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聊园  
聊园属于北美爱好文学的一伙海外学子  
我的名片
园丁
来自: United States
注册日期: 2009-08-18
访问总量: 605,780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聊园一九二期 木头谈酒(2)-
· 聊园一九二期 木头谈酒(1)—啤
· 聊园一九二期 2007年改变你生活
· 聊园一九二期 (相声)小祝在北
· 聊园一九二期 回忆文革岁月(5)
· 聊园一九一期 全球变暖及其它(
· 聊园一九一期 人生六十才开始(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海外聊园】
· 聊园一六五期 冬天的爱 赵明乡
· 聊园一六五期 电视连续剧《康熙
· 聊园一六五期 被遗忘的爱国者--
· 聊园一六四期 <<养生保健>> 齐
· 聊园一六三期 小品“婵娟”
· 聊园一六三期 相声“学说英语”
· 聊园一六三期 大胖子张老闷儿列
· 聊园一六二期 伯瑞下岗 --忆我的
· 聊园一六二期 北 京 和 我 迟
· 聊园一六二期 歌者无疆 --写在三
【老嗑闲唠】
· 闲聊冲动
· 当红娘
· 闲聊讲卫生 (下)
· 闲聊讲卫生 (上)
· 还扯太极拳
· 偏方
· 扯太极拳
· 有朋自远方打电话来,不亦乐乎
· 我认识的袁立本
· 漫聊误会 (下)
【东北农场】
· 东北农场记事 (十) 副连长李文生
· 东北农场记事 (九) 四排长的婚事
· 东北农场记事 (八) 八班长和护士
· 东北农场记事 (六) 北场
· 东北农场记事 (七) 文艺宣传队
· 东北农场记事 (五) 嫩江清队
· 东北农场记事 (四) 南场
· 东北农场记事 (三) 齐齐哈尔集训
· 东北农场记事 (二) 北去的列车
· 东北农场记事 (一) 毕业分配
【小城故事】
· 小城故事(十二) 告别宴会 (较长)
· 小城故事(十一) 县广播站
· 小城故事(十) 算命 (较长)
· 小城故事(九) 县城火车站 (较长
· 小城故事(八)-鉴定会 (较长)
· 小城故事(七)县文工团
· 小城故事(六) 兽研老魏
· 小城故事(五) 退伍兵
· 小城故事(四) 下乡
· 小城故事(三) 打更老头儿
【聊高尔夫】
· 斗胆再聊聊高尔夫
· 随笔高尔夫 (八) 山寨高尔夫
· 随笔高尔夫(七) --- 高尔夫与
· 随笔高尔夫(六)--- 再探高尔夫
· 随笔高尔夫 (五)--- 置办高尔
· 随笔高尔夫(四)师傅领进门,修
· 随笔高尔夫 (三) 痴迷高尔夫
· 随笔高尔夫 (二) 高尔夫的弊
· 随笔高尔夫(一) 普通老百姓
· 闲聊高尔夫
【回国记事】
· 回国记事(五)最难忘的一件事
· 回国记事 (四) 毕业三十年后的团
· 回国记事(三)扫墓 (较长)
· 回国记事(二)张大爷
· 回国记事(一)结婚记念艺术照
【文革旧事】
· 纪念张育海 (四) 张育海给朋友
· 纪念张育海 (三) 张育海及《只
· 纪念张育海 (二) 怀念张育海
· 纪念赴缅牺牲的国际共运战士张育
【九四聊园】
· 聊园第九期 1994年11月20日
· 聊园第八期 1994年11月12日
· 聊园第七期 1994年11月5日
· 聊园 第六期 1994年10月29日
· 聊园第五期 1994年10月22日
· 聊园第四期 1994年10月
· 聊园第三期 半边天万岁 何剑
· 聊园 第三期 1994年10月9日
