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杂记(之七):步步为营,重塑人生
李钧玉(Robort Lee)
于美国 2003.3.24
前文提到,我1955年夏西贡大学毕业,当即得国府驻西贡总领馆的协助,乘坐货轮回到台湾。货船上通常有几个双层床位的狭窄船舱,平时闲置,忙时供临时船工住用。闲置时,船长可以卖票,权充客间。因票价低廉,贫穷学生趋之若鹜。在西贡和几位同学一起上船,经南中国海时,但见海阔天空,海鸥处处,心身为之一振。船行甚慢,费时一周,始在台湾高雄港靠岸。有一先行撤到台湾的远亲,前来相迎。因二战遭美军 B-29狂炸,从码头远眺还可见到工厂区的断垣 残壁,尚未重建。在高雄稍事休息后,即乘火车北上。慢车沿途每站必停,历经十余小时,始抵台北,暂在远亲家寄身。当时台湾穷困,仅靠大米,白糖,香蕉,凤梨外销,赚取外汇。当地民众出门多木屐一双,走在路上,“嗒嗒”作响,别有一番风情。
以后了解到:台湾于1950年起进行的和平土改,已于1954年完成,这是用出售四大国营企业股票,来和地主们交换土地的方式为之。按:据报载当时台湾的国营事业占总量的75%,50年代中开始国企私有化。老蒋除军事,情治外,其它不管,任凭专家学者处理。以国营企业私有化来进行土改,是台湾的大胆尝试,却相当成功。从而逐渐摆脱了以农为主的经济模式。但大陆当时则反其道而行之,把土改及私营归公营(无偿)的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热火朝天”。为尔后30年的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种下了伏笔。
在亲戚家作客,总感寄人篱下,诸多不便,何况当时都穷。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到处寄发履历表求职。皇天不负有心人,十天之后,接到新闻局约谈通知,欣喜若狂,如获录用,当可初步脱离苦难。我按时赴约,获新闻局国际处处长亲自约谈。处长似尚满意,曰:听候通知。约一周后收到一纸,大意是:我的条件尚可,可以试用,期满再除正,因未参加全国公务员考试,故不具公务员资格,但待遇比照新进人员办理,等等。
我想尽快脱离寄人篱下生活,就先骑驴找马,前往报到。这个国际处负责国际宣传并接待来访之外国记者。工作上并无案牍劳形之弊,却有陪伴外宾到处吃喝之利。如仅是图个吃喝,这差事倒也不坏。在此工作,衣食住行不愁,但想到前途受限,心中自有一番怨气。
我前在西贡读大学时,用的是法文原本,回台湾后,有些和中文著作不能完全接轨,乃决定再读,以期贯通。当时在各类书籍中,以台大政治系主任彭明敏教授之国际公法,比较政府及有关国际关系等巨著,洛阳纸贵,最据权威。吾等拜读其著作,获益匪浅。
新闻局乃一部级单位,待遇和其他部会相同,为一般人所向往,但因升迁及出国机会有限,因此把它当作过渡则可,我个人志不在此。当时外交官考试共十一科,如有数科拿到高分,录取不难。尔后考试,我能一标中的,与拜读彭教授之著作不无关系。现在事隔数十年,思想起来,仍感受惠良多。
此前,经过苦读,加上1964结婚之后我妻之鼓励,即常从报纸广告,寻求机会。终于前后连中三元,曰外交官特考(即高等考试),曰联合国金属发展中心,及台湾之CAT民航公司(Civil Air Transport,为陈纳德将军所创建,中华 航空公司之前身),这三个单位几乎同时录取,真是鱼与熊掌,难以取舍。岳父认为大锅饭是铁饭碗较为安定,故即赴外交部报到,被分配礼宾司工作。该司分交际科,典礼科,护照科及特权科。我先在典礼科任职(此科仅科长与我二人),举凡外国国庆,元首,总理等要人之生日,儿女之婚嫁,以及天灾等大事,均由我以英,法文起稿后,呈司长核批,而以总统(蒋介石)之名发出,并发布新闻供各报刊登。一年后再调交际科(此科连科长仅五人)。本科之职务主要为接待外国元首或要人来访;凡机旁军礼,住宿,拜会,参观等节目之安排协调,日程说明书之编排,校对,印制;以及总统,行政院长,外交部长等宴客席位排列及酒菜之筹备,均为本科之业务。人少事多,有时忙得人仰马翻,辛苦倍至。
在台湾,一如国府大陆时期,吃公家一碗饭均需考试及格。程序上是:各部会如遇缺员待补,均透过考试院公开登报,说明考试类别,资格,年龄限制及报名截至日期等,而考试亦由该院主办。录取后再去有关之部会机关报到。另外还有全国性之高考,普考,则不在本文讨论之列,台湾考试之多,之繁,人尽皆知。
正是:
辛辛学子读书难
毕业得过考试关
初入社会如历险
考得人仰马又翻!
