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首正式的国歌颁定于1911年。国歌名为《巩金瓯》。1910年,曾到日本考察过音乐的礼部左参议曹广权,鉴于“各国皆有专定国乐,极致钦崇,遇亲贵游历,公使宴集,既自奏国乐” 的情况很是钦佩羡慕,并甚为感动,觉得清帝国也应有本身的国歌,因而他奏请“整饬礼乐,以正人心”。1911年10月4日(宣统三年八月十三)由皇帝批谕内阁:“典礼院会奏,遵旨编制国乐专章一折”。《巩金瓯》由严复作词,爱新觉罗·溥侗作曲。
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人,1879年6月(光绪五年五月)毕业于伦敦格林威治的皇家海军学院(Royal Naval College)。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他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爱新觉罗·溥侗(1871—1952),父为爱新觉罗·载治,乃乾隆十一子成亲王永瑆之曾孙,过继于道光长子隐志郡王为嗣,世袭镇国将军、辅国公,兼理民政部总理大臣。字后斋(一作厚斋),号西园。京剧名票(票友),别号红豆馆主,“民国四公子”之一。溥侗自幼在上书房按部就班地读经史,学作诗文,钻研琴、棋、书、画,收藏金石、碑帖,精于治印,酷爱剧艺。对于昆、京艺术,生、旦、净、末、丑兼工,并对戏剧音乐如笛,二胡、弦子、琵琶等无所不通。世人尊称为“侗五爷”,溥侗精于古典文学和文物鉴赏,并通晓词章音律。
金瓯在中国古代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以指国土。(如:《南史·朱异传》:“(梁武帝)尝夙兴至武德閤口,独言:“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 唐代司空图的《南北史感遇》诗之五:“兵围梁殿金瓯破,火发陈宫玉树摧。” 秋瑾的《鹧鸪天》词:“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毛泽东的《清平乐·蒋桂战争》词:“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巩金瓯》歌名的意思就是巩固清王朝的万里江山。
《巩金瓯》歌词:
- 原文
| - 语译
|
- 巩金瓯
- 承天帱
- 民物欣凫藻
- 喜同袍
- 清时幸遭
- 真熙皞
- 帝国苍穹保
- 天高高
- 海滔滔
| - 国土如金瓯巩固,
- 受天覆庇。
- 民众万物如野鸭嬉于水藻般欣悦。
- 喜见同袍
- 有幸遇着太平时世,
- 真是和乐自得。
- 帝国蒙上苍保佑。
- 青天高高在上,
- 大海翻腾不息。
|
严复曾将歌词译成英文如下:Firm and Stable be the "golden cup" (which means the empire) domed by the Celestial concave. In it men and things happily prosper. Glad are we who live in the time of Purity. May Heaven protect and secure us from enemies and help us to reach the truly golden age! Oh! The Blue firmament is infinitely high and the seas flow everlastingly.
泱泱中华帝国几千年,从来没有什么国歌,国歌这玩意不是咱们中国国产,它是一洋玩意。可笑的是中国第一首法定的国歌—《巩金瓯》,在宣统3年八月十三(1911年10月4日),由清政府作为当时宪法内容的一部分而颁定。而1911年10月4日,这也是武昌起义的前六日,在这个日子颁定的这个倒霉国歌,注定它的寿命就长不了。从1911年10月4日颁定到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宣布退位而清朝灭亡,共计131天,这世界上最短命的国歌就寿终正寝了。在那狼烟四起,风雨飘摇的晚清时局里,看那倒霉歌词还什么“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真是极大的讽刺,也不知严夫子这位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是怎样想出这样的歌词的,或许当时的严复心中也甚是悲凉吧!所以有人戏称《巩金瓯》不是清朝的国歌,而是清朝的“丧曲”。
(史料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