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聊园  
聊园属于北美爱好文学的一伙海外学子  
我的名片
园丁
来自: United States
注册日期: 2009-08-18
访问总量: 610,403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聊园一九二期 木头谈酒(2)-
· 聊园一九二期 木头谈酒(1)—啤
· 聊园一九二期 2007年改变你生活
· 聊园一九二期 (相声)小祝在北
· 聊园一九二期 回忆文革岁月(5)
· 聊园一九一期 全球变暖及其它(
· 聊园一九一期 人生六十才开始(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海外聊园】
· 聊园一六五期 冬天的爱 赵明乡
· 聊园一六五期 电视连续剧《康熙
· 聊园一六五期 被遗忘的爱国者--
· 聊园一六四期 <<养生保健>> 齐
· 聊园一六三期 小品“婵娟”
· 聊园一六三期 相声“学说英语”
· 聊园一六三期 大胖子张老闷儿列
· 聊园一六二期 伯瑞下岗 --忆我的
· 聊园一六二期 北 京 和 我 迟
· 聊园一六二期 歌者无疆 --写在三
【老嗑闲唠】
· 闲聊冲动
· 当红娘
· 闲聊讲卫生 (下)
· 闲聊讲卫生 (上)
· 还扯太极拳
· 偏方
· 扯太极拳
· 有朋自远方打电话来,不亦乐乎
· 我认识的袁立本
· 漫聊误会 (下)
【东北农场】
· 东北农场记事 (十) 副连长李文生
· 东北农场记事 (九) 四排长的婚事
· 东北农场记事 (八) 八班长和护士
· 东北农场记事 (六) 北场
· 东北农场记事 (七) 文艺宣传队
· 东北农场记事 (五) 嫩江清队
· 东北农场记事 (四) 南场
· 东北农场记事 (三) 齐齐哈尔集训
· 东北农场记事 (二) 北去的列车
· 东北农场记事 (一) 毕业分配
【小城故事】
· 小城故事(十二) 告别宴会 (较长)
· 小城故事(十一) 县广播站
· 小城故事(十) 算命 (较长)
· 小城故事(九) 县城火车站 (较长
· 小城故事(八)-鉴定会 (较长)
· 小城故事(七)县文工团
· 小城故事(六) 兽研老魏
· 小城故事(五) 退伍兵
· 小城故事(四) 下乡
· 小城故事(三) 打更老头儿
【聊高尔夫】
· 斗胆再聊聊高尔夫
· 随笔高尔夫 (八) 山寨高尔夫
· 随笔高尔夫(七) --- 高尔夫与
· 随笔高尔夫(六)--- 再探高尔夫
· 随笔高尔夫 (五)--- 置办高尔
· 随笔高尔夫(四)师傅领进门,修
· 随笔高尔夫 (三) 痴迷高尔夫
· 随笔高尔夫 (二) 高尔夫的弊
· 随笔高尔夫(一) 普通老百姓
· 闲聊高尔夫
【回国记事】
· 回国记事(五)最难忘的一件事
· 回国记事 (四) 毕业三十年后的团
· 回国记事(三)扫墓 (较长)
· 回国记事(二)张大爷
· 回国记事(一)结婚记念艺术照
【文革旧事】
· 纪念张育海 (四) 张育海给朋友
· 纪念张育海 (三) 张育海及《只
· 纪念张育海 (二) 怀念张育海
· 纪念赴缅牺牲的国际共运战士张育
【九四聊园】
· 聊园第九期 1994年11月20日
· 聊园第八期 1994年11月12日
· 聊园第七期 1994年11月5日
· 聊园 第六期 1994年10月29日
· 聊园第五期 1994年10月22日
· 聊园第四期 1994年10月
· 聊园第三期 半边天万岁 何剑
· 聊园 第三期 1994年10月9日
· 聊园 第二期1994年10月2日 "
· 聊园 第一期1994年9月24日 【发
【九五聊园】
· 聊园十八期 从 大 跃 进 聊 到
· 聊园十七期 从 土 家 族 舞 蹈
· 聊园十六期 聊 "简 体 字 "
· 聊园十五期 聊 吃
· 聊园十四期 聊 聊 内 蒙
· 聊园十三期 野 聊 "气 "功 , 佛
· 聊园十一期 打电话
· 聊 园 第 十 期: 中 国 人 聊 中
· 聊园第四十四期 一九九五年十二
· 聊园第四十三期 一九九五年十二
【九六聊园】
· “希望之星”夏令营通讯第三期
· “希望之星”夏令营通讯第二期
· “希望之星”夏令营通讯第一期
· 聊园第七十五期 一九九六年十二
· 聊园第七十四期 一九九六年十二
· 聊园第七十三期 一九九六年十一
· 聊园第七十一期 一九九六年十一
· 聊园第七十二期 一九九六年十一
· 聊园第七十期 一九九六年十月二
· 聊园第六十九期 一九九六年十月
【九七聊园】
· 聊园第九十一期 一九九七年十二
· 聊园第九十期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
· 聊园第八十九期 一九九七年十一
· 聊园第八十八期 一九九七年十一
· 聊园第八十七期 一九九七年十一
· 聊园第八十六期 一九九七年十一
· 聊园第八十五期 一九九七年十月
· 聊园第八十四期 一九九七年九月
· 聊园第八十三期 一九九七年五月
· 聊园第八十二期 一九九七年四月
【九八聊园】
· 聊园第一一O期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
· 聊园第一O九期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
