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中医没落,有人会和米急。可是,医圣张仲景把中医药推上至高的顶峰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现在中医不但冲出亚洲困难,就是在国内的地位也是江河日下,甚至需要国务院2009年发文“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这还不算没落吗? 看看这次国际医药学术会议,尽管是在中国举行,中医也不过是叨陪末座。三百多位会议发言的专家中,中国人寥寥无几。米聆听了国内某权威专家的发言,也是以综述和介绍为主,试图用西医理论解释中医。米天性好学,要过话筒提了几个问题,好像没有得到正面的回答。看来中西医结合也不太容易。 这次会议听到的比较新的提法是中医用药的“多靶点”比西医的“单靶点”更好。通俗一些就是说,中医的乱箭齐发比西医的有的放矢好。药物作用在任何靶点上,都需要有一定的浓度,浓度不够,没有效果,浓度太高,产生副作用,米的问题是,中医在不了解单靶点的浓度和药效关系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多靶点治疗?尤其是中药有效浓度现在还没有定量方法,如何保证药物的疗效? 其实,西医也使用“多靶点”治疗。比如抗癌药物的“鸡尾酒疗法”。不同抗菌机理的抗菌素的协同使用。西医用理论指导用药,治疗效果明确。比如青霉素治疗肺结核,不论实习医生还是医学教授,治疗的效果大体相同。中医用经验指导用药。要看病人是碰到神医还是庸医,效果要碰运气了。 中医最放不下的就是几千年的中医理论,其实这就是问题所在。古董是年头越长越值钱,可是,哪一个理论是按照年头论价的。因为人类对自然规律的理解总是受到能力的限制,所以随着人类能力的发展,理论一定是不断更新的。比如,几千年以来,中国有“雷公电母”理论来解释雷鸣电闪现象,对当时的科学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很大的贡献。但是在富兰克林放风筝,用静电理论解释了雷鸣电闪以后,“雷公电母”理论也就保留在文学领域里,没有人会再奉为经典。闪电就是闪电,没有“中电”“西电”之分。同样,人就是人,在医学上没有根本的区别,哪里还有中医和西医之分? 中医理论有点象古老的帮派,有一套切口和黑话,帮外人不懂,帮内的人也未必明白。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活血化瘀”,请问哪位大虾知道如何将“活血”翻译成英文? 有位中医翻译成“促进血液循环”,可是老外问,这个效果和跑步和喝酒有什么区别,都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呀。米到处请教,终于得到一位资深中医指点,中医的血不是西医的血。米愚钝,不懂。他就解释:血为养命之源,血在人体经脉中循环周流,以濡养全身脏腑组织和四肢百骸,维持生命活动,故 “血脉和,则精神乃居”。米听完以后彻底不懂。只好还是问那个简单问题:怎么翻译“活血”呢?他高深莫测的说,中医博大精深,英文哪里能翻译的了?对呀,米恍然大悟,请问哪位大虾知道如何将“雷公电母”翻译成英文?也不容易,是吧。 英文也有“I love you from the bottom of my heart” 这样的话。估计那个时候中医的血和西医的血还相差不大。自从外国人发现了血液循环系统,西医的血变成实在的东西,中医的血就开始缥缈起来。随着解剖学对人体认识的不断完善,中医和西医就渐行渐远了,一个成为科学,一个成为“哲学”。是中医的没落,还是西医的堕落,您自己琢磨吧。 中医玩的是神秘,是祖传秘方。入门门槛低,容易浑水摸鱼,但是成才不易,需要时间积累经验。米在国内看见手捧着托福考试指南的年轻中医就不放心,郎中还是老的好。但是疗效真正如何,还是是你知我知。有一个故事:某地大雨,请大师作法停雨。法师开始作法,雨就越下越大,百姓说,你的法术不灵,法师说,当然灵,如果我不作法,雨就不知道要大的多少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横向对比,谁知道效果如何呢? 西医就太认真。比如美国每年有几百万人服用维骨素和软骨素,效果很好。NIH却花大笔银子做临床对比试验。结果发现改善关节疼痛的效果确实不错,但是和安慰剂相同(Glucosamine, Chondroitin Sulfate, and the Two in Combination for Painful Knee Osteoarthriti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54:795-808,2006)。也就是说效果和吃大米一样。挺好的产品就基本糟蹋了。 中医有点像大熊猫,因为与世隔绝,错过了进化的机会,成了活化石。但是并不是说大熊猫不可爱,不聪明,不值得进化了。中医毕竟是几千年实际临床经验的结晶,只要不固步自封,实际上很有发展前途。中医药是现代医药发展的宝库,确实是值得认真的开发的。 |