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经历的美国大选
美国俄亥俄州 何剑
牵动着亿万人心的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终于落下了帷幕。这次堪称美国二战以来最激烈的一次大选,又重蹈了2000年那次大选的覆辙:竞选结果双方比分十分接近,近到要由最高法院裁决谁胜谁负的程度。不同的是,上次争执的焦点是南方的佛罗里达州,此次争执的焦点换到了北方的俄亥俄州。本人刚好在俄亥俄州的首府哥伦布市居住,有幸亲临其境,在此次大选的最激烈的战场切身体验了一回美国式的民主大选。虽然大选已经落幕,克里为了避免美国人民的进一步分裂而接受了尚有争议的在俄亥俄州的失败,从而丢失了至关重要、决定胜负的俄亥俄州的20张选举人票。但竞选中的一幕幕场景,那些情绪化、戏剧化的场面仍旧历历在目。
俄亥俄州按人口算是美国的第七大州,占有20张选举人票。按规定,任何一位总统候选人如果获得270张选举人票,就可以当选为总统。20张选举人票本不是太多。但今年大选共和、民主两党势均力敌,支持度空前接近,多次选前调查均显示各有50%左右的胜算。在这种情况下,拥有20张选举人票的俄亥俄州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这是其一。其二,其它人口较多的州占有的选举人票甚至超过俄亥俄州,但那些州内的选情已基本明朗,要么共和党领先,要么民主党称霸,大局已定,竞选宣传很难起扭转乾坤的作用。其三,历史资料显示,俄亥俄州在历次美国选举中都站在了胜出的一方,换句话说,就是谁赢了俄亥俄州,谁就赢了美国大选,所谓得俄州者得天下。其四,也是最重要的,俄亥俄州位于保守的中西部,一直以来都是共和党的地盘儿。2000年那次大选民主党的高尔在俄州以3%的差别输给了小布什。而布什上台这四年来,俄州的经济每况愈下,制造业丢失了二十三万个工作岗位,州的失业率又高达百分之六,比全国平均的百分之五点多几乎高出一个百分点。经济不景气,导致了民怨,民心思变,这就给民主党创造了机会,力争拿下这个共和党的桥头堡。
鉴于以上四点,俄亥俄州成了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中驴象两党中原逐鹿的主战场。早在离选举日还差好几个月的时候,布什和克里就时不时拜访俄州,鼓动士气,发表演讲。到了离大选日还剩二、三周的时候,两位候选人再加上两位副总统候选人,今日这个来哥伦布市,明日那个去辛辛那提,后天又到克里夫兰,在俄亥俄州的几个大城市之间如串门一样串来串去。说是串门其实不确切,实际上是在花样百出地造声势,做宣传,争取选民。比如大选前的那个周四,10月28日,下午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克里携著名摇滚歌星一同到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大草坪上唱歌加演讲,吸引了4万多学生和各界人士聚会助威。隔了三天,11月1日大选前的头天晚上又赶到克里夫兰如法炮制,据说聚集了近6万人。民主党的副总统候选人爱德华也不闲着,而且工作做得更加细致。报纸报导他在俄州的辛辛那提市早上6点半就起来挨门拜票,敲开一户居民的门儿,一边儿握手一边儿说,我是乔治.爱德华,我和乔治.克里感谢你们的支持,我们需要你们的选票。拜票累了,他还去快餐店去吃快餐,一份快餐$2。7,他放$2的小费,等快餐的时候还抓空儿拿起身边一个小伙子的手机,向小伙子的父亲表示问候。共和党那边儿,布什也不是等闲之辈,请来了加州的电影明星州长施瓦辛格来俄州助阵,哥伦布市大报Dispatch登出的大照片都是施瓦辛格在正中,布什倒象是配角了。往往是克里前脚走,布什后脚就来,共和党在俄州的铁杆也确实不少,摇旗呐喊,站脚助威。更有一些平日并不关心政治,也很少踏出俄州州界的普通百姓,记者问他们为什么支持布什,回答是“布什反对同性恋”,“布什反对堕胎”,“布什诚实”等等。可见道德问题在一些选民心中至关重要。
