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风俗
赵颜
从中国云南来到美国,几年来认识了许多朋友。当朋友们得知我是白族,又来自云南大理,一般都会提出一些关于大理白族的风俗习惯的问题。有的朋友还会好奇地问我:“你是来自电影<<五朵金花>>的大理吗?”是啊!我和电影里的阿鹏是同乡,都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人。为了满足朋友们的好奇,现将我所知道的、和听老人们讲述的有关白族的风俗习惯,略作介绍。
白族以白为喜,自称“白子”、“白尼”、或“白人”。明、清时当地汉人则称之为“民家”。白族人口约有160万左右,主要聚居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和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白族聚居地地处云贵高原,矿藏丰富,树林茂盛,农业发达,有粮棉之地之称。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南部(大理)、中部(剑川)、北部(碧江)三个方言。北部方言与另外两个方言差别较大。白族人习用汉文,白语中有大量的汉语词汇。白族住房多为“三房一照壁” 式的建筑。
白族人能歌善舞,年轻男女在对歌中相识、相知、相爱。他们的歌舞来源于生活和劳动,大多世代相传,流传至今。插秧有插秧的歌舞,收割有收割的歌舞,节日有节日的歌舞,结婚有喜庆的歌舞,敬酒有敬酒歌,就连办丧事也有哭调。从小耳濡目染,至今我还会唱敬酒歌,大意是:“阿达油(白语意为你过来)!大理处处有美酒,哥哥来了你不要走,小妹妹有心把你留。哥哥哟!妹妹敬你酒,我们是朋友。”
蝴蝶泉、洱海、三塔寺等是大理有名的旅游胜地。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是白族人民盛大的物资交流大会,号称“三月街”,各种吃的、穿的、日用品、工艺品应有尽有,所以也叫三月街赶集。届时白族人民会举行精彩的赛马、射箭、对歌、跳舞等活动。三月街也是男女青年约会、白族人民亲朋好友相聚的日子。当夜幕降临,青年男女围着篝火唱歌跳舞,欢歌笑语连成一片。他们热情奔放的歌舞吸引着围观的中外游客,许多游客也会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舞蹈的人群中,尽情欢乐,直至午夜方散。
下面分别介绍关于蝴蝶泉的传说,以及白族人特有的“三道茶”、“独席”、香荷包、以及银“三须” 。
蝴蝶泉的由来
蝴蝶泉原名“无底潭”,位于云南大理苍山云弄峰下。传说很久以前,有父女俩人住在无底潭边。父亲勤劳、憨厚,女儿名叫雯姑,美丽、善良。一天,父女俩上山砍柴,突然一只身上带着箭伤的小鹿伏于他们面前求救。不久青年猎手霞郎赶了过来。善良的雯姑可怜受伤的小鹿,就向霞郎求情。霞郎答应了雯姑的请求,不再伤害这头小鹿,雯姑就把小鹿带回自己家中调养。从此,雯姑和霞郎从相识到相爱,并订下终身。
当地的霸主虞王看上了霞姑的美貌出众,一心想纳她为妾。在无数次的求亲均遭到拒绝之后,虞王恼羞成怒,决定来硬的。一天夜里,虞王带人闯入雯姑的家,杀害了雯姑的父亲,抢走了雯姑。这一幕都让被雯姑救下的小鹿看到了。小鹿夜奔苍山,找到了霞郎。霞郎闻讯与小鹿连夜下山,拼死救出了雯姑。正当他们想离开此地,远奔它乡时,官兵却追来了,一直追到无底潭边。在寡不敌众、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雯姑和霞郎双双跳进了无底潭,跟在后面的小鹿也跳进潭里,以身相殉。顷刻间风雨交加,电闪雷鸣。虞王见势不妙,带着官兵仓惶逃跑了。
第二天,雨过天晴,云开雾散,从无底潭中飞出一对彩色的花蝴蝶。它们缠缠绵绵,互相追逐,不久就吸引了许许多多的彩色蝴蝶,都飞来和雯姑和霞郎变成的彩蝶相伴。成千上万的蝴蝶一对一对排成行,围着无底潭翩翩飞舞。一会儿首尾相衔,一会儿并驾齐驱,五颜六色,就象仙女散花,十分壮观。从此,每年的这个时候,数不清的彩色蝴蝶就会飞到无底潭边聚会。年复一年,人们便把无底潭改称为“蝴蝶泉”,并代代相传至今。这便是我小时候听过许多遍的关于蝴蝶泉的美丽传说。后人为了纪念雯姑和霞郎,采集了各种蝴蝶标本,在蝴蝶泉边建起了一座颇具规模的蝴蝶馆。
白族“三道茶”
白族的“三道茶”,主要用于款待客人。俗称“头道苦、二道甜、三回味”。主人先将特制的小砂制烤茶罐放在火上干烤。待烤茶罐烤热后,才放入本地产的绿茶焙烤,边烤边摇动手中的烤茶罐。等罐内的茶叶烤黄,散发出香味,再将煮沸的泉水沏入罐内,稍煨一会儿,就把茶倒入小茶盅里,双手递给客人。这是第一道茶。因为茶味略苦,所以称为“苦茶” 。
第一道茶斟完后,主人延用剩余的茶叶,在烤茶罐里再加入煮沸的泉水,稍煨待用。另在小茶碗里放入适量的红糖和核桃仁片,然后沏入茶水,即做成第二道茶,称为“甜茶” 。
第二道茶斟完后,主人将从牛奶里提炼熬制出的乳扇片放在文火上烘黄,然后用手将乳扇片撇成小块儿放入小茶碗,再加入红糖,沏上茶水,即做成第三道茶,称为“香茶” 。
