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里寻她千百度, 最是难忘故乡行
沈小平
屈指数来,从上海赴美至今已十五个年头了.十五年中,无论是回国探亲访友还是应邀访问考察或赴京参加国庆观礼等社会活动,算来已有十三次之多.近来每每夜深人静,坐在俄亥俄州哥伦布市西北郊家中时,萦绕心头久久难以散去的往往还是我那一次又一次的回国旅程,那一次又一次的故乡之行.有人说,开始经常回忆往事的时候,就是年老的标志之一.难道刚五十出头的我已步入老年行列之中?还是因为那深深植入心田的中国根, 中国情和中国魂?
上海是我的出生地,十七岁时离家去东北插了队,一走就是十六年,直到1985年研究生毕业才从东北回到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工作.据说上海人是最眷恋故乡的人.无论当年在东北,还是后来到了海外,跟人说话不出三句,就会眉飞色舞地说到上海.特别是近年来上海改革开放的步子越来越快,变化越来越大,每次回去总有新鲜感.想看的地方太多而时间总是不够用.我小时候居住的静安寺附近的愚园路81号,解放前是地下党上海市委机关.在静安区政府保护革命历史遗迹的指示下,原建筑已奇迹般地平地内移了数百米作为将来的纪念馆之用,代之而起的是一座现代化的新航站大楼.以后凡在浦东机场起降的航班都可在这个位于市中心的航站大楼办理登机及行李托运手续,对广大乘客来讲真是方便极了.区侨办主任李宝贵先生热情地邀我下次去上海时领我逛逛许多我小时候熟悉但现在已发生巨大变化的地方.上海还是国际国内人才济济的地方,办事效率极高,干部素质也好.今年三月我作为国际治疗中国儿童癌症联合委员会总干事,与中国福利会和上海宋庆龄基金会联合主办了三天的首届关心中国儿童癌症国际研讨会.上海承办机构工作人员热情洋溢而又一丝不苟的作风态度,细致周到的会议日程安排,一流的大会同声传译系统和翻译水平,中国与会者流畅的英语演说,都给来自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十四位著名肿瘤专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会特邀嘉宾,第一次来中国的美国前商业部副部长,前国会众议员布朗先生兴致勃勃地对中国福利会副主席许德馨女士和秘书长艾伯英先生说,真是不看不知道,以后有机会还要再来上海.
我最宝贵的十六年青春岁月是在东北吉林省度过的,在农村插过队,在军马场当过工人和小学教师,以后又上白求恩医科大学读书,成为一名内科医生,后来又考上了研究生. 所以那里应该算是我的第二故乡了. 多年来一直想找机会回去看看, 这个愿望终于在1999年10月份实现了.当时国务院侨办热情邀请海外数百名华人华侨代表赴京参加国庆五十周年大典观礼,我也同美中科协其他几位侨领郑元芳,何剑等一起荣幸地作为旅美海外嘉宾团的俄亥俄州代表参加了这一盛典. 观礼结束后, 国务院侨办又组织了几个考察团分赴各地,我参加了东北考察团,又回到曾经学习工作过多年的长春. 车一进入市区, 我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我生活过十二年的地方. 除了下榻的南湖宾馆依然景色宜人之外,这座美丽的森林城市增添了无数现代化的色彩.当年我离开时全市没几栋高楼大厦,象样的宾馆只有两三处,而今已是数不胜数;原先街上望去一片衣着色彩灰暗样式单调,如今满大街一片鲜亮光彩,绝对领导服装新潮流.在长期间适逢母校白求恩医科大学六十周年校庆,我被邀请作为海外校友特邀贵宾与新老校领导们一起坐上了主席台.大会结束后我赶紧下台向一大帮早已成为院长主任教授且成绩斐然的老同学们打招呼,母校发展变化如此之大,他们付出的心血最多, 而我却没做什麽贡献, 只能来日方长了.
其实,我父亲一直强调说我的祖籍是江苏省苏州市的吴江,并常常夸耀他曾经度过童年生活的老家吴江盛泽镇如何美丽富饶,据称是"华夏第一镇".热情爽朗的江苏省侨联主席郁美兰女士是著名文学家郁达夫的女儿,我几次去南京时她一再跟我说,小平同志你可是我们江苏人啊,不去你老家看看可太不象话了.没想到自1998年夏第一次率全家回吴江老家访问考察探亲拜友后,我竟一发不可收拾又连续去了五次,并深深爱上了这片曾孕育了我祖辈几代人的土地.吴江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历年累计吸收外资近30亿美元,并连续十年位居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前列.年轻有为的市长马明龙和仍在家乡工作的堂兄沈镇华跟我谈起吴江的巨大变化和发展前景, 心中充满了自豪和信心.当我漫步在历史文化名镇同里的退思园时, 当我眺望着缓缓流过吴江的京杭大运河时,当我置身于"日出万绸,衣被天下"的老家盛泽镇大街上繁忙人流中时,我突然感到,我的命运似乎与这片神奇的土地息息相关.或许,在经历了人生的长途旅行之后,我将会回到我祖辈所生息的地方,为家乡建设付出一点微薄之力.
再见了,我的故乡;再见了,我的亲人;再见了,我的祖国.告别是为了下次的重逢, 再见是为了永久的期盼.
(本文刊登在2002年9月2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一版时有所删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