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聊园  
聊园属于北美爱好文学的一伙海外学子  
网络日志正文
聊园第一二五期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2013-01-14 07:14:49

聊园

第一二五期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电子版号:ly9911a)

俄亥俄州现代中文学校

美国中西部中国科技文化交流协会

<<聊园>>编辑部

===========================

本期目录

[旧文新登]

聊聊上海人      王立国

话说北方人      沈小平

上海人聊上海人  李东

中国人聊中国人     杨明发李琼

=========================

编者按:一时找不到稿子,忽然想到,咱们中文学校成立那么多年了,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美国换工作如家常便饭,所以学生和家长们来来往往的换了好多茬儿了,十几年如一日不动窝儿的不多。既然新人多,那我们刚办中文学校时候的事儿,眼下的家长们不一定知道啥。所以呢,把旧的翻出来,好多人仍然会觉得新鲜。这次就把最早几篇聊各地方人的稿子重登一下,如果有人愿意再聊聊,那就太好了我们打心里欢迎。

===========================================

聊聊上海人   王立国    一九九四年九月

 

爱听相声吗?侯宝林儿有个相声儿,"戏剧与方言".说这上海人讲话好听,"特别是女同志".两女的一见面,那通儿寒喧,连比划带身段,满脸的表情,语调又好听,给人一种"自然加现代人为美".不像北方人说话,和砖头是的,一块一块往外蹦.

 

我跟上海人挺有缘.

 

我土生在河北农村,土长在北京.一直在北京圈儿里转悠,哪儿都没去过.高中毕业学校要保送我到哈军工,一打听,在哈尔滨,三千多里地,就含乎了,还是考清华吧.我上大学那会儿,起码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从上海和江苏来.在校园里你就走吧,到哪儿你都看的见上海人.你怎么知道那是上海人?头一条,穿的时髦,第二条,表情自然,第三条,动作潇洒.这三条加一块儿,八成儿就是从上海来的.我就不一样,穿土点儿的吧,邋里邋遢,整个一个土耗子.穿的洋气点儿吧,自个儿就觉得别扭,表情不对,走路迈步都不顺溜.还有这说话,到哪儿一听见"阿拉","阿拉",一准儿是上海人(你看人家,中文就会两种).我这北京土老帽儿,也就能听懂"阿拉"二字,除此之外,只有在那儿假装听懂,点头儿傻笑的份儿.好在我觉得人家也没骂我什么.良心话,上海人就是比北京人洋气点儿.有一主儿,北京土造儿,可有个上海表妹.他到他表妹家去,他表妹说他"港都".他直着脖子问,"什么叫港都?"他表妹说,就是"傻里傻气","土里土气".当时这主儿差点儿没背过气去,,"我港都?X,我港都?...."连说了好几遍,也没找着别的词儿.

 

自打上了大学后,就老是遇上上海人.

 

在大学,一宿舍挤六个人,就有两个是上海人.提起上海人,咱这可是说实话,一开头儿,这印像还真不怎么样.我们屋儿有个姓陆的,刚到北京那会儿,背个大书包,手执一支长笛,鼻子上架着一付眼镜--一见就觉得雅,不俗.大概是琴诗书画无一不能.没过两天,这主儿过来跟我拉近乎,说来说去,要拿他的窝头票换我的大米票.(那时候,50%的窝头票,20%的大米票.)当时我就觉得一口气憋在那儿,不怎么顺.这主儿还解释呢,,"你们北方人爱吃窝头".过了好半天,我才缓过劲来,只说了一句,"你们上海人怎么这样啊?"其实,上海人不都这样.时候长了,慢慢就悟出来了,上海和别的地方一样,也是有好人有坏人,而且也是好人多坏人少.就说这陆同学吧,后来我才知道,他那笛儿吹的还不如我,语文也是中等,还偏点儿下.可他也是个好人,后来我们成了好朋友,一起和一个别的地方的人进行过"斗争".而且,他想换我的大米票也真是觉得我饿的时候啃窝头的样子挺认真.另一上海同学,也是我的好朋友.这位家里挺穷.认识他以前,我一直以为上海人都是大腹便便,腰缠万贯.没想到,还有比我穷的.他母亲早亡,他帮他父亲带他弟弟,特能吃苦.(我小时候,为了能自己玩儿,不带我弟弟,老是说鬼故事,吓他,好让他别跟着我.)他是系中长跑队队员,他告诉我,只要一想起他母亲,就到操场去跑步,后来就练成了中长跑.说的我鼻子直酸.大学里我一直特敬重他.

 

大学里,哪儿来的人都有.人一多,有意思的事就多.别的地方的人咱就不说了,今儿就单聊上海人.

 

在大学里,认识一个上海小胖子.深度近视.那眼镜,和瓶子底儿似的,好多圈儿.更绝的是从来就没戴正过,总往一边儿歪.这位博览全书,知识丰富,天文地理,无所不知.号称天上的知道一半儿,地下的全知道.可就是一样,从小到大,体育不及格.平时走路没什么毛病,一到体育课上齐步走,他真给你左手左脚一块儿往外甩.刚到北京时,脖子上挂一条项练儿,栓一把锁.他说是他妈给他的,从小戴到大,"护身符",连洗澡也不摘.有次他妈从上海邮来一件棉毛衫,这位打开试了又试,最后又包好,寄了回去.事后大伙儿问他怎么回事,他说,腰太肥,裤腿儿太细,伸不进去.而且裤裆那儿一个大窟窿,没法儿穿出去.

 

还有一哥们儿,无线电系高才生.大脑袋,真聪明,记性好,脑子快.无线电理论奔儿通不说,什么莎氏比亚,什么柴可夫斯基,世界名人到他那儿都能从小时候说起.那会儿我们学俄文.俄文单词又长又蹩脚.有几个哥们儿心里对这小子有点儿不服,说试试这主儿是不是真的那么份儿.从字典上找了五十个犄角旮旯的单词,又找来几个挺灵的同学,让每个人看五分钟,然后测验.结果,记住十个的是好样儿的.这小子就真记住了四十九个.大伙儿服了不是,他爸爸不服,说你个无线电系的学生,给我焊个收音机出来.一把电烙铁,一套四管机的元件往桌子上一拍,,"给我焊!"这主儿是满头大汗,电烙铁一通儿乱杵.他爸在旁边儿虎着脸叉着腰.好几个钟头过去了,一堆肠子肚子的四管机,它说什么也不响.

