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园 一九九八年九月十九日第一O三期(电子版号:ly9809b) 俄亥俄州现代中文学校 <<聊园>>编辑部 闲聊卡拉OK 老王 卡拉OK是日本的发明。这词儿日文咋写不清楚,英文是Karaoke,翻译过来就是卡拉+OK,正经八摆的东西文化的混合体。符合土洋结合洋为中用的指导思想。 小日本儿你不佩服还不行,地儿不大,资源不多,可老能生出点儿什么事儿来让全世界震惊。往好了说就是创造性强。远的二战那时候侵略中国,不高的个儿,扛着齐身高的三八大盖儿,把那么大个中国打得鸡飞狗跳。这事儿咱忘不了,在这儿不说。二战以后,明火执仗地抢不吃香了,就变了路子,实行经济侵略。就说这汽车吧,也不知道小日本儿是咋造的,就是比别的国家的“经造”,美国车跑上个八万九万(迈)就差不多该退休了,可日本车跑了十多万还能卖好价钱。美国大马路上跑的车,说都是日本车那不确切,说有一半儿是日本车真不怎么夸张。就连卖车的美国佬儿跟顾客介绍汽车性能都加一句,说,所有另部件都是原装日本货。日本车一多,挤了美国货,工厂不景气,工人失业,气儿不顺就往日本人身上撒。在美国,以及全世界各地,中国人让人家当日本人打的可不在少数。当然也有打对了的时候。打对了,打的真是日本人,挨打的觉得值得,还能骄傲一下。打错了,打了中国人,挨打的这份窝囊,虽然打错了也没人跟你道歉,还没处讲理去,更甭说找日本人要赔偿了。算是好人打好人,误会吧。听说有位咱们大陆的同胞不愿与咱同流合污,跟人家美国人说他是日本人,让孩子在学校里也说是日本人。这人运气不大好,没碰上恨日本人的美国人。他要是给错打了,就手儿就铁证如山地划到日本人那边儿去了,再申请个名誉日本人,从此立正鞠躬,哈依,吆嘻,加咪嘻,那多哏儿啊。 咱说这卡拉OK。 卡拉OK一开始是在录音机上唱,光有声儿没影儿。后来用录像带就可以声影并茂了。CD(CompactDisk)盘发明以后,光盘机比录音机高级多了,光盘机用的是激光技术。能出影儿的光盘是大盘,即LD(LaserDisk)。一架光盘机(LDplayer)加一个放大器(Receiver),再加上电视机,就能手持麦克风引吭高歌了。可大盘(LD)太贵,国内买要300多人民币,伪品也要100或200,而且盘太大,占地一平方英尺,不方便。于是就出现了VCD(VisualCompactDisk),大小和CD一样,但有影像。这事儿也怪,美国人好象就不流行卡拉OK在美国就难得买到日本的VCD机器。中国人要买,还得回国去带。十年,二十年前,到美国留洋的人省吃俭用,回国时西装革履,带回一、二件日本电器,风光得很。而现在,风水转过去了,在美国的中国人要从国内往美国带VCD。相同的是二个方向带的大都是日本货。 科学技术在当代是一日千里,刚说VCD好,就又出了DVD,数字化的光碟。当然目前还不那么流行,一是贵,二是可选择的盘种类太少。因此目前畅行的仍是VCD或LDplayer。 同是卡拉OK,花样可不一样。一般的普通的就是话筒一插,选第几第几只歌,把原唱去掉,照着电视屏幕上的字幕,看跳跃的小球从红变黄再变绿,好,走人-唱!跟着变色儿的字幕唱下去,直到音乐声结束,好不好的都有人鼓掌,自己听着从扩音器里传来的不熟悉的好象不是自己声音的歌声,感觉也挺好。为了方便唱歌人,有些卡拉OK机具备各种各样的功能,比如自动换面儿,用不着用手去翻;还比如变调儿,一般都是用降调儿。有的换面儿变调儿还可以就近从麦克风上操作,实在是高级,就是麦克风贵多了,一、二百元(美金)不等。还有种功能设计比较缺德,你唱的和原唱无论是调儿偏差,还是节拍不合,他就亮黄灯警告,实在忍无可忍了,就亮红灯,然后停机,打出字幕,说你再好好练练,从新来过。对于具有创造性发挥天才者实在是残酷无情的打击。 中国人爱唱卡拉OK的实在多。开party除了吃喝聊天侃大山之外,有几样特重要,依次是打扑克,唱卡拉OK和跳舞。打扑克何等重要母需赘言,最主要是它能治病。腰再疼,往那儿一坐就不疼;再怎么迷糊,一抓上牌眼珠就能瞪起来,不打它个满贯,不过午夜誓不罢休。和唱卡拉OK不一样,打扑克在嗓音上要求不高。即使不是高音儿,或赶上嗓子不好的时候,也不大要紧,可以闷声实干,坐那儿稳扎稳打,靠的是实力,和配合技巧。凡年龄大些的都推崇这种打法,说是“文明”。当然也不排除以高频率大分贝声波将对方思维系统干扰乱,或是以语言技巧攻敌之弱点使对方精神处于压抑状态而气鼓鼓的丧失正确思考能力,从而取胜。再说扑克历史悠久,已存在许许多多年了(没有数字依据,起码打我们这辈儿学认字的时候就有了),早已深入人心,普及程度自是无与伦比的了。卡拉OK排在其后,一点也不说明不重要。之所以还未能如扑克那么流行,唯一的原因是科学技术尚未发达到把卡拉OK装进烟盒大小的机壳里到处带着走。 唱卡拉OK不外二种动机,一是自我宣泄,二是自我欣赏。