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雨:2007年年终回顾(上)【成都读书会2008年1月5日讨论纪要】
(首发稿)
文章摘要: \"中国自由文化奖\"的整个评奖过程与结果,首开了中文知识界民主评奖的先河,为其它奖项的评定,树立了一个榜样。因此,首届\"中国自由文化奖\"的民主评奖程序,必将浓墨重彩写进中文知识界的各种评奖活动的史册。
作者 : 杨雨,
发表时间:1/12/2008
主讲:杨雨 主持:叶涛
叶涛:今天,我很荣幸主持由杨雨主讲的年终总结。我在成都各种民间交流活动中,经常听人说起成都读书会,有人问,这个\"成都读书会\"到底是做什么的?我一时回答不出来。近来,我在《国际学者基金会》和中国自由文化运动对周老师的颁奖词中找到了答案:\"最近两三年,他们在思想、文化,乃至社会领域中提出了很多值得思索和研究的问题。在对这些涉及哲学、伦理、文学,乃至政治领域中的问题的探究中,周钰樵先生及成都草堂读书会,显示了一种独立的,力图超越党派意识形态式的研究的禁锢的努力。\"这段话,我认为是对成都读书会一个比较准确的概括。
今天的总结,和以往的讲座,有一点区别,杨雨每谈完一件事,大家就各抒己见。
现在,我们请杨雨对今年读书会的状况及其相关事件作一个总结。
(众人鼓掌)
杨雨:按惯例,这个\"回顾\"每年都由周老师来归纳和叙述。今年书友们议及这个话题时,周老师建议我来概括。众书友又都赞同。承蒙各位抬爱,我就勉为其难地准备了这个话题。不周之处,请大家指正。
一.中国自由文化运动的评奖活动影响深远
杨雨:去年,我们中的部分文友参加了\"中国自由文化运动\",该运动的宗旨为\"自由地思想,自由地创作,自由地表达\"(《中国自由文化运动2007活动要点》)。我们读书会的部分文友在2007年的读、思、行活动中,持守这样的宗旨与目标,无论是形而上的思考,还是形而下的行动,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比如,在思考层面,周老师总共写了五篇\"毛泽东批判\"系列,其核心就是从各个层面对毛泽东的\"斗争哲学\"进行彻底的否定;在行动层面,我们自费印制\"读书会文章交流汇编\"四册,以便文友们对其中优秀的文章进行更深层次的研讨,并将与民生问题相关的文章和纪要广泛传播于成都周边的市、县、乡、村。一些文友还参与了维权事件,此不赘述。
2007年6月,\"中国自由文化奖\"的首届评奖工作展开,读书会的很多文友和海内外中文知识界的朋友参与了此次评奖提名的过程。由于\"\'中国自由文化奖\'要体现公正、权威的原则精神,\"所以,\"中国自由文化奖\"评奖委员会把全部的提名文章公开,包括极少数搅局的文章也公开发表。(如西风独自凉先生提名方舟子、刘荻附议)这一点,也能说明,\"中国自由文化奖\"评委会的包容胸襟。2007年度的评奖提名活动共历时四个月,发表提名文章70余篇,后又经评奖委员会和《国际学者基金会》的评定、审批,最终有十一名海内外学界人士获奖。其中,包括成都读书会的首倡人周钰樵老师,获得了首届\"中国自由文化奖\"哲学奖。
从2007年度\"中国自由文化奖\"的评奖过程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自由文化奖\"的整个评奖程序是公开的、透明的,完全符合\"程序正义先于实质正义\"的国际公认原则。比如,评奖规则中的\"
《国际学者基金会》拥有否决权,但没有提名权\"这一条,就具有相当的约束力。以\"程序正义先于实质正义\"这个标准,我们反观有些打着\"独立\"旗号的评奖活动,就明显看出有\"黑箱操作\"的嫌疑。至于国内的一些评奖,不仅仅是黑箱操作的问题,甚至还有很大的作秀成分与\"媚政\"成分,大家已经耳闻目睹了许多这样的个案,我就不举例说明了。
由于\"中国自由文化奖\"的评奖基点是\"显示中国自由文化奖和中国知识界紧密的联系。因此,目前设于海外的评奖委员会首先是超越政治的各种界限和阻碍。使评奖的视线超越政治领域,这既包括共产党所设定、制造的氛围,也包括海外各种反对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和政治运动\"(2007年\"中国自由文化奖\"评选提名公告 ),所以,这次的获奖人中,既有海内外的异议作家、评论家,也有体制内学者。\"中国自由文化奖\"评奖委员会和《国际学者基金会》用行为和事实印证了此次评奖的初衷。