· 聊园 第二期1994年10月2日 "
· 聊园 第一期1994年9月24日 【发
【九五聊园】
· 聊园十八期 从 大 跃 进 聊 到
· 聊园十七期 从 土 家 族 舞 蹈
· 聊园十六期 聊 "简 体 字 "
· 聊园十五期 聊 吃
· 聊园十四期 聊 聊 内 蒙
· 聊园十三期 野 聊 "气 "功 , 佛
· 聊园十一期 打电话
· 聊 园 第 十 期: 中 国 人 聊 中
· 聊园第四十四期 一九九五年十二
· 聊园第四十三期 一九九五年十二
【九六聊园】
· “希望之星”夏令营通讯第三期
· “希望之星”夏令营通讯第二期
· “希望之星”夏令营通讯第一期
· 聊园第七十五期 一九九六年十二
· 聊园第七十四期 一九九六年十二
· 聊园第七十三期 一九九六年十一
· 聊园第七十一期 一九九六年十一
· 聊园第七十二期 一九九六年十一
· 聊园第七十期 一九九六年十月二
· 聊园第六十九期 一九九六年十月
【九七聊园】
· 聊园第九十一期 一九九七年十二
· 聊园第九十期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
· 聊园第八十九期 一九九七年十一
· 聊园第八十八期 一九九七年十一
· 聊园第八十七期 一九九七年十一
· 聊园第八十六期 一九九七年十一
· 聊园第八十五期 一九九七年十月
· 聊园第八十四期 一九九七年九月
· 聊园第八十三期 一九九七年五月
· 聊园第八十二期 一九九七年四月
【九八聊园】
· 聊园第一一O期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
· 聊园第一O九期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
· 聊园第一O八期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
· 聊园第一O七期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
· 聊园第一O六期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
· 聊园第一O五期 一九九八年十月十
· 聊园第一O四期 一九九八年九月二
· 聊园第一O三期 一九九八年九月十
· 聊园第一O二期 一九九八年九月十
· 聊园第一O一期 一九九八年六月五
【九九聊园】
· 聊园第一二七期 一九九九年十二
· 聊园第一二六期 一九九九年十二
· 聊园第一二五期 一九九九年十一
· 聊园第一二四期 一九九九年十月
· 聊园第一二三期 一九九九年十月
· 聊园第一二二期 一九九九年十月
· 聊园第一二一期 一九九九年九月
· 聊园第一二O期 一九九九年九月十
· 聊园第一一九期 一九九九年六月
· 聊园第一一八期 一九九九年五月
【零零聊园】
· 聊园第一四八期 二OO一年一月七
· 聊园第一四七期 二OOO年十二月十
· 聊园第一四六期 二OOO年十二月三
· 聊园第一四五期 二OOO年十一月五
· 聊园第一四四期 二OOO年十月二十
· 聊园第一四三期 二OOO年十月二十
· 聊园第一四二期 二OOO年九月二十
· 聊园第一四一期 二OOO年九月十七
· 聊园第一四O期 二OOO年九月十日
· 聊园第一三九期 二OOO年六月四日
【零一聊园】
· 聊园一五三期 马年说马
· 聊园一五二期 路遥知马力
· 聊园一五零期 聊 聊 “ 神 厨