 

大学毕业,下放到了东北.同一个连队里又是好多上海人.有个清华的同学,姓缪,上海人,会拉手风琴,和我同在宣传队.老缪人老实,按北京人的说法,有点儿窝囊.老缪年龄稍大,没女朋友.在宣传队里看上了一个外号叫"耗子"的北京人.求我帮个忙.我找了几个北京哥们儿,打上女生的门,"耗子"谈判.老缪的优点,好处说了几大筐,"耗子"是一句没夸.那意思是说,您也"看看自己的长相".不想"耗子""狗坐轿子,不识抬举",眼儿还挺高,不开面儿,看不上老缪.死说活说就是不答应.这事把"耗子"身价抬高不少,闹的她挺出名.气的我们一群""们都暗地里商量好,谁也不找"耗子",晒她一晒,也替老缪出口气.直到临离开农场,"耗子"才着了急,可我们谁也没可怜"耗子".(自我感觉都不错.)老缪呢,很晚了,直到调到北京轻工部后好多年才成了家,老缪大好人一个,我想"耗子"肯定早就后悔过了.

 

从东北调工作调到了北京东炼,到厂第一天接待我的是我们本家(也姓王).也是清华同学(又是清华同学),人长的帅,行动坐卧那个稳当,有条不紊.他领我参观厂房,领我到宿舍,安排铺位.原来我们住一宿舍.一聊,是上海人,可普通话说的是真的道.再一打听,,是我们北京人的女婿.那以后,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慢慢成了好朋友.这位也是个高才生.而且不偏.头一样,炒的一手好菜,让他丈母娘喜欢他胜过自己的闺女,我也没少上他那儿蹭饭蹭啤酒;二一样,打的一手好家具.做出的东西,丁是丁,卯是卯儿,真像样儿,评个四级五级不成问题.考研究生他比我早一年,出国他比我早六年,而且听说才两年的工夫他就说的一口的道的当地土话,字正腔圆.跟他一比,我不是"王奶奶碰上玉奶奶,差一点儿",那是"王奶奶碰上汪太太,差了好几点儿".

 

到了美国,你看咱这周围,你就数去吧,北京人讲话儿,上海人就海了去了.眼皮底下的,这学校的大教授就有郑元芳,中文学校有头有衔儿的有沈小平,邵幼喻,...;美中科协里有陆文羽,孙耀武,喻凌云,....稍微一拨拉手指头,您就能数出十几,二十个上海人,而且,大家都有目共睹,个个儿出类拔萃.现在我是不敢高攀了,什么时候,等您在别的地方高就了,我再提起您,您就是我的好朋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话说北方人   沈小平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


我是上海人,但我和北方人特别有缘,这不仅仅因为我太太陶松就是北方人.说来许多人都不相信,我曾在东北闯荡了十六年.据说王立国知道后""得好几天没敢在人前提东北二字(你们信不信久经沙场的老王会被吓着?反正我是不信),因为他以前常饶有风趣地对人大侃特侃他在东北五年的光荣历史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社会掌故,俨然"老东北".而王琪呢,瞪大了眼睛问我,沈小平,你今年多大岁数了?好家伙,张口就是在东北十六年,真有那么回事吗?她见我一个文弱书生,长的又不是七老八十的,分明是在编故事唬她.看来,不露点真凭实据是没人听我聊了.,咱也来段"痛说革命家史",信不信由你.

 

我是喝黄浦江水长大的地地道道的上海人.从小家境还过的去,因此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少年不知愁滋味".我十三岁小学毕业时考上了市重点中学---市西中学.这所学校以每年毕业生考上清华较多而闻名(想当年王立国,郑元芳早已在清华园里意气风发,潇洒走一回,真羡慕死我了).眼看着日子一帆风顺,可是六六年文化大革命一场风暴把我的美梦砸个粉碎.六九年三月,十七岁的我也汇入了上海百万知青上山下乡的潮流,与学校一帮哥们来到地处东北边疆的吉林省怀德县和气公社和气大队九队插队落户(真实地址,不信可以去外调).当时去东北的理由有两条,说出来不怕您笑话:第一,那里的人都讲北方话,好听,整天就像电影里的对白那样;第二,东北重工业发达,兴许哪天能有招工上调的机会.经过两年多"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皇天果然不负有心人,我和其他八十名上海知青首批从全县各公社被抽调至地处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草原(当时划给吉林省)的总后某军马场工作.原以为从此当上了工人,可以挣工资过点好日子了.没想到我们浩浩荡荡下了火车上汽车,下了汽车有换拖拉机,到了连队一看,啊吆妈呀,真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还他妈的不如吉林农村呢.旁的不用多说,就听听几个"当地之最":最低气温---零下45;最近的火车站---300公里;最近的汽车站---没有,50公里远的场部汽车连外;离中蒙边境最近---50公里,除边境哨所外已无老百姓.马场周围五十公里内人烟绝迹,到处是荒山野草豺狼嚎,真是插翅也难逃.听一位蒙族老职工亲口对我讲,以前曾有一位北京知青实在忍受不住煎熬,趁天没亮就偷偷跑出去想找汽车逃走,东奔西跑的直到天黑也没遇着人家.他迷失了方向,又冻又饿精疲力尽,结果遇上一群野狼,被吃得只剩一堆血迹斑斑的烂衣服和骨头(王琪可别吓坏了).当时听得我毛骨耸然,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离开这鬼地方.两年多的"浴血奋战"(苦乐尽在不言中),我终于获得良机离开草原来到长春,这个我后来居住了近十二年的城市,成为吉林医科大学医疗系的学生(做梦都没想过我这辈子会当医生).七六年底毕业后留校当了五年的内科医生和助教,八一年底又考上本校肾脏病专业硕士研究生,三年毕业后终于被分配到朝思暮想的上海,成为二医大教学医院之一的第六人民医院肾内科主治医生.八八年四月,不安分的我又开始了洋插队,远渡重洋踏上了美利坚的土地.一晃六年半至今,早已过了不惑之年,事业虽无甚建树,生活却混个温饱,自慰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每逢周末,朋友三五成群,聊天打朴克,下厨弄小菜,倒也自得其乐.人生苍桑,如此而已.