总之,\"中国自由文化奖\"的整个评奖过程与结果,首开了中文知识界民主评奖的先河,为其它奖项的评定,树立了一个榜样。因此,首届\"中国自由文化奖\"的民主评奖程序,必将浓墨重彩写进中文知识界的各种评奖活动的史册。我们读书会不少书友在参与过程中既经受到真正的民主历练,又为以后的民主实践储备了必要的经验。这是我今天概括的\"2007年回顾\"的第一点。
叶涛:杨雨刚才对中国自由文化奖作出了很准确的评价,我个人却对周老师的获奖有一点担忧,为什么呢?因为一谈到哲学,很多人就会感到一些所谓的神圣,这个奖项会不会把读书会的气氛引向一个所谓的\"形而上\"路线,进而走向一个看不见人烟的云端,导致人们的眩晕(众人笑)。所以,我还是希望我们足踏大地,眼光向下,关注一些切实的社会现实问题。
以上观点,在座如有高见,请发言。
(众人鼓掌)
李德润:我认为,哲学应该和现实社会相结合。就当下中国社会而言,批判毛泽东的三斗哲学是当务之急,周老师提出了\"三和哲学\"的观点,我以为周老师获得哲学奖是理所应当的。
朱云:成都读书会和其它地方的读书会有一点不同。比如,在北京\"三味书屋\"展开讨论的\"公民半月谈\",参与群体基本上是精英,我们这里是成都市民的公共话语平台。任何人愿意来,都可以。
哲学,过去我们把它想得很悬乎,总以为是空对空的说大话。但事实上恰恰相反。自1949年以来,我们生活中充满了毛泽东的斗争哲学,最后,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总结为四个字——\"造反有理\"。我认为周老师从哲学层面探索现实问题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他的获奖是对他本人和读书会的肯定。我们更应走读、思、行这条路。
冯存勇:我希望更多的书友把书本知识与宪政转型的实际行动结合起来,既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又推动民主社会早日到来。
杨雨:我想,评奖委员会和中国自由文化运动更多的是关注\"行动哲学\",且也有顾全大局的考虑。
二.\"独立中文笔会\"开除高寒证明了什么
杨雨:现在我讲第二点。高寒与我们并不认识,也无往来。但我们从\"开除高寒\"个案中看到了一个令人忧虑的事实:以刘晓波、余杰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精英\",一旦有了一点钱,一点权,就把他们所控制的小团体变成\"私家花园\",用阴谋开除笔会中的异见人士,这个事实提醒大家对某些精英必须警惕。由于一些书友参与\"开除高寒\"的讨论,我就把它作为2007年回顾的第二点。
有两个基本事实,大家可以作一番对比。自然会产生一些疑问。
第一个事实,是\"排郭事件\"以后,独立中文笔会共发起了三波要求余王辞职及罢免责任者的呼声。第一波,是由东海一枭等发起的要求余王\"知耻辞职\"的提议,赵昕等附议;第二波,是由郭罗基、盛雪等发起的,按笔会章程\"罢免余王\"的动议;第三波,是由任不寐、还学文等发起的\"要求理事会辞职\"的动议。对于这三波动议,时任独立中文笔会会长刘晓波将这三波动议给盖了起来,不少笔会会员认为既然程序正义先于实质正义,刘晓波就应该把这些提议或动议告知笔会的每个会员。但是,刘晓波却自始自终不表态。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在\"排郭事件\"上,刘晓波暧昧得使人起疑。甚至不少人认为,刘晓波就是\"排郭事件\"的总导演。
关于\"排郭事件\"的真相,现在已经开始逐渐浮出水面。再隔一段时间,终将真相大白。
第二个事实,当独立中文笔会会员高寒发出数篇文章,要求彻底弄清\"排郭事件\"的真相及笔会内部的财务等相关事务,此刻,就有笔会会员提出由四川的廖亦武和湖北的杜导斌领衔的\"清除高寒\"动议。如果大家把廖亦武刚获得独立中文笔会的写作奖联系起来,不是耐人寻味的事吗?此事在刘晓波、余杰操控下升温,由令人生疑的刘路再提出\"开除高寒\"的动议,理由是\"严重损害笔会名誉\"和\"诽谤\"——这时,笔会的章程立即就\"生效\"了。在启动\"开除高寒\"的程序中,笔会还剥夺了高寒的辩护权。我们不禁要问:独立中文笔会的章程,到底是几重标准?
