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萬維讀者網 -- 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首  頁 新  聞 視  頻 博  客 論  壇 分類廣告 購  物
搜索>> 發表日誌 控制面板 個人相冊 給我留言
幫助 退出
 
聊園  
聊園屬於北美愛好文學的一夥海外學子  
我的名片
園丁
來自: United States
註冊日期: 2009-08-18
訪問總量: 594,950 次
點擊查看我的個人資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欄
最新發布
· 聊園一九二期 木頭談酒(2)-
· 聊園一九二期 木頭談酒(1)—啤
· 聊園一九二期 2007年改變你生活
· 聊園一九二期 (相聲)小祝在北
· 聊園一九二期 回憶文革歲月(5)
· 聊園一九一期 全球變暖及其它(
· 聊園一九一期 人生六十才開始(
友好鏈接
分類目錄
【海外聊園】
· 聊園一六五期 冬天的愛 趙明鄉
· 聊園一六五期 電視連續劇《康熙
· 聊園一六五期 被遺忘的愛國者--
· 聊園一六四期 <<養生保健>> 齊
· 聊園一六三期 小品“嬋娟”
· 聊園一六三期 相聲“學說英語”
· 聊園一六三期 大胖子張老悶兒列
· 聊園一六二期 伯瑞下崗 --憶我的
· 聊園一六二期 北 京 和 我 遲
· 聊園一六二期 歌者無疆 --寫在三
【老嗑閒嘮】
· 閒聊衝動
· 當紅娘
· 閒聊講衛生 (下)
· 閒聊講衛生 (上)
· 還扯太極拳
· 偏方
· 扯太極拳
· 有朋自遠方打電話來,不亦樂乎
· 我認識的袁立本
· 漫聊誤會 (下)
【東北農場】
· 東北農場記事 (十) 副連長李文生
· 東北農場記事 (九) 四排長的婚事
· 東北農場記事 (八) 八班長和護士
· 東北農場記事 (六) 北場
· 東北農場記事 (七) 文藝宣傳隊
· 東北農場記事 (五) 嫩江清隊
· 東北農場記事 (四) 南場
· 東北農場記事 (三) 齊齊哈爾集訓
· 東北農場記事 (二) 北去的列車
· 東北農場記事 (一) 畢業分配
【小城故事】
· 小城故事(十二) 告別宴會 (較長)
· 小城故事(十一) 縣廣播站
· 小城故事(十) 算命 (較長)
· 小城故事(九) 縣城火車站 (較長
· 小城故事(八)-鑑定會 (較長)
· 小城故事(七)縣文工團
· 小城故事(六) 獸研老魏
· 小城故事(五) 退伍兵
· 小城故事(四) 下鄉
· 小城故事(三) 打更老頭兒
【聊高爾夫】
· 斗膽再聊聊高爾夫
· 隨筆高爾夫 (八) 山寨高爾夫
· 隨筆高爾夫(七) --- 高爾夫與
· 隨筆高爾夫(六)--- 再探高爾夫
· 隨筆高爾夫 (五)--- 置辦高爾
· 隨筆高爾夫(四)師傅領進門,修
· 隨筆高爾夫 (三) 痴迷高爾夫
· 隨筆高爾夫 (二) 高爾夫的弊
· 隨筆高爾夫(一) 普通老百姓
· 閒聊高爾夫
【回國記事】
· 回國記事(五)最難忘的一件事
· 回國記事 (四) 畢業三十年後的團
· 回國記事(三)掃墓 (較長)
· 回國記事(二)張大爺
· 回國記事(一)結婚記念藝術照
【文革舊事】
· 紀念張育海 (四) 張育海給朋友
· 紀念張育海 (三) 張育海及《只
· 紀念張育海 (二) 懷念張育海
· 紀念赴緬犧牲的國際共運戰士張育
【九四聊園】
· 聊園第九期 1994年11月20日
· 聊園第八期 1994年11月12日
· 聊園第七期 1994年11月5日