· 聊园一四九期 从 电 视 连 续 剧
【零二聊园】
· 聊园一六二期 中美关系学这门课
· 聊园一六二期 伯瑞下岗 --忆我的
· 聊园一六二期 北 京 和 我 迟
· 聊园一六二期 歌者无疆 --写在三
· 聊园一六二期 病中聊"饮食" 阿乡
· 聊园一六二期 听母亲说父亲-郁
· 聊园一六二期 郁美兰来信
· 聊园一六二期 "何先生"王立国和
· 聊园一六一期 梦里寻她千百度,
· 聊园一六一期 中秋有奖灯谜谜底
【零三聊园】
· 聊园一七一期 闲聊“自知之明”
· 聊园一七一期 武夷山散记 迟
· 聊园一七一期 默雅娜塔莎 阿鄉
· 聊园一七一期 会长致辞 张惠铭
· 聊园一七一期 北美大地 傲霜斗
· 聊园一七一期 人之初,喜爱聊
· 聊园一七一期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聊园一七零期 科协初期二、三事
· 聊园一七一期 浮生杂记(之六)
· 聊园一七零期 科协十年感言 何
【零四聊园】
· 聊园一七八期 我所经历的美国大
· 聊园一七八期 浮生杂记(之十三
· 聊园一七八期 借奥运主办之机,
· 聊园一七八期 再添上几个歇后语
· 聊园一七八期 英语中12个月的名
· 聊园一七八期 关于公厕,说个在
· 聊园一七八期 咏史 独孤一郎
· 聊园一七七期 名画欣赏(5) 李
· 聊园一七七期 凑一凑歇后语 老
· 聊园一七七期 白族风俗 赵颜
【零五聊园】
· 聊园一八七期 漫聊误会 老王
· 聊园一八七期 (相声)狗年说狗
· 聊园一八七期 生活在现在 李亭
· 聊园一八七期 William 和 Julia
· 聊园一八六期 闲聊MM 刘欣
· 聊园一八六期 唠唠年龄 老王
· 聊园一八六期 英语互动式学习小
· 聊园一八六期 闲话醉酒 李琼
· 聊园一八五期 观看美国中学合唱
· 聊园一八五期 浮生杂记(之二十
【零六聊园】
· 聊园一九一期 全球变暖及其它(
· 聊园一九一期 人生六十才开始(
· 聊园一九一期 回忆文革岁月(4)
· 聊园一九一期 关于月亮的传说
· 聊园一九零期 名画欣赏(14)
· 聊园一九零期 兰州夯客 苑波
· 聊园一九零期 你必须知道的事情
· 聊园一九零期 回忆文革岁月(3)
· 聊园一八九期 名画欣赏(13)
· 聊园一八九期 活人真是难事 贾
【零七聊园】
· 聊园一九二期 木头谈酒(2)-
· 聊园一九二期 木头谈酒(1)—啤
· 聊园一九二期 2007年改变你生活
· 聊园一九二期 (相声)小祝在北
· 聊园一九二期 回忆文革岁月(5)
【友情链接】
存档目录
01/01/2014 - 01/31/2014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02/01/2013 - 02/28/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0/01/2010 - 10/31/2010
09/01/2010 - 09/30/2010
08/01/2010 - 08/31/2010
12/01/2009 - 12/31/2009
11/01/2009 - 11/30/2009
10/01/2009 - 10/31/2009
09/01/2009 - 09/30/2009
08/01/2009 - 08/31/2009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聊园第一四六期 二OOO年十二月三日
   

