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癌机理是当今最热门的医学研究课题之一。但是最近约翰·霍普金森大学研究者得出的结论泼了一瓢冷水。他们总结出正常的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的偶然基因突变是很多种癌症产生的元凶,患癌只是“仅仅因为这个人运气不好,纯粹的运气不好"。
这个结论让人哭笑不得。其实人们早就知道癌症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但是把基因突变的原因归结于“运气”确实有些简单粗暴。实际上,很多证据说明环境,不健康生活方式和精神压力等因素会诱发基因突变导致癌症。
研究者建议“应该将更多的研究和精力放在如何在可治愈的初期发现癌症上"。
这个建议听上去不错,可是癌症早期没有临床症状,谁愿意没事去做癌症早期筛查?
这和算命差不多。很多人不去算命,因为怕听到不好的结果。如果算命先生说某人只能活到50岁,那这个人50岁以前的日子怎么过?倒不如什么都不知道地过50年。
但是,确实很多人都去算过命,不知道是怎么想地?
米就碰到过一些坚决拒绝做癌症早期筛查的人,因为“太吓人”。也碰到过想方设法要做筛查的人,因为怕万一有癌耽误了治疗。有谁知道哪一种人选择是正确的?
现在,癌症筛查变得越来越简单。比如加拿大这家公司要开发一种简单的尿样测癌试纸,这种筛查与验孕试纸类似,买回来自己在家里就能做。
不过,人们使用验孕试纸都已经有一些判断,比如有过“那事儿”,或者没有“这事儿”,你懂的。可是癌症早期是完全没有任何症状的,谁会想着去筛查一下?
是否做癌症早期筛查说起来非常简单。
如果有癌,越早发现越好。因为癌症是会发展和转移的,早发现早治疗,预后会比较好。当然如果已经进入晚期,不知道也罢。如果没有癌,绝对不应该做,因为癌症确实太吓人了,很多人对癌症筛查本身都觉得有压力,如果碰上个假阳性,不给吓个半死才怪。
问题又循环过来了,不筛查怎么知道有没有?不知道有没有,怎么决定是否应该做筛查?
TZ
作为不明真相的读者,总是昨天刚听到某科学家说巧克力可预防AD,今天又看到某研究称巧克力会导致失眠,科学圈的消息就像夏日的天气一样反复无常。这不,前段时间朋友圈里热传的一则帖子“癌症风险的‘运气’因素可达占三分之二”让许多人一惊一乍:哦,原来患癌症还真是因为命不好……现在,文章中所引用研究的负责人站出来说话了:亲们,你们别太夸大了我们的研究成果啊!癌症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啊!
这项刊发于1月2日Science上的研究甫一出现就风头十足。该研究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来评估“运气”在癌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发现,特定组织类型里干细胞分裂的次数,和癌症的产生高度相关(0.81),即肿瘤的危险因素中有65%可归因于干细胞分裂中随机产生的突变。期刊发布后,习惯听到“遗传”“暴露剂量”等病因学论的主流媒体眼前一亮,纷纷以标题党的形式做了报道,甚至有人断章取义称,2/3的肿瘤患者得癌纯属“倒霉运”。
作为回应,近日,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教授伯特·沃格斯坦和克里斯蒂安·托马斯蒂等学者联合发表了一则声明:“一些人误解了我们的研究,称2/3的癌症病例是因为倒霉运而发病的(编者注:“癌症风险有2/3归因于干细胞分裂次数”与“2/3癌症患者因干细胞分裂次数过多而发病”是两个流行病学概念)。”研究者们在声明中强调:“癌症绝不是单一因素引发的,它是由多种发病因素结合才导致的。”
而且,诚如英国癌症研究所首席医生皮特·约翰逊所评论的,已有的癌症发生发展与生活方式有关的观点并不违背该研究的结果——环境、生活因素通过增加细胞分裂次数、提高突变频率,导致更多肿瘤的发生。他也认同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偶然性,但约翰逊博士强调,这绝非是承认在偶然面前我们缺乏能动性。正相反,因为存在这样的偶然性,我们更应采取适当的生活方式,以减轻组织细胞中的炎症反应,降低对致癌物的暴露,以避免后面连锁“偶然”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