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有人说过:“去掉青楼,唐诗的损失并不太大,只是结构性的,不是总体上的”(毕竟《全唐诗》将近5万首诗中,只有二十分之一的诗与青楼有关)。“而宋词若是离了青楼,简直就溃不成军,只剩下几个‘豪放派’的大老爷们,手持铜琶铁板,干吼着“大江东去”,知道的是唱宋词,不知道的还以为要表演硬气功呢。”
到了宋朝,宋词与青楼的关系比唐诗与青楼的关系还要密切。比之于诗,词更加真实更加细致地写出了青楼女子和客人们微妙曲折的心理情感。
其实词的起源很早,隋代就有曲子词。词在中唐以后得以发展,成熟在晚唐,五代,兴盛是在宋代,宋朝是词的时代。中唐后为什么会有新文体“词”的发展呢?说来也要怪唐代各位大诗人太“牛”。鲁迅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
金,元之际著名文学家元好问也说: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既然诗已做尽,文人不再写诗了,或者兴趣根本不在写诗上了,都来写词了,“词”的发展也就顺理成章了。
说到“词”的发展,青楼女子和乐工们可谓功不可没。“词”,就是歌词,古代又称“曲子词”,它是用来唱的,谁唱,自然是青楼妓馆的歌女们。乐工歌妓们拿着格律整齐,字数一定的律绝句做歌词,很难与变化错综的乐调相配合。为了好唱好听,她们就应用了“胡夷里巷”之曲作为歌谱,或在字的中间加“和声”,或在句子里面插入“泛声”,这也就促使诗人们“倚声填词”,不仅力求文辞优美,更要兼顾音律谐婉,无形中诗就慢慢变成了长短句“词”。
难怪胡适在《词的起源》中说:“依曲拍做长短句的歌调,这个风气,是起于民间,起于乐工歌妓。”
叶嘉莹也在她的《唐宋词十七讲》里谈到:词“本来是歌筵酒席之间,交给那些美丽的歌妓酒女去传唱的歌词,所写的是男女爱情相思离别的内容。”
词这种形式,典雅清丽, 语言工巧, 音调和谐,特别适合吟风弄月,传情表爱,宋词的题材很多集中在伤春悲秋,离愁别绪,风花雪月,男欢女爱等“艳情”上。
词最初都是可以唱的,由于发展,以后慢慢就脱离了它的音乐性,不再唱了,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
宋朝经济繁荣,与社会经济繁荣相适应的艺术文化也迅速地发展起来,为了适应当时统治者的娱宾遣兴,歌舞升平的需要, 不但宫廷内设有“教坊”, 各城市中都有歌楼妓馆, 贵族豪绅家中也多有歌妓舞女, 这些都促使“词”这种文学形式发展得铺天盖地,以至弄得我们这些后辈只知有宋词不知宋诗为何物了。
士人之作词,或应歌者之请,或为赠妓而作,且多以歌者作为词中抒情主人公,并由歌妓演唱士人赏听,从而完成整个创作演唱接受鉴赏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歌妓在词的创作,词与乐曲的结合,词的传播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无凭无据,咱可不敢乱说,信手一翻,此类词作便跃然纸上,举不胜举。
在宋朝的众多词人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柳永。柳永的一生穷困潦倒,直到晚年才中进士,只做过一些小官,他怀才不遇,知道自己一生与功名富贵无缘,所以他把毕生的精力用在了词的创作上。他的那首《鹤冲天》,几乎就是他一生生活的写照: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落榜了,不考进士了,不做官了,要整天喝酒,逛青楼,做个专业词人。青楼里有他的意中人,那多快活!(其实柳永后来还是去考科举了,而且还考上了,被封了个小官)
柳永的调几乎多是“羁旅悲怨之辞,闺帏淫媟之语”;柳永的词好多是在“浅斟低唱”中写成的;柳永的情多依于“偎红依翠”;柳永的创作素材也多取于“烟花巷陌”,所以“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在当时,柳永的词就是流行歌曲,“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拍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风靡天下,无人媲美。柳词中有名字的歌女都不少:
秀香:“秀香家住桃花径,算神仙才堪并。”(《昼夜乐》)
英英:“英英妙舞腰肢软,章台柳,昭阳燕。”(《柳腰轻》)
瑶卿:“有美瑶卿能染翰,千里寄小诗长简。”(《凤衔杯》)
心娘:“心娘自小能歌舞,举意动容皆济楚。”(《木兰花》)
佳娘:“佳娘捧板花钿簇,唱出新声群艳伏。”(《木兰花》)
酥娘:“酥娘一搦腰肢袅,回雪萦尘皆尽妙。”(《木兰花》)
