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天来得早,刚进入十一月份就开始下雪,而且雪还下得不小,二三十公分的雪已经下过好几次了。天冷气温低,零下二十几度的天气也有过好几天了。天冷了,麻烦也来了,前天我的一位五十岁左右的男同事,突发心肌梗塞,现在还在ICU(Intensive care unit),生命垂危。望着几天前还和自己一起有说有笑工作的同事,真有世事难料的感叹!
有人说过:“心脑血管病有季节性”,这句说实际上说的是,心肌梗塞,脑中风(脑卒中)的发生与气侯因素密切相关。确实有研究表明,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
心脑血管疾病在冬季高发源于三大因素:
1,寒冷季节人的平均血压会偏高,由于寒冷季节血管收缩,如果变细的血管内壁已有粥样硬化斑块,便可能引起心脑供血不足。
2,冬季天气干燥,呼吸会消耗大量水分,导致血液黏度过高,引起血液流通不畅,造成血管堵塞。
3,室内外温差大,温差若在15℃以上,血管就会剧烈收缩,使血管壁上附着的斑块脱落而堵塞血管而发生心梗,脑中风。
伴随着冬季而来的气温骤降,很容易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心脏负荷加重,因此,冬季就成了心梗,脑中风等疾病的高发期,严重者甚至可能发生猝死。
在冬季,预防心肌梗死,脑中风需要注意的事项:
1、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朋友穿衣应比常人厚一层
冬季心梗,脑中风发病原因之一多为寒冷激发心冠状动脉,脑动脉痉挛,加上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内皮损伤,在血小板聚集后形成血栓,因而导致心梗,脑中风。所以,保暖是预防心,脑疾病突发事件非常关键的一步。中老年朋友一定要知冷知热,冷了就及时添加衣物,千万别硬扛。尤其要注意头部、面部、腹部、脚等部位的保暖。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朋友穿衣应该比普通人厚一层,在低温状态下,人体很大部分热量是从头部散发的,因此,戴帽子护好头部就更不可少了。
2,做好血压监测
一般情况下,在严冬季节的血压要比夏季高12/6毫米汞柱(冬天气温每降低1℃,收缩压升高1.3毫米汞柱,舒张压升高0.6毫米汞柱。)因此,无论是有高血压或血压正常的中老年人,都要注重控制好自己的血压。在临床上,正常血压者和偶尔发现舒张压超过100毫米汞柱的轻型高血压者,发生中风的并非鲜见。
血压的波动会直接诱发心梗、脑中风、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疾病。一般来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正常血压值应为130/80毫米汞柱以下,如果测得的血压已达到或超过140/90毫米汞柱,就应该引起警惕。需要提醒的是,人体的血压如同潮汐一样,有涨有落,所以更应该关注一段时间内血压变化的趋势。如果只是偶尔一次血压升高,可能没有大问题,但如果在一周内连续几次出现异常,就不应放松警惕。
还应注意的是,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如头晕,手脚麻木,胸闷等症状时,即使没发现血压变化,也应及时就诊,千万千万不要硬抗。
3,避免过度劳累
过度劳累易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尤其是北方冬天早晨铲雪这种事,就常有心脑疾病意外发生。早晨天气冷,人体的血管会收缩,血压会上升,心脏负荷增加。再加上经过一夜睡眠人体消耗了大量水分,早晨人体血液黏稠度也会增加,此时作铲雪这种重体力劳动,就增加了脑梗塞和心肌梗塞发作的机会。
4,极冷天气少出门
气温骤降,下大雪的天气,是最易发生意外的日子。突然变天,日夜温差大,室内外温差大等情况,都增加了发病风险。所以,气温骤降,异常天气时,就尽量不要出门,必须外出时须戴好帽子、围巾、手套等,做好“全副武装”的准备。
5,切忌停药或漏服
冬季心脑血管病人的“大忌”:漏服药物、减量、停药。当然,平常也不能随便停药或者漏服药物,此时就更不可以了。临床上,因擅自停药或漏服药物发生心脑疾病突发事件的患者并不少见。冬季本来就是“多事时期”,如果不经医生允许,自作主张调整药物用量,可能会导致血压波动,诱发脑出血,心绞痛,心肌梗塞,脑中风等。
服药应该按时定量,尤其是早晨睡醒后的3小时内,心脏最容易“闹事”,所以最好在每天早晨醒来或早餐后服用。养成按时服药习惯,可避免漏服,切勿根据自己的感觉而擅自停药或减药。
祝大家心情愉悦舒畅,节日快乐,安然过冬,享受平和健康的生活!
(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