为此,笔会会员、郭罗基先生针对高寒案件写了两篇大文章——《维护言论自由和会员监督权》和《独立中文笔会不是私家花园》,这两篇文章和袁红冰先生的《中国文化之命运》已经收进了我们读书会2007年数据汇编的重要文章之中。郭老先生用深入浅出的话语方式,严密的逻辑思维,不仅对\"开除高寒\"这个个案作出了理性的、深刻的分析,而且,对于在法理层面的\"言论自由\"与\"诽谤\",也作出了相当具有说服力的阐释,使我们学习到了不少宪政知识。对于\"高寒案件\"的认知,郭先生提出疑问并严正指出:\"这个 \'会员裁判所\'的 决议 所列高寒的 罪名,还 有 \'严重损害笔会声誉 \',事实何在?完全是罪行擅断。我担心,如果有一天,这个\'会员裁判所 \'掌握了国家政权,也许就会把 \'严 重损 害笔会声誉 \'演变成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 \'\"。
理事会剥夺高寒的辩护权是错上加错。法庭审理诽谤案,被告人在法庭上有辩护权。本届笔会理事会这个会员裁判所却剥夺了高寒的辩护权。三次严重警告,没有一次向高寒本人进行调查、听取申辩。\"(郭罗基《维护言论自由权和会员监督权》)郭罗基老师说得真好呵!
大量事实证明,在独立中文笔会中,已经有阴暗的小人搞起了拉山头、结团伙的伎俩,对笔会的\"异议人士\"进行打压与排斥,以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关于高寒案件,读书会中也有文友写文章表示声援与支持。不久前,我接到海外学界友人的电话告之:\"现在在海外流传下列谣言——成都读书会伙同《自由圣火》网站主编袁红冰和香港笔会会长胡志伟要连手把独立中文笔会整垮。\"
我现在就明确告诉这些谣言的制造者和散布者,此类有论无据的妄语,实乃无稽之谈!倒是什么\"勇气不等于良知\"之类的奇谈怪论跃跃然于纸上,谁在\"损害\"独立中文笔会的\"声誉\",不就已经清清楚楚了吗?不管你是\"精英\"的会长也好,副会长也罢,只要你用行动破坏民主、实施独裁,我们当说则说、当讲必讲。
冯存勇:我在《自由圣火》网站也写了一些文章,希望新上任的笔会领导用行动纠正刘晓波、余杰的错误。
赵芸芸:我不明白,为什么不调查余杰呢?他干了那么多坏事。
王重刚:如果能以\"高寒事件\"为教训,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听听郭罗基先生的建议吧。
杨雨:由\"高寒案件\"引申出的问题已经很明朗了,一些自命\"独立\"的作家和\"民主人士\",最拿手的并不是\"独立写作\"与捍卫\"写作自由\",而是插科打诨:今天在甲乙中间打圆场,明天东家长西家短。于是,\"自由\"与\"民主\"的理念也越来越商业化、包装化、庸俗化。顺我者赏你几个光环,逆我者则无情打压。最后,这些善于玩弄权术者能否问自己一句:我怎么总能干得那么轻巧、漂亮,那么面不改色心不跳?
