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六十才開始(上)
洪昭光
(以《怎樣活到100歲》的講演而聞名遐邇的洪昭光教授,今天再次為本報讀者獨家奉獻他的新作───《人生六十才開始》。
2002年7月26日,《解放周末》徵得著名心血管病專家洪昭光教授同意,率先全文發表了《怎樣活到100歲》,受到廣大讀者的熱烈歡迎。日前,他又把《人生六十才開始》的手稿快遞給我們,授權《解放周末》獨家發表。
適逢“重陽節”,《解放周末》今天先刊登洪昭光教授這篇新作的上半部分,以饗讀者。下期將刊發下半部分,敬請讀者留意。
新時代,健康新觀念:健康快樂一百歲,天天都有好心情。六十以前沒有病,八十以前不衰老。輕輕鬆鬆一百歲,高高興興一輩子。───題記)
人生健康的里程碑
大自然給予人類美好的生命120歲,其中0─60歲是第一個春天,61-120歲是第二個春天。第一春是播種耕耘,辛勤勞作的春天,很辛苦;第二春是收穫碩果,享受人生的春天,很幸福。60歲後,離開了工作崗位,進入了第二春,時間富裕了,空間廣闊了,閱歷豐富了,經驗成熟了,生命得到了全面、自由的舒展,在一定的意義上說,是從“必然王國”進入了“自由王國”。
孔子在談人生時說:“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愈矩”,意思是,只有到這個時候,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才能符合外界的客觀規律,左右逢源,得心應手。英國有句諺語:“人生六十才開始”,也是這個意思,只有到60歲以後,人才能真正感悟、回味,享受人生。六十一個甲子,經歷了風風雨雨、成敗悲歡後,跨進了一個平淡恬靜的新里程。
所以,我認為,在新的時代,人生健康的里程碑應該是:60以前沒有病,80以前不衰老;輕輕鬆鬆100歲,高高興興一輩子。
大自然是無限奇妙的,它的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生命的生老病死猶如花開花落的春夏秋冬一樣,本是自然界的美麗現象。死亡就像出生一樣,都是自然辯證法的勝利,並不可怕。自然的生,自然的走,無病無痛,無疾而終,百歲之後,悄悄離去在睡夢中。但在現實中,大多的人並不是這種按照生物鐘的自然凋亡,而是病理死亡即提前死亡:中年患病,肉體痛苦,精神折磨,身心煎熬,人財兩空。
本應該健康快樂一百歲,實際上我國人均壽命71.4歲,健康壽命62.3歲,名列世界第81位。什麼原因呢?原因只有一條,就是違背了自然規律,違背了生物鐘,受到了自然的懲罰。
大自然是人類的母親,大森林是人類的搖籃,而人類一直在征服自然,惡化環境,母親身上傷痕累累;人類早已遠離森林,進入喧囂的鋼筋水泥城。現代社會的地球生態,人類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劇烈的變化;而人類古老的基因,人的本性卻沒有多少變化。基因學研究表明:人類和黑猩猩的基因有99.2%是相同的,但生活方式卻迥異。科技的飛速發展,生活方式的劇變和基因、本性改變的滯後,形成了強烈對比,造成了巨大的衝突。社會物質再豐富,但人們的心理不能適應,心靈依然痛苦,生活方式疾病成為當代疾病和死因的主流,也就不足為奇了。
健康是座“金字塔”
(1)四個層次。按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健康是一座有四個層次的金字塔,健康是指軀體的、心理的、社會人際適應的和精神道德上的良好和完滿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不虛弱。因此,假如一個人去醫院作體檢,一切化驗和心電圖、B超都正常,那麼他是不是就健康呢?不一定,如果他做了虧心事,他貪污了,他已經不健康了。一個人肌肉發達,比如世界拳王,他是不是就健康呢?也不一定,因為他犯罪了,進監獄了。所以健康分四個層次,一層比一層高,一層比一層重要,特別在今天競爭激烈的社會裡,心靈健康尤其重要。
(2)四大因素。健康的組成元素是什麼?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影響健康的四大基本因素是:父母遺傳占15%;環境因素占17%,其中社會環境占10%,自然環境占7%;醫療條件占8%;個人生活方式占60%。其中父母遺傳及環境因素屬個人不可控因素,而醫療及個人生活方式屬可控因素共占68%。在這68%中,個人生活方式占60%,相當於可控因素的88%,也就是說:治病靠西醫,養生找中醫,若想壽而康,九成靠自己。自己才是自己健康的主人。2400年前,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就指出:“病人的本能就是病人的醫生,而醫生是幫助本能的。”
人人都希望能自然凋亡,不希望病理死亡,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不怕掙得少,就怕走得早。”怎麼辦呢?美國社會福利局報告:單靠醫療技術,花費成百上千億美元可以減少10%的過早死亡;而養生預防,不用花多少錢,可以減少70%的過早死亡。更重要的是,養生預防不只是為了省錢,養生使你健康,不得病,結果自己少受罪,兒女少受累,節省醫藥費,還造福全社會,何樂而不為呢?