· 聊园第一O八期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
· 聊园第一O七期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
· 聊园第一O六期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
· 聊园第一O五期 一九九八年十月十
· 聊园第一O四期 一九九八年九月二
· 聊园第一O三期 一九九八年九月十
· 聊园第一O二期 一九九八年九月十
· 聊园第一O一期 一九九八年六月五
【九九聊园】
· 聊园第一二七期 一九九九年十二
· 聊园第一二六期 一九九九年十二
· 聊园第一二五期 一九九九年十一
· 聊园第一二四期 一九九九年十月
· 聊园第一二三期 一九九九年十月
· 聊园第一二二期 一九九九年十月
· 聊园第一二一期 一九九九年九月
· 聊园第一二O期 一九九九年九月十
· 聊园第一一九期 一九九九年六月
· 聊园第一一八期 一九九九年五月
【零零聊园】
· 聊园第一四八期 二OO一年一月七
· 聊园第一四七期 二OOO年十二月十
· 聊园第一四六期 二OOO年十二月三
· 聊园第一四五期 二OOO年十一月五
· 聊园第一四四期 二OOO年十月二十
· 聊园第一四三期 二OOO年十月二十
· 聊园第一四二期 二OOO年九月二十
· 聊园第一四一期 二OOO年九月十七
· 聊园第一四O期 二OOO年九月十日
· 聊园第一三九期 二OOO年六月四日
【零一聊园】
· 聊园一五三期 马年说马
· 聊园一五二期 路遥知马力
· 聊园一五零期 聊 聊 “ 神 厨
· 聊园一四九期 从 电 视 连 续 剧
【零二聊园】
· 聊园一六二期 中美关系学这门课
· 聊园一六二期 伯瑞下岗 --忆我的
· 聊园一六二期 北 京 和 我 迟
· 聊园一六二期 歌者无疆 --写在三
· 聊园一六二期 病中聊"饮食" 阿乡
· 聊园一六二期 听母亲说父亲-郁
· 聊园一六二期 郁美兰来信
· 聊园一六二期 "何先生"王立国和
· 聊园一六一期 梦里寻她千百度,
· 聊园一六一期 中秋有奖灯谜谜底
【零三聊园】
· 聊园一七一期 闲聊“自知之明”
· 聊园一七一期 武夷山散记 迟
· 聊园一七一期 默雅娜塔莎 阿鄉
· 聊园一七一期 会长致辞 张惠铭
· 聊园一七一期 北美大地 傲霜斗
· 聊园一七一期 人之初,喜爱聊
· 聊园一七一期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聊园一七零期 科协初期二、三事
· 聊园一七一期 浮生杂记(之六)
· 聊园一七零期 科协十年感言 何
【零四聊园】
· 聊园一七八期 我所经历的美国大
· 聊园一七八期 浮生杂记(之十三
· 聊园一七八期 借奥运主办之机,
· 聊园一七八期 再添上几个歇后语
· 聊园一七八期 英语中12个月的名
· 聊园一七八期 关于公厕,说个在
· 聊园一七八期 咏史 独孤一郎
· 聊园一七七期 名画欣赏(5) 李
· 聊园一七七期 凑一凑歇后语 老
· 聊园一七七期 白族风俗 赵颜
【零五聊园】
· 聊园一八七期 漫聊误会 老王
· 聊园一八七期 (相声)狗年说狗
· 聊园一八七期 生活在现在 李亭
· 聊园一八七期 William 和 Julia
· 聊园一八六期 闲聊MM 刘欣
· 聊园一八六期 唠唠年龄 老王
· 聊园一八六期 英语互动式学习小
· 聊园一八六期 闲话醉酒 李琼
· 聊园一八五期 观看美国中学合唱
· 聊园一八五期 浮生杂记(之二十
【零六聊园】
· 聊园一九一期 全球变暖及其它(
· 聊园一九一期 人生六十才开始(
· 聊园一九一期 回忆文革岁月(4)
· 聊园一九一期 关于月亮的传说
· 聊园一九零期 名画欣赏(14)
· 聊园一九零期 兰州夯客 苑波
· 聊园一九零期 你必须知道的事情
· 聊园一九零期 回忆文革岁月(3)
· 聊园一八九期 名画欣赏(13)
· 聊园一八九期 活人真是难事 贾
【零七聊园】
· 聊园一九二期 木头谈酒(2)-
· 聊园一九二期 木头谈酒(1)—啤
· 聊园一九二期 2007年改变你生活
· 聊园一九二期 (相声)小祝在北
· 聊园一九二期 回忆文革岁月(5)
【友情链接】
存档目录
01/01/2014 - 01/31/2014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02/01/2013 - 02/28/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0/01/2010 - 10/31/2010
09/01/2010 - 09/30/2010
08/01/2010 - 08/31/2010
12/01/2009 - 12/31/2009
11/01/2009 - 11/30/2009
10/01/2009 - 10/31/2009
09/01/2009 - 09/30/2009
08/01/2009 - 08/31/2009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聊园第一四八期 二OO一年一月七日
   

