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绣品的喜爱多半源于儿时的记忆,那时生活水平低,谁家也不会总花2元钱去给孩子买一双鞋或者买一顶帽子。孩子身上穿的,头上戴的,好多都是长辈自己的手工活。这自己的手工活,一点都不比买的差。那女孩鞋上总会绣上几朵花,男孩的虎头帽上的老虎更是虎虎生威,还有那邻家妹妹的红肚兜上绣的“凤穿牡丹”,“麒麟送子”等吉祥图案,更有那什么香囊,荷包等等小物件,让人爱不释手,至今难以忘怀。 我不知道刺绣在中国究竟有多少年的历史,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也是将刺绣最早用于服饰的国家。在西周,由于礼仪文化的建立和完善,服饰的等级化也已较为完善,刺绣服饰已是非常奢侈的贵族服饰和祭祀的礼服。从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墓葬中曾出土过带有刺绣残迹的泥土(现藏于陕西宝鸡博物馆),而在战国时期的楚墓中曾出土过刺绣衣料残片(现藏于湖北锦州博物馆)。所以刺绣在中国至少有2500-3000年的历史。 在中国“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文化中,无论大家闺秀,小家碧玉,或穷人家的女孩子,识不识字不打紧,但会不会“女红”是第一要紧的。大家闺秀,自有父母为其请老师教习刺绣,而平常人家的女孩子,母亲或女性长辈会亲自教导,真是“哪家女子不穿针,谁家媳妇不引线”。刺绣是评判待嫁女孩子,年青小媳妇是否心灵手巧的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刺绣也是女孩子,小媳妇闲暇时重要的消遣娱乐活动和闺中交友,切搓技艺以及报怨自己委屈的平台。几十年,百年前的中国,几乎很难找出不会女红的女孩子,也几乎找不出不用绣品作为自己嫁妆的女孩子。女孩子不但为自己准备嫁妆,还必须精心准备绣品作为送给未来丈夫、公婆、姑姑、叔伯嫂子及街坊邻居的礼物。而这些礼物则是作为新媳妇是否能干,是否慧质兰中的实物证据。也可以说,刺绣是几千年来中国女子参予人数最多,传播最广,与女孩子生活结合最紧密的活动。那些美丽的绣品就产生于这些女子之手。也使这中国特有的,最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品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 刺绣是一种手工技艺,这些前人留给我们的美丽的绣品是怎样一针一线产生的呢?刺绣首先要面料,一般多为绸、缎绢、绫、麻、棉布等作为底料,将这些底料夹在由两个竹圈套在一起的环中绷紧(如果底料大,则须用卷棚),设计好图案,再用不同型号的针及各种颜色的绣线,即可在底料上舞出一段段优美的芭蕾-绣品。 绣线的种类极多,有丝线尼龙线 ,金银线甚至有头发丝,动物毛发等等。其中丝线可以劈成多股细丝,例如绣人物头发,鸟的羽毛,绣线要求细如毫毛。如苏绣中的“顾绣”,“沈绣”,以针代笔,绣品具有 “山水楼阁有远近之感,人物,花鸟有生动之情”的传神之作。而蜀绣,湘绣,粤绣也各有特点,真是“绣花能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除苏绣,蜀绣,湘绣,粤绣外,我国还有各地方及少数民族的绣品,它们都各自自成一派,使我国的刺绣业繁花似锦上千年。这些绣品不仅只有被面,鞋面,香包,扇袋等实用品,很多还是观赏品,如顾绣即以刺绣各种名人书画,花鸟走兽画幅,册页而闻名。 而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追求快节奏的生活,机器刺绣替代了人工刺绣,人工刺绣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至现在几乎消失殆尽,好多现代女孩子不要说刺绣,可能她们见都没见过人工刺绣的绣品。这些曾经在中国家家户户存在并产生过的精美绣品越来越难以寻觅,真是让人感慨万千:丝绸之名今犹在,万里何处觅绣娘? 近年来,绣品越来越多的进入人们的收藏视线,我自己喜欢绣品,遇见合适的绣品也会掏腰包买下。不为别的,只想留住那份让人心醉的美丽,只想自己的后代,后代的后代,能有机会亲手感受一下我们祖先创造的这份灿爛辉煌的文明。 清“平金綉双喜蝴蝶”香囊。 民国“福禄寿喜”眼镜盒。 清光绪“蝶恋花”绣片。 现代(上世纪70-80)观赏绣品“孔雀牡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