虫虫:“就中堪人属意,最是虫虫。有画难描雅态,无花可比芳容。”(《集贤宾》)
“虫娘举措皆温润,每到婆娑片恃俊。”(《木兰花》)
传柳永死后,据说还是由“群妓合金葬之”。并且此后,每逢清明京师各地千百名妓,成群结队云聚其墓前,去祭奠这位词人,人谓“吊柳会”。在明代冯梦龙的《三言》中,就有一篇描述这一情景的,题为《众名妓春风吊柳七》。后来有人在柳永墓前题诗,诗云:“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
宋代的大词人中,晏几道,秦观,周邦彦,姜夔等等都与歌妓过从甚密,并且写下了许多反映妓女生活的佳篇名句,这里也随便举几个为例:
晏几道的名篇《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写的是与一个朝思暮想的歌妓重逢时的惊喜之情。在小山词中直接提到名字的歌妓就有:小莲,小鸿,朝云,小苹(颦),小琼,师师,阿茸,念奴,玉真,吴姬等。小晏对她们动情,为她们写了大量的词,如:
问谁同是忆花人。赚得小鸿眉黛、也低颦。 (《虞美人》)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临江仙》)
小琼闲抱琵琶。雪香微透轻纱。(《清平乐》)
秦观的“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写的是他的一往情深。
周邦彦的“琵琶轻放,语声低颤,灭烛来相就”,写的是他的心醉。
姜白石的“自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写的是他的心情。
苏东坡的那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有人说这里的这里的西子,并非是指西施,而是伴随苏东坡游玩的妓女,不知是否属实。
提到宋朝,就想到宋词。宋词已成为宋朝的标志性符号。辉煌的宋词艺术,成千上万的传世名篇,那就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星光灿烂的宋词作者,都早已名留史册。如果说苏东坡是宋词豪放派词作者的代表,那么柳永就是宋词婉约派词作者的代表,宋词的起源是以婉约为始,虽然说有过苏东坡,辛弃疾打破了婉约派一统天下的格局,开启豪放一派,但他们只是“打破了格局”,并没有彻底改变词婉约的风格。宋词仍然是以缠绵,婉约为宗。倘若宋词婉约派离了青楼歌女,就像鱼儿离开了溪水,也就没有了婉约派的“晓风残月”,“缠绵悱恻”,婉约派的词作便会黯然失色,辉煌的宋词艺术至少会失去一多半的美:“莫谓词人轻薄,正是词家本色”,宋词就是一杯清茶,需要慢慢品味,宋词就是涓涓细流,泉水叮咚,诉说的是卿卿我我,玲珑剔透,缠绵感人。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华蓥 |
|
留言时间:2014-07-02 07:53:40 |
|
|
多思君真是谬赞了,当时就是觉得这以身体换钱的行业,不分东方西方都赶不尽杀不绝的,不分地域,不分种族和文化存在了几千年,可见其生命力之强悍,所以就想起读些这方面的资料,这几篇小文,只能算作读书笔记。 其实中国的“倡伎”最初是指以歌舞杂戏娱人的艺人,其本意是女乐,女乐的主要目的是以艺术表演(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歌舞表演)为人们提供娱乐服务为目的,而“倡伎”被重视的是“艺”而不是“色”。慢慢的“倡伎”就演变成了“娼妓”,有名的青楼女子就需要色艺双绝了。 根据马未都的研究: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列强的侵入,娼妓由“重技艺”向“重色情”转变,开始弄得声名狼藉。在说娼妓(四)烟花女子那篇的评论中,豆妹妹放了一个马未都的一个电视访问视评,其中就谈到这一点,很有意思。 谢多思君。 |
|
|
|
作者:多思 |
|
留言时间:2014-07-01 09:45:30 |
|
|
太有意思了!这一很有文采、很有专业知识,很有学术价值的系列文章的写作起因居然源自“东莞扫黄”。看来还要感谢这次扫黄,促使博主去思考娼妓的起源,并收集各种参考文献资料,写出如此系统的专业博文。感谢“扫黄”!感谢分享! |
|
|
|
作者:华蓥 |
|
留言时间:2014-07-01 09:23:22 |
|
|
谢谢多思君的鼓励,词在当时来说是小玩意儿,写的就是些卿卿我我,特别的感人。 写这几篇小文的初衷来源于东莞扫黄,当时只想写一下娼妓的起源,写着写着就写偏了。其实在这儿写诗词真是太大胆了,网上精通诗词歌赋的网友很多,实在担心写错。但那些旧时的青楼女子们实在让人同情,她们“虽然处在极端屈辱的境遇中”,但“仍保持着人类的崇高心灵,人类的落拓不羁和人性的优美”。另一方面,在道德沦丧和人性错位的礼教社会的大背景下,人们却偶尔能从风月场上看到一丝半缕未泯的人性;在无边的泥淖之中,看到一枝枝一簇簇纯洁,芳香四溢的荷花。
