小体弱多病,发育不全,十个指头也伸不直,弱到近于残废的地步,可是他家人,亲戚都不信鬼神,偏方,而且他的三位姥爷都善长医疗,大姥爷专长内科,二姥爷长于外科,三姥爷善于中医。兄弟三人常常为兆军的病在药铺里争得面红脖子粗。小兆军什么药汤都喝过了也不见效应,备受病魔缠身的痛苦和欺负。最后,他爹怕他体弱病多上不好学,才迫不得已,违心地去找了徐半仙(传说中的半个神仙〕。真可谓,无病不信邪,有病乱求医。徐半仙给了两个签子,一首五言诗,一首七言诗。开始悟不出其中的道理。最后在他三叔的帮助下悟出了其中的偏方。即选个刮风下雨的日子,用箩筐把小兆军吊在大榆树上转动,直到转晕,呕吐,把病兆吐出来就好了。这个偏方虽然听起来有点儿恶作剧,当时把小兆军吓得躲进了高粱地。可正是这个偏方使他从一个体弱多病的少年成长起来,使他生来第一次领受到健康的幸福。他日后的调理与恢复,更与他姥爷的修心养性法有关。他姥爷认为世间万物分三相。金,木,土,一相也,谓之静形。金木生火,土木生水,水火为第二相,谓之动形。水火相反相成,生为气则为第三相,谓之无形。前者为实,后者为虚,第二相为半虚半实。时人常常务实不务虚,是不能自救的大错。他还向王兆军解释为什么他认为气相是最重要的,“野兽凶猛,棍棒刀枪可以制服它,人能降服它。人怕什么?怕水怕火,怕天塌地陷,怕疾病。水怕火,火怕水。水火无情,人无情,但是这些无情的东西都怕没有气,只有气什么都不怕。看不见,抓不着,助火则火旺,助水则水狂。打不伤,赶不走,韧如粘胶,滑如游蛇。动者无它不动,活者无它不活。气也,无生,无死,不病不痛,可热可冷,可大可小。它无忧无虑,不躁不狂,不动则安,不安则动。不累物,不累人,喜可以拂丽人,怒可以毁社稷,悲时一曲退楚兵,乐时余霞散成绮。九天不能比其高,黄泉不能比其深,江湖可居,庙堂可栖,不辞草舍,不夸椒房。得气者也,不恃强凌弱,不据弱媚强,无宠无辱,坦荡大方”。这一段对“气”的精彩描绘也正是对修心养性的精辟论述。可见这“气”是何等的能量,何等的威力,何等的可贵!难怪在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的人练气功! 记得忏云法师有过这样几句佳话,我在此把它当成“偏方”介绍给大家,“大多数的病只要能节欲断欲,修梵行,就会有转机。度苦不在形相,真正度苦在自己修行”。这就是气功的方法,过去有人叫洗心,净化心灵。要通过训练一个人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作风等,使我们做一个平常的人而不容易背包袱,比如,悲观,消极,失望,骄傲,自满,狂妄自大,嫉妒或者过分的羡慕,追求,忧怨等。严新大师说:“气功是一门心身并练的,性命双修的,动静相兼的,意气形神相结合的,理想的养生术,诊病术,防病术,治病术,健身术,健美术,长寿术,技击术,侦破术,表演术,增功术,激能术,开慧术等,也是一门与近代科学和自然科学相关的多学科性的一门科学”。如果说谁有治不好的病,睡不着的觉,掉不了的肉,强不了的身,展不开的容,就请来我这儿领一张“偏方”,那就是严新大师的“童子长寿九步功”。只有这个偏方才最接近我们老青蛙的口味,才有资格发表在我们的聊园上,那就是方便,省事,不痛苦,至于是否娱乐于人,那就要取决于你练功的程度了。一般的规律是程度越高,享受越多。所以,特别提醒大家最好是夫妻都练功,以确保精神享受的同步提高。否则,后果虽不至于不堪设想,但你很可能会陷入不能被人所理解的痛苦之中。不过,既然是练气功的人,这点儿痛苦是有办法摆脱或转换的,其更重要的是如果家人不了解气功,不但他(她〕们不会配合你的努力,而你自己想用气功的方法帮助他们的时候,你就会感到力不从心,事半功倍。因为在气功师为你治病的时候,往往是取决于两方的努力。只有在气功师的高功力与你自己的气功悟性相碰撞的时候,才会出现惊人的治病效果。所以气功治病总是带有神秘的色彩而让人误会。其实,换句实际的比方来说也不难理解,只有你打开自己的脑门,心灵,以及全身毛孔,气功师才能调动气功外气,驱赶你体内的病气。在这个过程中,往往有的人会出现自发动功。正如王兆军姥爷在论述“气”的时候有言道:“不动则安,不安则动”,妙也!当你感到能量驱逐了病魔,新生充满了肌体,你应当继续练功来维持这种良好的状态。这就是我们练功的方法,利用宇宙的能量,驱赶体内的病气,迎得健康的心身。但是要记住,个人的健康不足为真正的身心健康,只有全人类的健康,幸福,才会给我们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幸福与健康。所以,我们练攻的目的是要互相关心,互相勉励,为整个人类的健康,幸福而尽全力。 **** **** **** **** **** **** **** 华楼琐记(续一) 曹和平 琳达很诚恳,请我先讲。 “第一,现代商业的发展是把风险成本推给了全社会。换句话说,社会约定每个工作人员都享有统一的工资下限,固定的工作时限和期限。生病的风险由合作公司和更大的保险公司,甚至全社会来承担。保险和基金的规模愈大,经济上的规模收益愈大,因而成本愈低。Amway的运作方式是不管最低层直销员的最基本生存需要的。