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又名掐丝珐琅,它有美玉的温润,珠宝的光泽,瓷器的细密,黄金的灿烂,看上去最为耀眼夺目。掐丝珐琅技术大约于13世纪末经阿拉伯传入我国。它以青铜为胎,用各种珐琅质(一种釉)涂成花纹,其工艺极其繁缛,是工艺美术行业中最为复杂的一种工艺。景泰蓝造型优美,图案华丽,色彩鲜艳,给人以富丽堂皇之感。 景泰蓝为宫廷专用,在清末民初前, 很少走出过宫廷 (清同治后, 景泰蓝曾成为一种主要出口商品),1912年,中国最后一位皇帝溥仪退位,破落皇宫贵族不得不将皇帝赏赐的景泰蓝拿到市场变卖,而曾是皇家奴仆的工匠也纷纷回到民间,民间才开始纷纷建厂建商号制造销售景泰蓝,这一被宫廷垄断多年的技艺终于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景泰蓝的工艺隐藏着那些玄机呢? 1.制胎:根据设计裁剪铜片,将铜片敲打成不同形状的零部件,然后拼接焊成各种胎形,制胎即完成。 2.掐丝:将铜丝根据设计的图形掐成各种图案,然后用镊子将其粘在铜胎上。掐丝是一种非常见功底的绝活,线条怎么弯,连接点在什么位置都要精确到几微米。一个并不特别大的花瓶仅掐丝粘接一个人就要3天时间,足见其耗时耗工。完成掐丝的铜胎仅是一个粗坯,图案的真实模样都还看不清楚,要让它变得五彩缤纷,就必须进行第三道工序。 3.上釉(点蓝):是工艺师傅将准备好的珐琅釉料依照设计图案提示的颜色,用铲形工具(行话称蓝枪)一铲铲将釉料填入事先掐好的铜丝里。这是最为神秘的一道工序,因为釉料的配制是景泰蓝工艺的秘密,直到今天都没有公开。上釉行话叫点蓝,因为早期景泰蓝多用蓝色料,明景泰年间开始流行(实际景泰帝以前早已存在),外观又以蓝色为主,景泰蓝由此得名。虽然这些器物称“景泰蓝”,但其实颜色远不止蓝色一种,在明代有30多种,现在已经发展到60多种。 4.烧结:将整个胎体填满色釉后,放入大约800度的炉火中焙烧,待冷却后成为固着在胎体上的绚丽色釉,由于经过焙烧,此时色釉低于掐丝高度,所以得再填一次釉,再经过焙烧,一般要反复3-4次,釉面才能达到铜丝(掐丝纹)的厚度。 5.磨光:用粗砂石将焙烧后的器物表面磨光,如釉面有凹下的坑洼,还需要再填补一次釉,经再次烧结后用细石磨去火光。最后用炭磨,将整体打磨细腻。 6.镀金:最后将所有的铜部及表面细丝均采用传统的鎏金工艺镀金,经过镀金,器物就此大功告成。 景泰蓝工艺特点可用形,纹,色,光四字概括:一件精美的景泰蓝器物首先要有优美的造型,这取决于制胎;还要有流畅的装饰纹,这取决于掐丝; 华丽的色彩依赖于釉料的配制;辉煌的光彩全靠焙烧,打磨和镀金。 景泰蓝的制造工艺既运用了青铜工艺,又利用了瓷器工艺,同时运用了传统绘画和雕刻工艺,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