 

话题扯得太远了,以上仅是背景介绍,下面还是回到话说北方人上来吧.在上海人眼里,北方人的范围极广.什么东北西北华北的,都一概为北方人.有趣的是文革前在许多上海市民看来,北方人和高干几乎成了同义词.因为当时大军南下解放上海时,留下了大批的北方籍干部,遍布全市重要岗位.只要一听首长讲话,准保个个是满口的北方话,令人肃然起敬.说句良心话,北方人就是当官的料,有魄力,有政治头脑,凡事大处着眼,从不计较鸡毛蒜皮,真正应了刘少奇的至理名言:吃小亏者占大便宜也.你看一些貌似精明的上海人,整天价斤斤计较,目光短浅,为几分钱的事争得脸红耳赤,为捞到一点小便宜而沾沾自喜.且不知你在醉心于蝇头小利时,人家却在高瞻远瞩,谋划大事哩.一朝权在手,要什么没有呢?这叫做"大智若愚".当然,这都是以前在国内的事了.时过境迁,如今我在美国所接触的北方人已是一代知识界精英了,个个聪明能干,为人豪爽,且除学识卓著外,许多人仍保留有领导的本能.你看人家王立国,何剑两口子,北京人,天生一对"革命伴侣".就说何剑往台上那么一站,飒爽英姿五尺枪,全镇了;王立国在台下东跑西颠紧忙活,幕后大英雄一个.看人家精力充沛,学业事业生活家庭四不误,真够我紧追慢赶好几辈子了.再看看人家杨明发,李琼,夫妇双博士从事高科技研究,形象一个比一个高大.难怪"人说山西好风光",好山好水养人才.想当年一部小说<<晋阳秋>>风靡全国,让我着实做了许多美梦,恨不能时光倒流几十年,赶去山西太原参加牺盟会.再说说陈彪,潘旭光,虽不知来自何省何府,但北方人是必定无疑了(恕我主观),一招一式透出无穷睿(rui),将来必是治国栋梁.

 

要说北方人,我太太陶松真算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她老家在山东,出生在沈阳,成人在大连,上海二医大毕业后又回大连当医生,八五年后才随我定居到上海.说起我俩这段姻缘,还真有一段"南征北战"的故事呢.我父母原本想给我找个上海媳妇,以便我能调回上海去工作.有一年春节回沪探亲,家里事先给我约了好几个"对象".也不知他们从哪儿找来的这么几个平时在大街上都很难见到的上海姑娘,不是比我大好几岁,就是又矮又胖又难看.我真纳闷了,平时漫步南京路,淮海路时看到那么多漂亮姑娘都跑到哪儿去了?都有主了?后来好容易碰上一个顺眼点的吧,人家跟你playgame,咖啡馆没少去,话也谈了好几天,小家壁玉,吴侬软语,就是不知道她心里在琢磨什么.后来听"介绍人",人家对你什么都满意,唯一不足就是你人在外地,如能先调回上海就好了(废话,先调回来了还用得着这么费劲吗?).但又舍不得断了这根线(大概她在上海找不到像我这样的?).您瞧瞧,在北方人面前我还是上海人一个,可在上海人面前我却成一个北方人了.北方人怎么了?缺胳膊少腿了?我二话没说,这根"线头"也不要了,拔腿就回东北.路经大连时,几位热心的同学纷纷为我不平,说你这小子怎么不早说呢,咱大连好姑娘不有的是?这样就遇上了我现在的太太.真不愧为北方人,直爽大方,热情易处,一派大家风范.她想说就说,想哭就哭,想骂就骂,想笑就笑,几天下来,咖啡馆一次没去,事儿就成了大半.经长春---大连往返数次"穿梭外交",一年后双双步上红地毯,两年后就有了我们的沈娜.不用我多说,大家都看见了,沈娜一个顶我们俩:南方人的脑子与长相,北方人的性格与脾气,说起话来遣词用句跟她妈一样,绝了.

 

不过,北方人也真有"隔路".在长春读研究生时,我就碰上一位.这老兄姓姚,年长我六岁,文革前哈医大的末代大学生,从黑龙江大兴安岭某林场医院考上来的又一位"苦大仇深"的哥们.初次接触,印像极佳:典型的东北大汉,五大三粗又黑又壮,豪迈爽朗声音洪亮,他在走廊咳嗽一声,整个研究生楼都有回音(这大楼设计得真好).跟他处了几天后,才发现这老姚别看长得膀大腰圆,心眼儿可细着呢.我们四人一间房,老姚的床和我挨着.我和其他两位同学的床头柜从来不锁,一是没什么值钱东西,二是锁进锁出的拿起东西不方便.可老姚却不嫌麻烦,把所有的针头线脑零碎用品全都锁进柜里,谁也别想碰(也没人想碰).每天进门后头一件事就是哗啦哗啦先开锁,enjoy一番他心爱的财产后,拿出一件小东西(一支笔,一张纸,或者一支烟,一根火柴之类),再七哧咔嚓地把小柜锁上(他的锁头特大,所以音响效果特好).过三,五分钟,同样的动作又重复一遍,这回可能是拿出一块劣质硬糖,嚼起来格崩格崩直响,听得我也差点忍不住想讨一块尝尝(你讨得着吗?).如此开锁闭锁循环往复,让你无法安静下来看一会儿书.您说他累不累得慌?一点儿也不骗您,他还真不累.每两次开锁之间的空档里嘴里还不闲着,自得其乐地哼着东北小调:"提起了张老三哪,两口子卖大烟......",害得我英语单词前背后忘记不算,脑子里还老浮现出林海雪原里的郑三炮.有一回星期天,我豁出去了,啥书也甭看了,暗地里数着看你一天能锁几回.你猜猜多少?足足八十次(再往下数我都累了),而且我出外没看着的还不算在内(上了两回食堂,三回厕所).这小子没朋友,我呢反正跟谁都能处(能忍),混熟了以后,他就把我当"朋友",我也趁机壮胆跟他提了个建议.为他方便起见(当然也为我们耳根清静些),以后进门把床头柜锁打开后,暂时先别锁上,反正你人在屋,不怕丢.等你要离开房间相当长一段时间时,包括上厕所大小便,再锁上也不迟.这样,既省去了您很多麻烦,而实际效果与原来一样,何乐而不为呢?老姚听后憋了半天没吭声,最后才吐出几句肺腹之言:"兄弟你这是难为我了.以前我试过,可心里就是不托底,不踏实,不舒坦,不得劲.大哥我从小家里穷,没见过好东西.过年大人给一把糖,你不看紧点,一会儿就没了.所以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一刻不锁心里难受啊".听他一席话,我也不禁心里一酸,着实陪他难受了好几个时辰.,啥也甭说了.