聊园

第一四八期   电子版ly0101a
OO一年一月七日
俄亥俄州现代中文学校

美国中西部中国科技文化交流协会聊园编辑部


=====================================================================================

本期目录:[赴台专集]()也聊台湾印象   王立国

=====================================================================================

[赴台专集]()     也聊台湾印象    王立国  OOO年十二月十二日

 

一。闲来聊聊两岸

从小对台湾就又熟悉又陌生。打记事儿时候起,就没少听也没少看“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口号和标语。那时候知道,台湾盘踞着蒋匪帮,那是一群歪戴着帽,斜瞪着眼儿,横背着大枪,枪尖儿上挑着一、二只咯咯乱叫的母鸡的一身屎黄军装的兵。60年以后三年“自然灾害”那阵儿,一批又一批的敢死队“反攻大陆”,从福建沿海登陆,被民兵一个儿又一个儿地抓住,那是“特务”。小时候,“特务”二字绝对是坏词儿,一般就泛指国民党特务,特务一般又都有枪和发报机,大耳机一戴,小黑屋里手握按键,嘀,嘀嘀,嘀嘀嘀,发报。国民党撤退逃跑的时候留下了不知道多少“特务”,所以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中都占一栏儿,是一种被打击的范畴。文化大革命中的打击对象排名表是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后来加上知识分子,算是臭老九。其中特务夹在叛徒和走资派中间,是老牌坏人了。其实“特务”即“特殊任务”,简称“特务”,不管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有“特务”。“永不消失的电波”里孙道临演的共产党员李侠,英俊,漂亮,是大姑娘小媳妇心目中的美男子,小伙子大老爷们儿的崇拜对象,可惜最后还是让国民党给抓了去。我们管共产党特务不叫特务,叫“地下工作者”,好听。国民党管共产党特务也不叫特务,叫“匪谍”。在台湾,国民党怕“匪谍”和大陆怕“特务”没啥两样,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教育,“小心,匪谍就在你身边”,让孩子一惊一乍的,不敢不听话。甭说,还真不是没影儿的事儿。清华有那么几个“机要”系,家庭成分不好的进不去,可其中就有一个女同学档案上出身是“国民党军官”。到了文化革命中忽然出身变成了“革命烈士”。原来极其机密的档案流失了出去,让潜伏在大陆的国民党特务传到了台湾,台湾国民党当局才发现一位高级将领原来是共产党卧底的高级特务,让蒋公给杀了。由此可见,国民党特务在大陆一直就没肃清。我们在黑龙江部队农场锻炼的时候,夜里常有信号弹在远处升起来,农场就紧急集合,战士拿枪,学生赤手空拳,困得叮当的,包围山头儿,最后在山头上会合,找到的是树上绑着的信号弹尾巴。白折腾一宿。也有人说是当兵的故意折腾我们,再教育嘛,就是要编排一些苦来吃,叫做有“自找苦吃”的精神。可也有年青小兵说,我们没去的时候也有信号弹,肯定有特务。大家都骂,这狗特务缺了老德了,让我们觉睡不好,还累个半死。当然也有好特务,还是在黑龙江部队农场时,听说双山县城火车站就有一个自首后要立新功的老特务,跟警察说,我指谁你就抓谁,保准小偷儿没错儿。果不其然,他指一个,抓一个,准一个,敢情他是受过专业训练的,瞅得真切。“无悔追踪”连续剧里王志文演的那个潜伏特务,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都表现特好,发明创造作贡献,评先进,到末了还是女儿陪着去公安局自首的。不过国共两党的斗争在防范“特务”上都是下了大功夫的。和国民党防“匪谍”一样,大陆文化革命中抓台湾特务也是宁错抓一千也不放过一个的。你要是有亲属在台湾,那保不齐就是“特务”,起码也是“特嫌”,于是查电台,抄家找“委任状”,隔离审查,一整一遛够,不死剥层皮。直到改革开放,政策一变,台湾“特嫌”变成了“台属”,海外来探亲的称“台胞”。如果家里穷,政府还给临时配置电视沙发等高级用品,人走了再还回去。

 

我们家祖辈是贫苦农民,没亲戚在台湾,可在出国前我本人与国民党曾有过三次瓜葛。

 

头一次是二、三岁时在河北老家。听我妈说我小时候挺可爱,可爱到常让庄里驻扎的国民党大兵抱走抱到兵营炊事班去吃“糖疙瘩”。那时候“糖疙瘩”是奢侈品,不是每个小孩都吃得上的。可就是糖吃多了闹了一口烂牙,影响市容。从小受过国民党大兵的爱抚,长大还挺后怕,那要是有人揭发,追究起来,让交待去国民党兵营干什么,真说不清楚。

 

第二次是上中学时在海淀区少年宫话剧队演话剧,剧情是沿海少先队配合民兵叔叔们抓获潜入大陆的国民党特务。老师分配角色,就让我演那个特务。那时候,话剧也好,电影也好,人物都是脸谱化,英雄,正面人物都是高大英俊,正气凛然,而坏蛋,反面人物就惨了,肯定是尖嘴缩腮,猥亵狼狈。这段历史不怎么光彩,以至隐瞒至今。如今年龄大了,老婆也不怎么挑了,形象不那么重要了,反正大家有目共睹,看时间长了也都习惯了。

