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微信圈的“旗袍俱乐部”里读到了一些不错的文章,文章很抒情唯美,对旗袍的全释非常贴近本人的一些看法和观点,于是稍加改动后,上载到这里,也算是我对旗袍喜爱的一种情怀吧!
旗袍有着一种厚重的,老于世故的美,细瘦浑圆的衣型下,最适合包裹一颗受着欲念和矜持双重煎熬的心。所以,许许多多人认为,旗袍不适合用鲜艳的颜色,最经典的旗袍颜色是带有一点悲剧感的,譬如阴蓝、深紫、玫瑰红、鹅绒黑。 旗袍是一种最具独断性的服饰,它不可能像外国人的牛仔裤、晚礼服那样全世界的女人都穿,旗袍穿在一个外国女人身上是难以想见的,它是东方女人的特权。实际上,东方女人穿旗袍的独特魅力不是来自于自身的优越,反而是来自于自身的缺憾。东方女人腰长,臀位较低。套用张爱玲的话说就是坐着也像是站着。旗袍突出的是人体的中段腰和臀部的曲线,所以腰长穿旗袍反而更别有韵致。 只要一穿旗袍,什么是东方,什么是女人,大概一眼就能看见要害。 张曼玉是人们所见过最能演绎旗袍风情的电影女星。她一向以演技见长,她谈不上漂亮,但身材很好,气质极佳,非常有东方女人的韵味。在电影《花样年华》中的几袭旗袍,让她演绎得柔肠百结,幽幽暗暗的灯光中,举手投足更显见一种成熟女子的风韵。再者就是中年早逝的梅艳芳在《胭脂扣》中的扮相。说句实在话,梅艳芳的身材大大不如张曼玉,稍嫌瘦削, 但就是那一款深色碎花旗袍加诸于她的身上,将那痴情女鬼的幽怨展现得淋漓尽致。还有那位不屈凌辱而死的阮玲玉, 那种华贵却不显俗气的大印花旗袍, 使她对尘世似嗔似怨的眷恋, 那巨幅照片中的神情总是让人难以忘怀。 凤冠霞帔, 母仪天下,如果说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传统把妇女的最高期望值定到这里的话,那么最能说明一切奥妙的关键字眼就是“表现”。把美好的体貌表现出来的唯一媒介是漂亮不失大方,简单不失合体的服装。“霓裳羽衣”也好,“凤冠霞帔”也罢,除了对那种繁华尊贵的追求之外,无论如何也剪不掉那段渴望美丽、渴望风采的浪漫。旗袍的出现或许就是因为如此吧,服装不能脱离人体而孤立地存在,旗袍也一样。女性的头、颈、肩、臂、胸、腰、臀、 腿以及手足,构成众多曲线巧妙结合的完美整体。旗袍的审美,似乎可以从这里谈起。虽然亲眼见到过不少穿旗袍的女人,但总感觉得她们难以穿出脑海中的那种优雅贤淑、美轮美奂的印象------一如婉约的宋词,带着浓浓的典雅,凄迷抑或留连。我想,或许时代并不能拒绝女人因为怀旧(更多的是流行)而身穿旗袍,但是时代却似乎拒绝了旗袍的绰约优雅。 女人的美是具有很多形式的,而大概只有穿旗袍的女性才能让人产生如此之多的文化情结:精致迷人的古典诗词,朦胧烟雨中的娉婷徐行,淡淡油纸伞下的古朴素雅,当然,还有30年代上海滩的香烟广告和高跟鞋……。都说女人是水做的,而穿旗袍的女人则是纯净水做的,没有丝毫的杂质,很软,旗袍的装点让她们的软更加显得洁净无瑕,因此上,她们完全透明了。一个眼神,一挑柳眉,一个不经意的举手与投足,一个下意识的轻弹兰花指,都能泄露她们心中渴望激情的秘密,于是她们让也渴望激情的男人们醉了,这样的纯净水在男人的眼里成了珍藏多年的甘醇佳酿,男人们都情愿长醉在这样的水里不复醒。但旗袍并不是谁都能穿的,它似是一种很固执的东西,唯有东方女性甚至只能是积淀了太多华夏五千年厚重历史的中国女人,才能把它穿出万种风情,令人叹为观止的经典境界来。 旗袍对欧美女性的诱惑就是这种令人叹为观止的经典境界, 她们是世界服饰潮流的带动者,只是当她们发现古老东方的旗袍竟能穿出这种难以抗拒的境界来时,她们便不顾一切地爱上了,并把它引领成新一轮的世界服饰潮流。 时常听到有人说,这个时代的女人是善变的,因为这个时代缺乏经典。 然而,旗袍无疑是经典的,经典的东西能成为时尚,那是旗袍拥有的不可抗拒的魅力,但更重要的,是旗袍让这个时代的女人身上多出了经典的品味。她们不是善变,她们只是一直在追求一种能称为经典的东西,所以,当旗袍不可抗拒地变成这个时代的时尚时,她们不可抗拒地爱上旗袍,她们从旗袍的不可抗拒魅力中体味到让她们深深感动的经典永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