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美国中学合唱队新老队员交接仪式
老王
2005年5月24日晚我们老两口义不容辞地随女儿到戴维德森高中(Davidson High School)观看她们学校高年级合唱队(Senior Choir)交接仪式。
女儿早就跟我们说好了,这一天说什么也要去她们学校,因为从这一天起,女儿正式进入高年级合唱队。我痛痛快快答应了。原来只是急太太之所急,想太太之所想,现在女儿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主意,所以我又加了一条,急女儿之所急,想女儿之所想。捧场就是了。女儿喜欢唱歌,从最低档(Junior),到次高档的(Sophomore)合唱队,一直唱着。今年眼看要上11年级了,高年级合唱队有的学生要毕业了,上大学去了,所以要补充一些学生。进高年级合唱队不是扒拉一个脑袋就算一个的,要考试通过才行。考试那一天女儿特紧张,比考文化课还紧张。那天我们老两口回家,见到女儿时,奇怪怎么这么高兴?原来女儿考试通过了,被录取到高年级合唱队了。于是女儿和妈妈热烈拥抱,KS。
看到女儿高兴,当然我心里也就高兴了。可脑子里并不以为然,不就是个合唱队吗?我小时候,什么合唱队,话剧队,广播站的都呆过。特别是合唱队,那大合唱队还不够档次呢,咱去的是小合唱队,十几个人儿,个个都能单挑的。进个大合唱队就那么兴奋,小儿科。小孩子嘛,真是个孩子。我这么评论。
7点整,晚会仪式正式开始。大幕拉开,百十号学生身穿蓝色大袍(Robe)加上一件围脖不叫围脖,披巾不叫披巾的东西,从头上套下去,搭在肩膀上,挂在胸前背后,上有一条米黄色的带子,挺显眼,也挺顺眼。
高年级合唱队唱了几个歌,都特好听,合声效果特好,最大的特点是全部无伴奏,音乐老师在钢琴那儿“登、登”两声起个调儿,然后就由指挥老师一手指挥。听人家孩子们唱歌,不由得不惊讶,不服不行,人家这学生合唱队水平之高,远在我们业余合唱队水平之上,不可同日而语。我耳朵听他们的合声,眼睛盯着指挥老师。半大老太太的那份指挥功夫太棒了,动作轻松,挥洒自如,丝丝入扣,准确得体,合声的效果随着她的手势流畅地送到台下每一个听众的耳朵里。你就不能说不是一种声乐的享受。
几支歌曲唱完了,指挥老师说,下面举行交接仪式。
交接仪式是由原来的领导班子成员讲话开始。第一个上来讲话的是“财务”(Treasure)。胖姑娘口齿清楚,逻辑严谨,且又感人至深。大意是她很嫉妒新来的同学们,她要走了,不能再在这个集体中生活了,而这个集体就象是家一样,大家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相亲相爱,。。。胖姑娘声情并茂,说得台上台下唏嘘声一片,连我这“老外”也禁不住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儿。指挥老师和一男孩儿耳语了几句,那男孩儿到钢琴上取下一盒面巾纸,到合唱队队员面前一一发放,指挥老师自己连抽了二张。台上台下又是一片含泪的笑声。
我就想了,任何团体能让人恋恋不舍,就一定有她的魅力。每个人都有离别的经历,什么滋味自己去捉摸。我就想起我二次离开清华的情景。第一次是文化大革命当中毕业发配到黑龙江。告别清华园的时候,感觉是被踢出去了,一脚踢到北大荒,凄凉,真凄凉。倒是对北京有点恋恋不舍,那时候还不都上山下乡?同样,人们也都舍不得离开大城市。所谓要去也要去“天南海北”,即天津,南京,上海和北京。第二次告别清华园是出国到美国。为了得到领导的批准,我也曾提着水果点心在领导家门口转游半个小时,最后一咬牙一跺脚,硬着头皮敲开领导的家门。多少次都是领导一句话给堵回来。领导说,小王儿啊,咱们缺人手啊。后来中央有了新的政策,一下子宽松了,放了一批。趁那机会赶紧走人,怕的是“党的政策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颇有惶惶如漏网之鱼的感觉,哪顾得上留恋?当然了,现在清华给清华的校友们脸上增了不少光,当头儿的有那么一大批出自清华,没当头儿的也都好象是运气不佳没碰到机会似的。离开清华的时候可不是这么想的。扯远了。
说这合唱队交接仪式。一个接一个的“领导”讲话,指挥,秘书,团长,一一道来。指挥老太哽咽不成声,对孩子们一再道谢,感谢他们在过去的一年里的表现。
话讲完了,开始交接。交接的办法是指挥老师念一个名字,出来,由这位同学叫一个新同学的名字作为交接对象,当场在台上把大袍子脱下来,穿在新队员身上,然后拥抱。这一交接就是70个新队员。男孩子们表现很沉稳,基本都采取默不作声的态度,男儿有泪不轻弹嘛。可女孩子们,大都很激动,有的叫名字都哽咽着说不出话来。每个孩子都和指挥老师紧紧拥抱,然后把衣服脱给新同学,亲手为她(他)们穿上,然后紧紧拥抱。退役的老成员每人得一支花,站在旁边,新成员加入到队伍中去。
全部交接完以后,指挥老师又指挥大家唱歌,孩子们手臂交叉,左右拉住,开始唱歌。刚退下来的孩子们再也忍不住了,大声地抽泣着,放纵地哭起来。一曲唱毕,相互长时间热烈拥抱,仍然哭着。看着孩子们真情流露,台下的家长们也都流着泪感动着。这个时候,只有一个感觉,就是,爱,充满着整个大厅,充满着每一位在座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