聊园

第一四六期   电子版ly0012a
OOO年十二月三日
俄亥俄州现代中文学校

美国中西部中国科技文化交流协会聊园编辑部


=====================================================================================

本期目录

[赴台专集]()  台湾印象     李僮

======================================================================================

[赴台专集]()

台湾印象      李僮

 

早就想去台湾一次,金秋之初,机会来了,来得非常之好。随大陆旅美学者台湾参访团,不用花钱,有人安排,安排得又非常紧凑,非常专业,环岛一周,二十多处,有国家公园,名胜景点,政府部门,高等院校。住在高级饭店,吃为丰盛宴席,行则专车接送,玩有导游解说。这还不算,我们吃了人家不嘴软,每到座谈,口中美味酒香犹在,就唇枪舌剑批判岛内拒绝统一的意识,耳边赞誉之声未绝,便义正词严宣传大陆一国两制的观点。台湾方面不仅要听,还出书集册,发给稿费!

 

以我平庸之辈,当上一回“座上客”,真是“飞来横福”。这要托台湾财团法人民主文教基金会的福。他们出钱出力,出人出时,才造就了这次台湾之旅。这要托何剑,王建军,沈小平他们的福,有这些华人精英,侨界名士领队,这次参访规格才有档次。这要托秘书长王立国,总务长管真的福,有他们“特批”,我这个非美中科协会员才在他们的活动中榜上有名。这也要托两岸开放,关系解冻,往来频繁大好形势的福。倒退二十年,不用说没这样的活动,就是有了,我也是看着“有贼心没贼胆”的。

 

十天虽短,收获颇丰。占“聊园”一块地,写一点对台湾的粗浅认识,与朋友共享。

 

一。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

 

出乎我的预料,台湾的城市并不现代新潮,简直是又土又旧。

 

街道的命名,商店的装璜,汉字的招牌,川流的人群,都是“中国味”。楼房,许多是底层商店上层公寓,一户一个的空调还挂在外面。便道,常坑凹不平。行人,大热的天都穿长裤,我们有几个人穿大裤衩还挺显眼。弄堂里,小汽车停放也要见缝插针。感觉象一、二十年前的上海,热闹,但不气派;繁华,而不豪华。

 

除了国父纪念馆,中正纪念堂,故宫博物院少数雄伟建筑,不见摩天大楼,很少巨型商场,多是独门店铺。垂直墙面的大小招牌倒是一道风景线,沿街望去,层层迭迭,高低间隔,错落有致,异彩纷呈。走过台北以外几个城市,台中,新竹,高雄,花莲,大同小异,更多的是乡土气味,老城情调,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新潮,让人惊心动魄的变革气息。一句话,台湾城市离国际化大都市差得很远。

 

台湾的富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也许台湾人民有一种古朴的有富不露的风格,追求的是一种务实的,内在的,不夸张的生活?我们住了五夜的亚太大饭店,就是门面其貌不扬,里面可以与美国星级饭店相比。自助早餐丰盛奢华,房间里还提供一次性刮刀、梳子、牙刷、拖鞋。或许台湾的国际政治地位太低,在城市建筑上与国际接轨不为重要?他们很少招商引资,又无游客如潮。街上难得见蓝眼睛,白皮肤的洋鬼子,很少有外国名牌大店落户。我只看到几家麦当劳,没有发现皮萨屋,肯德鸡,十天里也没喝到百威、可乐。

 

没有吃到西餐,但在台湾吃的中国饭菜让我刻骨铭心。那精制,那丰盛,那气氛,再加上天天花样翻新,体现了我中华民族乃世界上最会吃能吃敢吃之民族。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区别没有了,只剩下“中国特色”。同行的赵明乡,管真是能品会评,知典故晓来源的,相信他们一定会有“吃在台湾”之类妙文,我还是写点低档次的台湾小吃吧。

 

电视里看过台湾夜市小吃,三步一铺五步一店,蒸煮煎炸百家百味,热气迷漫人声鼎沸,印象极为深刻。我们到台北当夜,放下行李,就迫不及待成群结伙到亚太大饭店对面小巷找小吃。刚入巷口,就有一家,顾不得货比三处,就蜂拥而入,择桌就席,点菜叫饭了。一个典型的个体店户,主仆四人,手脚不停,十张饭桌,多满少空。片刻之间,一碗热腾腾的海鲜粥,一盘香喷喷的烧猪脚,一碟白花花的沙鱼丝,已端在我的面前。顾不得天气闷热,我们狼吞虎咽,边吃边评,“好吃!”“便宜!”吃得大汗淋漓,肚满腰圆。

 

小吃夜市,是台湾个体经济之一角。沿街穿巷,到处是小商铺,独门店。在国家公园,在游览景点,举目见个体商贩,小卖摊头,卖土产,卖小吃,卖旅游品。有的零星设摊,有的集中成片,个个都是老实巴交,绝无商人的油头滑脑。我们还轮渡去了高雄对岸一个小岛。一条长街,全是个体店铺,卖海螺,项链,工艺品,海鲜,现烤现烧,吃鲜吃热。看看那些饱经风霜的脸,那老掉牙、土掉渣的工艺品,时间停滞了,这些人一定日复一日,简单重复地如此生活了几十年,外部世界的突飞猛进不曾给他们多少冲击。我偶然看到摊边的几辆摩托,也许这就是他们享受的最重要的现代文明吧。