· 聊園 第六期 1994年10月29日
· 聊園第五期 1994年10月22日
· 聊園第四期 1994年10月
· 聊園第三期 半邊天萬歲 何劍
· 聊園 第三期 1994年10月9日
· 聊園 第二期1994年10月2日 "
· 聊園 第一期1994年9月24日 【發
【九五聊園】
· 聊園十八期 從 大 躍 進 聊 到
· 聊園十七期 從 土 家 族 舞 蹈
· 聊園十六期 聊 "簡 體 字 "
· 聊園十五期 聊 吃
· 聊園十四期 聊 聊 內 蒙
· 聊園十三期 野 聊 "氣 "功 , 佛
· 聊園十一期 打電話
· 聊 園 第 十 期: 中 國 人 聊 中
· 聊園第四十四期 一九九五年十二
· 聊園第四十三期 一九九五年十二
【九六聊園】
· “希望之星”夏令營通訊第三期
· “希望之星”夏令營通訊第二期
· “希望之星”夏令營通訊第一期
· 聊園第七十五期 一九九六年十二
· 聊園第七十四期 一九九六年十二
· 聊園第七十三期 一九九六年十一
· 聊園第七十一期 一九九六年十一
· 聊園第七十二期 一九九六年十一
· 聊園第七十期 一九九六年十月二
· 聊園第六十九期 一九九六年十月
【九七聊園】
· 聊園第九十一期 一九九七年十二
· 聊園第九十期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
· 聊園第八十九期 一九九七年十一
· 聊園第八十八期 一九九七年十一
· 聊園第八十七期 一九九七年十一
· 聊園第八十六期 一九九七年十一
· 聊園第八十五期 一九九七年十月
· 聊園第八十四期 一九九七年九月
· 聊園第八十三期 一九九七年五月
· 聊園第八十二期 一九九七年四月
【九八聊園】
· 聊園第一一O期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
· 聊園第一O九期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
· 聊園第一O八期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
· 聊園第一O七期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
· 聊園第一O六期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
· 聊園第一O五期 一九九八年十月十
· 聊園第一O四期 一九九八年九月二
· 聊園第一O三期 一九九八年九月十
· 聊園第一O二期 一九九八年九月十
· 聊園第一O一期 一九九八年六月五
【九九聊園】
· 聊園第一二七期 一九九九年十二
· 聊園第一二六期 一九九九年十二
· 聊園第一二五期 一九九九年十一
· 聊園第一二四期 一九九九年十月
· 聊園第一二三期 一九九九年十月
· 聊園第一二二期 一九九九年十月
· 聊園第一二一期 一九九九年九月
· 聊園第一二O期 一九九九年九月十
· 聊園第一一九期 一九九九年六月
· 聊園第一一八期 一九九九年五月
【零零聊園】
· 聊園第一四八期 二OO一年一月七
· 聊園第一四七期 二OOO年十二月十
· 聊園第一四六期 二OOO年十二月三
· 聊園第一四五期 二OOO年十一月五
· 聊園第一四四期 二OOO年十月二十
· 聊園第一四三期 二OOO年十月二十
· 聊園第一四二期 二OOO年九月二十
· 聊園第一四一期 二OOO年九月十七
· 聊園第一四O期 二OOO年九月十日
· 聊園第一三九期 二OOO年六月四日