 

说来说去还是这老姚.临近毕业那年,又出了件事.我们的毕业方案尚未公布,北京总后某大医院通过卫生部先来我校招人.谁不想进京去?这可是关系到子孙后代千年大计的事啊,许多研究生纷纷报名,但名额只有三个.老姚这时施出浑身解数,整天围着那两位穿军装的转.我本来雷打不动报上海,但心里总没把握.这时学校管分配的问我,你怎么不报名呢?我想是啊,万一上海没名额的话,北京也行啊(绝无贬低北京之意,本人纯属乡土观念).没想到inerview结束后,我和老姚都被选上了.两月后,我们都收到了总后发来的批准入伍通知书,定为正营职干部,只待几个月毕业后进京报到了.老姚这个高兴劲儿,甭提了.逢人就说,哥们以后到北京办事,找我就行.夜深人静躺在床上还喃喃自语,想不到我老姚还有今天,这子子孙孙都是北京人了.可一个月以后,卫生部分配方案下达我校,有我一个上海名额.我立马决定转去上海.这下弄得北京那头很不高兴,几次来长途催问.一天晚上大伙唠起这事,同屋另一个小子不知怎么心血来潮想治治整天得意洋洋的老姚,便装出很难受的样子对他说:"你听说没?沈小平不去北京,总后可生气了,说你们白求恩医大(七七年后改为此名)怎么搞的?我们一个也不要了."老姚顿时急得脸红脖子粗,渐渐又从猪肝色泛白,两眼闪着泪花,嘴唇颤抖,不顾一切地用手指着我说道:"沈小平,......你小子不是人,你毁了我全家,我一辈子跟你没完哪."那小子看老姚当了真,吓得赶紧告诉他这是开玩笑,不是真的.这下把老姚弄得哭笑不得,自知对不住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我倒没什么,也知道老姚从深山老林里混到如今这地步不易,将心比心嘛.只是一个玩笑都吃不住,白瞎堂堂东北大汉了,以后少搭理他就是了.可第二天一早等我从食堂吃完饭出来时,老姚推着一辆又老又破的加重自行车在门外候着呢.这小子厚着脸皮凑到我跟前小声说,哥们,去不去长影看外国参考片?听说有好多XXXX镜头呢.我本不愿理他,但偏偏我又是个电影迷.有时学校上大课,碰到哪儿有好电影,内部片,我常常溜出去偷看,完事后再坐到教室里假装用功,也一时蒙了不少老师.我嘴上说还有事,加上自行车也不在,可两条腿却不争气,跟着他朝长影方向迈出好几步.老姚拍着他的"老坦克"说没事,坐我车后座驮你去好了.于是他吭哧吭哧地满头大汗驮着我骑了近半小时.电影看完了,我俩这事也就算了了.毕业分手至今快十年了,我再未见过老姚.听说有人在北京见过他,如今当上了骨科主任了,还说的一口京腔呢.

 

说了半天北方人和上海人,也不知是否把两头都给得罪了.本人在此再次声明,决无贬低或讽刺任何一方之意.借用一句语录:"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大家不远万里来到美国,每人都有一本苦乐经,都不容易.什么北方人,南方人,我们在这里都是中国人.本人跟在王立国后边凑个热闹,为的是让大伙饭饱茶余多一点东西消谴消谴.尽管人家说上海的年糕没豆,我倒是希望有更多的年糕来尝尝.管他有豆没豆,能吃就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海人聊上海人    李东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

 

星期天上中文学校,一大要紧事是拿份聊园先睹为快.都知道王立国这人办事认真,任劳认怨,别说何剑离不开他,我们中文学校也没他不成.可没想到王立国还有这么高的聊功.一篇"吃福"聊得牵肠挂肚,回味无穷,不知别人怎么想,反正我现在最想尝一尝的是那个"闷子".

 

连着看了这么多期的王聊,心里有些不踏实起来,你说在这儿谁不忙啊,就王立国在那儿聊,我们大家可不那么够朋友,上海话那就叫"只进不出,不上路".所以这次我也来凑凑热闹,管他够不够水平的.我们邵幼瑜知道后看着我脸都长了:"你也有啥可聊的?"那意思是你行吗?

 

王聊有一篇是聊聊上海人,沈聊来了篇话说北方人.显而易见那北方人王立国对上海人是以褒为主,笔下留情,而上海人沈小平仗着自己的太太是北方人自己又在东北呆了十六年,话说北方人是侃侃而来,畅所欲言.我想许多"北方人"看了王聊的"上海人",肯定是觉得不痛快.王琪就对我说过"中文学校彭老师的先生是我碰到的最好的上海人".听得出那王琪一定碰到过不少不好的上海人.我有个好朋友北京人去了波士顿,来信中有那么一句,"你是对上海人形象的背叛".说实话,我真不喜欢这背叛二字,况且这背叛了谁,怎么背叛了,我至今没搞清楚.我今朝就来上海人讲讲上海人.

 

我是生在上海长在上海到这里来以前没离开过上海的上海人.从籍贯上来说,父亲是辽宁人,母亲是浙江人.其实在上海市区真正的上海本地人并不多.上海人也和别的地方人一样有贫有富有智有愚,有住"蓝屋"花园洋房的,也有住"七十二家房客"小阁楼的,有当名演员做大教授的,也有卖大饼油条踏"黄鱼"车的.可是上海人对别的地方人称呼基本一致,称大城市人为"外地人",称小城市及农村人为"乡下人".上海人的自我感觉好是有道理的.上海人精明能干,活络潇洒.衣服是上海淮海路上的时髦,奶糖是上海大白兔好吃.据说早些年国家税收上海占了六分之一,对全国贡献之大.来上海出差旅行的"外地人"川流不息,渐渐便有了上海人瞧不起外地人一说.这我还能举出例来.