白族的三道茶,主要是敬给来访的客人。当每道茶制成后,主人要双手举杯齐眉,敬献给客人。客人接过茶后,不可接过来就喝,而要转敬给主人家中最年长者,等到在座的人都轮敬一遍后,才可品尝。有的客人不知这一习俗,接过茶便一口而尽,这是不礼貌的。
白族的三道茶“头苦、二甜、三回味”寓意着让人们永远记住白族人民深厚美好的情义。
“独席”
独席是白族人婚嫁时为新郎和新娘单独准备的一种独特的宴席。白族人办婚礼时,新郎带着迎亲的队伍来到新娘家。这时新娘家的亲朋好友正在开怀畅饮,新郎还不可以马上把新娘带走。要等新娘家的人吃饱喝足,新郎和迎亲的队伍才可以吃饭。新郎吃的是特意为他安排的一桌酒席,因此叫“独席” 。
吃独席是很有讲究的。白族人有“东床快婿”之说。新郎入席时不可坐错了位置,一般先按东、南、西、北共设八个座位。如果堂屋坐西朝东,新郎就只能坐东面左手边的座位。如果坐错了位置,就表明新郎不懂礼节,会被亲朋好友取笑。
新郎吃完了独席,方可以把新娘娶回家。新娘到了婆家也要吃独席。不过新娘的独席可以随意一些,新郎可以在旁作陪。
独席有八碗一大盘和十碗一大盘之分。碗装热菜,盘盛凉菜拼盘,花色品种多样。不论是新郎的独席还是新娘的独席,吃独席时每一种菜都要吃一点,不可挑食,更不可拿筷子随意在碗盘中乱翻。独席是白族婚礼上一项十分独特的礼仪,一直延续至今。
白族香荷包
白族人把白族的香荷包视为吉祥物。香荷包分为四类:“常用、祝福、喜庆、表心。”各式各样的香荷包,根据不同的情况又有各自的用途。祝老人长寿,则用配以祥花瑞草、系有长缨珞的长寿福禄荷包。婴儿满月,多用十二生肖为造型的祝福荷包。
荷包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先用硬布剪出荷包的形状,再用彩色花布剪出荷包的外套。荷包大多制作为石榴、葡萄、莲花、金鱼、葫芦、寿桃、蝙蝠、柑桔、金猴、骏马等各种形状。有的香荷包里面装有稻、麦、包谷、蚕豆、高粱,称为五谷丰登荷包。有的内装具有驱蚊、杀菌功效的中草药和香料,称为吉祥荷包。荷包用彩色线缝合而成,上面绣上所需图案,系上线并缝缀各式缨珞,精美、漂亮的香荷包就做成了。
琳琅满目的香荷包反映了白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吉祥如意的希冀和企盼。
“银三须”
银三须因形状似三条龙须而得名,是挂在白族妇女胸前的一种银制链类饰物。白族以白为喜,白族妇女的服饰多以白色绣花为主,所以银白色的银三须深受白族妇女的喜爱,更得到中外旅游者的喜爱和好评。
制作银三须是一件既复杂又精细的活。一个银三须一般约需要用细银丝十五米,由999个扣链,108个细件组合而成。制作时先把白银抽成细丝,再绞成各种形状的小扣,扣锁相连制成银链。然后用三个用银链做成的链花,把三条银链并排固定,即为“三须”。在三须顶端,再加上由四条银丝缠绕的圆圈扣锁,作为扣系的环扣。这就是银三须的基本制作。
银三须品种花样繁多。有由三个白鹤、六个太阳、九朵祥云组成的三角形银丝编织图案的银三须,称为“领结链花”,寄喻“鹤鸣九天、四海吉祥”之美好愿望。领结链花下端是三条并列的十二个莲花造型的银链,意为一年十二个月“祥和(荷)连(莲)年”。也有象征兴旺发达、万事如意的“如意链花”。如意链花中心是瓜果造型,下端由一如意造型的链花固定,四周则由大小不一的九个如意盘绕。如意链花下缀三条银链,链扣为二十四朵不同的造型的花朵组成,代表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寓意生活繁花似锦。如意链花四周还有六个蜜蜂造型陪衬,有由二十四朵花扣组成的六个链扣,寓意岁月如蜜,六六大顺。还有一种“葫芦链花”,正中是一个葫芦图案,下系以三条由九十九扣如意形环扣组成的银链,链端分别系缀上针线包、小剪刀、小圆镜、小梳子等等。还有许许多多做工讲究、美观大方的银三须,在此不作赘述,还是留待各位将来到大理旅游时,慢慢去欣赏吧。
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大理成了中外旅游者前往观光的重要旅游城市,各种旅游设施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许多在过去几十年间已销声匿迹的白族民间风俗习惯又恢复了,许多消失多年的白族民间器乐、民间舞蹈、民间艺人、民间手工艺品也出现了。有的东西,我只是在小的时候听老人们讲过,现在也能亲眼看到、亲自体验了。各位如有机会到大理去旅游,一定会看到比电影<<五朵金花>>中更丰富、更富有白族人传统、原汁原味的白族民族民间风俗,也能亲身品尝白族的“三道茶”,观赏蝴蝶泉的独特景观,领略三月街的盛况,再买几个白族香荷包和银三须。如果你够幸运,也许还可以看到新郎新娘办婚礼、吃独席的热闹景象。到了晚上,相信你不会忘了去参加篝火晚会,这会为你的大理之行划上一个精彩的句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