三.攻击高律师、郭飞熊、唐德英现象的背后
杨雨:我讲的第三点是,刘晓波、余杰等在攻讦高律师、郭飞熊以后,从2006年到2007年,持续一年诬陷成都维权农民唐德英老妈妈,读书会作出了反应。
自从某精英群体的领袖人物对高律师亮出\"维权活动不要政治化\"的相关论点后,刘晓波相继又对唐德英女士抛出\"封口费\"的恶言;紧接着,顶戴\"维权律师\"高帽的\"留有后路\"(刘路),对\"高智晟被捕,刘路\'像看着猎狗逮走兔子的狐狸一样\',他\'没有吃惊\',也\'没有愤怒\',\'我若吃惊,那就是虚伪;我若愤怒,那更是撒谎\',他给高智晟\'祝福\',祝他在当局的牢狱中\'身心安康\',\'百炼成钢\'\";(还学文《另类刘路》)然后,余杰又在独立中文笔会的\"内坛\"宣称\"郭吹嘘自己控制了数万退伍军人,可以随时起义\",朱学渊先生对这种无耻的行为作了以下总结:
\"你是在进一步伤害在狱中的郭飞熊。 你简直是告密者,或者是一个间接的告密者。 你根本就没有信仰,而且对他人没有任何善意。 与你交往是非常危险的。\"
读书会绝大部分文友对朱先生的这个看法表示认同。
如果将上述事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我们就会发现,一些利益集团在各个方面都要\"压着步子走\"。在维权领域,如果有谁脱离了他们的既定的\"方针、政策\",谁就是把\"维权政治化\";在64问题的处理上,如果有谁没有进入他们的\"轨道\",谁就是收\"封口费\";至于对身陷囹圄、无还手之力的郭飞雄进行赤裸裸攻讦,则更凸显出一些人的卑鄙与无耻。
胡适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根据我曾在柏林工作生活三年的经验事实表明,我听到的消息是89年柏林墙倒塌前夕,一些活跃的异议人士中,有一部分人是德共的线人,真正的斗士都进了监狱 。两德统一后,这些实为线人的异议人士摇身一变 ,居然成了自由民主中坚。但愿,这段滑稽的历史不要在当下中国重演。
李晓鸿:唐德英是七十几岁的农民,刘晓波为什么要攻讦她,他是不是有整人的瘾?我不明白。
叶涛:有一件事,杨雨曾私下给我讲过。现在,在马克思的故乡特里尔,距马克思故居不远处就有一家Sex Shop (妓院),这个具有讽刺意味的现实说明了什么呢?
韦舟:一些人攻讦高律师、郭飞熊,可以说是以为高郭挡了他们\"一统江湖\"的道,唐德英是一个白发苍苍已经七十几岁的农民啊,挡你们什么道了?攻讦她整整一年!这些人还有脸自称\"精英\"吗?
孙远宇:2007年丁子霖老师利用\"纪要\"诬陷唐妈妈后,周老师立刻去看望唐妈妈,读书会有二十几个书友签名声援唐妈妈,周老师又给丁老师写了一封公开信(刊《自由圣火》网站)。我感觉刘、余专门挑维权代表人物的刺,背后定有什么蹊跷。
杨雨:我们针对事实,不管他的头衔多眩目。
(众人鼓掌)
叶涛:请杨雨讲第四点。
(未完待续)
杨雨:2007年年终回顾(下)【成都读书会2008年1月5日讨论纪要】
(首发稿)
文章摘要: 说到底,要彻底解决土地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实行土地私有化,否则,所有表面上的所谓改革,都只能是结构上的变化,而无实质性的改良。
作者 : 杨雨,
发表时间:1/12/2008
主讲:杨雨 主持:叶涛
四. 小产权引出的大风波
杨雨:今年,有一个社会现象,我们读书会连续开了两次讲座,这就是和民生问题密切相关的小产权房风波。对于小产权房的认识,我想在座各位基本上都已经有了初步的判断。尽管在这个问题上,\"官方\"与\"民间\",都没有统一的认识(比如,有文友就对我和作人先生的观点持不同意见,这些都可以继续讨论。)但是有一个举目皆知的事实,那就是很多人都没有房子住。
对于小产权房问题,我有一次做调查手记的时候,一个茶馆老板是这样对我说的:\"成都目前的房价是7000元/平米,中共一个处长的工资不过3000元/月,买一套60平米的房子要42万,他必须要十几年一分钱不花,才能买一间小房子。现在有些部门还不允许城市中的人购买小产权房,中共有本事,把买不起房子的人踢到火星上去住,我们就不买。\"以上事实,都是民意的表达。小产权房,到底该禁还是不该禁,我想执政者应该有自己的判断了吧。
其实,将很多看似复杂的问题回归到常识和事实的层面上看,简单得很。关键在于是否有人具有说出常识的勇气和胆量。