问候多思君,夏安。 |
|
|
|
作者:多思 |
|
留言时间:2014-07-01 08:38:01 |
|
|
我也非常喜欢词的抑扬顿挫。顺便说一句,拜读博主的一系列的文章,不仅学到很多历史知识或养生之道。与此同时,也深深感受到博主一贯的学者风范----无论是从医、收集古董、还是谈论探讨文史哲,博主都有一种极其认真的学术态度,总是从各处收集资料来完善、丰富自己的博文系列。感谢分享! |
|
|
|
作者:华蓥 |
|
留言时间:2014-07-01 07:14:29 |
|
|
马黑兄好,谢兄谬赞。有人说诗是一杯烈酒,而词就像一杯清茶;如果说诗是黄河,奔流不息,那词就是涓涓细流,泉水叮咚。宋词是艺术精品,它特别美。从小时候就喜欢读宋词,那时虽然读不懂,但能感觉出那份美来,就像您所说的:“它给人带来的那种艺术意境,在好多方面诗是代替不了的,”那就是因为这词它太缠绵,太柔弱,太感人。 祝好。 |
|
|
|
作者:华蓥 |
|
留言时间:2014-07-01 06:57:48 |
|
|
SerenaCH好,李清照是宋朝乃至中国历史上最才华横溢的,最为罕见的大才女,她不只是精诗词,她还擅长书画,通晓金石,李清照和赵明诚还是宋代很有名的金石收藏家与鉴赏家。 李清照也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她的词与李后主,柳永的词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如本色的美女。 愉快。 |
|
|
|
作者:华蓥 |
|
留言时间:2014-07-01 06:34:03 |
|
|
attton好,赞成您说的妓女对中国诗词应该是“半边天”的作用这句话,其中又尤以词为最明显。其实又何止是诗词,中国的音乐舞蹈离开了歌妓的传承与发展,就无所谓历史和今天。如果追究娼妓的起源,不难看出她们本身就是源自“乐”的:《集韵》中说:“倡,乐也,或从女。”明人《正字通》说:“倡,倡优女乐,别作娼。”中国古代的“乐”是包括音乐,舞蹈甚至还有诗歌等多方面的。 您说得有道理,汉文化确实没有宏大的史诗类作品,我想可能是汉文化的其它文学形式太丰富而阻碍了它的发展,比如诗词歌赋,传记小说,各种史书等等。但好多少数民族还是有不少史诗类作品的,比如蒙古族,记得多年前读过一本不知叫什么名的蒙古史诗,那场面也不小。 谢谢来访,祝好。 |
|
|
|
作者:华蓥 |
|
留言时间:2014-07-01 05:41:51 |
|
|
芹MM好,旧中国的青楼是很好的公关娱乐场所,那时不但木有电影电视,更木啥网球,足球高尔夫。进青楼听唱歌,看跳舞,吃饭喝酒找青楼女谈恋爱(根据林语堂先生的说法)就是当时男士们最好的消遣哈。 |
|
|
|
作者:华蓥 |
|
留言时间:2014-07-01 05:29:56 |
|
|
豆妹妹好,有人说诗像高楼,整整齐齐;词就像江南园林,不那么齐整但玲珑剔透,抑扬顿挫有它特殊的美。 谢妹妹来访。 |
|
|
|
作者:马黑 |
|
留言时间:2014-06-30 22:19:35 |
|
|
这篇很有专家学术味道。我一直觉得词的表现力,它给人带来的那种艺术意境,在好多方面诗是代替不了的。词和青楼关系更密切,学习了。 |
|
|
|
作者:attton |
|
留言时间:2014-06-30 20:38:23 |
|
|
古代,唐宋或以前,诗人做诗词,妓女传唱。这是主要的合作。哪个妓女有新词好词,当然更欢迎。所以妓女很迎合巴结那些会写诗词的文人。以便得到“独家好词”。而且能不停地翻新。当然妓女也要向诗人索要诗词,并给与奖励。这是他们的良性互动。中国诗词就是在这种良性互动中发展。远超世界任何一国。妓女对中国诗词的作用,应该是“半边天”。 当然副作用也有。就是妓女的口味有局限。漂亮善歌舞的,可能脑子不太灵光。而文人必须迁就她们的喜好,和她们的顾客的喜好。 所以整体来说,中国诗词的意境较浅薄。没有史诗类的作品。嫖妓的人谁有工夫听她唱那么沉重甚至血腥的大历史? 史诗类作品是说书人和文人合作产物。说书人很多就是文人。作者兼传播者。 |
|
|
|
作者:SerenaCH |
|
留言时间:2014-06-30 16:32:00 |
|
|
|
作者:芹泥 |
|
留言时间:2014-06-30 12:20:36 |
|
|
拜读佳作。
这么说起来,词人和歌姬其实就是那个时代的娱乐圈了。而且还很高雅的娱乐圈。 |
|
|
|
作者:一粒铜豌豆 |
|
留言时间:2014-06-30 11:20:27 |
|
|
|
作者:一粒铜豌豆 |
|
留言时间:2014-06-30 11:17:13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