 

第三次比较虚幻。我舅舅原是南京铁路医院副院长,文化革命成了走资派加反动权威。造反派把他关在地下室且做清洁重活儿,外带刑讯挖国民党地下组织。我舅不承认是国民党。不承认?打!打着打着实在捱不住了就承认了,是,是国民党。既是国民党,那就一定有介绍人。说,谁是你的介绍人?挖出介绍人,就能拎出一大串儿,那收获就大了。我舅说没介绍人。没介绍人?骗小孩儿吧,入党没人介绍?入共产党还俩介绍人呢。打!打着打着,又实在捱不过去了,就说,我说,我说,是那谁,那叫什么来着,噢,叫王立国,是王立国介绍的。我舅对亲戚的名字还都记得。还得说我舅意志够坚强的,他要是稍一疏忽说了我爸的名字,我爸就说什么也说不清楚了,又添一国民党的罪名。不知道我是怎么妥过去的,听说中国叫王立国的有不少。就这样,我在尚未出生时介绍我舅入了国民党。

 

出国以后,在美国接触了不少台湾来的人,有教授,也有学生,有台湾本土人也有“外省人”,渐渐大家成了朋友,也渐渐地对台湾有了一些了解,不过仍是第二手的恍惚的认识。就觉得台湾经济发达,市场繁荣,人民富足,安居乐业,特别是台北等大城市,更是国际化的繁荣都市,是不夜城。

 

台湾之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人民生活水平比大陆平均水平高出那么多,要分析原因并不困难。归根结底二句话,一是家底厚,二是没有破坏性的政治运动。在蒋经国时期,台湾解除了党禁,合法了新闻自由,在“民主”的进程上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大步。相对比大陆的政治经济状况,确实先进了十年,甚至更多。依我看,这完全合情合理。

 

49年国民党撤退台湾,国库那点家底全带上了。台湾相声演员李立群说,“谁出门不带点钱?”加上美国做后盾,在一个相对很小的岛上,发展经济不败家,当然会发达,当然人民生活水平会高,有钱好办事嘛。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政治上一定要出现相应的正面发展,即民主层面大大提高。所以在那个经济相当发展的地区,就会出现解除党禁,还新闻以自由的局面。相形之下,大陆自49年起,钱让国民党拿走了,剩下的是一副外有外患,内有内忧,千疮百孔,百业俱废的烂摊子。当时国民党也曾预言共产党会被那副烂摊子压垮。没想到共产党那帮穷骨头还就是不怕穷,不怕苦,反正是穷惯了,苦惯了,硬是和超级强国美帝国主义在朝鲜打了个平手。接下来就是没完没了的阶级斗争,政治运动。土地改革,公私合营,三反五反,反右斗争,好不容易58年抓经济了,还搞大跃进,人民公社,全国上上下下一片浮夸风。也是心里着急,想一口吃成个胖子,工业农业都是到处抢着放“卫星”。记得念初中时赶上大炼钢铁,中学的操场上垒起了土炼钢炉,全校师生员工一起上马,校长书记来坐帐,教师们舞锨弄棒,学生四处拣废铁,为的是把卫星放。哪儿找那么多废铁?都是到建筑工地去连拣带偷,凡是金属的东西就都划拉来,少先队员们还要评比竞赛,看谁拣的多。炼出来的是什么东西还真难说,反正折腾一遛够,从炉子里出来个沉乎乎的疙瘩蛋,没样儿没形儿,拴上个红布条儿,敲锣打鼓报喜去了。孩子们不正经上课,也没别的事干,热热闹闹的,轻轻松松的,天天就和过节一样。班上农村的同学们家里的锅盆儿砸了炼钢了,家里不开火,都在公社食堂吃饭,每天带的都是半斤一个的大馒头,胖胖的,特煊腾。那年1040万吨钢的指标是达到了,可真能用的差得远。吓唬吓唬英帝美帝呗。那时候就没有清醒的人吗?当然有,而且非常多,可管不了事啊。代表就是彭德怀。彭总下场当然很惨,可是条好汉,老百姓都怀念他。经济上出了纰漏,加上和苏修交恶,导致了六O年到六二年的“自然灾害”,现在的中老年人都记得那时候的苦,不怪后来忆苦思甜有老贫农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说,“再苦苦不过62年”,他不知道“解放”是哪年。中国人聪明勤劳,也老实好管,思想不通,一斗私批修就好,“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红军长征,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吃草根啃树皮,不比咱们苦?“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老前辈出生入死,抛头颅,撒热血,我们受点累又算得了什么?好容易“三年自然灾害”熬过去了,63年到65年刘少奇当国家主席那会儿,全国上下一松动,经济发展特快,眼瞅着蒸蒸日上。听黑龙江哈尔滨的同学说,那时候哈尔滨号称是东方小巴黎,要啥有啥,贼繁荣。可就是忽略了“阶级斗争”。在“宁长社会主义草,不长资本主义苗”,“要算政治帐,不算经济帐”的指导思想的指导下,为防修正主义复辟资本主义,文化大革命席卷了全中国大陆,一搞十年,打砸抢发展到全面武斗。这十年,不是一般的落后停滞,而是破坏了原有的基础,停滞了十年,推后了十年,整了个新的烂摊子。49年是国民党留下来的烂摊子,76年文化大革命后是共产党自己鼓捣的烂摊子。谁的家经得住这么折腾?