候选人亲自出场拉票,只是选战的一部分。驴象两党都投入了巨资在舆论宣传上。据电台报导,此次竞选,共和、民主两党在俄州共投下了一亿4百万美金的竞选经费。从选前一个月开始,每日回家,邮箱里都赫然陈列着一、二、三张不等的宣传材料,最多的一天收到6份,全都是8X11的高级板纸,彩色精印,内容不外是攻击对方、宣传自己。寄出材料的单位有两党的竞选总部,有支持一方的群众组织。比如州政府的工会组织,早就明确表态支持民主党,三天两头给会员们寄宣传材料,不知那儿找来一张布什灰头土脸的照片,旁边配上一张克里神采飞扬的笑脸,下面则列上二人对各项有争议问题的观点,比如健康保险问题,克里主张为所有公民提供保险,布什则只为有钱有能力的人提供保险等等。和电视台的广告相比,邮寄材料就是小菜一碟了。那些日子,一打开电视就是与选举相关的内容、新闻、访谈、专家分析。我觉得最有价值的是一个由俄亥俄州立大学电视台播出的二小时节目,从布什、克里进入耶鲁大学当学生开始,历史照片,录象,配上知情人的真人解说,把二人做学生、当士兵、经商、从政、恋爱,结婚直到竞选总统来了个全程回顾,说一段你,说一段他,既有历史性,又有可比性,比较可信。记得节目的最后一句台词是:“谁当下一届美国总统,将由选民来决定。”
在两党这种不惜血本的空前造势下,竞选的气氛被炒得越来越热,不少社区的居民都在自己门前的草地上插上写有布什或克里名字的牌子,以表示自己的政治态度和为自己的候选人造势。俄州的报纸上曾登过一个小插曲,说是有个支持共和党的律师,夜里开车拉着女儿,沿途将别人家草地上写有克里名字的牌子拔走,放在后车箱里。
我上班的地点在市中心,在那些竟选的日子里,市中心的一些主要十字路口总有人站在那儿或举着写有自己候选人名字的牌子或散发印有自己候选人观点的传单。越临近选举日,站在路口的人越多,到选举日头一天,几个主要路口整天都有不少人高举着印有克里名字的标语牌, 为克里造势。到选举日那天早上,从清晨开始,助选的人们就占据了各国路口的每个把角儿,先是有一个超大的标语牌,写着布什的名字,一小时后,就多了二个同样超大型的写着克里名字的牌子。我问一个为克里举牌的面容姣好的年轻姑娘,是否是俄州大的学生,她告诉我说:“我有工作,特意请了一天假,因为这个事情对我们太重要了。”有趣的是,尽管站在路口的人意见针锋相对,但大家肩并肩在一起却相安无事,并无吵架斗嘴,你推我搡的事情发生,偶尔还过上几句话。想起前几天在电视上看到台湾立法院便当满天飞,立委们大打出手的场面,还真得佩服人家美国人的涵养和美国民主的成熟。唯一有些刺激的场面是布什的拥护者开着一辆吉普车,窗户洞开,一个小伙子坐在驾驶员旁边举着高音喇叭一路高声宣传,号召大家去投票,投给布什。让人不禁想起文化大革命时街头文攻武卫的宣传车。早上开着车赶去上班的人们,也不时有人按响喇叭,与街口举着牌子的人们相呼应。
选举那日我本想大选是国家大事,早上先去投票,然后上班,万一人要太多,晚点上班也有情可原。可一打听,为了私人的事情,晚点上班倒是还可以通融。如果是去投票,州法有规定,必须请假,用个人时间。在美国,政治和工作是绝对分开的。政府工作人员不可占用公家的任何时间、工具(包括电脑)为自己所属的政党办事,如有违反,一旦发现,马上开除公职。俄亥俄州现任州长是共和党,竞选期间,州里看不到任何为共和党宣传的材料或E-mail。大家在办公室也是三缄其口,绝口不提自己的政治倾向或观点。在这里,政治倾向与年龄、收入一样,被视为个人隐私,是受法律保护的。
与政府部门大家三缄其口、噤若寒蝉的态度相反,在校的大学生们可就无所顾忌,态度鲜明,行动积极多了。像国内的大学一样,美国的大学生在这类与政治相关的竞选中扮演了急先锋的角色。他们发传单,贴标语,校园聚会,举牌示威,到选举那天还组织起来挨家挨户去敲选民的门儿,请他们出去投票。大学生年青,无产,没有顾虑,也没有负担。另一方面,年青人一般思想都比较敏感,正义感强,应该说他们代表了美国社会的未来。我的儿子是俄州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学业比较忙,今年是第一次参加选举,他很珍惜这个机会,选举那天1点30下了课,特意开车赶到他应去的投票点投票,再开回学校去上下一节课。
我的女儿才十四岁,正在上高中,学校里也组织了不少与选举有关的活动,比如将学生分成二组,模拟总统候选人就相关的政治、外交、经济等问题进行辩论。选举那天,许多学校还举行了儿童投票,选出本校的入选总统。这些活动的目的倒不在影响学生的政治倾向,主要是训练这些未来公民的民主意识和能力,也由此让孩子们对美国的社会问题增加了解。女儿对我讲,学校不允许老师向孩子们游说或讲明自己的政治主张,以免影响学生。
