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自知之明”
老王
古语讲“人贵有自知之明”。我就一直以有自知之明自诩。可有那么一阵儿差了点劲,后来一想起来就暗自流汗,按文言文说法就是“汗颜”哪。什么事?就是关于房屋整修的事。
在哥伦布一提起老王盖房的事,不敢说人人皆知,起码可以说流传甚广。不少人,甭管是客气还是真那么认为,都觉得老王了不起,居然能盖上一间屋子。老婆后来还写了一篇文章专门说“老王盖房记”,起到了广告宣传的效果。以后每当老王犯错误,惹老婆生气,被老婆批评时,朋友们总是说,你还不满意?人家老王都盖了间房呢!后来也有不少人自己装修房屋,整治地下室,怀着诚惶诚恐的心情来“请教”老王。久而久之,老王这心里就不知不觉含糊起来,甚至怀疑是否自己埋没了自己,以至于有时候到人家里“现场指导”。其实呢,“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套用政治学习的术语,是事实教育了我,帮我找回自知之明。
那是教会组织乒乓球比赛到张庆华家备战,看到他家正在装修地下室,一看人家那活计干的,可真让我没了脾气,专业!一流!盖了。再看人家那工具备的,齐全!老百姓讲话,家伙什儿顺手啊。和张庆华一比,我那活儿干的只能算是业余中等。大概干活凑合和我凡事“将就”的情结有关。当年在北京石化总厂上班的时候,为适应简陋的环境,有人讲究用简单工具做实用的东西。一位老兄用一根没有锯弓的钢锯条和一把锤子做了一个床头柜。我来了劲,心说,我就不信我不行。于是我也用一根没有锯弓的钢锯条和一把锤子做了一个床头柜,在清华宿舍里用了好多年。好看是不好看了,但“能用”,还不心疼,人出国了,就扔那儿了。孰不知,社会进步到了如今,人们不再只求“实用”,而且还要“养眼”。
买房的人越来越多,自己装修的人也越来越多,人材就越来越暴露得多,具有专业水平的比比皆是。我知道的,亲眼见的,像王维东,郑学进,姜宗诚,陈奇,个个做工精细,水平一流,家里基本建设搞得是令人叹为观止。他们的基本特点是不张扬,没人宣传表扬,闷头儿在家里实干,有空就去逛商店,购买物美价廉的材料和工具。据凤姐披露,陈奇一下班就钻地下室,怎么叫都叫不上来。一个蔫巴慢性子人,干起“资本主义”来却是心急火燎。陈奇家我去参观过,那活儿干的让我开了眼,“深深地教育了我”。不过我又打听到消息,说陈奇过去干过木工,正经有级别,这让我心态稍有平衡,算是对自己的原谅,给自己找个借口吧。虽然给自己找了辙,却也真的找回了自知之明。
说起“自知之明”,之所以说“贵”那是因为“难”。什么叫有“自知之明”?简言之,就是要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相声大师马三立说相声吹牛,人家问他,你知道不知道你吃几碗干饭,他说,我也不知道我吃几碗干饭。那就是没“自知之明”了。为什么“难”呢?据我分析(我就这么一说,您就那么一听),如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样,“好胜之心人皆有之”。咱们留洋之人,身在异地,各种原因,比如语言啦,社会关系啦等等条件比不上人家美国地头蛇,所以地利人和方面就吃了亏。本来自身能力够强,可在这儿却成了普通人。聊起来都爱提当年勇,多大的官儿都敢想着当。校长,部长,市长,省长,什么不能当?三梯队四梯队的干活,那是老太太擤鼻涕,手拿把掐的事儿。可咱来了美国,给祖国带来了不小的损失,让他们国内人遗憾去吧。说真的,要是让咱干,不是吹,就我这样的,居然还有人说过是“副总理”的料呢,害得我琢磨了好一阵子,“如果”我真当了,光说“嗯”,“啊”,“这个”,“那个”,“大家辛苦了”,那还行,可要是有人送礼贿赂我,你说我怎么办?再涉嫌巨额案中,闹不好判个十年八年的,大发了枪毙也说不定,越想越可怕,好“恐怖”哦!值得庆幸的是没人真让咱当官,还是当个乐天老百姓省心。