现在大陆高呼的政治口号是\"和谐社会\",\"加强执政能力\"。但是,如果连大部分国民的基本住房问题都解决不了,社会怎样\"和谐\"?至于什么\"加强执政能力\",更是无稽之谈,而是\"有没有执政能力\"的问题。
由小产权房引出的土地问题、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已经在体制内外的讨论下摆上了台面,当局是堵还是疏,是以人为本还是以\"利益\"为本,是科学的发展还是蛮横的\"炸掉\",相信当权者会有明智的选择。
说到底,要彻底解决土地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实行土地私有化,否则,所有表面上的所谓改革,都只能是结构上的变化,而无实质性的改良。
叶涛:当局要控制土地所有权,从本质上说,就是要掌握一大笔资本。如果仅仅靠其它来源和税收,GDP能增长这么快吗?因此,土地成了他们的最大财政支持,因此,我早就说过,当局\"宁要大产权的草,不要小产权的苗\"。
陆大春:当下政府在土地问题上不断与民争利,制造了不少强征强拆的时间,因此,我希望各地政府立即停止强征强拆。
石德文:任自强叫嚣\"炸掉\"小产权房,本质上就是要维护特权阶层的既得利益。况且,当下中国社会中,还有大量的民众连小产权房也买不起。文友吴琴南老师,还是总工程师,现在工资才刚刚1千元。
而有人却一掷数十万,买房子避暑,可见,光是\"住\"这个问题,已经凸显了很多问题。现在却有人高喊\"炸掉\"小产权,这些人还有基本的良心吗?
(众人鼓掌)
何剑秋:茅于轼先生\"为富人说话,替穷人办事\"就是站在为富不仁者的立场上,鼓吹拉开贫富悬殊的。
王建:听说茅于轼的\"天则经济事务所\"有个什么基金,就是任自强赞助的费用。
叶涛:杨雨第五点要讲到茅于轼。大家静一静,杨雨,你讲。
五.涨价风劲,谁\"为富人说话,替穷人办事\"?
杨雨:今天总结的第五点就是叶教授提到的涨价和茅于轼。
今年中国物价上涨幅度之大,在民间早已是民怨沸腾。很多人在基本生存在线苦苦挣扎。特别是食品价格的涨幅,对中国90%的民众都产生了不良影响。2007年11月10日,重庆市沙坪坝区家乐福商场的抢购事件中发生发3死31 伤的踩踏伤亡事故,事件的肇始原因仅仅是该商场当天推出一款菜籽油特价促销,原价每桶 51.4 元的 5升装菜籽油只卖 39.9元。为了节省 11.5 元的生活费,一些穷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成都,类似事件也发生过数起。这类现象,说明了什么?富人可以住豪宅驾香车包二奶等等,极尽奢侈之能事,而穷人却为了节约11元钱付出生命的代价。层出不穷的类似社会现象,社会能和谐吗?
正如学者何清涟所说:\"如果说贫富差距过大、穷人过多、失业率居高不下、贪腐肆虐等是中国经济大厦的内部景观,那么产品质量与通胀指针则是这座大厦的外墙,两者共同反映了中国经济的质量问题。当中国人在为内部景观不佳所苦之时,外人还在欣赏外墙的景观。如今外墙已开始剥落并露出内在的不堪,对中国经济质量的深层思考才可能真正开始。\"(何清涟《中国经济大厦开始剥落》)如果说,在以上的事实与理论叙述中,平民用生命的代价敲响了当下中国泡沫经济的丧钟,那么,一些学者的观点则是视这些社会现象而不见,稀里胡涂地鼓吹什么\"为富人说话,替穷人办事\"之类的昏话。
在他们那里,基本的\"是\"、\"非\"问题,与其说是一个\"理论\"问题,不如说他们离中国的土地太高太远。因此,对当下中国社会来说,普及\"常识\"的深远意义远远大于对\"理论\"游戏的把玩。所以,肖雪慧老师写道:\"人们对社会不公正现象的批评,自然要涉及底层状况,但有人又绕开现实,仍然把焦点集中在批评者身上 ,指人家想充当穷人代言人,有政治野心,教训\'穷人不能因为自己穷就穷凶极恶\'——这可是错把他乡认故乡!\"(《按事情的本来面目进行讨论》肖雪慧)关于这个\"为富人说话,替穷人办事\"的争论,到肖老师处基本告一段落,谁是谁非,民众自有判断。经济学,这个当今商业社会的\"显学\",在转型期中国的现实中处于某种怪诞的悬置状态之中。
然而,这个被颠倒了是非曲直的\"太平盛世\",制度性的不公造就了劫贫济富、赢家通吃的现实。于是,近乎\"一边倒\"的理论、主张,大行其道,难道我们能视而不见吗?