【零一聊園】
· 聊園一五三期 馬年說馬
· 聊園一五二期 路遙知馬力
· 聊園一五零期 聊 聊 “ 神 廚
· 聊園一四九期 從 電 視 連 續 劇
【零二聊園】
· 聊園一六二期 中美關係學這門課
· 聊園一六二期 伯瑞下崗 --憶我的
· 聊園一六二期 北 京 和 我 遲
· 聊園一六二期 歌者無疆 --寫在三
· 聊園一六二期 病中聊"飲食" 阿鄉
· 聊園一六二期 聽母親說父親-郁
· 聊園一六二期 郁美蘭來信
· 聊園一六二期 "何先生"王立國和
· 聊園一六一期 夢裡尋她千百度,
· 聊園一六一期 中秋有獎燈謎謎底
【零三聊園】
· 聊園一七一期 閒聊“自知之明”
· 聊園一七一期 武夷山散記 遲
· 聊園一七一期 默雅娜塔莎 阿鄉
· 聊園一七一期 會長致辭 張惠銘
· 聊園一七一期 北美大地 傲霜斗
· 聊園一七一期 人之初,喜愛聊
· 聊園一七一期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 聊園一七零期 科協初期二、三事
· 聊園一七一期 浮生雜記(之六)
· 聊園一七零期 科協十年感言 何
【零四聊園】
· 聊園一七八期 我所經歷的美國大
· 聊園一七八期 浮生雜記(之十三
· 聊園一七八期 借奧運主辦之機,
· 聊園一七八期 再添上幾個歇後語
· 聊園一七八期 英語中12個月的名
· 聊園一七八期 關於公廁,說個在
· 聊園一七八期 詠史 獨孤一郎
· 聊園一七七期 名畫欣賞(5) 李
· 聊園一七七期 湊一湊歇後語 老
· 聊園一七七期 白族風俗 趙顏
【零五聊園】
· 聊園一八七期 漫聊誤會 老王
· 聊園一八七期 (相聲)狗年說狗
· 聊園一八七期 生活在現在 李亭
· 聊園一八七期 William 和 Julia
· 聊園一八六期 閒聊MM 劉欣
· 聊園一八六期 嘮嘮年齡 老王
· 聊園一八六期 英語互動式學習小
· 聊園一八六期 閒話醉酒 李瓊
· 聊園一八五期 觀看美國中學合唱
· 聊園一八五期 浮生雜記(之二十
【零六聊園】
· 聊園一九一期 全球變暖及其它(
· 聊園一九一期 人生六十才開始(
· 聊園一九一期 回憶文革歲月(4)
· 聊園一九一期 關於月亮的傳說
· 聊園一九零期 名畫欣賞(14)
· 聊園一九零期 蘭州夯客 苑波
· 聊園一九零期 你必須知道的事情
· 聊園一九零期 回憶文革歲月(3)
· 聊園一八九期 名畫欣賞(13)
· 聊園一八九期 活人真是難事 賈
【零七聊園】
· 聊園一九二期 木頭談酒(2)-
· 聊園一九二期 木頭談酒(1)—啤
· 聊園一九二期 2007年改變你生活
· 聊園一九二期 (相聲)小祝在北
· 聊園一九二期 回憶文革歲月(5)
【友情鏈接】
存檔目錄
01/01/2014 - 01/31/2014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02/01/2013 - 02/28/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0/01/2010 - 10/31/2010
09/01/2010 - 09/30/2010
08/01/2010 - 08/31/2010
12/01/2009 - 12/31/2009
11/01/2009 - 11/30/2009
10/01/2009 - 10/31/2009
09/01/2009 - 09/30/2009
08/01/2009 - 08/31/2009
發表評論
作者:
用戶名: 密碼: 您還不是博客/論壇用戶?現在就註冊!
     