 

邓小平就是伟大,历史赋予了他耀眼的光环,说他拯救了中国不过份。邓小平时代是中国敞开大门,全面改革开放的时代。中国人真是勤劳勇敢吃苦耐劳,只要让干,没有干不成的。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的变化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一点不过头。留学生们回国探亲都有亲身感受。不说别的,80年代初留学生访问学者省吃俭用,买上几大件往国内扛,让国人看成如天外来客一般。现在呢,不少人都从国内往美国提DVD,整个一个大掉个儿。不过毕竟大陆太大,顾了东顾不了西,顾了头顾不了尾。目前西部大开发确实是明智之举。大陆底子差,人又多,势必离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有很大差距。一百块十个人分,一人十块,一百个人分就一人一块了。一个杯子一下子就灌满了,一大缸需要十几桶才能灌满。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了。但按近年来发展状况来看,应该是很乐观的,大陆经济发展迅速缩小着和台湾现有水平的差距。随经济的发展,政治局势也肯定会向现代化靠拢,民主的层次会越来越高。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无论什么都在变,都会水到渠成,还能顺势造几个英雄。

 

()。去台湾看一看

 

说了半天,也没有提到目前最热门的话题:二岸统一的问题。说起统一,我个人认为这属于比较政治化的范畴。二岸统一也好,维持现状也好,老百姓都要过日子。毛主席讲话,女人要生孩子,地球要旋转,谁也挡不住。当然作为一名匹夫,还是要关心祖国统一大业的,这没问题。不过我总觉得老百姓的作用主要是在于沟通感情,给政治家们增添更多的民意。而二岸统一必在“三通”之后。左通右通,一通再通,通来通去,统一就是自然而然,势在必然的了。事实上,在海峡二岸,有许许多多的组织,机构,都在关心并致力于二岸人民的情况,感觉台湾这方面的组织更多些,更活跃些。我们这次去台湾实地考察就是应台湾前考试院副院长关中先生创建的民主文教基金会的邀请前往的。可能有人会说,什么考察?就是旅游呗。没错儿,你不怀着游览名胜风光的心情,又怎能体会祖国宝岛的可爱?就别挑剔了,有空去看看吧。

 

1。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OSU念书的时候,来自台湾的一个好朋友说起台北,简直好得不能再好了。纽约?不行。芝加哥?更不行。我就想不出台北怎么个好法,人间天堂?

 

常言道,远道儿的和尚会念经。这是常理。一定要有距离感,才能体验出伟大。一旦太熟了,太近了,就失去了崇拜。在清华念研究生时,一个同学把儿子带在身边。这儿子不听他爹的话,总是说我们老师说的如何如何。这同学急了,说,你们老师?我能当你们老师的老师。可儿子就是觉得他爸不如他们老师。大陆开放以后,台湾同胞回家乡探亲,感觉大陆生活水平差得很,特别是卫生条件差。大陆亲戚呢,觉得台湾实在是高级,台胞越说大陆穷,大陆同胞越觉得台湾阔,就越觉得大陆土,台湾洋。大陆以外到底怎么洋法?以前传个笑话,说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到西方比赛,晚上住旅馆,马桶太高级,不会用。说庄则栋拉完屎不知道怎么办,爬在马桶上看究竟。忽然马桶里喷出一股温泉,接着伸出一只机械手,持热毛巾往庄则栋脸上猛擦,老庄就手洗了脸。后来到美国,高级旅馆也住过几个,从来没有见识过如此高级的马桶。可能还是档次不够。一个世纪前,美国到中国招华工,说“旧金山”满地金子,谁拣着是谁的。骗得许多没文化的华工万里迢迢到美国来做拣金子梦。我们到美国十几年了,感觉美国的生活水平确实比中国大陆老百姓的平均生活水平高很多,可也确实没到不可想象的地步。不过维持美国生活水平高到不实的地步的印象有两个好处,一是定居在美国的人们脸上光彩,二是单身王老五们回国挑个年轻漂亮的媳妇不费难,借以圆满解决追求美好人生与完成人生使命的统一问题。

 

这次到台湾,主要住在台北,感觉台北确实不错,很繁华,很热闹,是反映着高度发展和现代文化文明的一座城市,是台湾政治文化中心。不过,留下的印象总比期望的差,就觉得“不过如此”,和大陆的城市,如广州,郑州,青岛等城市差不多。台北最糟糕的是下水道系统不大好,大街上一股臭味儿,呛鼻子。台北没有听说的,想象的那样好,其实很正常。本来我们就不应该把台北以至台湾虚幻化,那毕竟不是天堂,而是一大批实实在在的中国人生活居住的一块地方。另一方面,“谁不说俺家乡好?”穷家难舍,热土难离,何况台北也确实是个现代化的城市。台北人爱台北,就和北京人离不开北京,上海人舍不得上海一样,无可挑剔。如果还查原因,大概是在发达的美国住时间长了,人被惯坏了,到哪儿都觉得不如期望的好。