叶涛:中国的基尼系数早已超过了0.45%,为什么没有乱,因为中华民族有一个所谓的善良的传统美德。其二,1961和1962年已经饿死了很多人,比现在还惨的状况都过了,何况现在,大家基本上已经有心理承受能力了。
何剑秋:茅于轼居然说\"财富是富人创造的\",真是天大的狗屁。我认为财富是大家共同创造的,穷人之所以穷,是被抢夺了。这是有事实的。
徐永:现在茅于轼到处作报告,鼓吹他的谬论,我向杨雨建议,我们写一系列文章批驳他。(众:同意)
杨雨:我当然也同意,建议周老师放一放哲学研究,同我们一起批驳茅于轼。
周钰樵:好。
六.一波接一波的\"表达权\"显示
杨雨:自中共十七大以来,在海外网络上共发生了数起\"公开信\"事件,分别是汪兆钧公开信,郑存柱公开信,郭泉公开信,以及近期的凌沧州公开信和范亚峰公开信。
如果说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提出来的表达权、知情权、监督权有一定的落实的话,那么这几起公开信事件表明这个\"表达权\"到目前为止,基本上还没有受到打压。
关于这个问题,我倒是想多听一下在座的意见。
郑小敏:到底有没有表达权,在官方控制的媒体中,没有对以上所提的公开信报导一个字,这叫维护表达权吗?如果在国内媒体能出现公开信,才叫有表达权。所以,一些所谓的表达权,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
叶涛:只要这个制度存在,我们就要放弃某些幻想,只有建立了民主宪政的社会制度,我们才有真正的表达权。
赵芸芸:在有些事情上我们有表达权,比如什么\"假老虎\"\"真老虎\"之类的,全国的绝大部分媒体都争相报导,这说明他们在有意转移视线。通过这些现象我们可以看出,哪些可以表达,哪些不能表达,不就清清楚楚了吗?如果有一天,我们在报纸上看见了\"三权分离\"这样的所谓关键词,可能我们就有表达权了。
张和则:表达权就是自由行使话语权和写作权,这是公民权的具体体现。
李德润:我查了胡锦涛的讲话,\"表达权\"是三权之一,还有二权是\"知情权监督权\"。从现在的事实看,一方面,有了一些表达的权利,远的不说,就说读书会,前几年被撵得换了十几个地方,这一年多在这里(鑫磊茶楼)没有挪过,还是有了进步嘛;另一方面,汪兆钧等人的\"表达\"只能由海外注销来,这也说明国内自由表达是仅仅停留在纸面上。
余成明:我们就抓住\"表达权\"不放,读、思、行嘛。
纪廷孝:我觉得还是多联系实际,比如我住的太平村,农民维权太难了。杨雨去帮他们维过权,是有体会的。
叶涛:杨雨,你讲第七点。
七.拒绝遗忘血腥64
杨雨:这是我讲的第七点。
64大屠杀发生的时候,我刚刚13岁,印象不是很深。直到有幸与杨远宏、王怡、谭作人、邱国权和周老师他们接触,我才逐渐领悟到64事件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64大屠杀已经发生18年了,国内报纸,杂志乃至网络,居然无一句一字提及。当局希望全民都患健忘症:遗忘64。
而我们拒绝遗忘,不仅止于64。
18年前北京农业大学学生陈云飞书友,是天安门事件的亲历者。今年5月下旬,他独自一人去《成都晚报》刊载一则广告:\"向坚强的64遇难者母亲致敬\",并于今年6月4日刊出。受理广告的青年人不知64为何物,另一位广告人则估计为\"矿难\"。就这样登载出来了。
这一事件证明,确有不少人遗忘了64。但也确有不少人把64刻在心上。
为了拒绝遗忘,成都不少人年年都有拒绝遗忘的举动:周钰樵老师年年点红烛悼念64,今年亦不例外,他还撰文《一年一度红烛泪》(首发《自由圣火》)追忆;谭作人撰文《见证最后的美丽》悼念64;王怡举行每年一度的64追思会;杨远宏、李栋柏均撰文……
读书会书友在64前后的行动表明,拒绝遗忘是我们应做之事。
(众人鼓掌)
叶涛:64是一道坎,我们可以数出不少拒绝遗忘的事。现在听大家谈谈。
邱国权:我在18年前写过一篇\"通缉李鹏书\",至今想来也有意义。我们拒绝以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一天,审判杀人犯。
张涵:我参加过两次周老师主持的\"难忘64\"追思会,会上就有不少人提出,清算斗争哲学,清算毛泽东,清算邓小平。周老师提倡三和哲学,又说三和哲学是有前提的,我想请教周老师,这怎么理解?
