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工作一直很忙,没有时间写。所以最近的每篇文字都是即兴之作,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几分钟,最多半小时之内匆匆忙忙写出来,贴出来。然后抽空再零零星星的修改的。今天星期五,明天休息,谈谈国内的出口企业吧。
随着发达国家市场的萎缩,甚至崩溃,以及人民币汇率的升高,那些以出口为主的制造业将首当其冲的面临困境,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订单减少,汇率成本增加。据报道,中国出口增长在2010年达到31%的强劲态势。受制于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货币升值。中国政府预测2011年中国出口增长率为10%,穆迪预测中国出口增长将为18%。可见,今年不少出口企业将面临困境,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我比较相信中国政府的预测。一般如果中国政府做出比较悲观的预测比较令我相信。
中国政府对外购买大量的外国政府国债,比如希腊,欧洲等,试图挽救这些国家几乎崩溃的经济。我想中国要想成为世界经济的大救星,恐怕不太现实,只是梦想。中国政府应该花更大的精力和金钱帮助自己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因为他们正在面临难关,甚至面临倒闭的危险。
首先汇率的频繁升值,出口企业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成本风险。所以,在一些广交会上出现有长期订单有些企业都不敢接,有的只接一个月内的订单,因为他怕汇率有风险,他不知道下一个月会变成什么样。
其次,从去年中以来,中国开始出现较高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除了对日用品的消费者产生很大的影响外,对需要原材料的出口企业来说,也是很大的问题,原材料价格上涨了,成本增加了。中国的中小型出口企业一般的利润率是很低的,有的只有2% 到5%。这个原材料的增长,对出口企业简直是雪上加霜。
第三,用工荒。在一般的资本主义国家,高通胀通常会导致高失业率,而现在的中国,特别是沿海地区却出现了用工荒。
这是因为,2010年中,中国通货膨胀开始抬头的时候,官方媒体,像新华社等,已在显著位置发出要工资和通货膨胀赛跑的口号。所以,中国大中城市里,提高工资蔚然成风。我知道,我的外甥女,刚刚毕业不到两年,去年一年薪水就翻番。据她说,加工资在她所在的企业和那个工业园是很普遍的,幅度都不小。其实加薪水不是从去年才开始的,几年前国内公务员加薪,每年加薪,速度已经非常快了。加薪与通货膨胀形成了恶性循环,那些没有薪水的只享受通货膨胀的当然更加的苦不堪言了,如农民,当然这是题外话。所以用工荒,可能不仅仅是没有工人,而是付不起较高的薪水。
当然,中国所谓的人口增长的红利的终结,人口的知识结构,和人口逐渐老化,可能也是用工荒的另外一个原因。
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数都能上大学,高考上大学的比例非常之高。但是并不是每个职位都需要大学生的,有很多的职位需要技术工人,熟练工人。在这方面,连续多年的大学盲目扩招恐怕是今天用工荒的其中一个罪魁祸首。
除此之外,人们可能较少注意到高房价对中小型企业来说,也是非常负面的,因为除了住宅用商品房的价格上涨快外,商业用房的价格也在疯长。而且,随着政府出台许多政策抑制住宅用房的需求,房产和房价的增长点恐怕将向商业用房转移。商业用房的涨价,中小型企业的租金也会水涨船高。租金也是企业成本之一,不可小觑。
还有,就是最近央行连续加息,利息的增加,意味着投资的减少,这对企业融资来说也是非常负面的。不像大型企业,他们承受能力强,又有融资渠道。中小型企业就苦了,融资成本提高了,那么利润也就降低了。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有个观点,说是高房价源于制造业陷入困境,也就是说,那些原先要投入到制造业的资金,都投入到房地产来了,来炒楼炒房。其实,依我看,这个作用可能是个恶性循环。因为房价的疯长,进一步使得制造业融资困难,以及房价的上涨直接导致企业租金的上涨。
