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飲品,無論是西方人還是東方人,都對茶有着一種難以說清的情感。說到茶葉,我現在從心底里認為,它真是地球上最好的飲料之一,尤其是不同種類的茶葉所具有的各自特有的茶香,以及對人體頗為有益的微量元素,並且具有生津化食、提神解渴的作用,深深吸引着我。茶也是保健養生的最佳飲品之一,有助消化、減肥、預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炎熱難耐的夏季,一壺清澈的綠茶,淡淡的清香撲鼻而來,會立時讓人覺得清爽。嚴寒難當的冬季,或吃了太多油膩的食物,一壺明亮的紅茶,再加上一片鮮香的檸檬,品起來暖意濃濃,香飄四溢。我的品茶情緣,也是這十多年的宅男生活,慢慢滋生出來的一種小小情趣。 其實,品茗喝茶,在中國有着很好的文化內涵和悠久的歷史。茶香馥郁,清純無雜,具幽蘭之勝,銳則濃長,清則幽遠,令舌尖留甘,齒頰留芳,沁人心脾。茶湯色純,清澈艷亮,茶味清純順口,回甘清甜,持久不消,回味無窮。香而不清的茶,只算為凡品。鮮醇可口,滋味醇厚,會有回甘,香而不甘的茶,是苦茗而已。 喝茶:將茶當作一種飲料,解渴化食。 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講究水質、茶具的搭配,喝的時候需要細細去品味她的特色。 茶藝:講究環境、氣氛、音樂、沖泡技巧及人際關係等的融合協調。 茶葉分為綠茶、黃茶、白茶、青茶、紅茶和黑茶。綠茶是直接炒制殺青而成,不需要發酵,黃茶,白茶,青茶則需要不同的發酵比例而區分開來,而紅茶和黑茶則需要百分之百的發酵。在古代,文人雅士常常攜帶各自的茶和水,通過比茶麵湯花和品嘗鑑賞茶湯來確定茶葉的優劣,這種品茶的形式叫鬥茶,也稱茗戰。興於唐代末,盛於宋代,最先流行於福建建州一帶,“鬥茶”是古代品茶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鬥茶”採用‘四種十服’方法,參賽者每人飲十服四種抹茶,然後說出茶的「本非」和「水品」,按得分多少決定勝負。茶的「本非」意即是本地茶葉,還是非本地茶葉,「水品」是指沖泡茶所用水的水質優掠,亦即水的出處。 茶葉和佛教是密不可分的,佛教對於茶葉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古書記載唐宋的古寺都設有“茶堂”、“茶寮”,僧人們在這裡討論佛理禪道,切磋經論,招待施主賓客,啜飲香茗。因此,古時候飲茶在大小寺廟中相當風行,僧人們對茶葉的採制和不斷的研究,在中國古代,出現了歷代名山大川的寺廟出產名茶的景況。例如碧螺春,產自江蘇洞庭山的碧螺峰, 原名“水月茶”,最早是由洞庭山水月院的山僧製得的,清香宜人。而武夷岩茶,為武夷寺的禪僧製作而得,為最好要屬烏龍茶,其中尤以大紅袍為最佳。西湖龍井茶,出產於杭州西湖湖畔的錢塘天竺、靈隱二寺,是綠茶中的佼佼者。君山銀針茶,則產於湖南岳陽君山的白鶴寺,白毛茸然,黃山毛峰又是毛峰茶中的佳品。據考證和統計,在中國出產茶葉的寺廟達幾十個廟宇之多,可見,這些寺廟對茶葉的推廣和開發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