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一年有余的博客了,有时老在想,每天上班下班做家务,有点时间看看电视读读书,逛逛商场散散步,干点啥不好,偏要坐在电脑前,一个字一个字地敲着键盘写什么博呢?而且有时甚至觉得自己“这是吃饱撑的”。写博这玩艺没“利”,没“名”,有时还费时费力不讨好。可自己到底还是没打住,一篇接一篇的在写着。
写得多了,慢慢就觉得写博好像就是找个地方聊个天,寻个朋友侃个山,随便说说,漫不经心,可以海阔天空,也可以风马牛不相及。现在咱自己住自己的房子,每天上班下班,就是住在同一个城市的朋友也难得经常见面。邻里关系疏远、冷漠是不争的事实。邻居似乎永远都是陌生人,“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同住一个街区却不一定知道邻居是谁,好一点的见面打个招呼, 差一点的甚至连这种礼节性的招呼都免了,取而代之的是彼此漠然、警惕的眼神。如果有谁想今天东家进的去聊聊天,明天西家出的去帮帮忙,你不被当成个怪物送进神经病医院才怪呢?再不济的指不定别人就要报个警什么的,告你个扰乱乡邻罪!
想咱幼年时,住在父母单位的小院里,左邻右舍都是父母的同事,彼此之间非常熟悉。物质匮乏的年代里,谁家包个抄手,烙张饼都会惦记着给邻居送点。张家今天忙了,撂下一句:王姐,今天我有事,孩子你给看着。李家要出门了,站在门口叫一声:赵嫂,洗的衣服在外晾着,下雨帮我收回来。院子里的孩子想要在一起玩了,各自在后窗户叫着小伙伴的名字,一会就凑到了一起,踢球踢毽,跳橡皮筋,捉迷藏。
最难忘的是那夏天,等入了夜,搬个竹椅,或拿张凉席往门口的水泥地上一放,吃过晚饭之后陆陆续续各家都出来乘凉了,男人们一起抽烟聊天,打牌下棋。女人们聚在一起闲话家常,交流新的毛衣样式和泡菜的做法。我们小孩就把各自从家里拿来的凉席拼在一起嬉戏打闹,旁边是满耳的蛐蛐,青蛙等各种不知名的小动物的叫声,汇在一起,悦耳动听。在那些炎热的夜晚里,亲人及邻里之间的感情成为了夏天最有效的降温剂。
当然,这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再复返了。不过,这世界上的事从来不可能不是天堂,就是地狱非此即彼的出现,而总是有种平衡的力量在显示:拥有得再多,总会有失去的时候,失去得再多,也会有补偿的日子。这不,地球上就出现了个叫“博客”的东东来补偿咱们了,博客从2000年左右开始流行至今,已经是流行了十余年的玩艺了,Blog应该是web log的缩写,中文是“网络日志”的意思。
即然叫个“日志”,咱以为它就是个可以喋喋不休的说个闲话的地方,是人闲了,放松了,释然了,左右无事了,找个人聊聊天的一种方式。话题可以广泛:家常,政治,历史,娱乐,天气,穿衣戴帽,老公孩子······,无所不包。想想人一生要说多少的话,一大半都是闲话吧? 但闲话并不是不精彩,并不是没意思,有时候还会感觉挺好玩挺有趣的。不过,最好别说出格了,也别肆意抬杠,今天这个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差距实在太太,对事物的看法也实在不同,山顶山腰山底的人隔空对话,视野视角各异,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看见的是一个真理,谁也难以说服谁,抬杠也没有个结果。只要将想说的说出来,说得个心情愉快就行了。
有人说,博客是面向大众的公共广场,将私语变成了宣言,由于博客的出现,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家新闻通讯社,尽可能地阐述个人的观点,宣泄情感。这不假,我不得不承认博客确实是发给天下人看的,但不管怎么说, 我觉得写博却是非常个人化的行为。 仔细想想,咱一普通老百姓写博,就图过快意和尽兴,让咱自己觉得咱还在思考、还在感受、还有那么点情趣和情调、还能给自己的生活增加点小小乐趣就行了,写博的目的就算达到了。我也不会太在乎自己博客的点击率,咱写博也不是在肩负什么社会责任,咱一不是什么名人,别人也没有理由非注意咱不可;二是咱更没有什么商业目的;三啦,咱就一劳苦大众,知识才华有限,写不出啥惊天动地的东东。咱在这里就自说自话也可以,与网友交流也行,反正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把家中做的和个人想的作个记录,或许有一天,满头白发的自己可以坐在摇椅上看看自己曾经走过的路,写过的博,有过的朋友和交流····· 。让它为生活留下一点痕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