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节,这是一年秋季的中期。中秋节是传承至今的我国传统节日中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它有以团圆安定,天人合一,欢庆丰收为中心内涵的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并有着好多神奇瑰丽的传说为文化根基的浪漫节日。
中秋节是个关于月亮的节日,它的很多习俗都与月亮有关:赏月,吃月饼,月下游戏等等。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既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但中秋节真正成为一个节日,它到底起于何时一直都有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它形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宋代文献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不仅明确列出了“中秋”这一节日,而且还记述了当时人们欢庆中秋节的隆重而热闹的场景。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一直到清朝末年,中秋节并不是一个全国性节日而只有一部分地区的人过中秋节。也许可以这样理解,中秋节的部分要素在唐代前就已经出现了, 唐代主要是一种文人的赏月活动,没有形成社会性节日,中秋节成为家庭性民俗节日是在宋代。明清时期中秋已是社会大节。近代以来中秋节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秋已是与春节,端午一道成为三大民族节日了。
中秋节习俗很多,各地区也有所不同,但其特色元素月宫,月饼,嫦娥,玉兔,月桂都是相同的。中秋拜月与春节祭祖同样是郑重其是的礼仪。在古代,中秋节也是民间的狂欢节。且看《东京梦华录》:“中秋夜,贵家结饰榭台,民间争占酒楼玩月”,“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竽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併阗,至直通宵。”这中秋节是何等的热闹景象!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京城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坊上扎绸挂彩,夜市热闹非凡。人们在自己的庭院中摆上果品安排家宴,阖家团圆,共同赏月叙谈。而文人们则是与朋友聚集在一起饮酒赏月,赋诗填词,用一种轻松活泼的心境享受快意人生。
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各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如香港的舞火龙,广州的树中秋,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等等。
我最钟情的是中秋节承载的那些美丽的神话和传说:嫦娥奔月,吴刚伐树等等。小时候,时时担心那美丽的嫦娥在月宫里是否寂寞。虽然她吞吃了长生不老药可以青春永在,但离开了她心爱的丈夫是否还有快乐?冰清玉洁的月宫里幸好还有玉兔作伴,可我始终想不通玉兔是否也会老?如果玉兔老了,谁来陪伴那美丽的嫦娥?
我奇怪吴刚究竟犯了什么天条要被贬谪到广寒宫去砍那500多丈高的桂花树呢?这树随砍随合,永远也砍不完。日日夜夜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事,何时才是个头啊!更使我奇怪是,吴刚不是也在月宫吗?为什么他不能陪伴嫦娥呢?我这一问题遭到大人们的一至否定,弄得那时年少的我一想起这事就惆怅。
中秋之夜,虽无桂花飘香,但仍有金菊盛开,淡酒一壶,小菜几碟,约亲朋好友赏月,那也是人生快事。
中秋节,吃美食,品一品中国人那多姿多彩的文化气韵,赏秋月,嗅一嗅那缕来自千年文化传统的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