 

我父亲解放那年到的上海,好几十年了还是讲一口东北音的普通话.可他不仅与我外婆的宁波话攀谈成趣,而且和左邻右舍的绍兴公公,苏州好婆,以及理发店的苏北师傅交流默契.我记得儿时曾硬要他跟我讲上海话,他就来几句"洋泾浜"应付了事.然而,坚持不讲上海话也有他吃亏的时候.上海的公共汽车之挤,乘客挤车本事之大是没经历过的人难以想象的.有次我和父亲一前一后挤上车,人刚站稳我父亲已经好几声"对不起".这不开口没事,一开口就招来一句:"外地人,车子会乘伐?"我看了那人一眼,"爸爸,阿拉乘两站还是三站?"那人连忙转身不吭气了.你说这德性.

 

上海人也到全国各地出差,游玩.那年我和同事出差去北京,北京那城市之气派,那酸奶冰糖葫芦冻柿子,至今难忘.我们住在中科院的一个招待所,那附近有家商店专卖"出口转内销"的东西,我们差不多每天要光顾一次,跟售货员都面熟了.看着我们挑啊拣的,那笑咪咪的老头最后忍不住了,这上海姑娘可真能挑啊.我们不服气,您说这毛衣的设计,颜色都没话说,可这转内销就是有点"毛病".这要是有个小脏点问题不大,要是一个洞呢,这可不得好好挑挑.老头说,没错儿,可也就见你们这么挑来着.再看看确实人家北京姑娘阿姨差不多点了颜色尺寸,付钱拿了就走的.你瞧,这上海人给人家留下的印象.

 

上海人最不愿意的是离开上海.大概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还不全是那样的.当初响应党的号召年青人志在四方,我的两个舅舅大学毕业一个留北京一个去长春,这辈子都做了上海籍外地人.再后来的上山下乡插队落户,再教育一片红,轰轰烈烈可把上海人吓坏了受够了,越发是千方百计要"蹲牢"上海.我们这一拨人是运气好,高中快毕业便恢复了高考.这考分一公布欢天喜地的,老师让重填志愿,原来考分高的志愿表尽填复旦,交大,而北大,清华在上海招不到尖子.这北大,清华名气再响,要离开上海还是不干.气得老师想不通,背后一定在骂胸无大志,鼠目寸光.

 

再后来又有了新说法,"上海人除了美国,哪都不去".这不,年近而立随着洋插队的潮流来到这里.上海人的自信还没丢失,这感觉之好叫人不信.我先生自诩"天生会开车",再加上他大学老师来美访问留下一句"邵幼瑜开车真潇洒",还真把他捧得云里雾里.有次开车上街,前面一辆车快快慢慢忽左忽右,这车开的真不怎么样,一看车牌,肯塔基来的,先生随口一句"外地人".这还不说自己是外国人呢.不过这上海人名气之响有一例可证明.那是我刚来时找工打,翻着报纸就打电话.有个零活看着不错,一个电话过去那头太太就问,是中国人吗?,中国哪里来的?中国大陆来的,中国哪个城市来的?我愣了,这人是中国问题专家吗,还是中央情报局的,还管我是哪个城市来的.这英语就会那么几句,再多说就快说完了.上海来的,上海来的?!对方太太的声音都变了,明天就来吧.后来知道这太太就在这里的大银行做部门经理,从来没去过中国,原先给她家干活的是个上海人,"真聪明能干真有教养",人家先生毕业找到工作去了别的城市,这美国太太就想再找个上海人还真就给她找着了,把她给乐的.我们现在还是朋友,有次和她们打电话,她说"你们上海人想干什么就一定能干成".这也是过奖了.

 

其实,我们在这里六,,,前前后后好朋友中上海人并不多.特别是前两年住在校园南边一带时,几家好朋友合伙接送孩子上学,结果大人孩子过年过节春游秋游派对来派对去,"人民公社"热火朝天,公社社员还尽是武汉帮.这回过头来说说这里的上海人,还就数这中文学校的上海几个老乡.

 

你说上海人"",直话说是小气吧,可个人第一位向中文学校捐钱的,是上海人郑元芳,人家郑教授作系主任,这开放后来美的数万中国人里也是屈指可数的.你说上海人会吹牛吧,可人家老余,余扬,从成立中文学校到接待国内那两大代表团,上上下下张罗了多少事情却从来不听他张扬.你说上海人"",可上海小伙子孙耀武真是老实,给孩子们上足球课还丁是丁,卯是卯的,那认真劲儿,以后那个姑娘能找上他还真算有福气.你说上海人会享福吧,还有个沈小平---我刚认识他时就听说是上海人里最能享福的,可中文学校成立后人家就干起了家长委员会主任,平时上班,周末该轻松一下了吧,人家还不是为了中文学校,为了孩子,为了大家.

 

这写了半天,回过头来一看,与王聊的差太远.没人家王聊那酸甜苦辣,没那轰轰烈烈.更没那阶级感情,那革命觉悟.关键的关键,是没"经历",小了那么几岁就怎么小了这一大截.不管他了,就这么个样,我这就算是胡聊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人聊中国人

杨明发、李琼

一九九五年一月

 

   这个标题是太大了点儿。不过,这还是从王聊、沈聊、李聊那里学来的。估计不会有太大的错。况且,即使有点错,也是他们在先,警察一般来说只抓超车系列最前面的那个。另外,所聊的对象不是哥伦布的张三、李四,不会产生冤假错案。总之,这儿说的是我们最近回国探亲的事。我们俩个海外的中国人聊聊国内的那些中国人。

 

   先聊点最让人高兴的事。这就是我们的中文学校得到了国内中国人百分之一万的赞成与支持。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谈起中文学校,得到的反映都是,好,干得好。从人们的表情和话语中,我们感到我们这一帮人确确实实做了一件大长中国人的志气、大灭阶级敌人威风的好事。