 

说起摩托,是台湾一景一绝。那天夜市小吃之后,已近午夜,大街上灯火通明,宛若白昼。我正疑惑,怎么台湾人和我们一样有时差,拿晚上当白天过?只觉摩托大潮从远倾泻而来,打着强灯,响着噪声,汇成长河,卷着劲风,在身边呼呼而过,想穿马路可不容易。马路两侧便道,停放的摩托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延伸到无穷远。据说台湾两千三百万人有摩托一千万辆。每个人戴着大头盔,风驰电掣,鱼贯穿梭,既不让人,又不躲车。不仔细看,分不出哪个是妙龄少女,哪个是半百老人,不精心数,就看不到有的车上竟挤着一家四口呢。

 

摩托的世界,摩托的海洋。这是不是也可以算作台湾经济的一个缩影?小型、轻便、灵活、富有竞争性。

 

街上不光摩托,小轿车也是头尾相接,辆辆紧逼。几乎全是日本牌,本田、丰田。我们旅行坐的是大“灰狗”,座软位宽,豪华舒适。外面,高楼建筑连成一片,不见农田。里面,电视里放着《老公出差》,一个恰到好处的片名。耳边缭绕着邓丽君甜甜幽幽的歌,我们还有幸谒拜了她的墓,在价格昂贵的金山上公墓的一角,据说那公墓要价比住房还贵,更不必说保管费了。依山而建,层层迭迭,极为气派。邓丽君墓高树环抱,鲜花簇拥,前有群雕,侧有巨石,园景幽幽,歌声绵绵,难怪有人作诗“愿化泥土永伴君,两耳不绝靡靡音”了。

 

车虽然多,修车店卖车行都不大,只能停放两三辆车。沿街的加油站少见,而招牌最多最醒目的,是“槟榔”,隔上一、两里准有一家,很小一个亭子,女郎当中坐。我买了一袋,五十台币25粒,枣子大小,绿色脆果,包着叶子。吃到嘴里,又苦又涩,略带点腥,这是我在台湾唯一难吃的东西。问许多台湾人,都说没吃过。这倒奇了,槟榔满街卖,谁解其中味?我于是凑出“台湾三大怪”:招牌不横挂竖起来,摩托俩大人带俩小孩,槟榔无人吃到处卖。

 

听说卖槟榔的女郎穿着“很辣”,即很露,为街头一景。还有人告诉我,贵的槟榔要100元三粒,只给你一粒。另两粒呢?槟榔小姐指指自己的胸,你已经看过了。

 

在台湾,我买了便宜的槟榔,却看到其他几乎所有东西物价昂贵。几天下来,我一习惯任何价钱迅速除以30,再与美国比。一辆汽车,要比美国贵近万元。我们住的饭店,合上$150$200一间。一本薄薄的小书,虽说印制精良,也要卖上近10美元。从电视机录影机到手表胶卷,从台湾土产的瓜子茶叶到自制的糕团饼酥,没什么东西比美国便宜。我的一个朋友在新竹工业园区买了房子,只是公寓楼的一层,三室一厅,面积近小我一半,价格却和我的一样。

 

那么,工资呢?大学毕业生,不过合美元两三万。大学教授,大概四万。我大惑不解,准备“三怪”再加“一怪”。台湾朋友问我,大陆一般家庭工资多少?他们花费和工资是否一致?为什么高档商品都卖的出去?我一时语塞,进而顿开茅塞:又是两岸同一的“中国特色”!工资以外有奥妙,台湾亦然。据说红包可顶半年甚至一年工资,兼职,兼教,都可以多收一份薪水。还有一条很重要,台湾的税低,收入税只约5%,购物税则已包括在物价之内。全民皆股,不交增值税。低税收而高福利,这是优于老美老英老法老加的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