有医学理论证明,大声喊叫有益于体内无名有害能量的释放,调节精神上的压力,达到强身却病的效果。卡拉OK就以优美的艺术形式满足了这一要求。到大街上大喊大叫也行,可闹不好让警察当神经病抓起来你说不清楚。在家里卡拉OK,有多大劲使多大劲,没人管,效果多好。老赵赵明乡曾缀文论述过卡拉OK吐气散病的好处,说的是丈夫受了老婆的气之后,中气十足,卡拉一下,放气减压然后OK,以备回家重新“受”气。这种增进人体健康,维护家庭稳定之重大作用说明实在值得大力推广卡拉OK。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面貌的美化,艺术造诣的进步,卡拉OK自我欣赏的成分逐年增长。在高级音响的烘托中,在原声音乐的伴奏下,人人都找得到毛宁,刘德华,蒋大为,李谷一,毛阿敏,韦维,甚至金嗓子周旋银嗓子郭兰英的感觉。有位朋友一次唱卡拉OK,唱完之后,大家齐声鼓掌,有人就说,呀,你是典型的美声唱法耶,你的嗓子可真不错耶,和原唱没什么二样耶。是吗?唱歌的人都迷茫了,连谦虚谨慎都没顾上。后来管机器的DJ发现是原唱声没有消掉,也不忍心告诉唱歌人了,让人家在心中留住那一片灿烂的天空吧。 唱卡拉OK可以发现和造就人才。有多少人都被发现音色好,乐感好,如果当初经过专业训练,那一定会跻身于当代流行歌手的行列而毫不逊色。不过他们都谦虚,说是把唱歌作为业余,为的是丰富专业之外的生活,决没有去角逐专业大款的初衷。 卡拉OK了那么多年,不要说别的大地方了,就咱这哥伦布,人称大屯子的穷乡僻壤也是好手如云了。据说有的人是听到一首好歌之后,估摸着适合自己的嗓音和风格,就录到磁带上,开车时候听,回家还听,走着尥着地听,久而久之,就谙熟于心,一旦有机会就出口不凡,一鸣惊人。也有人专攻一种类型的歌曲,比如爱情歌曲。在卡拉OK时,麦克风在手,先做简短说明,说这首歌是献给某某女士的。待音乐声一起,比和自己老婆谈恋爱时说的话还过之的言语自然而然地流畅地唱出来。唱者恶作剧式地得意,听者捣着牙笑,气氛之活跃,是其他任何活动不可比拟的。 在公共场合唱卡拉Ok时候也需要些勇气。不少人就勇气可嘉。有位女士特爱卡拉OK,每逢聚会,都是踊跃报名,上台一展歌喉。台上一叫到名字,太太三蹦两跳往台上奔,却见先生抬腿往屋外跑。大家叫,别走,别走!任你怎么叫,也不回头。太太唱卡拉OK,先生拂袖而去,一众看官都揪了一颗心捏了一把汗以为小两口刚吵了架别再歌厅变战场搅了大家的兴致。待太太唱起来大家才知就里。原来太太的卡拉是独树一帜,变色的歌词已经走到下一行了,唱的还是上一行;调儿呢,要是只听不看,绝对是新谱曲或不规则二部。台上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台下是窃窃私笑。待曲终歌尽,却依然掌声如雷。大部分真不是嘲笑,倒有种对孩子的鼓励褒奖之意。 更有十足自信者,逢卡拉OK有奖赛时,尽管报名时限已过,还是百般说服负责人,我一定要参加比赛,上次我差一点进前三名,这次我选个好歌,肯定有戏。为了不埋没人才,为了避免唯亲路线,让他去参赛。再说万一漏掉了一个天才扼杀了一个后起之秀你后悔就来不及了不是。不过打分结果都在排名第十以后。事后说,还是歌儿没选好,不过这次台风是不是很好?其状十分可爱。其实得不得奖那算啥?大家都早已看透,就如看透评比先进工作者一般。娱乐嘛,高兴就是好家伙。 “文摘报”上有个报道,说卡拉OK是日本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仅日本一国,进入90年代以后,唱卡拉OK的人一度达6000万人。1996年以前,卡拉OK为日本创下了一万三千亿日元的营业额。但自1996年以后,日本的卡拉OK产业,如娱乐场所专业卡拉OK店,出现了萎缩趋势。我想这和卡拉OK越来越广泛地走进家庭有关。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专业娱乐场所,卡拉OK店是不能完全被家庭式的卡拉OK所替代,因为,感觉不一样。咱们哥伦布市有那么几家餐馆备有卡拉OK,有的人还就专门爱到饭店去唱卡拉OK。边吃边喝,点上一、二只歌,轮到上台,风度翩翩,不让专业的阿哥阿姐。唱完鞠躬,借台下众食客的真假掺杂的掌声进一步加深对自己自我感觉的肯定。本人曾到过一家韩国人开的餐馆,二个日本老太太的卡拉OK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久久不能忘怀。二位老太太年龄不算小了,颜色也说不上了。倒是歌声还说得过去。二位轮着上台,唱了一只又一只,我是一句也没听懂。可每次我都随着众人使劲鼓掌。为啥?就为的是俩老太太上台时的认真不苟和下台时的谦恭谨慎,让人从心中增出一份敬意,不光因为这卡拉OK是人家日本人发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