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物美价廉的中国,“购物”一定是会议外的重要议程。人们来自五湖四海,自然是藏龙卧虎,其中不乏“血拼”高手。商场集市,成了各显神通的战场。刀光血影的拼杀回来,交流战果,热闹非凡。 一位美国NIH来的高手,满面红光的从市场回来。她逢人就说,“I feel guilty”。她的战利品是一件国内名牌青灰色羽绒大衣,式样不错,手感极好,真的不是羽毛,而是地地道道的羽绒。标价3千多人民币,她愣是给腰斩一刀再加一拐弯,1千人民币成交。她兴奋的说。“I feel guilty!老板回来的时候,一定会把那位卖货的小姑娘杀了。她卖给我的时候都吓哭了”。几位老外对着大衣赞不绝口,其中一位莫斯科来的女将记下地址,立马出发上阵。 几个小时以后,莫斯科就凯旋而归。她告诉NIH,"那小姑娘还好好的活着呐,她的演技真是好,我都差一点让她把眼泪说下来。不过,400人民币搞定"。厉害!一样的东西,在NIH的基础上又腰斩一刀再加一拐弯。这回轮到NIH伤心了。莫斯科说,这不是这个季节的衣服,当然要狠狠地“拔根”了。那句话是什么来着?对,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嘛。 砍价的快乐其实不在节省了多少钱,而是在和别人的对比中,得到更胜一筹的成就感。早市买鸡毛菜比别人少花了几分钱,说不定一天都是好心情。杀的敌人丢盔卸甲落荒而逃的过程,远远比攻城略地的结果更令人陶醉,是吧? 不过,老外真有才,连砍价都能砍出学问。下面是美国人Norman和他女儿在北京市场上实地纪录的与小贩砍价的对话: 问“How much?” 答“150 Yuan”, 问“10 Yuan?” 答“120 Yuan”, 问“10 Yuan?” 答“60 Yuan”, 问“10 Yuan?” 答“30 Yuan” , 问“10 Yuan?” 答“15 Yuan”, 问“10 Yuan?” 答“12 Yuan” 问“10 Yuan?” 答“OK.”。 整个过程4分钟,价格从150元人民币降到10元(不到两美元)成交。 不难想象小贩看到老外就抬高价格的欣喜和碰到高手不得不降价的无奈,漫天要价,坐地收钱,这是他的行销策略,10元,他也有的赚,能把天说塌下来,也不能让他赔钱呀。 但是他不知道,Norman是砍价的专家。这段对话收录在他发表的文章“北京市场的“砍价”研究”(Negotiation Research in the Markets of Beijing,By Norman M. Goldfarb, Journal of clinical research best practices, Vol. 4, No. 5, May 2008)(可以Google到原文) 。 业余的碰到专业的,输的不冤,再说了,究竟是谁输了还不一定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