唠唠年龄
老王
年龄啊,有时候觉得就象一把尚方宝剑,悬在每一个人的头上,让人们心里惴惴不安,知道早早晚晚要掉下来。而这时间就是把无形的刀,在人们脸上,身上,以及身体里刻划着岁月的痕迹。任你再高的剑法,也挡不住这把刀。
上帝造了人,给了人即使不出意外也有限的生命,同时也给人划出了各种行为和思想的规范。凡不符者,即为不正常,甚至被视为异端。不正常也有两种,一种为罪型,一种为非罪型。罪型嘛,就是侵犯他人权益,甚至危害他人生命财产;非罪型情况比较复杂。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说的是各人的性格禀性,思维习惯的差别就大了去了。不管怎样差别,大部分还是在一定范围之内的。比如人的每个年龄段里的行为分布就都是正态分布,即有正常行为的占绝大多数,行为表现小于这个年龄段的,以及大于这个年龄段的,都是少数,即中间大,两头小。
孩子小时候淘气甚至讨厌都正常,孩子嘛,就是要天真、无邪、活泼、可爱。如果小孩整天皱着眉头做思考状,要么是天才儿童,要么就是老气横秋,人小鬼大。长于思考的孩子,人说少年老成,老成持重,具有天生的领导才华。其实他是明白在一般儿童之前。明白得早的人,就能领导明白得晚的人,所以能当领导。等咱明白了,也过了年龄底线,后悔来不及了。
人老了以后,就没精神头儿折腾了,一般的就做四平八稳状,背着手散步,正常。上帝给的嘛,没法改。你让八十老翁跳高跳两米,打死他也不行,除非从两米高的台上往下跳。不要说八十的不行,咱们没到那岁数的也不行。当然有行为表现不一般的。比如涂脂抹粉,搔首弄姿,那叫老来俏;贼眉鼠眼,左顾右盼,那是老不正经;老捉摸男男女女,甚至沾花惹草,那是人老心花;好动不静,按耐不住,则是老顽童,如金庸小说里的周伯通;如果活了八、九十岁,还能吃饭,吃的还挺多,没准儿就有人背后骂声“老不死”了。
不正常的行为规范,有很大的人为成分。一个小孩,嗲声嗲气,哭笑不定,人称可爱,cute,小孩儿哭闹完了扭头就忘,该吃吃,该乐乐。小孩打架可以为一点点大人觉得微不足道的小事,一块糖,一个玩具,都能引起“战争”,但也肯定是转眼便烟消云散。可到了都能生孩子的年岁了,还嗲声嗲气的,那肯定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肉麻得牙根冒酸水儿。成年了,身体成熟了,思想也会随之成熟起来。所谓“大人不记小人过”,就是大人不跟小人一般见识。这里的“小人”不一定是指那些“远则怨,近则不逊”的小人。作为正常的成年人,一般对小小不言的过失并不放在心上,不当回事,这是正常的。可如果将小孩子的思维方式及处事方式利用成人的聪明才智加以增强,并发扬光大,那就不正常了,该去看心理医生了。更甚者,您要是七老八十,还争三抢四,挑三拣四,喜怒无常,疑心忡忡,那肯定是老年痴呆。您说我还没到那岁数,那您正在“更年期”;您不高兴了,说,连那岁数也没到,那您八成儿是“早更”。
这说的是行为规范。其实,圣贤老早就给了我们思维或精神规范了,而我们都会认为行为和思维是相通的,思维指导行为。孔圣贤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圣贤活了七十二,所以他说不出八十该咋样,更甭说九十,一百了。其实咱也不知道。不过有人总结出来了,五千年历史,啥没有?七十当然是“古稀”之年了,又称杖国之年;八十称杖朝之年,八十往上数,是耄耋(音mao4die3)之年(也有说七、八十是耄耋之年);九十是鲐背之年(指长寿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到了一百岁就是期颐之年了(期即期限,颐有二解,一是面颊,腮,二是保养,休养。这里是说一百是大限,该休养了。北京万寿山颐和园即是此“颐”,音yi2)。
上面说的是老皇历了,再说孔圣贤也不是一般人哪,肯定属于出类拔萃,营养十分丰富的那一群体的,甚至,他是属于不正常的范围内的。由于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人的寿命都变长了,虽然智力水平相对大大提高了,可行为规范以及思想思维却大大向后推移了。您看现在的小孩儿一出娘胎就睁眼,还能笑,说明智力水平生下来就已经达到了相当水平。有人“预测”,说将来小孩生下来就会微积分。可俺们刚出生的时候,怎么也得十天半个月的才强扯巴火睁开眼。另一方面,寿命长了,说明成熟期长了。那么,现代人起码到五十才不惑,六十才知天命,七十耳顺,八十从心所欲。您没看见吗?现在四十啷当岁的人不还都象过去的小伙子一样精神焕发,火气十足吗?甚至五、六十岁的人面对纸醉金迷的物质世界也还是惶惶不可终日。连七八十的老爷爷辈儿的也都回光反照,潇洒走一回。
现代的出类拔萃的不正常的例子,给我印象深刻的起码有三位老人。
第一位,是原清华大学体育教研组的马约翰教授。我们入学时他已是八十高龄了,却穿着高脚灯笼裤,披着洋马甲,扎着领结,红着放光的脸膛在大礼堂的台上跳着脚给新生讲如何锻炼身体,还不用麦克风。我还记得他的几点明训,包括早上第一件事要大便,洗澡要一会儿热,一会儿凉,反复多次。早起大便是坚持了,只是厕所一到早晨就人满为患,只好早点起抢占茅坑。洗澡的事儿没实行。因为那时候公共澡堂一个喷头下总有两,三个人在等,你给拧成凉水别人不让啊。老爷子有好多好习惯,象每天骑车从清华到香山,每天睡前吃块硬糖,每天做二十个俯卧撑,等等。他说,医生说了,他的心脏和二十岁的小伙子一个样。可就是这话害了老头儿。他一激动,逞强一次做了六十个俯卧撑,然后就进了医院,八十三岁上告别了清华众徒子徒孙。
第二位,是著名作曲家王洛宾。他作的西域风味的优美的歌曲真是脍炙人口。老头儿一辈子单身,八十的时候还能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载歌载舞如孩童。也不知道是咋回事和台湾的三毛扯上了瓜葛,记者采访他,讨厌得很,追问不舍,想搞点花边儿新闻,老头儿一个太极推手,说,这豆汁有点酸了。老头儿刚八十出头儿,也撒手驾鹤西去了。
第三位,就要说是大名鼎鼎的杨振宁了。他以八十二的高龄迎娶了二十八的翁女,不仅搅乱了五六十岁,乃至七八十岁的老头儿们的心理,也打乱了人们早已习惯了的伦常。本来老头儿拍拍小姑娘的后背,摸摸小姑娘的脑瓜顶,那是老爷爷对孩子的爱抚,长辈对后辈的爱护。这可好,让人揪着心,怕是拍小婆子吧?不由就往“小娘”那儿捉摸了。北京老头儿有三死:往墙角旮旯一愀,晒太阳的,是等死;打太极,练气功的,是怕死;娶后老伴儿的,是找死。这老杨“找死”之勇气,着实破了记录值得让世人佩服一把。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召自己去。老人家,好自为之,慢慢走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