評論:
聊園一六二期 中美關係學這門課 任京生
   

中美關係學這門課

任京生

每年的春季學期末,俄亥俄州立大學東亞系都要組織一場別開生面的表演大會。全系漢語、日語、韓語各個班的學生都用自己一學期來所學的知識編排成短劇或小品,拿到台上匯報演出,以體現老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成果。中美關係學課的學生們自編自演了一個反應中美文化差異的小品,兩名美國學生和一名印尼學生扮演三名美國教授,在哥倫布市的一家中餐館接待來自中國的三位訪問學者。三位美國教授都會說中文,三位中國訪問學者都會說英文。但是,懂得對方的語言,並不等於懂得對方的文化。接待活動中彼此頻頻發生誤會,每次誤會以吹哨表示警告,並有人用旁白表示抱怨。人們從這些含笑的誤會中,領略了許多中美文化方面的差異。演出博得了全場的熱烈掌聲,教授們給予了良好的評價。以下,是這場小品的梗概。

三位中國訪問學者在餐廳門口見到了三位美國教授,中方負責人先向一位年長的美國男教授伸出手去。這時,美方哨響,美方年輕女教授抱怨說:\"我是這裡的負責人,他們為什麼不先和我握手?\"(註解:中國文化尊敬老人,以長者為先,在分不清眾人職務的情況下,常常先向年齡最大的人表示尊敬。而美國是女士優先。)

接着,雙方相互介紹,中方均稱呼美方教授,美方均稱呼中方先生、小姐,稱呼中,雙方均將對方姓與名搞顛倒,於是,雙方哨響,紛紛予以更正。(註解:中國是姓在前,名在後;而美國是名在前,姓在後。中國以稱對方職務、頭銜表示尊敬;美國則習慣直呼其名,或稱先生、小姐。)

中國學者取出一份禮品送給美國教受,美國教授當面打開禮物,對禮物表示驚讚,並向中方表示感謝。中方謙虛說:\"這只是我們家鄉的一點小禮物,希望你們喜歡。\"雙方哨響,中方抱怨:\"他們真沒禮貌,哪有當面打了開禮物的?\"美方質疑:\"這麼貴的東西怎麼叫小禮品?他們從哪得來的?\"(註解:這裡表現了送禮與受禮方面的差異。在中國,送禮的人往往貶低自己的禮物,以示謙虛;受禮的人謝對方,但不夸禮物,不能當着客人面打開禮物,要等客人不在時打開。在美國,送禮的人往往誇耀自己的禮物;受禮的人要當着客人面打開禮物,誇讚禮物,並感謝對方。)

美方收下禮物後,便請中方入席。三位美國教授自己坐在了椅子上,三位中國訪問學者則站在原地未動。中方哨響,\"他們怎麼自己坐了,我們坐哪呀?\"美方也哨響:\"這有三個空位子,他們為什麼不坐呢?\"(註解:按中國文化,主人要向客人讓座,並請客人先坐;而主客與主人要坐首席,即面向門口的座位。而美國人入席一般比較隨便。)

大家落座,點菜,一位美國教授開始拿起酒杯給自己倒酒。中方哨響,\"他怎麼只給自己倒酒呢?\"(註解:按中國文化,主人要先給客人倒酒,有時還用公筷給客人夾菜;而美國文化,大家各吃各的,各取所需。)美方教授致完歡迎辭後,大家起身乾杯,結果,三位美國教授的杯子高高舉在天空,碰在了一起;而三位中國訪問學者的杯子在其之下,低低地碰在一起。雙方碰杯落空,哨響。(註解:這裡表現了飲食文化方面的差異。中國人碰杯,習慣於將自己的杯口低於對方的杯口,以表示對對方的尊敬,因此酒桌上常出現彼此爭相壓低杯口的情形。)

酒過三巡,大家開始聊天。一位美國女教授對一位中國女訪問學者說:\"我真喜歡你的皮包!\"中方哨響,中國女學者滿臉狐疑:\"她是想要我的包嗎?\"美方也哨響,美國女教授大惑不解:\"她為什麼不高興我誇獎她的包,甚至連謝謝也沒有?\"(註解:美國文化用誇獎對方的服飾、提包等來向對方表示恭維,對方聽說後要表示感謝;而中國文化,你要是誇獎別人的某件物品,會被懷疑想向人家索取這件物品。)