(3)四大基石。健康的金鑰匙是什麼呢?這就是1992年維多利亞宣言提出的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這四大基石可使高血壓減少55%,腦卒中減少75%,糖尿病減少50%,腫瘤減少33%,平均壽命延長10年,而且生活質量大大提高。上面已提到,如果健康算100分的話,健康生活方式就占了60分,其中合理膳食占13分,心理平衡占30分,其餘占17分。應當指出,這裡每一分都非同小可,因為醫療技術只占8分,但2001年,我國醫療衛生資源消耗就達6100億元人民幣,今年將超過7000億元,因此合理膳食、心理平衡所起的作用是金錢難以估量的,是無論如何宣傳也不會過分的。正如我國傳統醫學所強調的,“藥療不如食療,食療不如神療”。
(4)四種人。健康是座金字塔,塔下有四種人。
第一種是聰明人,他們主動健康,投資健康,結果是使健康增值,走向120歲。
第二種是明白人,他們關注健康,儲蓄健康,結果是使健康保值,做到平安90歲。
第三種是普通人,他們漠視健康,隨心所欲,結果是使健康貶值,只能帶病70歲。
第四種人是糊塗人,他們常是中年精英,白領金領,他們透支健康,提前死亡,生命濃縮,往往是50、60歲而已。他們常想,40歲以前,用命換錢,40歲以後用錢買命,卻忘了,生命是條單行線,沒有來回票,恰如一江春水向東流,奔流到海不復回。而金錢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失去了健康失去了1,後面的零還有什麼意義呢?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人性的一個弱點是短視,鼠目寸光,只顧眼前功利。近期的利益被放大,根本的利益被忽視,急功近利,急於求成,結果總是適得其反。研究表明:一元的預防投入可節省醫療費8.59元。臨床測驗表明又可相應節約100元的重症搶救費。美國新近報告:中年注意養生,各項心血管危險因素少的人,進入老年期後,醫療費用可減少1/2至2/3。真正體現了“一兩預防勝過一磅治療”的哲理。
所以,我認為應當大力提倡“多做保健、少去‘兩院’”,首先是多做心靈保健,有高尚情操,不要道德敗壞,突破道德底線,進入法院被判刑;其次是多做身體保健,促進健康,不要一身是病,最後進了醫院躺在病床上熬日子。早期保健,可謂防微杜漸,事半功倍,“四兩撥千斤”,對個人和社會都有根本性意義。
健康一百歲 關鍵頭六十
健康新觀念是:健康快樂一百歲,天天都有好心情。六十以前沒有病,八十以前不衰老。輕輕鬆鬆一百歲,高高興興一輩子。
什麼是好心情呢?好心情就是好心加好情。好心是愛心、善心、真心。臨床研究表明:愛心使人健康,善心使人美麗,真心使人快樂。好情是友情、親情、愛情。友情使人寬容,親情使人溫馨,愛情使人幸福。有了好心加好情,就是好心情。心好,抵抗力就強,身體就好,所以“心好身方好”;情長,心情平和友善,各種病都少,壽命就長,所以“情長壽亦長”。
