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将访朝鲜半岛,配合他的访问,写点朝鲜的事儿。我曾经写过一篇文字,那个时候韩国人鼓吹孔子是韩国人。我写下文字《韩国人说孔子是朝鲜人,真的吗?》,澄清此事。事实上,孔子是韩国人的远房亲戚,而韩国真正的祖先叫“箕子”,我在《韩国人说孔子是朝鲜人,真的吗?》一文里有介绍。
本文说一说箕子墓。相传箕子死在朝周回去的路上,当时路过商殷之地,在当时宋国国君微子的陪同下,凭悼殷墟故陵,伤心而亡。他被安葬在现在山东省曹县,其陵墓与商朝开国君主汤成王的陵墓东西相望。
而到了北宋年间,朝鲜人在平壤为纪念他们的祖先箕子,建了箕子陵。这个箕子陵实际上是个衣冠冢。箕子陵位于平壤乙密台下。建于1102年,1122年重修。墓前有丁字阁和重修记迹碑。清日战争时此曾有激战,墓上留有弹痕。位于平壤牡丹峰,据《高丽史》记载:肃宗7年(1102)10月壬子朔,“礼部奏:我国教化礼仪,自箕子始,而不载祀典。乞求其坟茔,立祠以祭。”这段记载是说高丽礼部为祭祖箕子,在平壤牡丹峰修建纪念箕子的衣冠冢,在墓旁也建立了箕子庙(平壤市原箕林过去还有“箕子墓斋室碑”等古迹)。
从那时起,箕子陵受到历代王朝的祭扫与修缮,由于陵寝地处平壤中心的牡丹峰脚下,与乙密台、七星门、浮碧楼等名胜比邻,因而历来亦是平壤的著名景观之一,直到1959年箕子墓全部拆除。
1959年春,朝鲜政府在建设牡丹峰青年公园时,金日成主席亲自下令毁掉了箕子陵。其所持的理由是箕子入朝鲜是:“为了借口侵略古朝鲜”而“凭空捏造”出来的事件,“把朝鲜民族看成箕子的后裔是对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我们民族的侮辱。”
在朝鲜的一本宣传金日成事迹的书中对此做了这样介绍:“(主席)问有关人员将怎样处理‘箕子陵’的问题。当时,他们没能马上做出回答。他们还没认清‘箕子陵’就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事大主义思想的产物。主席环视着他们,通俗易懂地给他们讲了“箕子陵’出现的由来。据说。箕子是公元前十二世纪殷人。距他生存的年代过了一千年的公元前二世纪初,为了借口侵略古朝鲜就凭空捏造出他来朝鲜建国的谣传,尽管如此,从柳又过了一千多年的十二世纪初,封建士大夫歪曲历史说朝鲜是箕子所建立的国家,竟在牡丹峰修了箕子陵崇拜它。主席给他们讲解了这样的历史,然后说,把朝鲜民族看成箕子的后裔是对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我们民族的侮辱。又说,箕子与朝鲜人是毫无关系的,箕子陵也不是真正的箕子的坟墓,即使掘墓也不会有什么东西,趁这次机会挖掘出来看看也是好的”。挖掘平壤的箕子陵时由于遭到很多人的反对,金日成主席特地嘱咐举办了“老人宴”,把反对的老人们请来,当他们知道陵里什么也没挖出来时,“把‘箕子陵’信以为真的老人们都红着脸掉过头去”。
所以,从那时起,朝鲜人不再把箕子当成他们的祖先了。至于说谁是他们的祖先,恐怕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了。呵呵,也许过几千年,朝鲜人会把金日成当成他们的始祖也说不定呢。
这两幅图片是位于平日壤的箕子陵
下面的文字是介绍位于山东曹县的箕子墓(转自网络):