不过当上公务员后,虽工资平平,但一般生活可以得到保障:如住房,食物均免费供应。还记得大口每月白米36斤,小口(自新生婴儿起至18岁)18斤,每人食油一斤,食盐若干,煤气一筒,均由承包商派卡车按月送达各户,如食米有剩,则向承包商折换现金。
另外,蒋介石每年必在阳明山中山楼举办大型酒会两次,招待驻台使节团及美军顾问团。中山楼为一可容纳千人以上之大型会议厅,宫殿式建筑,气宇非凡。酒会前我们工作人员在大厅内做最后检查,以确定座次排列适当,合乎礼仪后,即伫立于一旁,一时大厅鸦雀无声,静待元首出现。在礼宾司长以中英文高唱“The President”,“总统到”后,但见 宋美龄手挽蒋介石手臂,两人颦颦含笑点头。经过工作人员面前也一面点头,一面说“好,好”。根据多次经验,在各种场合,“好,好”是老蒋的“制式”招呼,我因工作关系见过多次。
我在典礼科,整理档案时,竟发现满清光绪年间,各国驻京大使所呈之各国国书多件,视为至宝。经按先后年代汇编,亲送印刷厂精装成册并烫金字,以利保存,甚被长官欣赏。稍后各司,处,室均派员前来礼宾司观摩档案,纷纷模仿。这也算是为我们的后代,在时间长河中,保留了一些珍贵的历史记录。
这中间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也或值得一提。就是在那个时代,每年蒋介石都校阅三军,一睹军容,总统府正面的阅兵台一字排开,政府高官,使节团,美军顾问团,社会知名人士及新闻界等均受邀请坐在阅兵台两旁之贵宾席观礼,而观礼票则由礼宾司发放。我官小职微,但参与其事。女友(现是我妻)问到能否送票数张,以便她与几位女同学上台观礼,以开眼界。当时我年轻气盛,在女友面前,岂能示弱,当即照办。要知那老蒋所到之处,宪警极为重视安全问题,我竟敢假公济私,让不相干的人混上阅兵台,观看老蒋主持的阅兵仪式,回想起来,实在胆大包天。
阅兵大典百官齐
硬把女友台上挤
官不在大只怕管
鸡蛋敢把石头欺
外交部官员虽地位清高,但工资和其他部会一样,相当微薄。即连处长与工友之差别,也不太悬殊。这是当时的平均主义使然,无可奈何。因之部内同仁均能以外放改拿美金为奋斗目标,从而改善生活,跳出贫困。但论资排辈已形成制度,无人能予改变。
原来外交部人事处两面墙壁,挂满了经由外交特考进部或外馆调回人员的木制名牌。牌子分黄,绿,红三色。新进或新近调回者为黄色,一年以上换绿色,两年以上变为红色时,可随时接到派令外放。凡接到外派人事命令者如中大奖,好像美钞立刻滚滚而来,十分欣狂。再后就是去会计处出纳科领制装费。我共订制西服两套,晚礼服一套,妻子则中式旗袍数件,总共才花掉制装费的四分之一。如此万事皆备,只待公家代购机票,即可启程。以上所述之作业过程原非列为机密,现已时过境迁,更无机密可言,故敢记之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