选举那天,我和先生都是请了一小时事假,专程去规定的投票站投票。我们是下午4点30到达的投票站,先将选民登记卡交给义务工作人员,就会领到一张选票。说是选票,实际上上面什么也没写,因为现在投票都直接在电脑上进行,就象TOFEL考试那样,一个问题,几个选择,你用手指按一下你的选项就成了。选票的作用,大概就是多一个书面凭据,说明你已经选过了。我去的投票站设在我们家附近的一个救火队的大停车房里,一溜摆开五个投票电脑,每个电脑全用厚厚的蓝布罩起来,样子就象老式的照相机。排队等了半个多小时,轮到我时,义务人员将我手中的选票收回,把我领到一台电脑前,掀开蓝布帘儿,让我进去,再将布帘合上,里面就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义务人员在外面把电源开启,眼前的大屏幕上显示了所有可选择的内容。除了总统以外,还有联邦参议员、众议员,州参议员、众议员,大法官、法官,我所在的县的会计、出纳,以及我所在哥伦布市为不同目的准备发行的政府债券。其中有两个问题让我印象较深,一个是要不要把婚姻必须是男女之间的结合加入州法。这一条可说是共和党的竞选策略,因为布什在这件事上比克里立场坚定,而美国许多老百姓,特别是中西部及南部各州的保守家庭,还很难认同同性婚姻。因此,加上这一条,容易让选民联想到克里的自由化倾向,因而对布什有利。还有一条是将不允许在任何公共场合抽烟写入州法。在美国,许多涉及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需要大家投票表决,但表决一次劳民伤财,也不是可以经常实施的事情,因此就趁着总统大选,选民参与比率比较高的时候,夹带上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问题,来一个一揽子投票。这类问题一般都只需简单多数通过,所谓少数服从多数。
我到美国20年,连头带尾经历了6次美国总统大选,感觉2004年这次大选有几个空前,第一是两派的力量空前接近,以致没有人敢事先预测选举结果;第二是投票率空前高,为二战以来的最高一次;第三是包括亚裔在内的少数族裔对参选的热情空前高涨。一直以来,定居美国的亚裔不管入没入美国籍,总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有着难以割舍的母国情结,把美国当做赚钱打工的地方,对如总统选举这类问题往往抱着旁观的态度。认为那是他们美国人的事情,与我们这些“外国人”无关。这种状况近年来正在逐步改善,原因之一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新移民占移民比例越来越大,这些新移民因其受的教育,对世界事物一般比较了解和关心,也更有自己的主见。原因之二是随着少数族裔在经济上逐步站稳脚跟,参政问政的愿望逐渐强烈,并开始付诸实际;原因之三,在布什上台后,美国的经济一直不景气,许多公司裁员,倒闭,作为弱势群体的移民自然首当其冲,切身感受到了政府政策对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影响,因此也有了用自己手中的选票发言的冲动。原因之四,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了世界上的唯一超级大国,在国际政治经济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乔治.布什在担任美国总统的4年任期内,经历911,发动了伊拉克战争,置国际舆论为等闲,指哪儿打哪儿,让全世界人们领教了美国总统的权力和力量。许多移民来自第三世界弱小国家,对布什政府在国际事物中这种霸权行径颇有微词,不能认同。基于上述种种原因,使得不少亚裔,包括美籍华人,积极投入了此次的美国大选活动。不论这次选举的结果如何,亚裔参政热情高,无疑是一件好事。至少证明了一点,亚裔不再把自己当做二等公民或局外人,而是积极地投入了美国的社会政治生活当中,将在美国的主流社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