 

我们到了台湾,很快就调整了心理状态,从虚幻想象走到了实在的真实中,于是就体会到了宝岛台湾的美好。我们在台北拜访了陆委会,立法院,参观了故宫博物院,国父纪念馆,中正纪念堂,中山楼,阳明山国家公园,也去了新竹,台中,高雄,花莲等城市,与有关单位举行了座谈,参观了大学,游览了垦丁国家公园,太鲁阁国家公园,对台湾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十天的参访,长了见识,了解了台湾,确实不虚此行。

 

2。加强了解,沟通感情

 

我们去台湾参观访问,目的呢,实话实说,有三个,一是旅游,二是吃,三是沟通感情。旅游就是到处看看,照相留影,以做纪念。什么名胜古迹呀,山水风景啊,庙宇殿堂啊,统统在游之列。当然时间有限,不能一点点细看,其实也没必要坐那儿细品,如作诗填词那般酝酿抒发情感。游览嘛,往那儿一站,咔嚓咔嚓照几张相,回去再仔细端详,无穷回味。至于吃,我不在行。小时候吃糠咽菜,能填饱肚子就算不错,哪还能讲究色香味?只要是能往肚子里填的都看着特亲。久而久之就成了吃文化上的“食盲”。后来生活好起来以后,仍没有长进,基本上属于猪八戒吃人参果的水平,囫囵吞进肚却不知道什么味儿,而且属耗子的,吃完撂下爪儿就忘,不记得吃的是什么。为了不负此行,这次我们几个“食盲”紧盯赵明乡,管真,沈小平等几个“天吃星”,他们吃什么,我们马上跟进,比他们吃的还快。不过有时候也会被误导,“天吃星”们可能会虚晃一枪,先“尝尝”,“食盲”们以为是好东西,马上紧着往嘴里划拉,等胃里的空间塞得差不多了,才发现“天吃星”们好整以暇地在品味着真正上等的菜肴,此时后悔已晚矣。好在可以这顿损失下顿补。还有一点,即使是好东西,不会吃也都吃白瞎了。比如生蚝,算是知名度相当高的上等食品,可咱们一般人吃完了,想想什么味儿?没味儿。后来人家行家告诉我们说,吃生蚝是体会通过嗓子眼儿那一瞬间的滑溜溜的感觉。这我们上哪儿体会去?再说那海参,不就是大海虫子吗?滑不流丢,啥味儿也没有。还有燕窝,那不就是唾沫粘的吗?“食盲”们觉得有时候就是吃个名气,体会不到美食的真谛。当然食盲有食盲的自我安慰的办法,说是甭管啥东西到肚子里都搅和到一块儿,好比吃饺子,皮儿包着馅儿怎么就好吃呢?那不和面片儿加肉馅儿一个样吗?那“土”劲儿让“天吃星”们忍无可忍。说到这感情沟通,在我看来那就要复杂得多了,人为成分大得多。一般可分为二种,一种是不涉及二岸关系的感情沟通,一种是涉及二岸关系的感情沟通。不涉及二岸关系的沟通非常简单且容易。我们代表团所到之处都受到极为热情周到的款待。那种亲切感,估计回大陆是体会不到的,常常有比回家还好的感觉。吃住行都是贵宾级水平,每到一个地方,导游早把一切全都安排妥当了,吃饭,往饭桌那儿一坐,马上就有一桌丰盛的饭菜,住宿,一进门就发房间钥匙,一出门,马上就上汽车,啥心也不用操,还“老师”,“老师”地叫着,一开始还不大习惯,叫次数多了自己就真觉得象“老师”了,一听叫“老师”都反应特快,还挺自然。到了哪儿,人家一听说是大陆的,马上增加几分兴奋,亲切握手且不迭地说着“欢迎”,“欢迎”。一般情况我们都要稍费点口舌解释说我们是从大陆到美国定居,然后到这儿来的。那也不影响热烈气氛。但是,一旦涉及到二岸关系的沟通,就能明显感觉到带有感情色彩的“立场”。

 

革命也好,战争也好,最招人恨的大概就数“叛徒”了。过去地下工作者们都单线联系,为的是万一出了叛徒,把损失降到最低,范围缩小到最小。“红岩”小说里国民党高级中级下级特务们给人留的印象不那么深,因为大家觉得他们就该是那样。而叛徒甫志高却最让人恨。可见敌对双方进行斗争时最要紧的是立场坚定,任敌人严刑拷打也不能松口。不过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陈佩斯在小品“主角和配角”里说,“你说我要是再咬咬牙,再坚持那么一会儿,不就成了正面人物了吗?”可生死交关的时候怎么咬牙啊,叛徒都坚持不了多一会儿。不说别人,就是咱自己,捉摸着也保不齐当叛徒。不止是你死我活的敌我斗争了,就是平平淡淡的居家过日子,也是胳膊肘不能向外拐,自家人向着自家人,内外有别嘛,正所谓“上阵父子兵,开店夫妻店”。

 