 

   再聊点也非常让人高兴的事。那就是我们的聊园已经冲出了哥伦布,走向了世界。我们在飞机上看到根本不认识的人在看聊园,那认真劲儿,您最好别去打扰。手抄本不敢说,复印本一定在流传。

 

   如果说国内什么最流行,可能是卡拉OK歌舞厅。当年威虎山布满了明碉暗堡,如今各城市处处是卡拉OK歌舞厅。我们常在我们根本不认为会有卡拉OK歌舞厅的地方发现其招牌,虽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级那么有派头,其真实性还是用不着怀疑的,确实具有中国特色。我们被拉去了KTV(卡拉OK包间)多次。大一些的饭店,都有KTV包间。每个包间都有一张大圆桌,一台大彩电。自己人在一块儿,想吃就吃,想说就说,想笑就笑,不必顾忌干扰了别人,也不必顾忌被别人干扰。服务的小姐长的漂亮,彬彬有礼,招待周到。食客酒足饭饱,底气也就足了,放开嗓子唱几首歌,精神和身体都可放松,需要时服务小姐也可来助兴。有这么多好处,难怪KTV包间会这么流行,只是每次的帐单上,都是四位数。一般来说,同去的老少也都可以唱几首歌,比起来,我们倒有点歌盲了。一急,我们就买了十个卡拉OK的激光唱片,想回来练些基本的,免的以后着急,可现在回来已一个多月,还不知道卡拉OK机在什么地方。不管怎么说,还是可为协会做贡献的,上次在DRAKEUNION,王小东就一直感谢我们带回来这么多激光唱片。

 

   这些年来,中国的饮食业,文雅些叫饮食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大大小小的饭店、酒店、饭庄、酒家、小吃店、地摊到处都是。我们八四、八五年出国时,鱿鱼、海参都属上乘,如今早已是家常便菜了。而甲鱼、鳝鱼正在兴头上。甲鱼兴是由于马家军吃了甲鱼跑得快,鳝鱼兴的原因就不知道了。甲鱼的医药特性本人是亲身经历了的。刚回国时,每天咳嗽不止,饱受其苦。有一天席间,朋友说喝一杯甲鱼血酒,可保三天不咳嗽。病急乱求医,斗胆喝了一杯。果真是酒到病除。也许有无活鱼缸标志着饭店的级别,许多小饭店也把活鱼缸摆在餐厅。鱼在缸里活蹦乱跳,水花四溅,搞得有些人虽吃不到鱼,倒也可沾些鱼腥。

 

   回国去了几十家饭店,唯有位于北京和平里中街的地坛酒家令人难忘。这次是我们大学最好的朋友请我们。我们上大学时他的女儿才一岁,如今已是人大的学生了。如果没有同学在场,真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地坛酒家是傣族风格。一进门,我们就被那高大的亚热带植物,绕墙的竹阁楼式的包间,潺潺的流水和典雅的舞台吸引住了。刚入坐,身着傣族服装的小姐就给我们每人手碗上系上了象征吉祥的红丝绳。所喝的酒据说是从傣族运来的,装在大竹筒里。客人要时,就拿着这大竹筒过来,给客人斟酒。不知竹筒里有什么装置,酒流得很慢。这种酒度数很低,老少皆宜。有几种菜是按傣族特色在竹筒里烤的,别有一番风味。席间,身着傣族服装的演员表演了傣族的舞蹈,锦绣中华在哥伦布演的孔雀舞就是其中之一。

 

   回国前,我们就知道中国有了股票市场,深圳有,上海也有。到太原后,才发现太原也有。几个同学都是股民,同学聚会,股市行情是他们当然的话题。一问,投资多的几十万,少的也有十几万。我们买股票已有五年历史,在哥伦布的888股票俱乐部也和大家认认真真研究了一年,同国内的朋友比,我们的资金没有那么足,胆子没有那么大,基本策略也同他们的不一样。只是我至今还有疑问,这几位并没有经商什么的,从哪儿来那么多钱玩股票呢?

 

   要说是否有人发了,是。我们的一个朋友现在就是千万元户。此人确实不寻常。黑白两道的人都是他的好友。早在七十年代末,就让他的小弟兄拿他画的国画、写的条幅到自由市场卖。我们为四化刻苦读书时,他毅然辞掉了市劳动局人事科长的职务,开了太原市第一家私营饭店。别人大批开饭店时,他开了太原市第一家装潢公司。别人大批开装潢公司时,他开了太原市第一家夜总会。别人大批开夜总会时,他又开了太原市第一家、东南亚第二大的期货交易所。他本人刚开始经商时,并无背景,到夜总会开张时,省人大主任去剪彩。而到期货交易所开张时,省长、省委书记、人大主任、政协主任全都去剪彩了。

 

   是不是都发了呢?没有。但大家的生活确实是比我们出国时的八四年、八五年好多了。在衣、食、住、行方面,已有了很大的改善。衣服的季节性非常非常强,十一月份时,铺天盖地全是羊毛衫。既然如此,我们俩各买了一件,相对于美国讲,真是物美价廉。食物的半成品有许多。我们在一位朋友家吃了一顿冰冻水饺后,直叹美国的为什么那么差。城市里的住房正在商品化。我们接触到的人都花五千,或花一万买了自己所住的房子的居住权。他们被告知五十年不变。但谁知道五十年以后是什么样子呢?这样发展下去,各单位就不必盖房了。面的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所谓面的就是大陆自己制造的一种面包车,简单到可以认为只是一个箱子安了一个发动机和四个轮子。各城市有将近一半是这种车。由于颜色是黄的,人们称之为蝗虫。如果距离不远,十多元人民币便可用一次。汽车多了,司机已不再是令人羡慕的职业。太原市已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人家有电话。只要肯花几千元,直拨电话一星期内便可接通。在称呼上,小姐、先生终于取代了同志、师付成了最流行的称呼。只是我们生活在这小姐和先生世界里的人刚开始倒不太习惯了。回想当年刚参加革命工作时才二十岁,在太原铁路局太原西站当货运员,数次被比自己年令大两、三倍的人叫老师付而不知所措。