在曹县城西南10公里太行堤下沿郑庄乡王场村南,静静地躺着一位伟人,他就是古朝鲜第一代国王箕子,而朝鲜平壤的箕子墓,却是他的衣冠墓。而就在他西北二公里处,也静静的躺着另一位伟人庄子。《封神榜》中的箕子,殷纣王之诸父,官居太师。孔子称箕子、国神比干、微子为殷之“三仁”。武王伐纣,耻为周臣,率众五千东渡朝鲜,受封为王。其后裔南去称韩王,为大韩民族之属。2005年6月份前大韩民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曾来该处凭吊。2006年8月,曾经有人给我打电话说:有几位韩国人在汽车站寻找箕子墓,也是去那里凭吊。
据历史记载:箕子(约公元前11世纪)名胥余,纣王诸父,官居太师。商纣王最初制作象牙箸时,箕子悲叹道:“他现在制作象牙箸,将来就一定还要制作玉杯;制作玉杯,就一定想把远方的稀世珍宝占为已有。车马宫室的奢侈豪华也必将从此开始,看来国家肯定无法振兴了。”纣王淫佚无度,箕子曾多次进谏,但纣王听不进去,仍一意孤行。有人对箕子说:“您应该离开纣王了。”箕子回答:“作人臣的向君主进谏,君主置之不理,臣子便离他而去,这是张扬君主的恶行,哗众取宠于百姓,我不忍心这样做。”于是,箕子披头散发,假装疯癫,纣王怕他逃走,便把他当做奴隶,箕子隐忍不走,弹琴聊以自慰。后人将他弹的曲子称为《箕子操》。商纣王三十三年,周武王伐商,纣王自焚。武王立即将箕子释放。箕子不愿为周臣,率领殷人五千东渡朝鲜。武王知道后,就派人去册封箕子为朝鲜王。箕子既受周封,不得失礼,乃于武王克殷之后年朝周。武王以礼相见,关心备至,设宴招待,席间,问箕子“殷何以亡”,箕子不忍心说商纣王的昏庸无道,而告以已灭之国所失,现存之国所宜。武王也觉问得唐突,于是向箕子问起天道。箕子回答说:“早先鲧堵塞洪水,扰乱了上天五行的规律,上帝就怒气冲冲。不按照天道大法九种,常理就会受到败坏。鲧被杀死,禹接续治水,上帝赐给禹天道大法九种,常理因而有了顺序。这种大法,一叫五行,二叫五事,三叫八政,四叫五纪,五叫皇极,六叫三德,七叫稽疑,八叫庶征,九叫飨用五福、畏用六极。”接着又一一作了解释。武王一边听,一边让史官记下来。箕子讲完了,他才如醉方醒,口里不停地念叨:“好!好!”后来,他召集公族和群臣,感叹地说:“商纣若用箕子、比干、微子,吾今仍会困居西隅。尔等记下来:国有贤臣,社稷洪福也;《洪范》九章,治国大法,谨慎地遵守,千万不要改变。”
箕子入朝鲜时,把中土的诗书礼乐、医药卜筮,都带到朝鲜,教化臣民,使朝鲜习行中国礼乐制度,其衙门官制、饮食衣服全随中国。箕子教民八条化移其俗,民夜不闭户,无为盗者,妇人守贞不淫,男婚女嫁,不重聘礼,无买卖婚姻,人民节俭敬睦,无争讼私斗。后来,箕子再次朝周,已是纣子武庚叛乱被消灭,微子封于宋了。箕子有意经过故殷墟亳都(今曹县城南)凭吊汤王,眼见商汤故都宫室毁坏坍塌,禾苗丛生,殷商六百年江山已失,触景生情,悲从中来,想大哭一场,随行人众,觉得不适合;想小声抽泣,又感到近于妇人品格,不禁脱口吟道:“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与我好!”殷的遗民听了,个个都痛哭流涕。等到箕子朝周归来,宋国君微子陪他再经故殷墟,凭吊了涂山汤王陵、历山太甲陵、曹南盘庚陵、亳东伊尹墓、亳北仲虺墓,瞻拜列祖列宗先代功臣陵丘,心里越发伤心,终于一病不起,殇于中土。
微子率殷民葬箕子于亳西,与汤陵东西相望。宋朝时,曹人柴成务奉命出使朝鲜,建议朝鲜国封立箕子衣冠冢,世称箕圣陵。孔子曾叹比干、箕子、微子为“殷之三仁”。班固《汉书·古今人物》列箕子为“仁人”。
这些是位于山东曹县的箕子墓。这些碑当然是最近几年才竖起来的,为了配合旅游么。
相关连接:
韩国人说孔子是朝鲜人,真的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