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很多人不相信,尤其是不玩收藏的朋友更不会相信,古玩市场不打假,当然从无三包(包退,包换,包陪)之说。在古玩市场或各种拍卖会上买东西,考的是买家的眼力,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东西是好是坏,是真是假,一旦买卖完成,卖家一慨不负责。如果你买得物超所值,那是你“捡了漏”。如果你买了仿品也好,赝品也罢,谁也不能怪,只能怪自己学艺不精,眼力不够,只能认栽,也就是行话“打眼”,“吃药”。这一行不退货,就是靠眼力吃饭。如果“打眼”要退货,那“捡漏”了会不会把赚的钱退给卖家,答案是肯定不会。
而在古玩行里,有新手“捡漏”的,也有高手“打眼”的,也有糊涂买,糊涂卖的(买家和卖家都不知这物件的真正价值)。而正是这真真假假,“打眼”和“捡漏”机会并存,才使这一行神秘莫测,并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吸引力。当然,打眼的机率要大过捡漏的机率百倍,千倍,但这“漏”又确实存在。
现代社会物欲横流,再加之仿制技术的提高,高仿品层出不穷,有些高仿品就是专家也难辨真假,而古玩行没有一个标准的鉴定规则。在全世界范围内,今天仍然是以目鉴为主,就是用眼睛看,即“标形学”。所谓“标形学”,就是先有一个标准的东西,让你深刻记住它的特征,然后通过类比,最后得出结论.而不是使用科学仪器的科学鉴定.所以古玩鉴定会受到个人学识,经验,道德等各方面的影响.
所以玩收藏,知识储备是必须,不管收藏什么,也无论是大收藏或小收藏,藏者都要先啃书本,先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然后由小到大的慢慢入手,在实际的收藏中增长知识,尤其是得到一件真品后,你能从此真品中学到很多的知识,再慢慢的与藏友交流,向前辈学习,来练就自己的火眼金睛。
我家也打过不少眼,由于我们囊中羞涩,太贵的买不起,所以打眼也只是“小眼”,更何况我们家只将收藏当做娱乐活动,犹如看一场电影或进一次酒吧。看一场电影两人的花费大约应是30-40刀(包括电影票,吃一顿快餐)。如果买东西打眼了,我们就自嘲地说“就当看了一场电影”。几年下来,我们家已经看了好多场“电影”了。有“看一场电影”得来的毫无价值的鼻烟壶,有“看两场电影”得来的妖怪(即现代人主观臆造的文物,这种主观臆造的东西,往往将多个不同时期的特征捏在一起而违背了时代的背景),也有“看多场电影”得来的“琥珀花瓶”等等.
其实,“捡漏”与“打眼”是一对孪生兄弟,有时打点小眼也让你快乐无比,打眼意味着你对这个东西的认知度不够,判断不准确,打一次眼让你记住一次教训,实际上也是知识累积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有些藏者津津乐道“捡漏”的同时,也常幽默的笑言自己“吃药”是常事,其中的甘苦滋味藏者自己最明白。许多藏者即是“打眼”了若干次,但依然执着,乐在其中。我自己认为,把失与得都当成乐趣,用一颗“平常心 ”去玩收藏,不苛求结果:心旷神怡,得失 皆忘。
“看一场电影”得来的毫无价值的鼻烟壶。
“看两场电影”得来的妖怪。
“看多场电影”(3--4场电影)得来的“琥珀花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