一位中國學者對一位美國教授說:\"我看了你上個月發表的文章,覺得很不錯。\"可美國教授說:\"謝謝!那不值一提,下個月我會有一篇更好的。\"中方哨響,旁白\"美國人都那麼驕傲嗎?\"(註解:中國文化講究謙虛,當你受到誇獎時,要說\"哪裡哪裡\"、\"不行不行\"之類推拒的話表示謙虛,否則會被認為是驕傲。美國文化講究自我表現,要勇於表現自己,當聽到誇獎的話時,要說謝謝。)

大家各自找着話題,一位中國學者問起了一位美國教授的父母情況和他的工資收入問題。另一位美國教授則與一位中國學者因台灣問題發生了爭執。雙方哨響,美國教授憤怒道:\"她是聯邦調查局的嗎?怎麼盡問我隱私方面的事!\"中國學者卻為美國教授提出敏感的政治話題而滿臉不悅。(註解:在美國,個人年齡、經濟收入等屬於個人隱私方面的事情是不能問的;而中國文化講究對人的體貼入微、關懷備至,個人的情況經常會被問到,人們不是有益打探你的私事,而是一種問寒問暖,示以關心的表示。外國人與中國人交談,最好避開政治、軍事等敏感話題,以免發生誤會。)

接着,雙方遇到請求幫助與拒絕幫助方面的差異了。一位中國學者想租一間房子,向美國教授詢問了價格等方面的情況後,開始問美國教授是否知道有人要轉租房子,美國教授回答\"不知道\"。中方哨響,旁白,\"看來他不想幫我。\"(註解:中國學者實際上是用旁敲側擊的方式請求美國教授幫助找房子,按中國人的拒絕方式,應在\"不知道\"後面加上\"我幫你問一下吧\",這樣才不顯得拒絕生硬,否則會讓對方面子上過不去。)中國學者接着說:\"沒關係,我可以問別人。\"(註解:這是一種遭到拒絕之後轉換話題,找台階下的方式。)但美國教授卻心中不解,\"她為什麼還要問別人?我沒有回答清楚她提出的問題嗎?\"另一位美國教授請求一位中國學者幫他修改一篇中文文章。中國學者說:\"我的水平不是太高,如改得不好,請不要介意。\"美國教授非常失望,\"原來她的水平不高,我找錯人了。\"(註解:中國學者這樣說,不是真的不行,也不是拒絕幫助,因中國文化講究謙虛,習慣於貶低自己,抬高他人。而美國文化講究表現自己,如中國人也在美國人面前自謙,則會被誤認為其真的不行。)

一位中國學者對大家說:\"我最近要搬進一個新居,到時候請大家來吃飯。\"美國教授立刻刨根問底地追問\"哪一天\"?\"什麼時間\"?中方哨響,\"哇!看來這人幾年沒吃飯了!\"接着,一位美國教授邀請中國學者去看橄欖球,中國學者說\"我不太懂橄欖球的規則\"。美國教授道\"沒問題,我可以教你\"。中國學者猶豫,美國教授又說:\"我會解釋得很好的。\"中國學者無奈,\"到時候再說吧。\"雙方哨響,中方旁白:\"他怎麼不懂我的意思?我就是不想去嘛。\"美方旁白:\"他們到底是去還是不去,為什麼不直接說出來?\"(註解:這裡表現了邀請與拒絕邀請方面的差異。中國文化有時邀請人只是一種客氣,被邀請的人往往先表示推謝,以探虛實,等搞清楚是真請之後再接受邀請;如要拒絕邀請,直接說\"不\"有失禮貌,而是找個推辭的藉口,婉言謝絕。美國文化邀請人一般是真請為多,被邀請的人要直接表示接受或不接受,繞彎子會讓美國人摸不着頭腦。)