 

与国际接轨的不仅有物价,还有影视业。我们在饭店里看到的五、六十个频道,有十来个英文的,三、四个日文的。电影频道,体育频道,新闻频道,都是原版。我们在台湾看的唯一一场电影,也是有字幕的美国片。电影院很美国化,楼下是大厅,售票,小卖部(也是爆米花!)游戏机。楼上有若干个放映厅,许多在放美国新片,场场客满。联想起台湾学者报告发言总是隔三差五地蹦出个洋单词,台湾人普遍的外语水平,可见一斑。我们还听了一次钢琴独奏音乐会。演奏者是新人,作品是肖邦的。整个国家剧院座无虚席,大多数为中学生。个个正襟危坐,屏声静气,凝神贯注,我可能是唯一的“牛”,只是尚未成睡牛。挨到中场休息,我就潜出剧院,溜之大吉了。自然,台湾民众的文化素养,让我汗颜。

 

看台湾人的平均文化素质,还有一个数字:一个小岛,两千多万人,有大学150所。我们参观了交大,清华,东华,各有特色。以台湾土贵如金,校园却很大,也很美。师资主体是喝过洋墨水的,年富力强,精于业务,朝气蓬勃,有很强的幽默感。这些学术带头人一般年仅三、四十岁之间,如果不是台湾人长得年轻,我看走眼了的话。我的本小标题,实际是借用了他们之中一些人的观点。

 

二。西方民主的初级阶段

 

到台北第二天,我们就作为嘉宾参加了国父纪念馆举行的一个西洋画展揭幕式。事件不算大,来的要人不少,教育部长曾志朗,台北市长马英九都到会致辞祝贺。

 

我们在台湾参访了四所大学,有两个校长热情接见,详细介绍学校情况,回答问题,气氛相当融洽热烈。

 

我们拜会陆委会时,副主委陈明通花了两个多小时与我们座谈,谈两岸关系,并共进工作午餐。

 

诸多经历,让人感到政界要人,学界要人都注意接近民众,改进形象,使我嗅到台湾民主化的气味。

 

台湾的言论自由第一个特点是不必“对外口径一致”。不管是私下交谈,还是公开发言,他们都可以毫无顾忌地抨击政府政策,点名批评陈水扁总统。在台湾我们听到了许多对付总统吕秀莲轻蔑嘲笑之词,尖刻挖苦之词,愤然责骂之词。第二个特点是媒体言论自由,不是舆论一律,允许观点争论。打开电视,总可以看到立委,名人,民众对各种事件,议题争辩不休,矛攻盾守。其言辞,其态度,往往比在美国看到两党辩论要激烈,强烈得多。

 

台湾的民主政治是从国民党一党专制脱胎而来。如果从李登辉直选总统起,至今不到十年历史,说它是民主政治的初级阶段,绝不过份。

 

李登辉有一个诠释:台湾民主化有两层含义,一是台湾人不能让外来政权统治,二是台湾民主将来成为大陆未来民主化的典范。

 

这个外来政权如果不是专指也是包括国民党政权。利用民主化这个武器,李登辉调动本省人打败外省人,发动主流派清除非主流派,扶植民进党推翻国民党。我们都记得今年总统大选中他是怎样诡招使尽扶陈水扁上台的。一个现任总统如此介入,如此干涉总统大选,这个民主化的虚伪性就完全暴露了。

 

现在,“民主”又成了和大陆统一的一张王牌。这次去台湾,不大听到你穷我富,不能一起过,腰包鼓了以后再找我之类的说法了,许多人去过大陆,看到那里经济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与台湾差别已很小,以后还会赶上超过。但是不少人却主张两岸不是统独之争,而是()主独()之争。你不民主我民主不能一起过。你把民族统一当最高理念,我视自由民主为最高信仰,不能一起过。我有民主决定自己生活,有权决定是否跟你一起过。