周钰樵:今天没时间了,改日交流好不好?
杨雨:我最后就是浅谈三和哲学。
八.三和哲学在成都读书会
杨雨:很久以前,周老师就提出一个哲学观点——三和哲学,即\"与天和,与地和,与人和\"。三和哲学的对立面就是毛泽东的三斗哲学,这个三和哲学对当下中国来讲,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与天和\",就是要允许人们有信仰自由(\"信仰\"这个词,在这里并不是特指\"宗教信仰\");\"与地和\",就是要保护生态环境;\"与人和\",就是要确立民主、宪政、人权的普世价值,双方都不要\"妖魔化\"。
因此,三和哲学的内涵也容易被广大民众所了解,实行起来也不困难。比如,在我们成都读书会,各种信仰的人都可以来参与、发言,。据我所知,这里有信基督的,有信佛教的,甚至有信\"马教\"的,在这里都有话语权。即使在有些问题上没有共识,我们可以争论、讨论、甚至交锋,这种场面在座各位可能已经见惯不惊了。这就是\"与天和\"在读书会的体现;\"与地和\",就是要保护现实的和精神的生态环境,这一点,到目前为止,我在读书会还没有听到过反对的声音;\"与人和\",即是与世人和一。根据数百年来人类的经验事实证明,民主、宪政、人权的普世价值早已得到了国际的公认,在\"与国际接轨\"的豪迈表决声中,我们发现,高楼、轿车、资本树立了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标志,成为了大部分国人的希望与追求。但是,与此同时,价值虚无与精神真空的弥漫,展示出整个社会价值的崩塌。在以上的社会/政治背景下,三和哲学的理论/现实意义更凸显其重要性。
哈维尔曾在给胡萨克的公开信中问道:\"谁在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力而加深我们的社会精神和道德的危机,和无休止地损害人类的尊严?\"
最后,由衷希望在社会转型期中成长起来的这一代将来在对自己一生做总结时,少后悔一点也就聊足自慰。
何剑秋:我们倒是希望三和,有人不讲三和,事情就难办了。
张行可(78岁):今天听了杨雨的总结,认为归纳得比较全面,我们读书会众文友在很多问题上基本取得了共识,我希望读书会在2008年的读思行活动中,继续前行。
周老师提出来的三和哲学观点,是现在当局提倡\"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这个提法相当精准,针对性强。我认为,三和哲学必将取代毛泽东的三斗哲学。
杨雨:关于三和哲学,周老师正在撰文,初稿成后,复印给大家,请大家提出意见,以便他修改。如何身体力行三和哲学,是我们目前应该思考的问题。
最后一点,有书友提出,过去王怡和周老师给过我们一份表,建议读一些作家的作品,其中还包括了刘晓波余杰的等人的。现在看来,这张表已经过时了,我建议,2008年大家重点读一下郭罗基,袁红冰,何清涟,肖雪慧四位老师的作品,周老师同意吗?
周钰樵:同意。
叶涛:杨雨的\"回顾\"共八点,是否全面,是否准确,大家可以再议。这里,我祝大家新年快乐,也预祝各位书友的读、思、行更上一层楼。谢谢大家。
(众人鼓掌)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