一個人,要想健康100歲,關鍵就一條,就是六十以前沒有病,當然感冒,小傷病不算。過去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慢性病患病率隨年齡增高而明顯增高,但2004年10月12日公布的“中國居民營養和健康就醫調查”表明,60歲以前和以後慢性病患病率的變化不是很大。而新近的一項研究則指出:60歲以後,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心絞痛不但不上升,反呈下降趨勢,60歲以前,則隨年齡增長而明顯上升,並有低齡化趨勢。這表明,60歲是一個真正的關口,這以前,慢性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一過60歲,立即平穩或呈下降趨勢,因此,只要60歲以前沒有病,60歲歲離退休後,好好注意養生,就基本上可以做到80歲以前不衰老。而80歲不衰老的人,此後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讓生物鐘按自然節律走,就能輕輕鬆鬆一百歲,而不是病病怏怏,靠着打點滴、輸氧氣、臥床不起維持到一百歲,這樣自然就高高興興一輩子了。因此“健康快樂一百歲”這一共六行四十二個字的新時代健康新觀念,核心就是一句話:六十以前沒有病。做到這一點,就一通百通。
六十沒有病 把住二十年
怎樣做到“六十以前沒有病”呢?關鍵在哪裡呢?
關鍵就是二十年,男性30歲-50歲,女性40歲-60歲。
流行病學的研究表明,慢性病的發病是有其規律的,相關因素有幾十種之多,但簡單說來最具意義的是年齡與性別。總的說來慢性病患病率是與年俱增,隨年齡增長而增高,但增高的幅度不同。大學畢業25歲前後,青年人豆蔻年華、意氣風發、胸懷壯志,這時慢性病患病率很低,個體之間的差異也很小。但再過25年,到50歲,一看就完全不同了,有的青雲直上,有的事業有成,有的平常百姓,有的進了“兩院”,有的甚至已作古。什麼原因呢?其中關鍵是40歲。
據對5萬多人的調查顯示:40歲時人群慢性病患病率為9.9%,而45歲時,患病率為20.9%,短短5年時間,所增的患病率超過前40年的總和,速度之快,讓人吃驚。這其中男女有別,以心血管病為例,人群屍體解剖顯示,男性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增長最快是30歲-50歲,女性是40歲-60歲,這20年結束時,幾乎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已有不同程度的動脈弱樣硬化斑塊,當然這是病理解剖所見,並不是臨床上的冠心病。這20年既是慢性病的快速增長期、健康的脆弱期、生命的易損期,而同時又是人生家庭事業、工作學習的黃金時期、是豐收期,如何把握好兩者的微妙平衡,成為每個人的一場人生考試。
因此,健康100歲,關鍵在六十以前沒有病。要做到這一點,又要重點把住其中的二十年。
男人四十 十面埋伏
男性30歲-50歲是一生中慢性病增長最快的時期,其中40歲是關口。40歲前後,男人要面臨生存壓力、生活壓力、工作壓力、學習壓力。在人際關繫上,有上級、下級、左右這三方面的壓力。在家庭中,還有老、小、夫妻三種不同關係要處理。這些加起來,總共正好是十面埋伏。男人真不容易。
難怪我們社會陰盛陽衰,也難怪男人死得越來越快。剛解放時,男性比女性壽命長3歲;至60年代,基本相近;70年代,反過來了,女性比男性約長1歲;80年代,長2歲;90年代,女性比男性長4歲了。照這趨勢發展下去,21世紀,男性要變成珍稀動物了。
與女性相比,男性相對壽命越來越短,這還有性格上的原因。心理學家指出:男人有淚不輕彈,男人有話不愛說,男人有病不去看,男人有家不愛回,這些也是造成男人心理壓力不易疏解宣泄,日積月累,以致形成身心障礙的原因。
那麼怎麼辦呢?誰能救救男人呢?
