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无论是西方人还是东方人,都对茶有着一种难以说清的情感。说到茶叶,我现在从心底里认为,它真是地球上最好的饮料之一,尤其是不同种类的茶叶所具有的各自特有的茶香,以及对人体颇为有益的微量元素,并且具有生津化食、提神解渴的作用,深深吸引着我。茶也是保健养生的最佳饮品之一,有助消化、减肥、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炎热难耐的夏季,一壶清澈的绿茶,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会立时让人觉得清爽。严寒难当的冬季,或吃了太多油腻的食物,一壶明亮的红茶,再加上一片鲜香的柠檬,品起来暖意浓浓,香飘四溢。我的品茶情缘,也是这十多年的宅男生活,慢慢滋生出来的一种小小情趣。 其实,品茗喝茶,在中国有着很好的文化内涵和悠久的历史。茶香馥郁,清纯无杂,具幽兰之胜,锐则浓长,清则幽远,令舌尖留甘,齿颊留芳,沁人心脾。茶汤色纯,清澈艳亮,茶味清纯顺口,回甘清甜,持久不消,回味无穷。香而不清的茶,只算为凡品。鲜醇可口,滋味醇厚,会有回甘,香而不甘的茶,是苦茗而已。 喝茶:将茶当作一种饮料,解渴化食。 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的搭配,喝的时候需要细细去品味她的特色。 茶艺: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的融合协调。 茶叶分为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和黑茶。绿茶是直接炒制杀青而成,不需要发酵,黄茶,白茶,青茶则需要不同的发酵比例而区分开来,而红茶和黑茶则需要百分之百的发酵。在古代,文人雅士常常携带各自的茶和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来确定茶叶的优劣,这种品茶的形式叫斗茶,也称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斗茶”采用‘四种十服’方法,参赛者每人饮十服四种抹茶,然后说出茶的「本非」和「水品」,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茶的「本非」意即是本地茶叶,还是非本地茶叶,「水品」是指冲泡茶所用水的水质优掠,亦即水的出处。 茶叶和佛教是密不可分的,佛教对于茶叶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古书记载唐宋的古寺都设有“茶堂”、“茶寮”,僧人们在这里讨论佛理禅道,切磋经论,招待施主宾客,啜饮香茗。因此,古时候饮茶在大小寺庙中相当风行,僧人们对茶叶的采制和不断的研究,在中国古代,出现了历代名山大川的寺庙出产名茶的景况。例如碧螺春,产自江苏洞庭山的碧螺峰, 原名“水月茶”,最早是由洞庭山水月院的山僧制得的,清香宜人。而武夷岩茶,为武夷寺的禅僧制作而得,为最好要属乌龙茶,其中尤以大红袍为最佳。西湖龙井茶,出产于杭州西湖湖畔的钱塘天竺、灵隐二寺,是绿茶中的佼佼者。君山银针茶,则产于湖南岳阳君山的白鹤寺,白毛茸然,黄山毛峰又是毛峰茶中的佳品。据考证和统计,在中国出产茶叶的寺庙达几十个庙宇之多,可见,这些寺庙对茶叶的推广和开发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