正因为如此,拜访也好,座谈也好,人们的观点,言谈都有“立场”,立场是站在自己这边儿的。当然这说的是一般情况,也有特殊情况。比如台湾也有些老国民党把希望寄托在共产党身上了。说,你们快打过来吧,我们做内应。来自大陆这边呢,也有人把共产党恨了个咬牙切齿,恨不得共产党立马下台滚蛋,不管谁来执政都行,换换口味呗。这情况属特例,不普遍,在此不提。

 

“立场”这东西可厉害。我见过不少大陆台湾的婚配,在家里都不讨论二岸关系,回避。为什么?“立场”不同。一说二岸关系,就是“你们大陆”,“你们台湾”,您说这都两口子了,一个被窝里睡觉,一口锅里耍马勺,都“你们,你们”的,这立场厉害不厉害?不要说大陆台湾配了,就是南方北方配,也照样有这问题。常听北方太太数落南方老公,“哎哟,上海人儿啊,没治了”。只是南方北方或上海北京的立场问题档次不如大陆台湾那么高。更邪乎的,在文化大革命中,因为派别不同,以致夫妻反目,父子对立的情况比比皆是。这“立场”影响了“感情”,“亲不亲,阶级分”,“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嘛。

 

一般正常情况,官方更重“立场”,老百姓更重“感情”。这是比较基本的情况。

 

官方机构,我们走访拜会了陆委会和立法院。应该说政府官员们的“立场”都很坚定。相比之下,立法院罗秘书长表现得更平易近人,感情上比较融洽,而陆委会的陈副主委立场更坚定,同样也很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讲话是伶牙俐齿,口若悬河,是个人才。虽然他本人不是民进党,却任职政府工作,“立场”站得非常稳,言谈话语中,有与大陆寸土必争的气势。陈副主委打了个比方,说大陆台湾二岸谈判就如买卖房屋。原来房屋就是我们的,把我们赶跑了,现在又要卖给我们,还要我们先签合同(保证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谈判),感情上接受不了。比喻一出,大陆出身的诸位都不大以为然,我也觉得陈副主委的论点总有在院中筑墙的忧患,那不就彻底成为二家了吗?另外就是纠缠历史肯定搅不清楚,比如说,本来一个中国先是中华民国,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在大陆受了几十年穷的人还心有芥蒂,你国民党临走的时候把钱都带走了,害得我们吃不好,穿不好的,你是不是亏欠着我们哪?你不能拿我们老百姓“打镲”呀。

 

从陈副主委的谈话中还听出一种“情绪”,即大陆气势太大,压得台湾方面喘不过气来。“在国际上没有我们的声音”,所以不平等,客观上被大陆欺负得够呛。人要是倔起来就会特别扭,那时候就是“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反对”。大陆划的道道儿我偏不走。平心而论,大陆的“大”是刻在骨子里的,包括我们每个大陆来的人,就如上海人眼中的“城里人”,“乡下人”,北京人的“北京人”,“外地人”的概念也都是刻在骨子里一样;而台湾人的敏感也是印在心上的,怕被欺负,怕以大压小。

 

尽管在座谈中各抒己见,甚至各说各话,经过接触,人们之间的距离缩小了,了解多了一些,感情增加了一些,至少知道对方在想什么。立场碰撞说明距离近了,原来想碰都碰不上。比如我们一贯立场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和平统一,这不是再低不过的条件吗?怎么就不能接受呢?坐到了一起,才知道人家不愿意在谈判前就有个“前提”。现在大家走到了一起,增加接触,联络感情,逐渐把立场移到同一基点,即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基点上,事情会好办起来。俗话说“走亲戚”,就是要走动,接触了,认识了,聊一聊,谈一谈,多为对方想一想,多做一做自我批评,无形中“感情”就融洽了。在此,我要感谢台湾民主文教基金会为我们安排了这一次台湾之旅,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让大陆同胞到到台湾,台湾同胞到大陆参观访问,加深相互的了解,增进相互的感情。

 

短短的十天台湾行,接触了许许多多各行各业的台湾人,总的感觉不错,除了政坛上风起云涌(正好赶上唐飞辞职)外,台湾,特别是台北,呈现了一片平和的生活气氛,没见到一次交通事故,我们没丢一样东西,到处是彬彬有礼,井井有条,特别是与我们座谈的知识界,思想界人士,表现了杰出的工作才能,个个都是口才好思想敏捷的青年才俊,给我们留下了相当深的印象。

 

3。感觉民主,台湾先进

 

据说国内搞民主运动,游行,示威,有人就随便问游行的人,“什么是民主?”一般是一问一个准,肯定张口结舌,说不出个子午卯酉,大概都没仔细想过。什么东西一上哲学家政治家的讲台,非复杂不可,不好懂的才叫学问呢。其实他那儿还讲不清楚呢,哪儿能让你老百姓明白?不是时兴跟着感觉走吗?大家又追求民主,所以就去“感觉”民主。感觉怎么样?我感觉民主这东西不能绝对化,应该是按地域,按时间的不同而有不同内容,不同的人感觉也就不同。大陆建国时说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说得特全面,无懈可击。半个世纪前那时候,在那种条件下,就只能如此,所谓人民当家作主,而地富反坏右们就没有“民主”,他们感觉到的只能是“专政”。所以说把那感觉成“社会主义民主”大致没错。相对地,就有“资本主义民主”。美国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还有近年来台湾推行的民主,就能感觉为“资本主义民主”。什么都通过“选举”产生结果。选总统,选州长,选参议员,选这选那,在哪儿建个商场,办所学校,统统在选票上见真章儿,结果是少数服从多数,多数人高兴,少数人接受。争取多数靠宣传,不靠监狱,不靠军队武装,不提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无产阶级专政”也过时了。当然花点钱拉选票的事是免不了的,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没钱没力的就帮个人场了。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问题,任何民主产生的结果其实绝不是全民的民主,而一定是只代表部分人的意志。这是一种把责任放到大多数人肩上的做法,相对更代表民意,在出结果前是人人权力平等,出结果后是少数服从多数。我们在台湾就感觉到了这种资本主义民主。