 

   北京机场是所到之处感觉最差的地方。我们觉得即使按现有的条件来说,服务也应远比现在好。一般旅客没有坐的地方,而原为候机的二楼全部开辟为服装和礼品柜台。但几十个柜台卖同样的礼品似乎没有必要。因我们回程时拖老带小,下午两点的飞机,上午十点半就到了北京机场。找服务人员一问,说中午十二点开始办理手续。十二点我们准时过了绿色通道,托运行李处已有几十人。也怪我们运气不好,为我们所排那队办手续的小伙子离开的时候远比在的时候少的多。一直等到一点四十才办完。他还问我拖老带小的为什么不早来,我说十点半就来了,十二点准时进来的。他便没吭气。然后是出海关。长长的队,又花了十分钟排到,但工作人员不给我们办。说你没看到吗,因私出国到一号口。仔细一找,果然发现窗上贴着一张纸条,上有一厘米大的几个字,因私出国到一号口。到了一号口,已是一点五十五。万般无奈,我找工作人员出口处的警卫讲了情况,他网开一面,我们才得以去找登机口。到了票上写的二十二登机口一看,门口写着五家航空公司专用。唯独东方不在其中。时间已是一点五十八,你说急不急?问清确在此口已是两点钟。到了里面上汽车的地方,工作人员还未走,才算松口气。由于我们登机晚,五个人被分在四个地方。好在小儿子还用不着买票,要不然,一定无论老小,都得各自为战。飞机开了很长时间我还在纳闷,我前面不过几十人,这飞机上的几百人是如何上去的呢?

 

   梦中萦绕了九年的祖国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总体来说,是变好了。以上是我们所谈的这些杂感只是我们俩个瞎子所摸到大象的腿。如果其他朋友也谈一些回国的感想,大家便可知到大象是什么样子了。