当然,制造业成本远远不止这些,还包括物流成本,主要是运输成本。这几年来,中国大陆兴建了不少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运输能力确实大大加强了,当时随之而来的运输成本却不降反升,各种收费层出不穷,尤其是公路收费让企业不堪负荷。另外石油价格上涨也加重运输成本的负荷。
在物流成本中,国际班轮组织联合垄断在中国收取运费之外的各种附加费现象也十分严重。如:码头作业费,文件费,旺季附加费,燃油附加费,汇率附加费,保安费,设备操作管理费等等,中国货主每年额外支付这些费用大约300亿元人民币,货主不堪重负,而这些物流成本最终会转嫁到出口企业上来。
所以,2011年对中国国内的制造业,特别是以出口为主的中小型企业,将是十分困难的一年。
政府能做的有很多,但是愿意做的恐怕不多,对外,只有打汇率战,对内只有打压房价。
我在我的博文《中美战争: 人民币汇率战中且战且退》贴出来后,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应该利用西方市场的萎缩的机会逐渐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也许这种论调也有道理。但是,如果我们国内的大批出口企业,这些制造业,还没有准备好转型的话,你急急忙忙的升值,急急忙忙的国际化,这不是要这些出口企业的老命吗?在人民币国际化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首先看我们自己的承受能力,不能以牺牲老百姓的利益来换取所谓的国际化。所以,在人民币升值上,政府需要慎重又慎重。在对外关系上,该合作的要合作,该对抗的也不能随便让步,比如人民币汇率就不能随便让步。
另一件事政府能做的就是打压房地产。现在国内的贫富差距非常之大,20%的人拥有80%的财富。而这80%的财富,又有很大部分被投资在房地产上。这是很奇怪的经济结构。
关于打压房地产,我曾经有一篇文章谈到过:《中国必须祭出房地产调控的杀手锏》。我主张从供求关系着手,一方面抑制需求,一方面加大供给。抑制需求与政府最近出台的限购政策相似,只是政府的限购政策有歧视的成份。但是在加大供给方面,政府却没有作为。我在文中提出的加大供给,主要是逼迫那些囤积房推出市场,也就是对已经拥有的多套住房的投机者和投资者,应该要他们限期出售。这个政府恐怕做不到。因为会触及权贵们的利益。
另外政府在有些地方施行房产税,到底这个房产税对房价的影响是正是负还有待观察。依我看效果不大,顶多有短期效果。
所以我看现在政府的打压房地产政策,还不是十分有效的。最怕的是,增加供给变成对农民土地的掠夺。事实上很多地方所谓的城市化,就已经呈现这样的情况。这是很危险的。
政府之所以搞不定房地产,归根到底还是和中国现有体制有关。不搞政治体制改革,这些房地产调控等措施都不会见效,贫富差距也只会越来越大。
一个国家就好比一个人,财富,金钱,就好比血液,人要健康,血液要均匀的流遍全身。现在的中国(指大陆),大量的财富要么在政府手中,要么集中在少数权贵手中。而中下层百姓,中小型企业呈现供血不足的现象。就好像人,所有的血集中在大脑,集中在脸部,脸上看起来红光满面,非常好看,而实际上四肢缺血,频临坏死。这样的人能算健康吗?
对中小型企业来说,出路就是转型。其实早就应该转型。依赖出口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年了,现在转型其实有点晚了。但是不转型,可能就会面临倒闭了。
怎么转?有人提出刺激内需,我们有十三亿人,内需这个市场非常庞大。可是别忘了,首先,中国的财富不在老百姓手上,而是集中在政府和少数权贵手上。如果不改变这样的财富结构,刺激内需只能是空谈。
第二,现在的通货膨胀已经叫老百姓苦不堪言了,而且,中国的现实情况,社会保险水平十分低下,老百姓的钱都用在房地产上,孩子的教育上,昂贵的医疗费用上,如果有剩余,那还要考虑养老,哪里还有多少内需供你刺激呢?
所以,国家整体经济结构不转型,中小型企业也不可能成功转型。所以国家整体经济结构的转型是时候了,也不能拖了。而国家整体经济结构的转型,又依赖于政治体制的转型。现在的权贵资本主义经济恐怕是难以持续的,对国家来说也是有害的。早转型比晚转型好。如果等到楼市塌了,股市垮了,社会动荡了,恐怕就迟了,到那个时候,转型的代价将会很高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