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中国公认“自我感觉最好”“最排外”的铁定是上海人,现在这个全国第一的“帽子”据说让香港人抢去了,当然是在香港人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的前提下。这次回国和上海人聊天,发现上海人的优越感已经大大降低了,而且有点深宫怨妇的感觉。
过去中国人基本都是领工资过日子,当时工资水平是按照地域划分等级,上海人的工资水平全国是最高等级。上海的物质可能是最丰富也最便宜,上海人贡献的GDP也是全国第一,所以上海人自我感觉非常好。当时经常听到的对话是:“做啥?阿拉是上海宁呀”,尽管回答是:“上海宁阿是宁”,但是态度必定客气的多了。
现在上海人比较烦。因为“上海人”的地盘没有了。过去不论是你家在“上只角”还是“下只角”,到了大马路上都是上海人,不是说“鸡窝里飞出金凤凰”嘛。现在不对了,很多高档的地方上海人进不去了。比如过去一般说外地人去南京路,上海人去淮海路,现在上海人去淮海路的已经不多,因为东西太贵,那里成为外国人和外地大款的乐土,一般上海工薪阶层可望不可及。
再说,什么是“外地人”也搞不清了。人家在上海有房子有生意,而且很多人非富即贵,不是上海人的老板就是上海人的房东,凭什么说人家不是上海人?
过去上海人和外地人最明显的区别就是独特的上海话,就像凭着《国际歌》能找到自己同志一样。现在,上海中小学实行普通话教育,大多数小孩不会说上海话。好在他们的父母还说上海话,所以这一代听得懂,真的要说也马马虎虎。但是下一代估计就危险了。现在在大街上讲不讲上海话已经不重要,
当然最让上海人痛苦的就是环境。上海靠海。过去浦东是未开发的“处女地”,其他周边是一马平川的水乡,虽说是大城市,空气质量比其他大城市要好很多,蓝天白云是正常现象。现在上海被一望无边的高楼大夏包围,雾霾成了家常便饭,再加上工作生活压力大,上海人的健康状态已经每况日下,人也变得灰头土脸了。
价格高企,过度拥挤,环境变差,上海话失去了地位,难怪上海人不开心了。
上海地标风景变成了“雾里看花”
南京路城隍庙成了外地人的乐园
城隍庙里面的台湾来的“小林煎饼”,排大队
湖北来的料理,相当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