浏览(457) (0)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园丁
来自: United States
注册日期: 2009-08-18
访问总量: 610,198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聊园一九二期 木头谈酒(2)-
· 聊园一九二期 木头谈酒(1)—啤酒
· 聊园一九二期 2007年改变你生活
· 聊园一九二期 (相声)小祝在北
· 聊园一九二期 回忆文革岁月(5)
· 聊园一九一期 全球变暖及其它(
· 聊园一九一期 人生六十才开始(
分类目录
【海外聊园】
· 聊园一六五期 冬天的爱 赵明乡
· 聊园一六五期 电视连续剧《康熙
· 聊园一六五期 被遗忘的爱国者--
· 聊园一六四期 <<养生保健>> 齐
· 聊园一六三期 小品“婵娟”
· 聊园一六三期 相声“学说英语”
· 聊园一六三期 大胖子张老闷儿列
· 聊园一六二期 伯瑞下岗 --忆我的
· 聊园一六二期 北 京 和 我 迟
· 聊园一六二期 歌者无疆 --写在三
【老嗑闲唠】
· 闲聊冲动
· 当红娘
· 闲聊讲卫生 (下)
· 闲聊讲卫生 (上)
· 还扯太极拳
· 偏方
· 扯太极拳
· 有朋自远方打电话来,不亦乐乎
· 我认识的袁立本
· 漫聊误会 (下)
【东北农场】
· 东北农场记事 (十) 副连长李文生
· 东北农场记事 (九) 四排长的婚事
· 东北农场记事 (八) 八班长和护士
· 东北农场记事 (六) 北场
· 东北农场记事 (七) 文艺宣传队
· 东北农场记事 (五) 嫩江清队
· 东北农场记事 (四) 南场
· 东北农场记事 (三) 齐齐哈尔集训
· 东北农场记事 (二) 北去的列车
· 东北农场记事 (一) 毕业分配
【小城故事】
· 小城故事(十二) 告别宴会 (较长)
· 小城故事(十一) 县广播站
· 小城故事(十) 算命 (较长)
· 小城故事(九) 县城火车站 (较长
· 小城故事(八)-鉴定会 (较长)
· 小城故事(七)县文工团
· 小城故事(六) 兽研老魏
· 小城故事(五) 退伍兵
· 小城故事(四) 下乡
· 小城故事(三) 打更老头儿
【聊高尔夫】
· 斗胆再聊聊高尔夫
· 随笔高尔夫 (八) 山寨高尔夫
· 随笔高尔夫(七) --- 高尔夫与
· 随笔高尔夫(六)--- 再探高尔夫
· 随笔高尔夫 (五)--- 置办高尔
· 随笔高尔夫(四)师傅领进门,修
· 随笔高尔夫 (三) 痴迷高尔夫
· 随笔高尔夫 (二) 高尔夫的弊
· 随笔高尔夫(一) 普通老百姓
· 闲聊高尔夫
【回国记事】
· 回国记事(五)最难忘的一件事
· 回国记事 (四) 毕业三十年后的团
· 回国记事(三)扫墓 (较长)
· 回国记事(二)张大爷
· 回国记事(一)结婚记念艺术照
【文革旧事】
· 纪念张育海 (四) 张育海给朋友
· 纪念张育海 (三) 张育海及《只
· 纪念张育海 (二) 怀念张育海
· 纪念赴缅牺牲的国际共运战士张育
【九四聊园】
· 聊园第九期 1994年11月20日
· 聊园第八期 1994年11月12日
· 聊园第七期 1994年11月5日
· 聊园 第六期 1994年10月29日
· 聊园第五期 1994年10月22日
· 聊园第四期 1994年10月
· 聊园第三期 半边天万岁 何剑
· 聊园 第三期 1994年10月9日
· 聊园 第二期1994年10月2日 "
· 聊园 第一期1994年9月24日 【发
【九五聊园】
· 聊园十八期 从 大 跃 进 聊 到
· 聊园十七期 从 土 家 族 舞 蹈
· 聊园十六期 聊 "简 体 字 "
· 聊园十五期 聊 吃
· 聊园十四期 聊 聊 内 蒙
· 聊园十三期 野 聊 "气 "功 , 佛
· 聊园十一期 打电话
· 聊 园 第 十 期: 中 国 人 聊 中
· 聊园第四十四期 一九九五年十二
· 聊园第四十三期 一九九五年十二
【九六聊园】
· “希望之星”夏令营通讯第三期 一
· “希望之星”夏令营通讯第二期 一
· “希望之星”夏令营通讯第一期 一
· 聊园第七十五期 一九九六年十二
· 聊园第七十四期 一九九六年十二
· 聊园第七十三期 一九九六年十一
· 聊园第七十一期 一九九六年十一
· 聊园第七十二期 一九九六年十一
· 聊园第七十期 一九九六年十月二
· 聊园第六十九期 一九九六年十月
【九七聊园】
· 聊园第九十一期 一九九七年十二
· 聊园第九十期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
· 聊园第八十九期 一九九七年十一
· 聊园第八十八期 一九九七年十一
· 聊园第八十七期 一九九七年十一
· 聊园第八十六期 一九九七年十一
· 聊园第八十五期 一九九七年十月
· 聊园第八十四期 一九九七年九月
· 聊园第八十三期 一九九七年五月
· 聊园第八十二期 一九九七年四月
【九八聊园】
· 聊园第一一O期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
· 聊园第一O九期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
· 聊园第一O八期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
· 聊园第一O七期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
· 聊园第一O六期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
· 聊园第一O五期 一九九八年十月十
· 聊园第一O四期 一九九八年九月二
· 聊园第一O三期 一九九八年九月十
· 聊园第一O二期 一九九八年九月十
· 聊园第一O一期 一九九八年六月五
【九九聊园】
· 聊园第一二七期 一九九九年十二
· 聊园第一二六期 一九九九年十二
· 聊园第一二五期 一九九九年十一
· 聊园第一二四期 一九九九年十月
· 聊园第一二三期 一九九九年十月
· 聊园第一二二期 一九九九年十月
· 聊园第一二一期 一九九九年九月
· 聊园第一二O期 一九九九年九月十
· 聊园第一一九期 一九九九年六月
· 聊园第一一八期 一九九九年五月
【零零聊园】
· 聊园第一四八期 二OO一年一月七
· 聊园第一四七期 二OOO年十二月十
· 聊园第一四六期 二OOO年十二月三
· 聊园第一四五期 二OOO年十一月五
· 聊园第一四四期 二OOO年十月二十
· 聊园第一四三期 二OOO年十月二十
· 聊园第一四二期 二OOO年九月二十
· 聊园第一四一期 二OOO年九月十七
· 聊园第一四O期 二OOO年九月十日
· 聊园第一三九期 二OOO年六月四日
【零一聊园】
· 聊园一五三期 马年说马
· 聊园一五二期 路遥知马力
· 聊园一五零期 聊 聊 “ 神 厨 ”
· 聊园一四九期 从 电 视 连 续 剧
【零二聊园】
· 聊园一六二期 中美关系学这门课
· 聊园一六二期 伯瑞下岗 --忆我的
· 聊园一六二期 北 京 和 我 迟
· 聊园一六二期 歌者无疆 --写在三
· 聊园一六二期 病中聊"饮食" 阿乡
· 聊园一六二期 听母亲说父亲-郁
· 聊园一六二期 郁美兰来信
· 聊园一六二期 "何先生"王立国和
· 聊园一六一期 梦里寻她千百度,
· 聊园一六一期 中秋有奖灯谜谜底
【零三聊园】
· 聊园一七一期 闲聊“自知之明”
· 聊园一七一期 武夷山散记 迟
· 聊园一七一期 默雅娜塔莎 阿鄉
· 聊园一七一期 会长致辞 张惠铭
· 聊园一七一期 北美大地 傲霜斗
· 聊园一七一期 人之初,喜爱聊
· 聊园一七一期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聊园一七零期 科协初期二、三事
· 聊园一七一期 浮生杂记(之六)
· 聊园一七零期 科协十年感言 何
【零四聊园】
· 聊园一七八期 我所经历的美国大
· 聊园一七八期 浮生杂记(之十三
· 聊园一七八期 借奥运主办之机,
· 聊园一七八期 再添上几个歇后语
· 聊园一七八期 英语中12个月的名
· 聊园一七八期 关于公厕,说个在
· 聊园一七八期 咏史 独孤一郎
· 聊园一七七期 名画欣赏(5) 李
· 聊园一七七期 凑一凑歇后语 老
· 聊园一七七期 白族风俗 赵颜
【零五聊园】
· 聊园一八七期 漫聊误会 老王
· 聊园一八七期 (相声)狗年说狗
· 聊园一八七期 生活在现在 李亭
· 聊园一八七期 William 和 Julia
· 聊园一八六期 闲聊MM 刘欣
· 聊园一八六期 唠唠年龄 老王
· 聊园一八六期 英语互动式学习小
· 聊园一八六期 闲话醉酒 李琼
· 聊园一八五期 观看美国中学合唱
· 聊园一八五期 浮生杂记(之二十
【零六聊园】
· 聊园一九一期 全球变暖及其它(
· 聊园一九一期 人生六十才开始(
· 聊园一九一期 回忆文革岁月(4)
· 聊园一九一期 关于月亮的传说 –
· 聊园一九零期 名画欣赏(14)
· 聊园一九零期 兰州夯客 苑波
· 聊园一九零期 你必须知道的事情
· 聊园一九零期 回忆文革岁月(3)
· 聊园一八九期 名画欣赏(13)
· 聊园一八九期 活人真是难事 贾
【零七聊园】
· 聊园一九二期 木头谈酒(2)-
· 聊园一九二期 木头谈酒(1)—啤酒
· 聊园一九二期 2007年改变你生活
· 聊园一九二期 (相声)小祝在北
· 聊园一九二期 回忆文革岁月(5)
【友情链接】
存档目录
2014-01-01 - 2014-01-18
2013-12-01 - 2013-12-30
2013-11-25 - 2013-11-30
2013-02-01 - 2013-02-08
2013-01-09 - 2013-01-30
2010-10-17 - 2010-10-31
2010-09-02 - 2010-09-07
2010-08-30 - 2010-08-30
2009-12-06 - 2009-12-27
2009-11-01 - 2009-11-29
2009-10-01 - 2009-10-31
2009-09-05 - 2009-09-29
2009-08-18 - 2009-08-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