一旦一个推销员失败,生存的风险全落在了个人而不是公司和社会身上。处在较高层的主任直销员则能得到稳定的而且是不断提高的回扣率。公司中十个人失败,主任直销员无任何责任,但一个人成功,则主任以上直销员皆可得利。这种组织设计和现代商业发展的趋势是背道而驰的。一种和发展趋势背道而驰的组织,它能成长为一个社会稳定的经济组织形式?白话说,它长得了吗?” “第二,”没等我向下讲第二个问题,琳达插话说,“你这个问题,别人已问过我多次了。也许你有语言障碍,没有全部理解盖的意思。我来美国七、八年了,对Amway的组织很清楚,我现在给你再讲一次,你保准不会有问题了。”想到有人能给我讲清楚搁置了一年的疑问,我竖耳听了起来。 “Amway的赞助人层次越高,名字越好听,比如主任直销员上边的赞助人叫钻石主任,钻石主任上边的直销员叫红宝石钻石主任。这些人并不拿你的钱。你买一块钱的东西,你得你的回扣,他们拿他的回扣。清楚了吧。”琳达把关于Amway的风险设计和现代商业社会发展趋势相饽的问题简化为主任直销员不拿下边直销员的钱这样一种分利方式的操作问题。至于操作本身,即主任直销员该拿多少,直销员该拿多少,这种深一层次的制度设计问题,这位MBA也许还没有抽象过,更不用说评价制度设计本身好坏这样一个站在抽象层次之上的规范性思考了。 想到这位自称有MBA学历的推销员回国后会向很多人推销Amway的产品和发展他们为直销员,我还是道出了第二个担心。“我还是把刚才的话说完吧。”琳达允诺。 “第二,Amway的直销员只知道自己的直接赞助人。对赞助人的赞助人,或者说1+6中的那个n>3的时候,直销员很难有机会见到这个龙头老大了。推而广之,销售网中的任何一个人都象处在一个个单线联系的孤岛上。大宇宙好象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操纵着。这只手在给你的点数,在把别人销售后该归你的钱存入你的名下。但是,在你发展了50-60个人之后,你怎么知道他们销售了多少而确知你的份额呢?如果有一个月你没有得到钱,你怎么来保障你的生活呢?一句话,Amway是个不便从下往上监督的机构。” 琳达又把话截了过来。“请相信我好啦。这里有一本画册,全是年薪10万以上的diamand(钻石主任)。”琳达一页页地翻着一本印好的相册,如数家珍似地念起每一照片的解说词:某某年薪多少,开什么车,住什么样的房,到什么样的地方去旅行,玩什么样的游艇。“你看,这么多人拿10万块一年,还有几个百万富翁。人家都不怕钱会被拿走,你怎么还没挣钱,就前怕狼后怕虎呢?”琳达知内情,一幅叹息样。 “其实,我更关心的是低层直销员有没有监督画册上这些主任直销员的渠道。”我加了一句。 “你这个人怎么和大陆人一样,净犯红眼病。”琳达鄙夷地说。 生活中,人们都羡慕那些比自己挣得多,且多好几倍的人。这种羡慕和默认之间的距离恰恰构成了人们追求高收入的动力。红眼成病态来源于一个病原体:一个堵塞了低收入阶层向高收入阶层流动机会的共同体。一个更可怕的现象是,一个社会名义上向你宣示它是最公平的社会,实际上奉行的不是费厄泼赖(Fairplay)的博弈(game)形式时,参加博弈的人就会越来越少:哥们,你在玩猫腻,我们不跟你玩啦。 Amway的游戏者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只向旁观者展示,来玩吧,不管我们怎么玩,你看我们玩得多开心。一个没有裁判机制的游戏,将是无人看的游戏。一个没有监督机制的机构,不管他初始怎么好,一有时机,就会变为腐化百出的厌恶物。想到这里,我只能痴痴地望着面前这个擦口红,涂指甲的琳达,犯了痴呆症。还用得着再问她Amway的邮寄方式和税收制度打架这样一个更艰难的问题吗?心里打起了一又长又大的问号。 “我看你这个人的性格就是玩不爽的样子。也许你好严肃,为什么不活得快快活活,象我这个样子你看多好。”两粒辨不清的叶形水晶耳环在琳达耸肩时荡了几荡,灯光下的反光很美。是不是日常生活中有人常在夸她这个动作,怎么那么自信而不觉它的不合时宜。 餐馆里做了一年多,吃过百味菜,见过各色人,可还是受不了这种不该嘲笑者的嘲笑。第一次感到一股由腹底直升喉际的怒气。记得大陆一位哲学家在类似情况下曾不得已引用了一位古先贤的话自问自答:你愿意做一个一吃饱就思量缠不清问题的苦恼哲学家呢,还是愿意做一头一吃饱倒头就睡的愉快的猪?回答时:他愿意做前者。英雄的悲剧在于他比自己的同辈走得更远,同辈不理解他而隅隅独行,甚至毁灭。在这位同胞面前,我人生第一次感到自己是一个“英雄”。“大智”被嘲笑为愚蠢,肖小志得意满。只好送客式地推说:“说实话,我觉着有两个原因使自己做不了直销员。一是这家餐馆已拿走了我95%的精力,做Amway生意恐怕力不从心。二是哥伦布市虽有100万人,但华人不足7000人,做Amway生意的人不少,加进去会使已经拥挤的直销队伍拥挤不堪。发展美国人的生意,又不是我们的长处。还是不做的好。” “你这个人做餐馆做死呀,你不向国内看看吗?Amway已在大陆投资建厂啦。”琳达说。 “这消息年前我已经知道了。”(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