以上,是這一小品的主要情節。學生們運用在課上學到的知識,將許多中美文化方面的差異凝鍊於短短的20分鐘小品中,給人以深刻的啟迪。

中美關係學這門課,是為了使中美兩國學生更好地了解異國的文化,適應異國的的人際關係和生活方式而開設的一門商業文化課。因為,只有了解對方的文化,才能達到彼此的理解和溝通。課上,由中、美兩國老師和學生相互介紹兩國不同的生活方式、傳統習俗和人際關係,並伴隨一些實踐練習,每次練習,就像是一次演小品。例如,學習並練習怎樣建立友情,怎樣給人面子,怎樣接受或拒絕邀請,怎樣表達自己的意見,怎樣接受面試,怎樣處理人情,怎樣對待隱私,等等。為了了解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請客方式,課上甚至組織去中餐館與西餐館進了兩次餐,讓大家在餐桌上親身體會東、西方不同的飲食文化。講授這門課的美國老師Eric Shepherd,在中國學習、生活多年,非常精通中國文化,他用他在中國所經歷過的許多切身體驗現身說法,給學生以示範。而中國老師任京生則用三個月時間寫出了十幾萬字的教材\"關係學入門\"供同學們閱讀、參考。有的同學說,我過去每拒絕人家的一次請求,就會得罪一次朋友;學了你們教的拒絕人的方法之後,現在不得罪朋友了。有的中國同學說,我來美國好幾年了,可還不知道我的一些與美國人的交往方式是錯誤的,要不是在課上學習到,我恐怕會永遠這樣錯下去。因為美國人永遠不會提醒你,或許他們認為這就是中國人的處事方式。這個教訓說明,為什麼很多中國人來美國幾十年了,可還是融不進美國人的圈子,進入不了美國的主流社會?可以想象,你在用你自認為是正確,而別人卻認為是錯誤的方式在與人交往,會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好感嗎?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東方人說話講究含蓄委婉,少說為妙;西方人說話講究坦誠直率,言無不盡。很多初來美國的中國學生仍習慣於過去的說話方式,在課上或會議上表示謙虛或不發言,而美國教授或學生對此只有兩種解釋,不說話的人要麼他是真的太笨,不會說話;要麼就是有陰謀。一些中國學生聽美國人說話,仍用過去的思維模式去細心揣摩美國人的弦外之音,其實,美國人心裡想的就是其嘴上說的,你去猜測他的真實含義,自己受累,還會產生誤解。等等許多事例,令兩國學生有頓開茅塞之感。

中國與美國的人際關係有很多不同。由於文化背景的不同,產生了兩個民族的思維模式的不同;受思維模式的影響,又產生了行為方式的不同;行為方式的不同,又造成了人與人之間關係準則的不同。在傳統文化方面,中國文化的古老性與美國文化的現代化;中國文化的民族性與美國文化的多元化;中國文化的政治性與美國文化的經濟性;中國文化的內向性和美國文化的開放性;以及中、美兩國主文化與亞文化之間存在的差異;等等;都有很多的差異可以探討。在思維模式方面,中美兩國在群體與個體,共性與個性,求同與求異,情理與法理,喜合與喜分,平均與平等,內向與外向,單向性與多向性,苦今天與享樂今天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在行為方式方面,中、美兩國在含蓄委婉與直率,謙虛與自我表現,懲強扶弱與優勝劣汰,以及請客送禮,身體行為,對待隱私,飲食習慣,交友方式,衛生習慣,打電話方式等許多方面也都存在很大的差異。所有這些,你要從實踐中逐漸去搞清楚,恐怕要花上一輩子的時間,等你搞清楚的時候,恐怕黃花菜也涼了。而上課的好處就在於,把許許多多前人的經驗和教訓在一節課的時間內向你講清楚,使你今後少走很多彎路。在課上,兩國老師與同學在一起共同探討兩國關係學的差異,兩國學生對異國文化和人際關係的一些疑惑和不解,經過大家的講解,現在有了深刻的理解。在比較中,才能有鑑別,大家認為,通過這門課,學到了很多有意義的東西。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