看来,这“贵”字是因为“自我膨胀”时不时地会从心里油然而生,虽然别人看来是豆腐渣,自己却看自己一朵花,越看越好看。
自己看自己,那不是照镜子吗?早年在东北落户,有个朋友是当过兵的秀才,说部队里当兵的人手一只小镜子放上衣口袋里,经常拿出来照镜子。他的名言说,所有的人照镜子都越看越觉得自己“过得去”。这话越琢磨越对,可不嘛,有哪个照了镜子觉得自己真难看,气得把镜子往地上一摔,愤然上山出家的?就连麻子照镜子还“自我观点”呢。这话影响了我三分之一个世纪了。现在以阅尽人世沧桑的老眼来看,更觉得有道理。人是容易原谅自己的动物,却对别人挑剔备至。管你什么样的电影演员,一眼就看出毛病。颧骨高了点儿,腮帮子宽了点儿,眼睛小了点儿,鼻子扁了点儿,奔儿头大了点儿,。。。如西施,貂婵那样的增一点嫌肥,减一点嫌瘦的,大概真是世界几百年,中国几千年才出一个。可看自己呢,王八瞅绿豆,对了眼儿,左看左顺眼,右看右得意。为了更上一层楼,大把大把地花钱,买各式各样的化妆品,往常年累月经风雨见世面的脸上招呼。
说到了化妆,平心静气地讲,从某个角度来看,倒是说明了人们普遍有“自知之明”的一面。为什么这么说呢?化妆实际上是掩饰不足,扬长避短的措施。抹点儿红,看上去健康,画个眼圈儿,看上去眼睛大点儿,染染头发,看上去年轻点儿。自古以来就有头饰,簪子,吊坠儿,卡子,夹子,真花,假花,应有尽有,往脑袋后头,头发上一插一挂一夹,长得好的,属于锦上添花,那不够滋润的,就算是堤内损失堤外补了。咱不说别人,就说我这头发吧,年轻的时候头发又浓又密还带点卷儿。舍不得花钱去理发,我妈给我理,每次都和我妈吵一架,嫌她剪多了。“男爱胡须女爱发”,其实男的连头发也一起爱,没看越来越多的男人留长发披肩,酷都酷呆了。只是年龄大了以后头发越来越少,没东西可爱了,只好爱胡子去了。我这头发就越来越少,老婆说我这脑瓜顶上已经成“地中海”了,从前面看时候长了也能顺眼,从后面看,嗬,陕北高原,黄乎乎,光秃秃。老婆想过不少办法,生发灵,中国的美国的,都用过,又听说有植发的,就鼓动我去植发。可我每次照镜子看不到后面,眼不见为净,别人看了,也免了“一见钟情”。他谁要是看着难受就让他难受去吧,不关我事。如果实在看不过眼,非要装饰不可,我看后头插朵花也不失为一招儿,把毛儿少的沙漠地带别朵花,既遮掩了不足,又美化了环境。就怕有人说是鲜花插到了牛粪上,该去看精神科医生了。
我必须要说明的是,我虽然自诩有自知之明,却不主张人人都刻意去追求“自知之明”。如果那样,这社会就失了光彩,无趣得很,年轻人肯定不喜欢。就如俩日本人见面,一个劲地鞠躬,“请多关照”,“非常感谢”,如鸡捉米般,烦人。好在真实社会中死抱“自知之明”的人并非多数。
小周的太太热爱卡拉OK,却没有机会受点儿发声训练,所以唱出的声儿不大对头。可特勇敢,每次卡拉OK活动都踊跃参加,上台一展歌喉。每当太太步上舞台,小周拔腿便走,说是“受不了”。那歌声果然不动听,可你看她那么投入那么享受的样子,难道你不觉得鼓鼓掌是做了好事吗?十多年前因为临时没住处曾短期住过一位老头儿家。当时老头儿88岁,第一次见面和我握手,手劲大得很。我也确实很羡慕,80多奔90了,怎么这么大劲?捏得我手疼。老爷子说,他就是眼睛不好使了,否则的话,他要干很多事,有很多的计划打算。说着说着老爷子从沙发上站起来,说,对不起,对不起,边向卫生间走。再一看,地毯上留下一溜儿大便,原来老爷子大小便失禁。当时,说真的,一点儿也没觉得老头儿可笑,反倒觉得老人还有那样的雄心,可敬可佩,自愧不如。
可不嘛,“自知之明”多了,肯定会让人举步唯艰,不求上进,不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就如我。一大群缺乏“自知之明”的人构成一座宝塔,凤毛麟角登上宝塔尖,证明并实现了雄心壮志和远大理想,也给社会带来了斑斓色彩,多好!千万别刻意追求“自知之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