 

这些想法本身,反映了一个民主政治初级阶段,低级阶段的民众心态,把民主当作是最高的,唯一的,超越一切的目的。民主政治的两大要素直选总统和多党参政是悠悠万事,唯此为大。

 

在台湾的最后一天,我们参观拜访了立法院,对台湾的民主政治加深了理性的理解。

 

我用四个字形容立法院:极为简朴。院前没有宽阔的广场,门面就象普通的办公大楼,会议厅简直就是大一点的电影院。

 

站在议会大厅,眼前浮现出立法委员们在台上恶言相骂,出手相打的丑态。“台湾特色”,独此一家。我也站在讲台上,抓着话筒,作出张牙舞爪状拍了一张照片。台湾朋友讲,别看他们在台上拳打脚踢,都是做秀给人看的,到了台下,就拍肩搂背,互相称赞“表演得好!”我真假难辨,且信且疑。

 

罗副秘书长花了一个多小时给我们讲述台湾民主宪政来龙去脉,并不讳言台湾民主政治的种种弊端。

 

在立法院中国民党拥有微弱多数,却不是执政党。陈水扁靠少数选票当选总统,没有经过其它民主国家的第二轮大选取得多数。而这样一个总统又组阁少数党,成立不经立法院认可的民进党政府。这些反常,都是台湾民主政治初级阶段的反映,也根源于李登辉阶段国民党利用多数任意修宪,造成法制上漏洞百出。本想假民主而维护专制,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我是否可以说台湾政治有“三大怪”?“陈水扁四成选票总统照当,国民党议会多数组阁泡汤,吕秀莲万人唾骂依然张扬。”

 

在我们访台期间,发生核四事件,唐飞下台,“全民政府”解体,民进党独揽大权。宪政危机乱象横生,反映了初级阶段民主的幼稚脆弱。

 

在我看来,民进党“朝为田中郎,暮登天子堂”,从在野党摇身变为执政党,根本没有心理准备,拿不出治国办法。民主成了大家都空谈,凡事都争辩。陈水扁也不甘寂寞,但总是言多语失,话出必乱。先是唐飞下台后抛出“石头论”,一石激起千重浪,朝野哗然,混战一场。最近又为他是否说过自己是“中国人”风波再起。这样下去,“麻烦制造者第二”的帽子也要给他戴上了。

 

我们不必为民进党理国无能,为陈水扁身陷麻烦而幸灾乐祸,也不必对初级阶段民主的种种缺欠过多挑剔。但我们总可以说:台湾民主还是少说点为妙,种种让人恶心的事不少了。

 

三。缺乏方向的人民

 

我们在台湾十天,充分体会了台湾人民的友好情谊,处处受到了各界各方的盛情接待。粗算一下,我们在台湾直接接触的总有百十人,一听我们是大陆来的(我们还要解释是大陆在美国定居再来的),不管是大学教授,专业学者,还是餐馆服务员,导游小姐,都分外客气,加倍热情。尽管我们在两岸统一上观点不同,所到之处,从未收到一个敌意的眼光。

 

台湾人民接人待物彬彬有礼,行为举止温文尔雅。就拿十天里和我们在一起摸爬滚打的民主文教基金会副秘书长叶锦栋说吧,活动大小事无巨细全靠他安排妥当,事事跑在先歇在后,自始至终张口闭口称我们每个人为老师,那恭敬好象真是我们的集体弟子呢,其实十天里是他教了我们许许多多有关台湾的知识,回答了我们各式各样,无穷无尽甚至稀奇古怪的问题。

 

在国父纪念馆,故宫博物院,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中山堂,慈济精舍,都给我们安排了导游小姐。她们气质文雅,讲解生动,问则能答,让人感到很深的知识功底和文化教养。

 

