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户人家是和我们家相隔两户人家的前邻,我叫女主人大姨,她和母亲是一个村的娘家,并且娘家还是近邻。这个大姨和姨父生了两男三女五个孩子,在我小的时候妈妈一个人带着我,诺大的院子非常寂寞,母亲怕万一夜里发生什么不测和意外没有人帮忙,所以常年有年轻的女孩子陪伴我们母子,前邻的二女儿和三女儿是来陪我们母子最多的人。实际上,这个三女儿比我还小一岁,那时,吃过晚饭后,母亲在灯下做针线,我们两个就在一起读书,我时常要帮助她解答疑难问题,学习累了我们就一起玩游戏。在学校我们也经常一起参加文艺演出,有时更是参加同一个节目,所以我们很能玩得到一起。睡觉时,母亲睡在我们中间,所以我们从小情同手足,亲如兄妹。的确,我一直将她看作妹妹,有时候还一起去姥姥家,在我长大后,她才回到自己家,这个妹妹长得非常漂亮,大大的眼睛,鹅蛋形脸庞,能歌善舞,只是书读得没我好。在我到了青春期时,曾经有那么一两次想入非非,觉得长大后娶这个妹妹样的女人做老婆,应该是很美好的事情。不过长大后,我们各奔东西,非分之想早已飞到了九霄云外。 那时节,母亲经常去外公家照顾生病的大外公和外婆,由于上学读书,我不能跟着母亲同往,一日三餐就跟着这个大姨一家一起吃,粗茶淡饭也吃得有滋有味,无形中我和他们一家处得非常亲密。大姨的大儿子比我大两三岁,手和脚自生下来就有一点残疾,但他体育很好,尤其酷爱打篮球,一直是学校篮球队的队员,可书却读得不怎么好,本来他高我两个年级,最后和我成了同班同学。不过学习上的差距并没有阻碍我们的交往,我们成了较好的朋友,在中学时他给了我很多的保护。上高中时,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他对我说:他就是不明白为什么我能如此的会读书,每次考试都能名列前茅。其实我也不明白,为什么很简单的问题到他那里就是不开窍。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人各有所长吧。 这第三户人家说来是我的义父家,干娘和母亲也是同一个村的娘家,和干爹生了三男三女六个孩子。由于我父母亲只生了我一个孩子,农村有个习俗,独生子要认一家儿子多的夫妇为干爹干娘,以便让独生子得到更好的成长,因此依据三个干哥哥的排名,给我按干爹的姓氏取了一个名字--赵学丰,企盼将来学业有成之意。母亲和干娘非常合得来,和干爹的关系也是很好,于是促成了这个缘分,认作干亲只是名义而已,其实是使两家人关系更密切一些。每年我过生日的时候,都要到干爹干娘家过一天,吃长寿面并挂上锁子,以示锁住人生之路,一路平安顺利。干爹在村子当了好多年的党支部书记,文化大革命中饱受了不白之冤,忍无可忍,一气之下带领全家人投奔到东北吉林的弟弟家安家落户,只留下已经娶妻的大哥一家人在这个村子居住。 大哥和大嫂非常的本分能干,干爹干娘走后,每年到我的生日时,都要把我叫到他们的家中,给我做一顿长寿面吃,那时生活还不是很好,但他们遵照干爹干娘的话每年如此。有时让我感到他们比我的堂哥堂姐还要好,平时我和母亲与他们往来密切,住得不远,也同属一个生产队,大哥经常帮我们母子干一些体力活。干爹干娘离开家时,大哥还很年轻,在生产队里担任会计,生活中及队里的工作中遇到问题经常找母亲商量,母亲的生活经历给了大哥很多的帮助。干娘一家离开后,只在几年后回来过一次,那时我还在读书,还不懂得分离意味着什么。许多年后我下海经商,经常去东北出差,有一年几乎每个月都要去一次长春,也曾经写信与他们联系,小妹回信告诉了我他们在长春郊区的地址。一次在长春办完事情,有一个下午的自由时间,于是我赶忙给每个人买了礼物,准备坐出租车去看望他们,因为乘巴士已来不及了,次日早晨我就要飞回北京。不料老板的一个电话打过来,让我利用这个下午去约见一个新的客户,有可能日后会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我不得不立即照办,见过这个客户已到晚上,人家盛情款待晚宴,边吃边聊直至深夜,不得不带着遗憾于次日飞回了北京,下海经商后手头宽裕了一些,本想见见干娘,聊聊家常叙叙旧,并孝敬孝敬她老人家,最终还是未能实现,再后来我的地盘转战到了内蒙古和广州,就再也没有了见面的机会,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