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出问题了,主要表现在通货膨胀。根据官方最新数据,中国CPI数据达到新高,三月份同比上涨5.0%,采用新的加权系数计算,同比涨5.4%,环比下降0.2%,超过管理预期。 另一方面,中国GDP第一季度增速是9.7%,似乎与以往的季度增速一样。但是,国家统计局上周五还首次公布了GDP相对上季度的环比增速。环比增速是经季节调整后的数据,可以根据一个复杂的经济增长公式计算出来“年率化”增速,这是美国和大部分其他主要经济体公布季度GDP数据的方式。根据这种方法,国家统计局说,一季度GDP环比增长2.1%,年率化后为8.7%,环比增速较同比增速低的多,说明中国大陆目前的增长势头比同比数据反映出来的明显要慢。 面对越发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相对放缓的经济,一些官方经济学家断定这个通货膨胀是输入型通货膨胀,也就是说是美国货币宽松政策惹的祸。 为此,中国所采取的对策基本上就是货币紧缩,这不,央行从21日再上调存款准备金0.5%,这是从2010年1月以来,第十次上调准备,同时,自从2010年10月以来,央行连续4次加息。现在银行准备金比例是20.5%,存款利率3.25%,贷款利率6.31%。 可是这样大规模的连续性的采用货币紧缩政策真的能压得住通货膨胀吗?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确认,现在的中国大陆的通货膨胀真的是象那些官方的经济学家所断定的是输入性通货膨胀吗? 毫无疑问,美国货币宽松政策确实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产生了影响,不单是中国,3月份,巴西的CPI约为6.3%,俄罗斯为9.5%,印度的数据估计在9%左右。 但我认为,把当前中国大陆的通货膨胀纯粹解释为输入性通货膨胀恐怕是不正确的,至少是不全面的。 我在两个月前有一篇文字《中国制造业的困境:高汇率,高通胀,高工资,高房价,高利率》,粗浅地分析过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困境。我想,这个通货膨胀基本上还是因为成本的上升所引起的,国内自己的因素恐怕还是占主要的。你看,高汇率,高通胀,高工资,高房价,高利率,这些都会转变成企业的高成本。 可以说,中国的制造业现在面临两面夹击的困境,一方面,国际市场上的美元贬值以及美国和欧洲经济体本身的危机,他们的购买力下降,汇率成本上升,影响了出口。 照道理,这些本来出口的商品卖不出去,应该拿来内销,但偏偏中国国内普通老百姓的购买力不够,因为中国老百姓的钱都投到房地产去了,剩余不多的钱还要用在昂贵的教育,昂贵的医疗上,还要面对眼下的一天天看涨的物价。 对于这外在的因素,最近日本发生的大地震以及核危机,恐怕会加重这种影响,会不会产生更加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还有待观察。 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如《中国制造业的困境:高汇率,高通胀,高工资,高房价,高利率》分析过的,国内经济向房地产严重倾斜,大量资金都投入到房地产上去了,造成制造业融资困难,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反而更加加重企业成本。 据说,在浙江温州等地,地下融资的利息已经高得吓人了,有的地方月利率高达6%,年利率就达到72%。 当然这些高利贷资金有一些流向了赌场,普通的制造业是无法承担这样高的成本的。 最近看新闻说,政府有意在十二五期间,让企业职工工资翻番,最低工资年增长13%,这恐怕又是一件拍脑袋的决策,这对企业成本恐怕是雪上加霜。 面对这样的困境,采取一刀切的货币紧缩政策,恐怕会让很多制造业企业关门,从而更加加重通货膨胀,形成恶性循环。而且,如果过分的采取货币紧缩政策,恐怕会大大压缩投资规模,使的整体经济放缓,甚至有人预测会有硬着落的危险。 政府打压房地产的措施基本失败,房地产价格还在上涨,虽然上涨的幅度有所减缓。但是采取这样的行政手段打压,其效果恐怕只能是短期的。而国内利率的提高,恐怕会有更多的热钱涌入,对房价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这次打压通货膨胀中,政府也同样采取了一些行政手段,找大企业谈,不让涨价。我想这恐怕只能是非常短期的。 就目前看来,中国通货膨胀主要应该是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引起的。所以,只有对症下药,尽可能的帮助企业减低成本才能有效抑制通货膨胀。 我想,除了一刀切的货币紧缩政策外,政府应该采取一些财政政策,包括减税,即调低企业税赋,甚至于对某些行业采取财政补贴,对某些原材料(包括石油,电,粮食,等),企业租金等等,实行价格补贴等手段,对职工的社保缴交率进行调整,差额由政府补贴,等等,也许对减少企业负担会有好处。 当然,关键还是要靠企业本身。我在《中国制造业的困境:高汇率,高通胀,高工资,高房价,高利率》一文说过,中国制造业的结构需要调整,要增加技术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在这方面,我想政府同样能发挥作用,包括协助,甚至于资助企业培训员工,鼓励企业创新,等等。 现在有一个现象,就是有不少企业,为了减少成本,弄虚作假,在原材料上作假,在生产环节上作假,造成产品质量下降,甚至生产有毒有害的产品。 我有一个在深圳的同学告诉我,他们那里的研发部门,就是专门造假的,因为他们有指标,每年需要减低成本20%,那怎么办呢,除了作假,没有别的办法。他说国内很多的研发部门就是干这马子事的。 最近温总理指责的缺乏道德的问题“染色馒头”就是典型一例。我想,现在国内出现的很多这一类的所谓道德问题都是被逼出来的。什么“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等事件,固然与当下道德滑坡有关,但问题的背后恐怕有经济的,生活上不得已的一些因素。 中国现在面临挑战,这些挑战绝对不比那些陷入危机的西方国家少,也不比其它新兴市场的问题少。但是,我们面对问题需要实事求是,不能只找外因,忽视内因,不能逃避问题。 面对当前的经济问题,要从各个方面想办法,靠单一的货币紧缩政策恐怕难以见效。我们应当保持货币政策的相对稳定。对外,要有抗压的能力,人民币不能升值太快。 对内,在信贷政策上要改变中小企业告贷无门的困境。可以采取适当的财政政策,真正减轻中国企业的成本上涨的压力。在经济宏观政策上,需要调整过度向房地产倾斜的经济结构。 国内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有可能引起人们的恐慌,前一段时间的洗衣粉沐浴液等事件说明了百姓对涨价的恐慌。因此,治理通货膨胀在当前是至关紧要的,把脉可不能把错,药不对症是要害死人的。 相关连接 《中国制造业的困境:高汇率,高通胀,高工资,高房价,高利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