我们接触更多的是研究大陆,研究两岸关系的学者教授。他们都很专业,资料在手,理论在胸,思路清晰,谈吐风趣。几乎每个人都去过大陆,有的甚至十几次,跑过的地方比我都多。有的还寻根问祖,专访老家,找到失散多年的亲友。在一个研讨会上,一位年青的教授还绘声绘色介绍了与其大陆太太相识相恋结婚的经过,展示我们新娘的照片。在中共政策杂志社,我们不仅看到琳琅满目的各种大陆期刊书籍,还有一整墙面书架上研究大陆的硕士论文,涉及范围之广简直无所不包。

 

媒体上对大陆的热情,就没有那么高了。台湾全日转播的,只有一个中央四台。其它频道,很难看到大陆消息。我们在台湾正逢十一国庆,想在电视里看看集会游行的报道,找不到。当时正是悉尼奥运尾声,中国队最后又夺哪几块金牌,闭幕式盛况如何,电视报纸均看不到。最后还是在英特网上找到消息。甚至美国股市详细消息也难于找到,虽然至少有两家专门的股票频道,可是想看看Nasdag以及主要美国股票情况,可能一天只有一两次一带而过的报道,我是没看到。

 

回来以后,几乎每个人都关心地问我,台湾人一般是主张独还是统。

 

我想我听到的是非此非彼。旗帜鲜明要统要独的,几乎都没有。有的人可能认为最终还是要统一,但不甘心寄大陆之篱下,不甘心陈水扁只弄个特首,出国没有21响礼炮,他们在拖。有的人可能心中想独立,但又知道不大可能,大陆这个强大障碍逾越不过,他们在等。因此在座谈会我们听到的观点,一般是不进不退,不统不独,维持现状,符合传统的中庸之道。诸如未来一个中国,台湾不谈独立,大陆不谈统一,搁置争论,先谈起来,等等,等等。

 

一位台湾学者发言说:台湾人民对自己的富足生活和民主政治自满自足,而对未来缺乏方向感。我觉得相当一语中的。

 

在台湾,我们感不到对未来的规划,对前途的信念,对远景的描绘。决定台湾前途的最大关键,是与大陆的统与独。尽管有些人可以认为自己手中有民主,腰包有钞票,背后有靠山,可要想从大陆独立出去,那是王牌少少,胜算微微,命运完全不在自己手里。那命运掌握在实力比他们大许多倍,又绝不许他们独立的大陆一方。

 

我曾经问过台湾学者许多人,为什么“一个中国”原则不能接受?在我看来这个原则非常合情合理,台湾方面只要接受了,立即变被动为主动。有的人说,大陆得先明确台湾的地位啊,象香港,澳门,只给个特首,那不干。有的人说,“一个中国”现在是“内外有别”,对外还在讲“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有的人说,“一个中国”,可以放到未来嘛。总之所有辩驳,都很无力。我在猜想隐藏在背后的原因。或许台湾一方对大陆谈判没有信心,缺乏胆量,担心一旦面对面坐下来局势就会向不利自己方向发展?或许以拖待变,近期看看美国大选,台湾进入WTO会带来什么影响,远期则寄望于年青人越来越本土化,越来越不愿统一?

 

打时间仗,我看不出对台湾利大于弊。去了一趟台湾,感到那是个很小的地方。地小人多,资源缺乏,在和大陆实力竞争上差距会越来越大,而对大陆的依赖又会越来越深。在国际社会中他们也竞争不过大陆。我们在台湾时就发生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索罗门要钱太多未得满足就弃它而去。连一个宪法中还认为是“中华民国”一个省的外蒙前总理到访,都要如获至宝,大加宣传。

 

台湾经济的发达,民主的初级阶段,都是可让台湾人民津津乐道,自足自豪。可是人民不仅需要美好的现实,更需要美好的目标,美好的将来。没有方向是一件可悲的事。

 

不管愿意不愿意,不管承认不承认,台湾将来一定要,一定会走上与大陆祖国统一之路。这就是我在台湾参访十日之后更加深了的一个信念。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