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八月十五是傳統的中秋節,這是一年秋季的中期。中秋節是傳承至今的我國傳統節日中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節日。它有以團圓安定,天人合一,歡慶豐收為中心內涵的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 並有着好多神奇瑰麗的傳說為文化根基的浪漫節日。
中秋節是個關於月亮的節日,它的很多習俗都與月亮有關:賞月,吃月餅,月下遊戲等等。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既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但中秋節真正成為一個節日,它到底起於何時一直都有爭議。有的學者認為它形成於唐代,興盛於宋代。宋代文獻如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不僅明確列出了“中秋”這一節日,而且還記述了當時人們歡慶中秋節的隆重而熱鬧的場景。但也有部分學者認為一直到清朝末年,中秋節並不是一個全國性節日而只有一部分地區的人過中秋節。也許可以這樣理解,中秋節的部分要素在唐代前就已經出現了, 唐代主要是一種文人的賞月活動,沒有形成社會性節日,中秋節成為家庭性民俗節日是在宋代。明清時期中秋已是社會大節。近代以來中秋節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中秋已是與春節,端午一道成為三大民族節日了。
中秋節習俗很多,各地區也有所不同,但其特色元素月宮,月餅,嫦娥,玉兔,月桂都是相同的。中秋拜月與春節祭祖同樣是鄭重其是的禮儀。在古代,中秋節也是民間的狂歡節。且看《東京夢華錄》:“中秋夜,貴家結飾榭台,民間爭占酒樓玩月”,“弦重鼎沸,近內延居民,深夜逢聞笙竽之聲,宛如雲外,間裡兒童,連宵嬉戲,夜市併闐,至直通宵。”這中秋節是何等的熱鬧景象!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每逢這一日,京城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牌坊上扎綢掛彩,夜市熱鬧非凡。人們在自己的庭院中擺上果品安排家宴,闔家團圓,共同賞月敘談。而文人們則是與朋友聚集在一起飲酒賞月,賦詩填詞,用一種輕鬆活潑的心境享受快意人生。
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外,各地方還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如香港的舞火龍,廣州的樹中秋,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等等。
我最鍾情的是中秋節承載的那些美麗的神話和傳說:嫦娥奔月,吳剛伐樹等等。小時候,時時擔心那美麗的嫦娥在月宮裡是否寂寞。雖然她吞吃了長生不老藥可以青春永在,但離開了她心愛的丈夫是否還有快樂?冰清玉潔的月宮裡幸好還有玉兔作伴,可我始終想不通玉兔是否也會老?如果玉兔老了,誰來陪伴那美麗的嫦娥?
我奇怪吳剛究竟犯了什麼天條要被貶謫到廣寒宮去砍那500多丈高的桂花樹呢?這樹隨砍隨合,永遠也砍不完。日日夜夜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事,何時才是個頭啊!更使我奇怪是,吳剛不是也在月宮嗎?為什麼他不能陪伴嫦娥呢?我這一問題遭到大人們的一至否定,弄得那時年少的我一想起這事就惆悵。
中秋之夜,雖無桂花飄香,但仍有金菊盛開,淡酒一壺,小菜幾碟,約親朋好友賞月,那也是人生快事。
中秋節,吃美食,品一品中國人那多姿多彩的文化氣韻,賞秋月,嗅一嗅那縷來自千年文化傳統的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