男人四十,十面埋伏;誰來領路?女人和書。
這話是孫中山先生說的。上個世紀20年代,孫中山先生在日本,有位日本朋友問他,你是一個偉人,我想請問一下,你平常最喜歡的是什麼?孫中山說:我最喜歡是兩樣,第一是書,第二是女人。
為什麼這樣講呢?書是什麼呢?書是知識的源泉,精神的食糧,書是人生旅途的指南,人類進步的階梯。如果一個人能好好讀書,書能成為你的良師益友。具體來講,書能使人明白世界,明白人生,有了正確的世界觀和科學的辯證法後,你就有了正確的思路,有了思路就有出路,有了出路就有前途,一本書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有本醫學書裡講到這樣一個實驗:一條狗被牽着,它平靜生活,一切挺好。當它看見一塊牛肉,想去吃,可是身子被牽着,往前走不了,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肉卻吃不上,狗又急又氣,暴跳如雷,心跳快,血壓高。其實,生氣對它的傷害還是有限的,最後是嫉妒,這時候,牽來另一條狗,讓它輕輕鬆鬆,有滋有味地把牛肉吃了。沒吃上肉的那條狗更生氣了,“我這麼費勁,還吃不上,你倒好,晚來的倒先吃上了”,這一來,生氣加嫉妒使狗的血壓更高,心跳更快,渾身哆嗦,而且心電圖上出現頻發室性早搏,室性心動過速,幾乎喪了命。所以英國諺語說:“No Hurry ,No worry,No Hypertension”,即“沒有着急,沒有煩惱,就沒有高血壓”。 許多好書還告訴我們,人生本來就有酸甜苦辣,沒有人一切萬事如意,只要有好心態,不要嫉妒,不要有報復心,工作就能成為享受,苦難都能變成快樂。契訶夫說得好:“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裡燒起來,那你應當高興,而且感謝上帝:多虧你的衣袋不是火藥庫。要是你的手指被扎了一根刺,那你應當高興,多虧這根刺不是扎到眼睛裡。要是有窮親戚來找你,那你應當高興,幸虧來的不是警察。要是你有一顆牙痛,那你應該高興,幸虧不是滿口牙痛。朋友,照我的勸告去想吧,你的生活就會歡樂無窮了。”因此,凡事要對比,不要攀比。對比是理性的,取長補短,見賢思齊,使人進步;攀比是盲目的,激起怨氣怒氣,非但無益,而且首先傷害的是自己。凡屬於你的,不要着急,慢半拍,早晚都是你的;凡不屬於你的,一定不要去爭,就算爭來了,也還會失去。常懷慈愛心、感恩心,有這樣的心態,成功一定會屬於你。因此,一本好書,就像一把好的鑰匙,啟開生命之鎖,讓你走向光明。
還有就是女人。漢字結構很巧妙,“女”加“子”等於“好”,即一男一女在一起,不但心情好,感情好,連事情都好辦。常言說:男女搭配,幹活不累。豈止是不累,還能提高效率和質量呢,因為男女間有一種天然的互相展示和表現的欲望。一位海外學人講了個故事:一次在哈佛大學講課,有一堂課效果特別好,學生們氣氛熱烈,提問活躍,一反平時鬱悶狀態,什麼原因呢?後經人提示方知,原來那天有十幾位中學生被允許旁聽,大學生見到年輕異性在座,體內荷爾蒙指數上升,精神為之一振,紛紛發言提問以展示自己的才華。
有了女人,有了家,一個和諧溫馨的家,男人得病的幾率就會大幅減少。泰國有一位公主,是研究婦女問題的專家,她有一句話講得很精闢:“男人要想得到幸福,不用什麼,只要有一位愛他的妻子就夠了。愛的女人過多,得不到真正幸福,過少也一樣。”一個好的女人,是上天給予男人的最大恩賜和最好禮物,回到家就好像回到了綠洲,而不是回到沙漠,看到妻子盈盈的笑臉就像回到了心靈的港灣、人生的驛站。所以說,好妻子就是丈夫的天然美容霜和最佳保健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