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自己何时喜欢上了瓷器,记得还是上中学时,一读到小说中有古瓷器的描绘就瞎激动。其实那时什么也不懂,就是瞎激动,总觉得古瓷器特别神秘,特别有吸引力,总想能亲眼见一见。那时博物馆可没有现在普及,并且文革期间好多博物馆还在闭馆之中,再加上父母亲在矿区工作,要上一趟博物馆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一般人家家中可以称为古董的老物件在文革初期的“破四旧”中基本上被全部摔碎了,所以我在中学以前从来没有任何机会见过一件古瓷器真品,但这阻挡不了我对古瓷器莫名其妙的,天生的爱恋。
记得我有一中学女友见我如此喜欢那些瓶瓶罐罐,有一天偷偷的告诉我:她家里有几个据说是她家传了好几代的酒杯,问我要不要看,我高兴得晕了头,拉着她的手马上就要上她家。可她说现在不行,得等到她父母上班后才行。那时还在文革后期,她父母不愿意让人知道家中还有“封资修”,害怕给自己招来麻烦。待下午两点后,我俩悄悄的溜进她家,她从一个抽屉里拿出个盒子,盒子中有四个青花小酒杯,胎质细腻洁白,青花飘逸雅致,颜色清丽动人,我爱不释手的看了好大一会,最后还是朋友一再催我将酒杯放回盒中,害怕她父母中途回家挨训,我才恋恋不舍的离开她家。其实我至今也没弄明白那几个小酒杯是属于哪个朝代的器物?那时候的我哪会看什么朝代,也就是一种单纯的喜爱而已。
最喜爱那瓷器让人着迷的釉色,釉是覆盖在瓷器制品表面的无色或有色的玻璃质薄层。釉是用矿物原料(长石、石英、滑石、高岭土等)经过研磨制成釉浆,施于瓷器坯体表面,经一定温度煅烧而成。由于釉是一层玻璃质,它能使瓷器表面平滑而光亮,还能增加瓷器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并且有美化器物、便于拭洗、不被尘土腥秽侵蚀等特点。釉的种类很多,按坯体类分,有瓷釉、陶釉等;按烧成温度分,有低温釉,中温釉,高温釉;按釉面特征分类:白釉大概是人们出于对银器的钟爱,颜色釉是以其五彩缤纷受到人们的喜爱,结晶釉的纹样变幻美丽动人,窑变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裂纹釉清晰古朴、高雅别致。
宋元时期曾经有一种瓷器,它的釉色介于青白色之间,白中闪淡青色,莹润精细,晶亮透彻,可古人不叫它“青瓷”,也不叫它“白瓷”,更不叫它“青白瓷”,而是给了它一个诗一样的名字“影青”,这一听就觉得意味悠远,给人无尽的遐想,让人难忘。明代宋应星在它的《天工开物》中称它为“素肌玉骨”,真个是“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施薄冰盛绿云”。南宋李清照在她的《醉花阴 》中有“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之句,其中的“玉枕”,指的就是这影青瓷枕。
明永乐时期生产过一种白瓷,但由于釉不是太白,白中泛黄,古人叫它甜白釉,甜白釉极莹润,能照见人影,给人以温柔甜净之感,仿佛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所以称为甜白,本来应是用眼睛感受的东西平添了味觉的感受。
还有一种红釉瓷器大约产生在清康雍乾时期,其颜色象古时女孩子用来化妆的胭脂,可我们祖先不叫它“胭脂红”,更不叫它“红胭脂”,如果那样叫就俗了,咱们祖先有文化,给这种釉色的瓷器取名为“胭脂水”,就这一名字,那就不单指颜色了,那是一种娇嫩欲滴的风姿,嫣然百媚的气韵,柔媚恬淡的婉约,灵动生趣的曼妙。
青花瓷是用钴料做上色剂,在瓷器胚体上直接描绘图案然后罩上一层透明釉后入窑经高温一次烧成。那湛蓝湛蓝的颜料细细的描绘在雪白的胚体上,图案就变得异常的空灵雅致了,还因为那罩在颜料上的釉是透明釉,所以才显出那釉下青花的沉静,纯情,记得周杰伦的在他的《青花瓷》中唱道:“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真实的道出了青花瓷的柔美清纯的气韵。
这些美丽的瓷器不只是具有实用价值而且还有很大的观赏价值,它们古朴典丽,雅致精美,把东方美学特有的艺术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看着它们,内心就会有一种超脱的感觉,似乎也看见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山清水秀,闲适从容。瓷器本为泥与火的艺术,将那瓷土做成一个形状,描上图案,上好釉搁火里烧就成了瓷器,它们易碎,难以保存,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东西得以完整保存实属不易,因为不易,就更叫人钟爱珍惜。
影青瓷(图片来自网络):
胭脂水(图片来自网络):
青花瓷(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