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里的故鄉:《沁園春 西遞徽鄉》(綠島陽光作)
錯落相間,青瓦白磚,刻柱畫梁。
看朝天五嶽,歸堂四水;獸脊斗拱,檐翹高牆。
精巧別致,罐裝歷史,徽派民居西遞房。
都因是,有榮歸巨賈,衣錦還鄉。
離家遠涉經商。只與共,長天明月光。
嘆銀河處處,鵲橋渺渺;昨世父母,白髮新娘。
氣勢牌坊,幽幽歲月,羅漢錢圓兩面光!
光陰轉,喜自由現代,萬里如旁!
跋:徽派建築,以西遞宏村為保存最好,潔白的粉牆、黝黑的屋瓦、飛挑的檐角、鱗次櫛比的獸脊斗拱以及高低錯落、層層昂起的馬頭牆,綿亙着一幅宗族生息繁衍的歷史長卷,穿行其間,思緒隨着青石板巷步移景異,遙遠的歷史記憶漸漸復甦……
從遠處望去,西遞村是一片線條簡潔的黑瓦鋪成的屋頂和高大的白牆,黑白相間,錯落有致。邁入老屋你會發現,這些老屋內部繁複精緻與外部的簡潔純粹形成鮮明的對照,徽派建築中著名的三雕——木雕、磚雕、石雕在這裡體現的淋漓盡致。
“五嶽朝天”是指徽派建築封火牆的一種造型。形式別具一格的封火牆,高於屋頂超過屋脊,砌成馬頭翹角的階梯形,一般正面封閉高牆都採取均衡對稱的形式,左
右高,中間低。隨着徽州民居建築密度的日趨增大和房屋高度的增加,為加強民居的消防功能,封火牆逐漸增高。尤其是進次多而深長的高大樓房,隨着屋脊的伸延
變化,馬頭牆被建成三疊式、五疊式、七疊式等,由於其尺度合適,高低錯落有致,形狀變化多樣,給人以外部造型上的整體美。其中五疊式封火牆造型形似五座山
峰,就被人們稱為“五嶽朝天”。
徽派住宅的大門多開在中軸線上,迎面正房為大廳,後面院內常建二層樓房。由四合房圍成的小院子通稱天井,僅作採光和排水用。因為屋頂內側坡的雨水從四面流入天井,所以這種住宅布局俗稱“四水歸堂”。
徽州原有牌坊一千多個,現尚存有百餘個,被譽為“牌坊之鄉”。棠樾牌坊群就是其中的代表。牌坊為歌功頌德而立,60%為女人的貞潔牌坊,因為很多徽州人當年外出經商,有的多年杳無音訊,有的客死他鄉,留下自己的妻子獨守空房。
圖片來自網上。跋摘編於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