 

三月份台湾的总统大选出乎国民党意料,也出乎很大一部分海内外华人的意料,居然民进党以不到四成的选票当选为执政党。这个事实对国民党是太残酷了。你说国民党窝囊不窝囊?从辛亥革命干到49年,被共产党赶到了台湾岛,几十年辛辛苦苦经营的家业丢了大半。在台湾岛上又是艰苦卓绝的半个世纪,亲手推动了民主进程,解除了党禁,报禁,却被原来不起眼儿的对手民进党打败了。是打仗在战场上失利,政治斗争中选举也失利。但是国民党接受了这一严酷的事实,把权力拱手让了出来。仅仅这一点,就让人感觉到浓重的资本主义民主气味。国民党接受了这一事实,老百姓也接受了这一事实,如同球场上的比赛一样,这次锦标赛失利了,回来秣马厉兵,准备下一届锦标赛,四年以后再见。这样的民主,大陆现阶段能接受吗?当然不能,也不应该接受。因为大陆现阶段政治经济的发展尚不到那一步。在条件尚不成熟的时候强行推行这种民主,其结果不武装斗争,打将起来才怪呢,搞不好就是内战,就是军阀割据。

 

不必讳言,这种民主,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我感觉是先进的。所以我说台湾在民主进程上是先行了一步。当然,台湾现阶段也只是处在初级阶段。对于这种先进的民主,目前大部分大陆的人尚不能理解,不能接受。但将来势必要走这一步,即,多党竞争,民主选举,轮流执政,相互监督。推行先进的民主和种树一个道理,需要浇水,施肥,修剪,假以时日,就能长成参天大树,绝不能拔苗助长。

 

OOO年美国总统大选出现从未有过的胶着状态,迟迟出不来结果,闹的老百姓们都懒得去理会他们了,谁爱当谁当吧。从这里我们看到了问题的二个方面,一是高度民主的弊病,有时候真不那么有效率;二是你还得承认美国确实是“民主”的国家,就这么对立,他也没有用“枪杆子”去出政权。选举权是作为国家公民的最主要权益。在美国呆时间长了,也会感觉到“人权”的地位。“资本主义民主”,或说“西方民主”,特强调个人的权益,“人权”不可侵犯。不仅平常人有神圣不可侵犯的“人权”,连监狱里的犯人也有“人权”。有次二岸三地的朋友们在一起座谈,一位台湾朋友说大陆现阶段在人权问题上认识不够,他在广州碰到一个小偷被抓住,跪在地上求饶,群众却不饶,七手八脚地胖揍。小偷也有人权,应该送司法机关处理。从大陆来的一些人就有不同意见,说小偷还要人权?不打还行?就得狠打,让他记住喽,看他下次还偷不偷。

 

在台湾的十天里,也充分感觉到媒体的监督作用,什么事都搞民意调查,随时把百分比报告给老百姓。习惯“民主专政”的人们都觉得真繁琐,效率太低,哪如令行禁止来的痛快?

 

4。台湾出路,在于大陆

 

台湾一行,有了感性认识。去之前和台湾朋友谈在岛内的行程问题,台湾朋友说,没问题啦,不要把台湾想的那么大。果然,眼见了台湾确实不大。那么小的地方,把经济搞得那么发展,究其原因,一是小则易经营,二是经济体制先进,因此台湾虽小却繁盛。繁盛到一定程度,就会相对停顿下来。在台北就有拥挤不堪的感觉。若不是地皮的限制,谁愿意在故宫博物院大门前面盖个大楼去刹风景,找挨骂?不管怎么说,地理及其他自然条件的限制,使得台湾再发展就有困难。世界上的事情不都有个极限吗?还是那杯水,满了就溢出来了,再也装不多,最多就一杯。大陆是个世界性的投资市场,谁都来投资设厂,都看好了大陆是块大肥肉。台湾就和大陆海峡相隔,如果通航,方便得很。同是中国人,同宗同文,“天时”,“地利”都让中国人得天独厚,为什么不把“人和”加上去?

 

台湾曾经飞跃发展过,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投资大陆市场,在大陆发展,将会引至更大更长时间的飞跃,并且能带动全中国的经济发展。那时候,台湾大陆就再也分不开了,要分也分不清楚了,因为不知道有多少台湾人已经变成了福州人,上海人,北京人了。顺便说一句,那时候,“特务”们也没用了,该改行当“经济间谍”了。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